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发展回顾及“十三五”展望

作者:刘存
来源: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
日期:2016-02-19 09:30:37
摘要:刚刚结束2015年是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我们在迎接2016新春的同时也迈向了“十三五”发展新的征程。在这承上启下的历史时刻,客观回顾总结过去五年我国安防行业发展成就、特征及规律,认真剖析存在问题,科学展望“十三五”发展方向及趋势,已成为了行业最为关注的中心话题之一。本文尝试就上述内容进行探讨,以抛砖引玉,希望大家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共同谋划行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刚刚结束2015年是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我们在迎接2016新春的同时也迈向了“十三五”发展新的征程。在这承上启下的历史时刻,客观回顾总结过去五年我国安防行业发展成就、特征及规律,认真剖析存在问题,科学展望“十三五”发展方向及趋势,已成为了行业最为关注的中心话题之一。本文尝试就上述内容进行探讨,以抛砖引玉,希望大家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共同谋划行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前言

  “十二五”是非常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国经济大船砥砺前行,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实现了国民经济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新常态增长的软着陆,国家综合经济实力跃上了一个大的台阶,2015年GDP达到67.7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同时,在改革发展中促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制造业升级步伐加快,新的增长动力不断孕育形成,诸多企业锐意创新、奋发有为,一大批重要科研成果迈入了国际领先水平的行列。

  “十二五”期间,我国安防行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级党政部门及公安主管机关大力推进“平安建设”活动,尤其是加强视频监控联网、视频分析及图侦技术的建设与应用,在打击犯罪、安全防范、社会管理、民生服务等方面发挥了愈来愈强大的作用,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安防行业的发展,提升了安防的行业地位和社会认知水平;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视频监控、防盗报警、出入口控制、实体防护、安检排爆等各专业领域获得全面快速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了全球安防产品最大的制造中心和最为活跃的安防应用市场;科技创新风起云涌,一大批软硬件制造和应用成果达到甚至超过了世界高端水平,特别是“智能化”研发与应用方面获得了较大的突破,为将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些优秀骨干企业迅速崛起,有的领军企业正在全面谋划全球发展战略并向世界级品牌的目标迈进;行业应用深入推进,行业解决方案涵括了深度的创新成果和行业定制化需求,更加落地、成熟,极大地拓展了安防的应用空间;民用安防、报警服务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展示了未来安防服务社会、服务百姓的巨大潜力;跨界、融合不断催生出新的安防业态,延伸了产业链条,扩大了产业体系;行业管理也有了明显的提升,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应用标准、合格评定标准在完善中提高,形成了标准、检测、认证、行业自律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逐步满足市场经济体制下行业管理及与国际接轨的需求。

  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完成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而同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都在发生着显着的变化,任务、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的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未来五年我国安防行业同样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革:政策导向和技术进步将会影响改变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跨界融合、模式创新、企业重组将会改变产业形态和竞争格局;自主创新、国际化战略将进一步快速提升龙头企业的综合实力;政府管理改革与加强将会净化市场环境、重塑市场秩序。广大安防企业应深刻了解适应这些新的变化,做好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顺时因势而变,通过不断的创新与拼搏使企业图生存、谋发展,开辟新的天地。

  第一部分“十二五”发展回顾

  一、产业快速发展,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初步测算,2015年我国安防企业为3万多家,从业人员达到160多万人。2015年安防行业总收入额达到4900亿元左右,五年增长1倍以上,平均每年增长15.8%;2015年全行业实现增加值1610亿元,比2010年增长90%,五年来年均增长13.6%。(见下表、下图)。

  从上图表中可以看出,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后续因素及近两年来国家经济增速下行的影响,“十二五”安防行业总收入增长速度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但收入总额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加,年增幅大体在450-550亿元之间,从而使我国安防市场规模增加了一倍以上,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从产业构成来看,在安防行业总收入中,2015年安防产品总收入约为2000亿元,安防集成与工程市场约为2500亿元左右;运营服务及其他约为400亿元左右(见下图)。

