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走进一座真正的智慧城市

作者:物联网世界采编
来源:人民邮电报
日期:2015-10-08 10:38:12
摘要:记者近日前往国家智慧城市和信息消费试点城市银川进行了实地调研。

  通常我们都是在展会上、在展厅中看到有关智慧城市的介绍与描绘,却很少有机会能够走进一座真正的智慧城市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样子。

  为什么一个在第二批才进入试点名单的智慧城市能够获得如此高度的评价?银川的智慧城市建设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可复制、可推广”的“银川模式”到底是什么样?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前往国家智慧城市和信息消费试点城市银川进行了实地调研。

  眼前的应用:市民可足不出户“网上办证”

  许多人都有着“办证难”的痛苦经历,有时为了办一个证不得不准备多份材料,跑多个部门,盖许多公章才能完成相关手续。在银川,这样的情况已不复存在,市民只需准备一份材料,前往银川市民大厅盖一个章,在一个工作日内就能完成所有手续。如果通过网上服务大厅办理,市民甚至足不出户就能“网上办证”。

  银川市民大厅坐落在银川市金凤区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东侧,总建筑面积达12.5万平方米,从2014年12月22日起正式运营,已入驻20多个单位,开辟的700多个办事窗口可办理400多项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真正实现了“让市民推开一扇门就能办成一揽子事”。

  走进银川市民大厅,一个贴着封条的柜子十分显眼,69枚公章被封存其中。这是银川落实智慧政务建设的重要举措,银川市行政审批局市场服务处处长方国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银川以行政审批工作为突破口,成立了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将原来26个部门的150多项审批职责集中化,实现集中审批、集中办理,2015年1月12日正式封存废除了69枚公章,启用“银川市行政审批局行政审批专用章”,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制度。

  他举例说,2015年7月27日起,银川实现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以前市民要跑三个部门、准备三套材料,经各个部门审批加起来最快也要7个工作日左右才能拿到证。现在市民只需前往一个窗口办理,当天就能拿到证。”

  银川市民大厅的“一站式审批”模式受到市民的广泛欢迎,市民大厅每天平均要接待1.2万~1.4万办事人,最多每天可支持5万人前来办理各种手续。实施“一站式审批”后,银川150多项事项的办理时间减少了79%,审批效率平均提高了75%。

  方国泉介绍说,银川智慧政务建设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现流程梳理、一站式审批;第二阶段实现数据共享、网上审批;第三阶段通过数据采集挖掘分析,实现虚拟审批。第一阶段建设已基本完成,第二阶段建设正逐步完善,即将启动第三阶段建设。

  银川现在已有192项审批事项可通过网上进行办理,随着各委办局数据信息实现完全互通,将支持339项业务的网上审批。“通过摄像头进行身份认证后,用户可以选择将相关文件快递到住所,不出家门就能办完事。”未来还将依靠大数据系统,采用事前提醒、事中管理、事后监督的模式进行虚拟审批,根据不同业务类型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选择适当的备案方式,如注册备案、形式审查备案和抽查备案等,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流程、改革审批方式、提高审批效率。

  银川市民的社区生活也变得智慧了起来。2015年,银川启动智慧社区建设,设立了观湖社区等三个社区作为试点。

  来到观湖社区,记者发现进出社区的居民并没有像出入普通小区一样刷门禁卡,当他们走到门前时,门自动就开了。于是记者也尝试着走向门口,但铁门很不给面子,依然紧闭着。一旁的工作人员提醒我抬头看看上方的摄像头并解释道:“小区部署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能够智能识别小区住户,他们只需 ‘刷脸’就能方便地进出小区。还能对陌生人进行监控分析,保障小区安全。”不仅如此,观湖社区还设立了覆盖全社区的15个WiFi热点,为居民免费提供上网服务,遍布社区的各类智慧应用让人目不暇接。

  政务自助终端:智慧政务通过自助终端将市民大厅的服务延伸至社区,让市民不出社区就能办理177项手续。

  天天体检屋:提供血糖、血脂、血压、心肺功能等18项免费体检服务,配备1名社区医生和1名健康管理师,为居民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服务。体检屋通过网络与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相连,让居民在社区里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服务。

  智能快递柜:具有快递收发功能,当居民不在家时,快递员可将物品直接放入快递柜中,系统将自动发送短信给居民提醒货物的具体位置。同时,它还是一个多功能综合自主服务终端,通过快递柜上的触摸屏,居民能够自助办理各种政务事项,缴水电费等。

  智能垃圾桶:具有自动垃圾分类提示功能,能够压缩垃圾使其容量达到普通同等大小垃圾桶容量的5至10倍,当垃圾桶装满后能自动发送短信通知保洁员前来清理,采用太阳能供电。

  智能App:市民可通过安装在手机上的智慧社区App直接预约家政、家电维修、送餐和蔬菜配送等6大类50多项服务。

  此外,观湖社区还部署了实时显示公交车信息的电子公交站牌、支持购买生鲜并具有冷藏保鲜功能的生鲜冷链柜、实时显示空气质量等信息的社区大屏以及具备专业处理能力的直饮水系统等。

  自2014年以来,银川部署了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交通和智慧环保等10大系统13个子模块,全方位地建设智慧银川,为市民提供各类服务。

  创新的模式:政府“分期付款”投资智慧城市

  “就优秀程度而言,银川在全国所有的智慧城市中能排第几?”面对记者提出的这一问题,郭柏春,这位银川市主抓智慧城市建设的副市长自信地说:“第一!因为通过模式创新,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资是可回报的,建设是可持续、可升级的。”

