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深度|从首个NB-IoT套餐,看运营商物联网这碗饭怎么端

作者:王峰
来源:通信产业报
日期:2017-07-10 09:40:35
摘要:从人联网到物联网,看似是通信行业的一次升级。其实物联网革命背后,蕴含着更大的技术革命。

  近期,物联网成为了运营商最火热的话题。先是在MWC2017上海展会上,物联网成为了绝对瞩目的主角。中国电信携手爱立信等全球合作伙伴,隆重发布了物联网开放平台,并宣布要投入3亿元物联网专项资源,用于推动产业成熟。中移动宣布部署NB-IoT已获得政府批准,今年将同步推进NB-IoT和eMTC两项新技术。中国联通、高通和爱立信联合展示了全球首个EMTC物联网VoLTE业务应用。

  之后,中国电信更是先于德国电信,发布了全球第一个NB-IoT业务套餐资费。6月20日,中国电信发布了NB-IoT业务套餐,资费套餐是按照“连接次数”计费,采用套餐模式,套餐内规定一定的连接数,超出套餐外的连接次数部分另行收费。

  那么为什么运营商步伐一致的大力发展物联网,从电信的资费套餐设计中,能看到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瓶颈是什么,未来又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走势,本文试图进行阐述。

  电信NB-IoT套餐解读

  从中国电信设计套餐的方式可以发现,中国电信NB-IoT套餐分为连接服务费和高频功能费。连接服务费又分为包年套餐和生命周期套餐。

  包年套餐20元每户;生命周期套餐分为2年—8年,七个档位。价钱随年份的增多依次递增,最低是每用户35元,最高是每用户105元。而高频功能费只有一种收费标准,每户20元。

  中国电信解释称,高频功能费是指合同期的每合同年内,每达到2万次连接频次所收取的高频使用费用。此次电信推出的物联网套餐价值可以简化为,连接费用=电信NB-loT连接总数*每个NB-loT连接的连接单价。

  这样的套餐设计背后有什么深意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关注电信对套餐规则的解释,以及适用于哪些垂直行业。毕竟,细微的规则变化,计费能力的不同,对于刚刚起步的物联网产业,影响都是巨大的。

  那么从目前看,这样的套餐设计,至少有几点暗示:

  一是通过连接点收费,而不是流量收费,规避了物物连接流量小,价值低的问题;

  二是从目前的套餐设计看,物联网卡不限制流量,那么对物联网平台的要求就较高了,能否通过物联网平台限制网速,规避可能出现的未实名制、黑卡、套取流量等问题,就成为了这个套餐能否顺利商用的关键点;

  三是物联网收入层级中,平台收入实际上是超过网络收入的,这个套餐设计中尚未体现出物联网平台的价值,需要进一步关注;

  四是相比竞争对手的M2M行业卡,电信不仅有更为高效节能的NB-IoT网络,而且资费也颇为低廉。这样的资费设计,相信不仅仅是从竞争层面考虑的,更是体现了电信在物联网领域要以量取胜,而不是以单价获取价值的理念,同时并不能把网络连接作为主要价值来源。

  运营商为什么大力发展物联网

  顺应技术革命的大势,推动产业升级

  从人联网到物联网,看似是通信行业的一次升级。其实物联网革命背后,蕴含着更大的技术革命。

  从信息时代到智能时代,从通信网络到万物互联,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升级,更是新一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产业革命。

  在万物互联的大背景下,数据将呈现几何级数的爆发,人工智能将高速发展普及,物质将因连接而被赋予生命,我们的商业行为理论、产业架构和组织管理模型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将彻底颠覆。

  可以说,物联网不仅仅是运营商的选择,更是时代的选择。继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我们将迎来智能革命,而物联网,则是新一轮推动人类前进的智能革命的基石。

  获得可持续增长收入来源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信息交互方式的多元化,“竞争”已经不是通信行业和电信运营商的主要矛盾,“转型”才是最紧迫的目标。而这背后,其实是对通信行业是否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深深的思考。

  随着OTT业务的出现,语音、短彩收入开始快速下降,语音免费是大势所趋。同样,随着竞争加剧、政策要求,流量单价不断下降,流量收入对收入增量的贡献即将见顶。而宽带、数字业务、集客信息化等收入,目前看收入占比任然过小。