  二、各专业领域全面发展,视频监控发展迅速

  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入侵报警、实体防护、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安检排爆等各个安防领域实现了全面发展。按照产品分类和发展情况来看,视频监控发展最快,其次为安检排爆、防盗报警、出入口控制和实体防护市场。近五年来,视频监控年增速约为18.5%左右,最低的实体防护增长也在8%以上。初步计算,2015年我国视频监控产品产值约达到了1000亿元以上,已占到了全部电子安防产品的2/3。其他类产品市场规模约为:实体防护420亿元左右,出入口控制260亿元左右,防盗报警150亿元左右,安检排爆100亿元左右,其他类安防产品70亿元左右(下图)。

  三、“平安城市”建设有力推升了安防需求,国内市场应用向着广度、深度拓展

  1、“平安城市”建设活动全面开展,为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愈来愈强大的作用

  早在“十一五”时期,在各级政府及公安主管机关的推动下,我国就掀起了“3111”试点及“平安城市”建设的第一个高潮。“十二五”期间,国家各级政府及主管机关采取了更加有力的措施,将这一建设活动推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公安部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应用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扩大报警与监控系统覆盖范围、建立监控报警共享平台、完善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视频报警监控中心建设,力争到2013年末基本构建起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应用体系”的建设目标,从而将“平安城市”建设活动推向了全国和基层。

  ----2012年公安部发布了《全国公安机关视频图像信息整合与共享工作任务书》,明确提出到2015年我国各级公安机关将建设2000多个联网平台(延伸到了县、区一级),并颁布实施了GB/T28181国家标准,极大地促进了各地视频监控设施及平台建设。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提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科技水平,加快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指出要“高起点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和应用工作,提高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密度和建设质量。完善技术标准,强化系统联网,分级有效整合各类视频图像资源,逐步拓宽应用领域。”

  ----2015年5月6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综治办、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等9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建设应用目标,并明确了建设联网应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建设的重点、方式等。同时,公安部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视频图像信息应用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方案》,以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对视频监控工作的认识,切实有效推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十二五”期间,在公安部的主导和推动下,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各应用行业及安防企业积极配合行动,使项目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基础建设方面,大多数城市基本实现了对重点区域视频监控的覆盖,并向着中小城市甚至农村地区延伸,据统计目前我国全国安装的视频监控摄像机超过了1800万台,其中11%为公安自建,其余近90%为社会各方面出资建设。在公安应用方面,以实现多级联网为目标,大力推动监控报警共享平台及报警监控中心建设,基本满足了各部门、警种进行情报研判、指挥通信、侦查破案、治安防控、社会管理、反恐防暴、维稳处突、规范执法等工作对视频图像信息的需求,成为了公安机关侦查破案的重要手段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支撑。初步统计,目前视频监控协助查处刑事、治安案件一年就达100多万起,图侦已成为继刑侦、技侦、网侦技术之后列入公安应用序列的第四大侦查技术。

  2、行业应用广泛深入开展

  行业应用一直是安防的最主要的市场之一。“十二五”期间,行业市场应用既有深度的挖掘,也有广度的快速拓展,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呈现出如下发展特征:一是应用较早的传统安防领域如金融、文博、交通、司法等开始了新一轮的系统技术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深化应用,有的实现了行业系统内的大联网并建设了大型的管理平台;二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开始走向普及化的发展,如医院、学校、楼宇、场馆、能源、通讯、森林、环保、食品、厂矿企业等市场需求都有了快速的增长;三是许多行业将视频监控成功地融合运用到业务拓展和管理方面,有效扩大了安防产品的应用空间;四是行业解决方案逐步成熟并真正落地,许多公司成立了专门的行业事业部,全面调研行业市场需求,从系统平台设计到产品的研发、定制乃至集成施工维护都提供了一揽子的解决方案,有的企业将行业进一步细分至上百个应用子领域。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行业应用水平的快速提升。

  3、民用安防的应用加快升温

  “十二五”以来,随着视频监控与入侵报警技术的融合发展和三网合一及无线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民用安防愈来愈成为了市场的热点。一是报警运营服务呈现出了加速发展的态势,尤其是沿街商铺、ATM机等用户增长较快,初步统计目前市场规模已达到200多亿元,增长率达到了20%左右,超过了安防行业的整体增长速度,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二是居民家庭等用户增长较快。许多安防旗舰企业基本上都推出了家居安防产品品牌,并纷纷与IT巨头、电信运营商握手联合拓展,利用互联网的巨大优势快速推进民用安防市场,使这一安防领域凸显了巨大的发展前景,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

