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第三方支付监管莫伤害互联网创新

作者:信海光
来源:百度百家
日期:2015-08-03 09:45:27
摘要:在“网购限额5000元”的传言与辟谣中,央行派发周末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戏剧性地在网民中间得到迅速普及,可见“利益相关”四字力量之巨大。

第三方支付监管莫伤害互联网创新

  在“网购限额5000元”的传言与辟谣中,央行派发周末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戏剧性地在网民中间得到迅速普及,可见“利益相关”四字力量之巨大。

  网民认为网购限额5000元的规定损害了其利益,所以议论纷纷,但央妈说了,这纯属误读,网络购物消费额度是没有限制的,5000元限额只是针对支付账户(比如支付宝)的扣款,如果消费金额超过5000元,虽然支付账户里的钱不能再动了,但还可以从银行卡账户支付,所以,消费额度实际没受影响,只是扣款渠道不同而已。

  现在看,消费者进行网络支付,除了损失了一些便捷性之外,其实并非“意见稿”的最大受影响者,而真正可能因为“意见稿”受损的,就是前面所提到的银行卡之外的“扣款渠道”,也就是所谓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等互联网金融企业,包括阿里的支付宝、万达的快钱、腾讯的财付通之类。5000元限额以及“对身份基本信息的多重交叉验证”等新要求,将大大的限制住这些公司业务的腾挪余地。举个例子,比如有的企业以前会拿支付宝发工资,把钱直接打到员工的支付宝帐号上,以后可能就不行了,因为限额是5000元,那么如果通过支付宝办理银行账户向员工支付宝转账呢,以后也不行了,因为“意见稿”规定“转出账户应仅限于支付账户客户本人同名银行借记账户”。

  这各种“不行”加起来,所造成的后果就是网民不愿意再把资金放在网络支付账户里,因为不方便嘛。如果说互联网金融机构是条河,网民的资金就是水,央行从上游拉闸限流,最坏的后果就是河的干枯。

  央行这份“征求意见稿”至今已是第四版,从2012年1月首度就《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面向公众征求意见算起,已经过去了3年6个月。而这次依旧引发议论纷纷,显示出法律法规在应对社会新鲜事物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央行为网络支付立法,最好的局面当然是双赢,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网络支付有法可依之后,就可以更少顾虑的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对网民来说则可以防范支付风险,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但问题是,这只是理想状态,如果法规制定不当,则也有可能起到扼杀创新,给消费者制造麻烦,保护垄断利益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讲,社会各个阶层,只要是利益相关方,都应该积极加入到法规制定的博弈中来,为自身争取合法权益,意见征求过程中,人人都有发言权。

  以笔者个人的看法,非银行支付机构相对于银行来说,对客户的保障目前确实要欠缺一些,比如不久前出台的存款保险制度就规定对个人存款账户50万以内的赔付,非银行支付机构就无此规定。但问题是,“安全”并非给企业上紧箍咒的绝对理由,笔者们要看到事物的另外一面,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在全世界领域内都是领先的,而且至今仍未出现过大的纰漏,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破除不必要的束缚,要顾及企业的活力以及消费者的体验,比如,消费者开第三方支付账户还被要求提供不少于三份能证明“你就是你”的文件,这就太繁琐了。

  在相信监管力量的同时,也要相信市场的力量,在市场与消费者的推动下,不合理的监管政策终将会形同虚设,比如去年3月二维码支付(顾客扫商家二维码支付)被央行暂时叫停,随后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大巨头就推出改良版(改为商家扫顾客手机上的付款码),绕过了监管。

  几百年来,创新与监管就是一对永远纠缠的矛与盾,哈佛商学院教授德伯拉·帕斯在其《从海盗船到黑色直升机》一书中曾写道,“当技术发展走在政府管制和市场前面,至少有一段时间无规则可循时,先驱者们奋力前行,任由政府在睡梦中喘息的情形。但是最终,不可避免地,连牛仔都意识到他们需要规则:产权规则、协作规则、竞争规则,于是原先的先驱者们求助于政府,说服政府制定规则,为下一次革新浪潮搭建舞台”。面对历史铁律,监管方没必要过于谨小慎微,也不必把被监管方当做假想敌,他们其实比政府更需要规则。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