  而据GSMA预测,到2020年,物的连接占比将超过80%,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我国市场将突破100亿,其中90亿为物的连接。从市场规模看,2025年全球物联市场规模将达19万亿元,而我国物联网市场将突破3.5万亿元,市场规模接近2015年的25倍 。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三大运营商不约而同的把未来发展蓝海,定位于物联网,定位于万物互联,相信在这个新兴的蓝海市场,运营商会占据一席之地。

  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瓶颈

  运营商在物联网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可以预见的瓶颈,将直接制约产业爆发的速度,制约物联网在垂直行业能否实现商用。

  物物连接价值低

  在物物连接领域,由于大多数应用场景的数据回传多为断点、微量数据,大多数连接属于固定场所的短距连接(蓝牙、Wi-Fi),更多价值存在于平台层和应用层,因此相对于人的连接,单纯传输层的ARPU极低。

  物连接对传统管道收入贡献有限,单纯的物物连接管道收入无法支撑收入可持续增长。

  在万物互联、产业互联网的生态圈中,各方参与者众多,产业开放度极高,专业化分工更加完善,可以预见的存在红海陷阱。

  核心能力不足

  在万物互联产业中,收入布局呈现扇形,传统的来自网络的收入只有20%,大量的收入将来自物联网平台,硬件,以及垂直行业应用。

  而在这些领域,IT能力、整体化解决方案、对于垂直行业的了解,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些方面,都是电信运营商的短板。更大的问题在于,由于运营商的机制体制,并没有非常好的出路,可以迅速弥补这个短板,构建在万物互联产业中的核心能力。

  人才队伍缺失

  物联网对于电信运营商是一项新业务,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三大运营商除了成立了专门的公司负责研发以外,在省市公司目前尚未有专业的人才队伍规划。

  建设一支专门的人才队伍,目前看存在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亟需从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到响应支撑、网络运维的一体化专业运维团队,保障关键岗位的人员配置。二是缺乏物联网业务售前、售中、售后的经营流程和服务标准。三是传统的电信产品运营机制,在体制内仍然是主流思维,对于物联网产品的运营机制建设,尚需时日。

  机制体制受限

  机制体制受限,让运营商在人才队伍搭建,以及核心能力的培育,对市场的快速响应方面,都出现各种限制和阻碍。但是在推动物联网产业成熟的过程中,更大的限制在于,运营商难以通过投资收购,进入这个行业,而只能通过合作或者自主研发的形式突破个别技术难题。在诸如芯片、模组、硬件等领域,国内运营商难以通过收购形成核心能力,迅速进入行业。

  运营商物联网发展方向预测

  产品形态与商业模式

  目前国内外电信运营商在物联网领域,聚焦模组、网络服务、使能平台服务、解决方案服务、大数据分析,五种产品形态,并通过对应的商业模式获得收益。下面我们从国外运营商的商用案例,来看一下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的具体形式。

  模组产品是通过销售收入盈利。以西班牙电信为例,提供“环境套件1”、“环境套件2”、“开发套件”、“位置模块”、“提醒模块”,5种组合模块或单独模块,其中“环境套件1”定价为99.95欧元,包括信息模块、电池模块、环境模块,以及12个月的联网服务。

  网络服务是通过收取服务费盈利。以AT&T为例,与保时捷公司合作,为用户提供LTE接入服务,AT&T的用户每月支付10美元,就可将保时捷汽车连接到其现有的Mobile Share Value计划,用户的汽车消耗的流量与其手机流量统一计费、统一账单。

  使能平台服务通过能力接入费盈利。AT&T使能平台服务IoT Connection Kit,包括测试SIM卡、网络服务、APIs、测试工具和咨询服务。开发者需要支付11美元,即可获得三张测试SIM卡和每张卡每月10MB的流量,以及为其6个月的AT&T设备控制中心接入权等。

  解决方案服务通过收取服务费盈利。Vodafone、西班牙电信、德国电信等国际领先运营商通过提供工业、企业、医疗或家庭等垂直领域的解决方案,并按项目收取服务费。

  大数据分析也是通过收入服务费盈利。SKT基于其物联网连接规模获得规模数据资产,通过为客户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获得收入。

  垂直行业深耕

  在垂直领域布局,国际电信运营主要基于四大原则:具有规模效益,能发挥网络优势,客户有付费意愿,与现有业务协同。当前国际运营商重点布局的垂直行业,集中在交通物流、医疗卫生、公共事业、能源环保四大行业。具体布局情况如下: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