  四、安防国际贸易格局呈现变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国际恐怖事件频发,各主要国家对安防技术产品需求都是持续增加,加上中国企业产品品质的快速提升,“十二五”期间我国安防国际贸易格局逐步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呈现“两增、两减”的新趋势。

  “两增”分别为:一是产品出口总量稳定增加。目前我国安防行业约有上千家企业从事出口业务,出口交货值达到200多亿元人民币,占产品总值的12左右%,其中视频监控产品占绝大多数。出口的国家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既有欧美发达国家,也有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等新兴市场金砖国家,也有不少出口到非洲、美洲等发展中国家等。二是中高端及品牌产品出口增加。尤其是以海康、大华为代表一批领军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外市场投入巨资自建渠道,采用自主品牌+本土化团队销售及仓储服务的策略,经营模式也从单纯销售产品向“销售产品+解决方案”的模式延伸,迅速提高了海外知名度,营销业绩获得了飞速的增长。

  “两减”分别为:一是中低端及OEM产品逐步减少。“十一五”期间,我国出口的安防产品基本上都是中低端或ODM产品,尤其是以模拟DVR加矩阵系列产品为主。“十二五”期间,高清化、IP化解决方案快速发展,使中低端产品出口比重逐年下降。二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呈逐步减退的趋势。随着中国企业的崛起,外资安防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技术优势不断受到挑战,外商在整体解决方案能力、本土化运营以及市场响应速度正成为其发展的软肋,有些实力稍弱的企业因失去了竞争优势而退出,绝大多数国际大牌企业近年来都呈现逐步下滑的趋势。

  五、行业科技创新积极性高涨,技术水平快速提高

  长期以来,我国安防企业始终对科技创新保持了很高的热情,据《中国安防》对行业景气监测数据表明,“十二五”期间各季度科技投入的景气度绝大多数都在“较强景气区间”。全行业科研投入占销售总收入的比值达到了5%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0%以上,处全国各行业中的领先水平。

  “十二五”期间,我国安防行业的技术研发无论是硬件、软件,还是集成技术、解决方案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一是安防产品、系统快速地向着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行业性的解决方案更加普及。安防技术产品性能获得了全面升级,模拟高清技术、4K超高清技术、H265编解码技术开始广泛使用。二是一些超大规模的联网平台技术逐步成熟。在平台架构、软件技术、网络技术、IT相关配套技术及集成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高。三是高端技术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一些领域芯片技术及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率有了较大提高,如以海思为代表的芯片厂商开发出一系列高清、高性能芯片,满足了低、中、高多档需求。四是数据挖掘、智能化发展方兴未艾。如在运动目标、遗留物、物体移除、绊线、入侵、逆行、徘徊检测以及流量统计、密度检测、目标分类等智能分析方面有了广泛、成熟的应用;涌现了许多智能感知、比对识别、摘要检索、决策研判、态势分析、业务关联、评估统计等自主创新技术。五是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安防领域。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4G、IT技术、生物特征识别、现代通信技术等众多学科技术不断在安防领域获得创新应用,极大地拓展了安防技术发展的空间,并加速推进了安防民用化的进程。

  六、行业集中度大幅度提升,梯队阵型更加明显

  “十二五”以来,一批骨干企业迅速崛起,投入巨资进行技术研发,全力塑造企业产品品牌,同时加强科学管理,苦练内功,使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有了质的提高,一批龙头企业发展成为了现代化的企业集团。

  在产品制造领域:“十二五”期间,生产要素及市场份额快速向主流厂家集中,形成了一批卓越的领军企业,梯队式分布特征更加明显。如2015年海康威视销售总额已超过200亿元,大华也超过了100亿元,形成了行业的第一梯队;其次为10余家销售额在10-50亿元的企业,形成了第二梯队;第三为100余家销售额在1-10亿元的企业,最后为数千家销售额在1亿元以下的中小企业。

