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国内自动识别体系已有一定规模,这个行业未来的竞争以及市场会是如何?

作者:本站收录
来源:中研网
日期:2019-01-03 09:53:11
摘要:我国是全球最大的RFID生产、加工基地。2016年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国射频识别技术政策白皮书》、《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规定(试行)》等政策,着手RFID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助推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随着生产技术不断成熟,近年来RFID标签价格逐渐下降,为RFID标签的大规模应用扫清了障碍,RFID标签价格有2013年时的2元一个下降到目前的0.6元一个。
国内自动识别体系已有一定规模,这个行业未来的竞争以及市场会是如何?

  目前,在我国范围内实现自动识别技术的大规模行业应用,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首先,我国已形成基本齐全的自动识别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

  国内企业掌握了一些核心技术,出现了具有国际化研发水平和完全自主核心技术的设备制造企业,开发了一批自主品牌产品。应用的不断拓展,造就了一大批高水平的软件服务集成商队伍,构建了各种不同的、各类技术融合的、适用于各行各业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模式(如资产管理、销售管理、信息跟踪、公文流转、电子支付、生产流水线跟踪管理等)。

  其次,一维码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具有很高的工业化程度,技术成熟。

  2017年中国射频识别(RFID)市场规模超600亿元,同比增长25%。RFID技术是“万物互联”的关键技术。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RFID生产、加工基地。2016年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国射频识别技术政策白皮书》、《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规定(试行)》等政策,着手RFID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助推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随着生产技术不断成熟,近年来RFID标签价格逐渐下降,为RFID标签的大规模应用扫清了障碍,RFID标签价格有2013年时的2元一个下降到目前的0.6元一个。

  目前,自动识别技术已经深度绑定物联网行业。物联网的发展对于行业而言非常重要。近期,受物联网利好政策出台的影响,自动识别行业发展的动力因子正逐步累积,发展物联网是国家产业升级的重要部分,预计中短期内行业的利好政策将得到维持,自动识别行业将继续受益。不过,当前物联网安全风险骤升,中美等多国积极出台政策应对风险,未来对于自动识别安全性的要求将更高。

国内自动识别体系已有一定规模,这个行业未来的竞争以及市场会是如何?

  一、中国自动识别系统行业应用趋势分析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脸识别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子类,已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与人脸识别相关的政策,为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人脸识别进入爆发式增长期。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数据即资产”成为最核心的产业趋势。

  二、中国自动识别系统行业竞争趋势分析

  医疗识别方面,医疗信息化行业是国家重点推进行业之一,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物联网等的结合,形成了“互联网+医疗卫生”模式,推动了医疗卫生行业改革,加强了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医疗数据的挖掘。针对我国现时社会信息化建设,《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强调信息化技术在卫生领域的发展及建设,重点要求统筹规划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促进医疗、医药和医保机构信息共享,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创新与升级势在必行。

  医疗机构GS1标准条码使用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2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9.0万个。医院3.1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1.9万个。与2017年2月底比较,公立医院减少333个,民营医院增加2335个。

  医疗信息化市场主要客户为医疗机构,其花费约占了市场总量的70%以上,但是由于行业缺乏标准,每家医院按照需要自行决定医疗服务系统的安装配置(包括患者身份、诊断和药品代码都由各医院自行确定),医院内部、医疗机构之间数据标准化程度较低,使得数据互联与共享、大数据分析等目的达成具有一定的困难。

  基于目前医疗信息行业对数据互联及数据标准化的需求及问题,近期浙江省物品编码中心对浙江省部分三甲医院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等开展医院领域编码、条码、数据应用的调研显示:

  目前医院医疗用品多达上万种(省内典型三甲医院常用药品数量约为2000种,医疗器械由于品种较多,细分品种数最多有十万种),但 GS1标准条码覆盖率低,其中平均覆盖率药品约为50%,医疗器械约为60%,低值耗材约为30%,体外诊断试剂约为40%,中药材中药饮片约为30%,在调查的医院内非药品未普遍使用GS1标准条码。

  通过对入库、盘点、出库、复核、发药、门诊用药核对、住院用药核对及其他环节中条码应用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GS1标准条码技术尚未应用于医药管理领域各个管理环节,部分医药用品在入库时无法使用条码自动采集数据,管理过程中不要求每个环节都对条码进行扫描。

  从医院目前需求来看,医院信息化要求医疗卫生领域信息编码技术标准化,希望在医疗领域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使用统一的编码和标识方法,做到由制造商分配编码,贯穿于生产、流通、使用等供应链各个环节,以提高供应链效率;在医院内部需要能自动识别、记录产品信息,跟踪产品的使用情况,以降低运作成本,减少医疗事故,提高患者安全系数。

  GS1标准条码在医疗机构使用受限的原因

  目前医疗系统基础性数据编码与标识标准化程度低,应用不够普及的现象由多方面因素导致:

  1)在生产源头上,条码码制多样性和编码规则不统一,系统无法对接,且部分医药种类没有条码;

  2)在条码印制过程中,条码质量不高,导致医药产品流通过程中扫描不出;

  3)在医药产品供应链流通过程中,医药产品上需要多次贴码,存在多个条码,导致部分环节效率低,扫描不方便。

  从国际上医疗行业编码及条码应用来看,医药、医疗器械使用基于GS1体系的统一编码已普遍应用,如GS1国际标准化组织被授权作为欧盟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试剂最终法规应用的标准实施组织、国际医疗器械监管机构论坛(IMDRF)发布了唯一器械标识(UDI)指引、美国发布了UDI 法规等,这将意味着GS1全球统一编码标准将会被众多生产制造商所使用以满足欧盟、美国UDI法规要求,保证患者和供应链安全。

  医疗领域采用GS1全球统一编码的益处

  从调研结果与需求分析,通过引入GS1标准的条码技术,与医院HIS系统、药房自动化设备相结合,可大大缩短医药产品验货和信息录入时间,并保证药品信息的准确性,使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药品,提升患者服务体验。在整个医疗保健应用链中实施国际标准可以挽救22000-43000条生命,避免70万至140万患者残疾;可防止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假药进入合法的供应链;预估可减少400-1000亿美元的医疗成本。

  因此按照国际通用规则,对医药产品流通过程统一医药产品代码,并采用标准化的条码符号表示医药产品代码,可为流通过程中医药产品代码的自动识别与自动数据采集提供技术支持;通过规范使用医药产品商品条码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在全球贸易与供应链管理中的效率和透明度,满足医药产品的经贸业务与供应链管理需求,实现医药产品的跟踪与溯源,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医疗风险。

  中国自动识别系统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1、中国自动识别系统行业市场规模

  

国内自动识别体系已有一定规模,这个行业未来的竞争以及市场会是如何?

  图表:2015-2017年中国自动识别系统行业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2、中国自动识别系统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国内自动识别体系已有一定规模,这个行业未来的竞争以及市场会是如何?

  图表:2018-2023年中国自动识别系统行业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