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有一种互联网思维叫做战略性跟风观点

作者:张书乐
来源:砍柴网
日期:2015-09-29 12:04:29
摘要:有质量、有服务、有货源乃至有品牌,一直都是商品销售的核心。纯血的C2C不可能全然做到,等做到了,也就变成B2C了。说的更白话点,淘宝当初做C2C,是因为没有多少实体商家...
关键词:互联网C2C

有一种互联网思维叫做战略性跟风观点

  牵制型跟风、紧随型跟风、创新型跟风、布局型跟风……四大跟风模式蕴藏着怎样的宿命?

  作为互联网企业跨界竞争的战略性产品,大多难逃四种宿命:

  一是作为一种牵制型产品,即用来战略性牵制对手的产品,比如腾讯微博,其诞生只是为了遏制新浪微博的蔓延,确保QQ的社交老大地位,任务完成后,也就不太重要了。有微信了,新浪微博打不过了,腾讯微博就让它荒着吧。

  二是作为一种跟风型产品,江湖上什么东东火爆了,就玩啥,做得成最好,做不成也没关系。比如阿里巴巴的阿里游戏,正是看到了微信游戏的火爆,眼热,杀进去,却没有拿下多少市场。话说微信其实也是如此,看到了移动飞信和小米米聊开拓出来的蓝海,杀进去,结果全面超越之。

  三是作为一种创新型产品,就是市场上没有的,或中国市场上没有的,自己先弄出来了。弄的好,就可能是颠覆性创新,一举成为行业巨头,百度当年玩搜索就是得了这个好处。不过风险也极大,比如类似的事,后来盛大比较喜欢做,甚至于更具创新与颠覆的精神,最著名的如盛大盒子,在当时还是机顶盒一统天下的时代,盛大想用更有娱乐功能的智能盒子实现OTT,却一败涂地。对此,之后会有专章讲述。

  四是作为一种布局型产品,即根据自己的主要产品,进行合理的衍生,形成更丰富的产业链。等于在布局新的业务增长点。比如乐视做智能电视、小米做手机之外的各种安卓智能设备。

  当然,其实战略级产品往往是复合型宿命。具体落到百度有啊身上,则大体是一个牵制、跟风和布局三重身份皆具备的产品。只是在不同时期,或许某一种身份特征更醒目点罢了。

  但导致失败的原因,或许更多的源于它的跟风,而且是无底线的不停跟风。

  在当时,国内电子商务主要是三大类C2C(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如淘宝)、B2C(商家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如当当)、B2B(商家与商家建立的商业关系,在电商领域比较非主流)。选什么模式呢?

  淘宝以C2C起家,百度要牵制它,一方面分蛋糕,一方面弱化它的电商搜索引擎入口规模,最好的办法就是也做C2C。因此有啊的初始定位也就明确了。

  有庞大的流量背景,有啊的开张之日显得格外红火。上线第一天访问量即超过400万,上架商品数199万件。几乎所有的入驻商家都相信,百度会给自己的商城店铺一些流量倾斜。

  从表面证供上看,似乎并非如此,一位百度有啊离职人士曾对外透露:“百度对有啊的投入也不大,主要是人力投入。”据坊间流传,一个月的推广费也就不过数千元,连个中等规模的淘宝店铺都不如。君不见,淘宝切入C2C市场时,为打压易趣,曾不惜代价砸下数亿广告费。同样,在有啊,C2C业务队伍人数也只有100来人,而当时阿里巴巴C2C业务群的员工规模早已千人以上了。

  你确定你去过有啊?

  但其实这并不是问题,因为百度自己就是最好的网络营销平台,它不用给钱,给资源就OK了,而且确确实实给了。百度一贯的投资习惯就是,只投资无形资产,却处于控股地位。

  同样的例子还有奇艺网,2010年初,百度引入普罗维登斯资本的5000万美元组建视频网站奇艺网,后更名为爱奇艺网。除了带来巨额流量外,百度在运营层面上并没有对爱奇艺进行过多的干预,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其他特别大的支持了。

  后来的状况,大多也能看到,为什么会如此呢?

