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我国无人驾驶商用车量产下线 全面商业化仍需迈过多道槛

作者:本站收录
来源:通信信息报
日期:2018-07-11 09:54:24
摘要:随着无人驾驶汽车概念日益升温,落地进程不断加快,商业化前景愈发明朗,无人驾驶“真正上路”已指日可待。不过,无人驾驶汽车前行路上依然“荆棘”满布,还面临着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诸多挑战。

  无人驾驶商用车量产破冰。7月4日,由百度与金龙客车合作打造的L4级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在福建厦门量产下线,成为全球首款量产的L4级别无人驾驶汽车。据悉,这款车将发往多地开展商业化运营,并拿到来自日本的商业订单。这无疑为智能网联市场的无限未来,打开了广阔的市场想象空间。

  随着无人驾驶汽车概念日益升温,落地进程不断加快,商业化前景愈发明朗,无人驾驶“真正上路”已指日可待。不过,无人驾驶汽车前行路上依然“荆棘”满布,还面临着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诸多挑战。

  首批无人商用车实现量产

  7月4日,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百度AI开发者大会宣布,全球首款L4级别无人驾驶商用汽车金龙阿波龙第100台正式下线。这意味着无人驾驶商用车量产破冰。李彦宏终于兑现了他去年许下的“2018年量产无人车”的承诺。

  据悉,在百度阿波罗无人驾驶系统Apollo的配合下,阿波龙客车能够实现L4级别的无人驾驶,不需要司机,甚至不需要方向盘、刹车、油门,不需要人类接管,就能安全上路。

  伴随着“阿波龙”的量产下线,围绕该车的商业化落地项目也将同步展开。金龙客车董事长谢思瑜介绍称,这批阿波龙即将发往北京、雄安、深圳、福建平潭、湖北武汉等地开展商业化运营。更值得一提的是,就在7月3日,金龙汽车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金龙客车与SB Drive、百度日本在北京签订了《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三方将争取在2018年底或2019年初之前实现“阿波龙”小批量供应日本运营,这意味着阿波龙将销往日本,实现我国自动驾驶电动车的首次“出海”。

  眼下,中国政府和企业都在全力冲刺无人驾驶,Apollo在全国的依次落地,还被中国科技部钦点为自动驾驶“国家队”,这足以表明中国政府支持和企业合作的成效——尤其是在政策扶持上,在无人驾驶这条通向“确定性未来”的路面上,中国各地政策纷纷亮起绿灯。譬如,近日,北京市政府首次为小马智行等初创企业发放了无人驾驶路测(T3级别)牌照,即将在北京公开道路开展大规模实际道路测试。T3牌照是国内目前颁出的最高级别路测牌照——代表自动驾驶汽车具有认知与交通法遵守、路线执行、应急处置等多项综合能力。这是北京市政府大力支持和鼓励自动驾驶创新型技术企业的重要体现。2017年12月,北京市交通委、经信委、交管局3部门联合发布了《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为国内首部关于自动驾驶的规范。

  无人驾驶是汽车智能化发展的终极方向

  无人驾驶为何如此受重视?

  首先,智能化、网联化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主流发展方向,而无人驾驶车辆是汽车智能化发展的最终方向,通过使用计算机、传感器和其他技术设备使车辆在没有驾驶员的主动控制和连续监测下可以安全行驶。无人驾驶对汽车产业和交通领域所施加的影响是巨大的:无人驾驶汽车能够持续监测道路状况和道路上其他车辆的行动,缓解高速公路上的拥堵状况,并避免撞车事故导致受伤和交通堵塞;无人驾驶汽车还可以在计划路线上追踪预期的交通状况,会考虑天气、道路施工、交通事故等,以帮助乘客尽快到达目的地。如今,许多国家都在都投入大量的资金,研发无人驾驶技术,推动无人驾驶汽车产业的发展。

  其次,无人驾驶商业化前景愈发明朗。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的《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为40亿美元,到2018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达到了48.2亿美元,到2021年,预计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达70.3亿美元,到2035年,预计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达2100万辆。另据《2017智能网联白皮书》测算,2017我国汽车智能网联的市场规模为584亿美元,其中我国商用智能网联市场规模为210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分别达到1097亿美元和53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3.4%和36.9%。

  在政策上,发改委7月4日就《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提出支持社会资本和具有较强技术能力的企业投资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领域,这其中智能汽车就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运用信息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部分或完全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的新一代汽车。

  无人驾驶前行路上仍满布“荆棘”

  无人驾驶汽车隐患可谓“老生常谈”,无人驾驶汽车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诸多挑战。

  其一,安全性是公众能否接受无人车的决定性因素。无人驾驶项目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仍然在于回答包括无人驾驶技术如何辨别行人,如何分别交通信号灯,如何理解并对于路面出现的突发情况做出及时的反应(比如路边的树木突然被狂风刮倒了)等等。此导航系统要获得地方政府批准也面临挑战。此外,无人驾驶汽车的网络信息安全也需要高度重视,一旦黑客攻击车辆网络信息、控制车辆行驶成为现实,那么将引发巨大的灾难,这对于用户、企业和政府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

  其二,真正阻碍无人驾驶技术以及智能汽车落地的,还是在技术之外,比如法规和伦理。要想让无人车大规模驶上公路,明确的法律法规和事故责任判定,同样不可或缺。不过,面对这一新生事物,各国法规的制定仍严重滞后于技术的发展。一旦车祸发生,谁是责任主体?是汽车生产商,车主,还是无人驾驶系统提供商?涉及法律法规及伦理道德的问题,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

  其三,无人驾驶系统本身也存在应用弊端。奇虎360创始人周鸿祎曾表示:“所有的无人驾驶汽车都是通过大量的图像、视频识别路况的训练。一旦遇到某种没有训练过的路况,产生了误判,可能就会带来严重安全问题。”

  无人驾驶走进现实的路上,虽然挑战重重,但这些前行道路上的“荆棘”也是推动其不断完善的重要动力。随着无人驾驶技术及产业生态日益走向成熟,无论是安全问题还是法律问题都将逐步得到解决,无人驾驶汽车也终将来到我们身边。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