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无人货架困局:资本骑虎难下,技术绝地反击

作者:胡喆
来源:公众号/创业最前线
日期:2018-02-22 09:54:44
摘要:为什么无人货架行业把自己弄得那么狼狈呢?答案有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无人货架的运营者在和人性博弈。

无人货架困局:资本骑虎难下,技术绝地反击

  媒体真是无情,资本真是无爱。

  大概就在一年前,无人零售货架的概念骤然蹿上风口,超过50个玩家杀入乱局,20多注资金注入行业,一批规模在1万点位以上的企业迅速出现。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个细分行业当前途无量,至少比共享充电宝或者共享汽车有更好的前景。

  资本有需求,就自然有无数的人去粉饰。于是在短短12个月不到的里,无人货架俨然以新零售排头兵的姿态,成为最热的话题。

  但我从来没有想到,这个行业的从业者的心理、以及投资他们的投资人的心理,竟然是那么脆弱。脆弱到了一根羽毛落下,也能惊起一滩鸥鹭。

  没有什么过硬的理由,仅仅是两三个中小玩家出局,就引发了媒体出来宣布“风停了”,继而有更多的媒体出来预测“这个行业在2018年内就会死掉”……一片唱衰之声,犹如一年前的一片唱涨。

  在笔者看来,无人货架这个行业是不会死掉的,因为它本身和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不一样。它不是一个伪命题,而是一个确实存在的刚需。

  有一次,一家做无人货架的公司的老板告诉我了一个数据,说在上海最发达的商圈里,有便利店的写字楼不到20%。也就是说,白领们中的的确确的存在对于伸手就能拿到货品、并迅速填充碳水化合物和能量物质的刚性需求。这种需求源自人的本能,是不可以消灭的。

  然而为什么,无人货架行业把自己弄得那么狼狈呢?答案有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无人货架的运营者在和人性博弈。

  一方面,和投资者极度逐利的人性博弈;另一方面,和购买者有便宜就占的人性博弈……这个行业,真是有点命苦。

  我们今天主要谈论后者。现在,很多无人货架公司出现了一个情况,叫“两多两不多”,其大意是:“点位增多、货损增多;销售额不涨,利润不涨。”

  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货损。

  中国的整个无人货架领域,除了少数试验机器外,是纯粹“裸奔”的,也就说,没有任何刚性的止损措施。

  的确,有些机器上放着一个摄像头,但也仅仅是放着而已。这个摄像头仅仅是可以拍下从镜头前走过的人来人往,但不能识别任何行为,也不能识别任何货品,简单的说,它就是一个稻草人。

  无人货架行业内有一个内部说法,叫“道德止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说,除了道德以外,中国整个无人货架的行业是没有别的止损手段的。

  我想说,工业革命以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区域,目前都没有出现过成规模的、有较大体量的无人商业,无论这些国家多么发达和富有。这本身就说明,“道德止损”这件事,是靠不住的。

  但有人会激烈地反对啊,说我们是放在封闭式的办公区里,里面都是企业的员工啊,大家都是熟人,人来人往的……好意思拿么?

  但笔者得到的数据显示,在不同类型的办公室里,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数据。比如,规模小的公司里货损率高,规模超大的公司货损率很低,开门做生意的地方(发廊、美容院、健身房)货损率可以达到惊人的50%-100%……

  最后,有人跟我说了一句真话,他说:“我们发现,在点位规模上到2万台以后,这个货损率就在20%左右,再也下不来了。”

  这是什么概念呢,20%的货损率刚好相当于一般零售行业20%左右的毛利率,也就是说……干得越多,赔得越多?

  这种傻事相信没有人愿意干下去,但业者们突然郁闷地发现了一个问题。当初,他们寄予厚望的无人智能零售设备,就是迟迟无法突破最后一道关口——基于RFID的,成本太高,标签一个好几毛;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称重量的,精度上不去,老是在80%左右徘徊……

  所以,笔者原以为,这个行业真实的发展轨迹应该是——经过大面积的退潮,这个行业幸存下来的部分种子企业终于等来了技术的成熟,在一到两年后,卷土重来……但事实证明,我们还是对中国人的创新能力太低估了。

  中国人很善于做加法,即使在高端科技领域也是如此。

  比如说,中国的火箭发射,发动机的功率上不去,科学家就把几个发动机捆在一起,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长二捆”式火箭;

  又比如,华裔科学家何大一,发现各种对抗逆转录病毒的手段都各自有弊端,所以干脆把它们都组合在一起,这就是著名的“鸡尾酒疗法”,它把艾滋病从绝症变成了一种慢性病……

  这次,中国人的“加法智慧”再次奏效,有些无人智能零售设备的开发者,尝试着在一台设备,把视觉识别、重力感应还有无线模块和其它一大堆传感器都装在了一起,推出了一种新的,“无门无派”的智能解决方案。

  这种设备集成了不同的设备方案的优点,价格也相当的低廉。关键是,在报道中,它号称识别率高达95%以上,超过除了RFID外的任何一种单一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而且是其中最便宜的。

  就在这两天,笔者看到一则未经验证的消息,说有一家叫GodBag的智慧解决方案提供商,号称推出了全球首款经过试商用的智能化无人货架解决方案。

  它的牛逼之处在于,它把装了多个摄像头、传感器和模式识别芯片,做进了一把锁里,这把锁不用很结实,因为它要防损的也不过就是几百块的零食,但它很小巧,可以装到任何无人冰柜上面,把任何一台无人冰柜变成智能设备,且号称可以达到95%的防损率。

  无独有偶,过了没有几天,又听到南方的一家企业也拿出来一套方案,和北京的这家有相似之处,不过,后者的方式是和冰柜厂合作,把那些滞销的冰柜装上了智能设备后,立马变成了足够新的智能设备。

  而且,什么叫基于视觉的多模式识别呢?

  简单说,就是你除了扫一个二维码以开锁,其它的拿什么货(对机器来是识别),拿多少货(对机器来说是点数),该怎么付钱(对机器来说是结算),都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中进行——开门拿货,关门就走,微信上自动弹出消费记录,一切平顺自然。

  所以我说,不管开发者谁先谁后吧,都很了不起。关键是,它们给市场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所以我想,看到这些消息如释重负的,应该是那些已经冲进或者正在冲进第一阵营的无人货架运营者。因为,它们终于可以把那块羞答答的红布从自己的招牌上扯下来,宣布自己不但是无人货架运营商,而且还是智能无人货架运营商了。

  终究还是中国人自己的方案,解决了中国人自己的问题。小道消息说,这些智能设备的开发团队,都在深圳的华强北。

  这个,我真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