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大连港集装箱堆场借RFID等技术实现自动化升级改造

作者:李诗璇
来源:中国水运报
日期:2020-05-08 10:05:23
摘要:笔者了解到,自动化堆场改造项目中投入运行的3台自动化轨道吊,采用了TDS目标扫描、SDS吊具监测、LCPS防打保龄、CPS集卡车引导、ALS自动着箱、OCR视频流、RFID无源射频等技术,具备自动翻箱、自动归并转等功能,有效提高了集装箱堆场的综合作业效率。

5月5日,在大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调度中心,辽宁港口集团大连港集装箱码头轨道吊操作员陈昌明盯着电脑屏幕,轻松晃动摇杆,一次通过远程控制自动化轨道吊的集装箱堆放作业便轻松完成。

陈昌明告诉笔者,从今年1月19日起,这样的“智慧化”操作每天都大连港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堆场内上演。

“智能化”产生大变化

五月初的大连,天气阴晴不定,气温忽上忽下。“往年这个季节,正是遭罪的时候。码头风大,现场作业阻力大。现在好了,坐在办公楼内的调度中心,动动手指就能完成操作。”陈昌明笑着对笔者说。

在传统轨道式起重机狭小的驾驶室里,陈昌明“猫”着腰工作了24年。“轨道吊的驾驶室离地面约20米,想看到地面上的卡车只能低头弯腰。工作忙时,几个小时保持这样的姿势也是常有的事儿。”陈昌明说,干他们这一行,腰肌劳损是职业病。

今年元月开始,大连港集装箱堆场自动化改造项目正式投入运行,陈昌明的工作环境和以前比起来,有了天壤之别。经历了系统培训后,现在陈昌明坐在办公楼里的调度中心,对着电脑屏幕就可以完成轨道吊的作业。与笔者交谈之际,他操作两下摇杆便完成了一次集装箱堆放作业。“只需要在即将装车那一段距离内人工介入,剩下的便可以安心交给电脑去完成。”陈昌明说,如今在工作空闲之时,他甚至可以稍微走动走动。

“告别了过去狭小的工作环境,腰和颈椎也轻松了许多。”这位40多岁的汉子边说边在座位上伸了个懒腰。

“自动化”堆场优势凸显

笔者了解到,自动化堆场改造项目中投入运行的3台自动化轨道吊,采用了TDS目标扫描、SDS吊具监测、LCPS防打保龄、CPS集卡车引导、ALS自动着箱、OCR视频流、RFID无源射频等技术,具备自动翻箱、自动归并转等功能,有效提高了集装箱堆场的综合作业效率。

“整机配备的ATL集卡防吊起、大车激光防撞等系统,确保了作业的安全性、可靠性,且设备作业受外部天气影响显著减少,可实现24小时全天候作业。”大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浩介绍,作为东北地区首个堆场自动化改造项目,大连港集装箱堆场自动化改造项目经过一年的开工建设及综合测试,突破了老旧电控系统改造、多系统交互等瓶颈和难题,具有系统智能程度高、投资运行成本低、操作员准入门槛低等特点。随着该项目的投入运行,大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不仅建成东北地区第一个规模化、平行岸线布置的双悬臂自动化堆场,也实现了从传统堆场向自动化堆场的成功转型。

“以前的工人从培训到上机操作大约需要半年时间,完全熟练则需要两年,而且长期从事这个工作对腰椎颈椎也有损害。”大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船舶调度员肖骏祥表示,现在培训两个月后,自己就已经可以熟练地操作轨道吊。

向智慧港口加速迈进

大连港是个老码头,根据这个特点,大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没有新投资做全自动化码头,而是在原有的码头上进行自动化改造,集装箱堆场的改造便是第一步。

“集装箱堆场的轨道吊在实现自动化改造之后,一个工人可同时操纵3台机器,多类型混合作业效率提升至21.7自然箱/小时。”张浩告诉笔者,“整个码头一共有24台轨道吊,完成自动化改造的有3台。我们预计在2021年,将剩余的21台改造完毕,3年内还将完成其余7条街区的自动化改造。”

运行以来,该项目不但满足了集装箱堆场的全天自动化作业需求,且堆场内全封闭、无人机交互的作业模式也充分保障了疫情期间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疫情期间,我们的项目团队也没闲着。在线会议定期召开,每班次都有专人跟进自动化堆场的问题处理及方案优化,以确保自动化堆场各项指标的稳步提升。”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加快智慧港口建设,大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在开展堆场自动化改造项目的同时,也在同步推进智能堆场计划、智能配载计划、智能理货系统、电子在线支付等相关服务,不断提高辽宁港口集团集装箱码头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让客户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全面探索集装箱智能作业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