  郭柏春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普遍面临着投资难、共享难和运营难三大难题。

  第一是投资难。缺乏资金可能是智慧城市建设最大的障碍。“智慧城市建设要想获得比较好的效果,需要十几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投资。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如果无法保证能够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或者明显地拉动经济的增长,很难下定决心进行大力建设。”于是一些城市选择尝试性地去分散投资,例如拨2亿元给公安局建设平安城市,或者投1亿元给城管建设智慧城管,又或者投5千万元给公交公司建设智慧公交等。这与过去各个部门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无法形成合力,并不是真正的智慧城市建设。

  第二是共享难。长期以来,政府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是相互独立的,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烟囱”,造成了信息系统的重复建设,而且信息无法实现互通。 “有些部门把自己掌握的数据当作本部门最重要的资产,舍不得拿出来。我就告诉他,你既是数据的垄断者,也是数据垄断的受害者。各部门的数据只有实现了共享,才能更好地为市民服务,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三是运营难。在传统的模式下,各部门分散投资,各委办局作为投资企业各自进行着信息化改造和升级,通常是由厂商建设系统然后交予政府管理和运营。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更新换代很快,系统经常需要升级,运营人员也需要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而这些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就意味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人力和物力投入。

  “只有大胆地进行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创新,才能解决这三大难题。”郭柏春介绍说,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银川采用了金融、数据、产业“三边商业模式”。通过引入国务院和财政部倡导的PPP模式,政企合作成立合资公司,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金融手段,实现互利共赢,“政府只需要投入一小部分资金就能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在随后的几年再通过支付服务费的方式持续投入。”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启动资金缺乏的难题,又能够通过资本市场实现投资的保值增值;同时,通过采集、分析来自智慧城市各个方面的数据,挖掘数据价值,能够催生丰富的创新服务;此外,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还能够培育一些新产业、新生态,拉动经济的增长。在管理模式创新方面,银川强制性地要求各部门打通数据通道,实现资源共享,并依照PPP模式,将智慧城市相关系统交予专业公司运营,使政府能够专注于城市规划和管理。

  背后的技术:

  顶层设计“一图一网一云”架构

  2014年6月28日,银川采用PPP模式成立合资公司,计划投资30亿元,分三期建设智慧城市。一期到2015年年底,主要任务是构建智慧城市的框架,并进行试点;二期将在总结一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铺开;三期则是远景目标,根据最新的技术变化,不断升级智慧城市。目前,智慧银川已经部署了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交通和智慧环保等10大系统13个子模块。郭柏春指出,智慧银川三期建设的有序推进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撑,银川从顶层设计推出的“一图一网一云”架构是智慧银川取得阶段性成功的又一秘诀。

  银川大数据中心的智能管理系统能够实时显示机柜的温度、湿度、数据量等信息,运维人员可通过触摸屏实时进行配置管理。

  “一图”即三维实景城市地图,借助各类传感器,将城市各要素进行空间节点定位;“一网”即8000G全光骨干网络,实现各空间节点的高速安全连接,将城市与云端互联;“一云”即大数据中心云平台,存储各空间节点采集到的数据,并经过分析挖掘数据的价值。“一图一网一云”架构,就是要通过智慧城市来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实现业务在云端的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同时建设一个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共享的传输和传感的网络,并建设包括地面、地上、地下、全景的三维实景地图,通过智能和传感来实现数据的感知,从而使政府更好地掌握整座城市的运行状况。

  其中,“云”无疑是最关键的一环,为此银川在滨海新区建设了国内首个城市级大数据中心。“之所以称其为城市级的数据中心,是因为它是为整个银川市服务的,政府、企业和市民等各方面的数据都要进入这个中心,这与其他只服务于某个部门或行业的数据中心有本质上的区别。目前,银川所有政府部门新的数据都会存入该中心,老系统的数据也会逐渐往这里迁移。”银川市滨海新区建设园林水务局副局长王川介绍说,大数据中心是智慧银川的大脑,是智慧银川最核心的基础设施之一,一期规划总用地面积3333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617平方米,规划建设1000个机柜,具备承载2万组服务器的能力,二期项目规划占地 8671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1272平方米,规划建设4000个机柜,具备承载8万组服务器的能力,使用国内自主研发的微模块、高集成运行环境、智能化运维管理等领先方案和技术,具备高安全、高可靠性。电源使用效率设计规划为1.5,借助银川天然冷源的优势,未来将使电源使用效率降低到1.3以下(每下降0.1,将节约10%的电力资源),绿色节能水平居全国前列。

  从智慧银川的规划不难看出,大数据将成为智慧银川第三期建设的重点,一期和二期建设都在为此做着准备。郭柏春表示,惠及民生、科学管理、产业衍生、投资回报是智慧银川建设的四大目标,大数据将在这四大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银川推出了“一卡通”,同时具备身份识别和电子钱包等功能,市民一卡在手就能方便地乘坐公交车、看病买药、购买商品和缴纳水电费等,更重要的是这些消费数据都会汇集到大数据中心,帮助政府和企业等更好地为市民提供服务;大数据有助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难题,“不限购、不限号就能实现交通畅通”,还能够及时提供预警信息,预防“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8·12”天津特别重大火灾爆炸等类似事故的发生等;此外,通过大数据的共享,能够培育新的业态,创造难以估量的价值。

  郭柏春表示,城市是人类社会进化的产物,2025年,中国城市人口将增至10亿,将出现220座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城市化不可避免。城市化过程中也滋生了诸多“城市病”,如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和治安问题等。智慧城市就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来“治疗”这些城市病。

  什么是“银川模式”?郭柏春认为,首先是明确目标,即惠及民生、科学管理、产业衍生和投资回报;其次是勇于进行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和技术架构创新。他表示,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参与,他希望各方能积极配合,抓住“互联网+”、“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机遇,以开放共赢的心态共同推动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不断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和水平,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