  因为在百度的程序猿大脑中,流量这个金不换的资源,就是最大的支持。有了流量,还需要费多大劲呢?百度如此顺理成章的认为,并在有啊身上如此去做。所以说,从这个层面上看,以此判断有啊只是个试验性产品的论断,其实挺不靠谱的。

  但无论何种理由,结局依然是失败的。根据易观国际发布的2010年第2季度数据显示,百度有啊在该季度的交易额仅为1.25亿元,市场份额为0.11%,而淘宝的份额则是75.16%。多么可悲的数据啊,不过此刻百度已经对此不再伤心。反正只有千分之一份额的有啊,此刻的生死,其实和整个电商市场没多少关系了。

  因为它已经决定变阵。

  2010年1月,百度宣布斥资5000万与日本乐天建立合资公司乐酷天,进军B2C业务。与此同时,李彦宏决定弱化有啊的C2C模式。这也意味着百度的电商之路由C2C开始向B2C转变。随后,百度有啊总经理李明远等核心人员离职。之后,百度有啊生活平台上线,意味着有啊C2C业务正式转型生活平台服务。

  为何会败?有很多观点,主要集中在有啊的体验环节上。这样说并没有错,比如京东,其本身就是做代理商出身,对线下零售相当熟悉;而淘宝,在刚开始起势之时,除开内部复杂的交易体系和流量分配设计,小二同样需要到各地去帮助商家了解淘宝,熟悉淘宝规则。

  而有啊呢?其实一直就是在做流量的生意,却没耐心培育自己的商家,等于接通了和消费者的天线,却没和商家的地气连在一起。一个在淘宝和有啊同时开店的小伙伴在当时就对我说,有啊基本在山寨淘宝,可对店主们呢,却放任其自生自灭,连做活动都很少。

  不知道曾经在有啊工作过的人,后来看到淘宝带出来的双十一、双十二,会作何感想。

  但这也并不是最关键的。对此,很多人揶揄道,百度在进入其他领域时,必然会遇到另一个百度。在某种程度上,这依然在理,百度占据了搜索引擎的大半河山,谁进来都很难发展,而淘宝当时占据了C2C的七八成市场,其实就是电商版的百度,这就是一个赢家通吃的局。

  按照赢家通吃的准则,市场竞争的最后胜利者获得所有的或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而失败者往往被淘汰出市场而无法生存。其实同样的话,李彦宏也说过,对于互联网创业的年轻人我想送给他们三个词:准备失败,勇于创新,专注如一。具体讲,要认识到99%创业会以失败告终的残酷现实;创业时要选择尚未被发现或者不被重视的领域,以在资源上取得相对的优势;一旦选定方向,要专注去把它做到极致。

  但这依然不是正解,百度一家独大的搜索引擎市场,不也有搜狗、360等搅局,也还活的可以,阿里巴巴的淘宝之外,不也活过许多电商,而且还有不少现在还活着并扩张着。

  为啥手握流量的百度不行,背靠大树的有啊不行?说白了,战略选择错误。

  C2C当时是红火,但就连淘宝自己都知道不靠谱,都在积极谋划向B2C转变。因为国外的同行已经用血的教训证明了,B2C才是未来电商的主流。甚至可以这么说,在电子商务领域,并没有多少人去严格区分C2C和B2C业务。

  有质量、有服务、有货源乃至有品牌,一直都是商品销售的核心。纯血的C2C不可能全然做到,等做到了,也就变成B2C了。说的更白话点,淘宝当初做C2C,是因为没有多少实体商家想试水这个还不知道所以然的B2C。C2C培育好了市场,商家也明白了行业大势,跟上了,C2C也就顺理成章B2C了。

  尼玛!有啊的C2C正好做在了C2C向B2C的拐点上,等于落后了别人一个世代啊。

  因此,百度决定开玩B2C,继续战略性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