  在系统集成施工及运营服务领域:“十二五”期间,系统集成施工企业、报警运营服务企业产业集中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形成了一批地域性的龙头企业。目前,已有多家集成或综合型公司年主营安防收入超过了10亿元,约有100余家系统集成及报警运营服务企业总收入在1-5亿元之间,其余为大量的中小企业,年总收入在数百万和数千万元不等。

  七、上市融资、资本运营空前活跃,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十一五”时期,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的我国安防企业仅有浙江大立、大华股份、海康威视等少数几家企业。进入“十二五”以后,先后有20多家安防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另有30多家上市集团企业将安防列入了主营业务之一,从而形成了50余家安防上市企业板块。在这些企业中,按照主营业务大概分为4类:第一类是安防产品企业,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大立科技、英飞拓、安居宝、中威电子、捷顺科技、高德红外、汉邦高科等;第二类为平台产品类,如东方网力、佳都科技、世纪瑞尔、华平股份、鹏博士等;第三类为综合集成产品类,如三泰电子、辉煌科技、高新兴、银江股份、达实智能、易华录、国电南自、中安消等;第四类为主营业务中部分延伸到安防领域的企业,如振芯科技、数字政通、万达信息、星网锐捷、凤凰光学、科大讯飞、同洲电子等企业。

  此外,2013年1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正式揭牌,为其提供股份公开转让、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并购重组等服务。这为我国中小企业开启了一场资本扩容的盛宴。据初步统计,先后有近百家安防及与安防业务紧密相关的公司登陆新三板,其中有不少成功进行了股份转让交易。

  上市以后,企业利用融入的大量资金加强研发、扩大生产,有的采用并购、合作等多种形式快速汇集生产要素,进军新的业务领域。这些不仅大大缩短了企业的积累过程,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综合实力,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

  八、技术创新与跨界合作相互促进,不断催生安防新业态

  早期的安防,无论是实体防护、防爆安检、防盗报警、出入口控制还是视频监控,主要是为了达到防入侵、防盗窃、防破坏的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手段,视频监控也主要起到事后查看、固定证据的目的。鉴于这些相对单一的技术和应用特征,可以将其称为安防技术与应用发展的1.0阶段。

  “十一五”以后,随着电子技术、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进步,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发展,安防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包括了应对突发事件、生产安全、自然灾害在内,有可能对人们生命财产产生危害和破坏的技术防范以及相应的预警及管理措施等。这一阶段可以称为安防技术与应用发展的2.0阶段,也有人称之为社会公共安全“大安防”阶段。

  “十二五”期间,随着视频监控应用的普及和大数据、智能化技术的快速提高,安防技术应用又有了新的拓展。主要特征为安防技术产品大量应用到社会管理及企事业单位业务的各个层面,大到如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森林防火、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等行业的监测预警和业务开展,小到视频会议、考勤管理、家居生活服务、老幼看护甚至家庭娱乐等等。这一阶段可以称为安防技术与应用发展的3.0阶段,也可称之为“安防+”发展阶段。

  九、市场营销理念、渠道、模式悄然改变

  在我国安防行业发展的前期,产品营销基本上都采取了生产企业+经销代理商+工程企业的营销模式,称之为“得渠道者得天下”。此后,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不断加剧,一些生产企业逐步取消了“总代”及“分销”制,开始了自建渠道、自我经营的渠道扁平化战略。与此同时,各种营销创新也层出不穷:如在理念上,许多企业大胆否定了传统营销的4P(即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而实行4C(顾客需求、成本价格、方便、沟通);在营销手段上更是各显神通,推出了品牌营销、差异化营销、服务营销、体验式营销、顾问式营销、连锁营销、绿色营销、文化营销等众多模式。

  “十二五”期间,市场营销理念、渠道、模式又有了新的改变。一是一站式“解决方案”大行其道。目前绝大多数主流厂家都推出了针对行业、用户整体性的“解决方案”,直接将新技术产品、一站式服务信息宣传至甲方,极大地解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电子商务、网络营销风头正劲。B2B、B2C、C2C等电子商务模式在安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大网络贸易平台几乎都能看到熟悉的安防企业和产品;不少企业自建了网络平台或利用APP等开展自助销售,有的开始尝试线上、线下相结合O2O销售模式;同时,各种安防贸易交流网络平台建设也十分活跃,实现了营销网络化、专业化、立体化发展。

