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可穿戴遇尴尬 靠儿童手表和VR挑大梁?

作者:雷科技
日期:2016-02-25 10:05:56
摘要:可穿戴设备市场并不是如此不堪,至少两个领域表现非常突出。低调崛起的是儿童手表市场,最有前景的则是VR。只是谁都说不准,VR会不会像可穿戴设备或者智能眼镜一样,上演“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

  可穿戴设备市场唯一一家上市公司Fitbit近日发布2015年Q4财报:当季Fitbit营收达到7.12亿美元,同比增长92%;当季度共卖出820万个运动手环,2015年总销量相对于2014年实现了翻番。

 

  2015年第四季度手环销售数量之所以会坚挺,得益于圣诞购物季。Fitbit对2016年Q1业绩进行了展望,营收预计为4.2-4.4亿美元,不及分析师预期,其股价应声暴跌15%。

  Fitbit营收增长速度正在快速下滑。2015年2季度,Fitbit营收同比增长高达250%。250%的告诉增长率两个季度后跌到了92%,原因正是在于Apple Watch为代表的智能手表杀入,以及小米为代表的低价手环抢夺市场。去年底IDC的一份报告显示,2015年三季度,苹果和小米已经分别进入可穿戴设备第二和第三位置,这个排序很快就会发生变化,Fitbit耗费8年时间苦心经营的市场正在被Apple和小米这些新来者吞噬。

 

  Fitbit的股价在今年1月便已跌破发行价,前景黯淡,其噩梦恐怕才刚刚开始:除了营收增速放缓之外,还有一些大问题:

  一是利润率下降的风险,Fitbit可以将手环买到近千元价格,还是非常暴利的,上市之时毛利率高达48%,在硬件公司中盈利能力首屈一指,不过现在其正在加快新品研发步伐,除了推出了智能手表Blaze之外,还发布了时尚版alta. 在Apple Watch和低价手环冲击下开始降价或采取低价策略。这意味着其利润率很快会下滑。

 

  (Fit时尚版Alta,图片来自官网)

  二是用户活跃度太低,有调查显示,平均每名用户佩戴智能手环不会超过6个月,Fitbit财报展示了这一点:截止到 2015 年,Fitbit 的活跃用户比上一年增长超过 150%,达到 1690 万,总用户数是 2900 万,就是说,大量用户其实买了不用。这些用户不大可能继续买它的新一代产品不说,其上市时鼓吹的『通过手环卖服务』模式也会受到质疑。

  三是智能手环本身的尴尬,Apple Watch出现之后完全可取代智能手环的功能,但它在运动数据追踪之外还有更多能力,例如收发手机信息、拨打接听电话、实现移动支付,等等,智能手环在智能手表面前的竞争力只有价格了。除了Apple Watch,三星Gear、华为Watch都在快速崛起,智能手环本身就很尴尬。或许正是因为此,Fitbit按捺不住还是尝试转型了:其在2016年发布了Fitbit Blaze,定价不及Apple Watch一半,但充电一次可用5天,不过,这款产品并不被外界看好。

 

  (图片来自于Fitbit官网)

  不只是Fitbit遭遇尴尬,另一个可穿戴大鳄Jawbone遭遇了类似的烦恼,它的估值越来越低,最新一轮融资时估值为 15 亿美元,是一年前的一半,上市对于它来说已是遥遥无期。中国卖得很好的,全球排名第三的小米手环会怎么样?我相信,很快就会做智能手表了,否则只会重蹈Fitbit的覆辙。

  实际上,就算新兴崛起的Apple Watch同样也面临许多挑战。IDC的最新报告显示,2015年Q4,在冬季购物黄金季的助推下,Apple Watch卖了410万块,不过这低于多数人预期,苹果对Apple Watch的销量亦讳莫如深,我们看到的是,Apple Watch是苹果为数不多的在开卖几个月后就主动大甩卖的产品。

  从产品层面来看,许多人都受不了Apple Watch续航孱弱的事实,1天1充,对于一款手表来说要求还是太苛刻了。至于说功能方面,Apple Watch要成为类似于智能手机的计算平台难度太大了,许多人主要还是用它看看时间、看看信息。或许,智能手表只是介于智能手机和下一代计算平台之间的一个过渡期产品。

  不过,可穿戴设备市场并不是如此不堪,至少两个领域表现非常突出。

  低调崛起的是儿童手表市场。凭借着旗下的小天才儿童手表,步步高已是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第五大品牌。最初儿童手表都想要打安全定位这个卖点,不过最后歪打正着撞见了『打电话』这个刚需,备受家长亲睐。除了步步高,360、搜狗、阿巴町、迪斯尼等厂商纷纷入局这一市场,闷声赚大钱。

 

  (小天才电话手表,图片来自官网)

  最有前景的则是VR——由于采取类似于头盔这样的产品形态,所以VR设备依然可算可穿戴设备,只不过现在没人愿意这么叫了。Facebook、微软、Google、HTC、三星、索尼上都在大力投入,中国则有小米、腾讯等巨头跟进。只是谁都说不准,VR会不会像可穿戴设备或者智能眼镜一样,上演“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