  十、不断探索安防行业管理新路,市场秩序逐步好转

  “十二五”期间,各级地方政府、公安主管机关以及相关机构始终不渝地推动安防行业管理工作,以促进安防技术产品应用,提升产品工程质量,规范市场秩序。一是加强立法工作。研究和形成了《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又有不少地方政府通过了《安全防技术防范管理条例》法规或实施细则。二是对一些重点行业及领域提出了明确的建设应用要求。如针对“平安城市”建设多次发布“指导意见”“通知”与“任务书”,对学校、医院、金融场所、博物馆、旅店、农村等提出了一系列建设及联网应用的要求。三是行业标准化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截止2015年底,共完成了包括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入侵报警、实体防护、生物特征识别、安防工程等在内的公共安全国家及行业标准165项,其中国家标准49项,行业标准116项。尤其是完成了公安视频监控联网与应用有关标准,完成并推广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音视频编解码SVAC标准,完成了社会治安重点场所如医院、学校、幼儿园、博物馆等建设与应用标准,为平安城市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标准化技术支撑。四是有关公共安全产品的检测、认证工作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扩大了检测、认证的产品种类或品种,在保障产品及工程质量、满足了市场需求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与国际相关机构的合作也日益加强,有效把住了产品进出口质量关。五是行业协会逐步健全了自律性管理体系。在编制行业规划、协助研究有关行业标准、开展工程企业资质评定、开展行业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以及推优扶优、倡议制定行业自律公约等方面都有了积极的进展。

  在公安部主管机关的领导及组织下,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要求的安防行业管理的新路,建立了法规、政策、规划、标准、检测、认证、自律相结合的全方位体系管理。“十二五”期间,我国安防行业市场秩序有了进一步好转,“假冒伪劣”现象有所遏制,同质化低端产品及恶性竞争现象逐步减少,企业诚信度有所提升,初步形成了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十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及困难,需要在“十三五”期间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或着力解决。其中有些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而大多数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及形势的变化新产生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增速趋缓,利润率下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在国民经济转变成“新常态”增长,以及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复苏缓慢的形势下,近年来安防行业增速由20%以上下降至13%左右,行业平均利润率也降至10%左右。在此情况下,一些中小企业既不能通过扩张实现规模效益,又难以在较低的利润率水平下维持,面临生存的考验。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低于预期。近年来,我国在安防服务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在行业总收入中的比重仅为8%左右,按照行业GDP指标核算也仅为15%左右,低于“十二五”规划的预期。一方面是政府与社会对安防庞大的投入以及快速提高的产品制造与工程建设能力,另一方面却是相对落后的服务及运维能力,说明社会各方面仍然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取向。长期来看,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不仅不利于技防设施效能的发挥,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和快速发展。

  三是企业实力加速分化,将给行业带来“彻底”的洗牌。随着龙头企业的快速崛起,大型企业在综合实力、研发能力、议价能力、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差距已不可同日而语,再加上产业链延伸、横向跨界、行业深耕等方面的优势,强者愈强、强者通吃的趋势已经显现,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将不可避免带来行业的彻底“洗牌”,对行业的影响将是重大的和长期性的。

  四是在高端技术方面仍较落后。中国企业在高端产品、核心芯片、核心器件、自有品牌等方面与国际大牌企业竞争仍处于劣势,在标准制定、市场定价等方面话语权不高;在目标特征提取、前端视频行为智能分析、海量人脸识别与快速比对、大数据视频分析及图侦等许多关键技术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突破并实现真正应用。

  五是有些安防领域尚未能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在系统集成与工程领域,地域性特点明显,加上企业资质管理混乱,造成了制度性的障碍,严重地影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在报警运营方面,企业普遍分散、规模较小,缺少行业龙头企业,没有形成全国性的知名服务品牌,市场管理不到位,无序竞争比较严重。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