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当我们谈智能家居时,我们在谈什么

作者:本站采编
来源:安防知识网
日期:2015-08-28 09:46:52
摘要:从需求和概念看行业发展阶段回到最初始的定义,什么是智能家居? 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家居智能化,那就涉及到两部分的定义。

  一、从需求和概念看行业发展阶段

  回到最初始的定义,什么是智能家居? 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家居智能化,那就涉及到两部分的定义:

  a.家居都包含哪些?b.任何才能算智能?

  传统上的家居包含了四大部分内容: 建材,家居,家电,软饰。 建材包含了卫浴,地板,墙体,天花板等类别, 家居包括沙发,床,餐桌,衣柜等。 家电也就是常见的电视,风扇空调等。软饰类主要为装饰性质的餐布,抱枕,灯饰等产品。 而所谓的智能,或者说理想状态下我对智能的定义是: 能通过自动识别,接收外界各种讯息,并且可以处理和作出对应反馈的一种表现。 当上边提到的所有的四大类都能智能化的状态时候,那么就是实现了真正的智能家居。

   当我们谈智能家居时,我们在谈什么

  举个例子, 门能够在人走近的时候,感应到有人走近(接收讯息),自动开启(处理和反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门已经实现智能了。当然,类似的例子还有”楼梯间的声控灯”等。

  而我们目前接触到的市场上传说的”智能电视,智能空调”,离真正的智能还很远。

  事物的发展和普及都遵循着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共性到个性的过程,从这些维度出发,去看智能家居的发展会经历如下几个阶段:

  单一产品的智能化阶段

  前边提到的门,声控灯灯就是这样的智能。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如 Nest 恒温器等。当前阶段,主要集中在单一产品的智能化,而且以”家电”类产品为主,因为对家电产品进行智能化的成本很难度要比非家电产品低,智能的首要条件是家居的”电器化”。而且对于非家电产品的智能化意识,仍有待对市场去做启发。主要的玩家是如美的,海尔这类的传统家电厂商。

  再来就是多产品的家电联动智能化

  自动门和声控灯,都还只是局限于单一产品。那么什么是多产品的联动智能? 举个例子,一个人回到家的场景:当家里的门打开的时候,灯会自动亮起来,同时鞋柜直接推出一双拖鞋,空调自动开启。 这种场景可以理解为多产品的联动智能,对我们而言,这样的方式,可以有非常多的想象空间。这样的场景,也会优先在家电类家居的联动之间产生。

  非家电类产品的智能化

  在完成家电产品智能化之后,再下一步要进行的就是非家电产品的智能化,想象一下,当家里的沙发具有了根据你的腰椎自动调整舒适度,餐桌会在你吃饭之后,自动清理干净桌子,垃圾桶在满了后会自己倒垃圾等等,这些都一一实现了之后,就是我们真正的智能家居到来的时候。此阶段达成需要的条件,我们后续再说。

  综上所述,前边两个阶段,也可以称之为”智能家电”阶段,到第三个阶段完成,我们才是真正地进入”智能家居”时代。目前我们还处于”智能家电”的初级阶段。用坐标轴来粗略表达:

   当我们谈智能家居时,我们在谈什么

  技术的发展并非线性的,而是指数型的态势增长。

  当然,在上述的进化过程中,仍然会伴随着一个特征,贯穿整个过程,就是共性到个性定制的过程。原因很简单,每个家庭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生活习性也是不同的,所以个性化定制是智能家居的必然结果。

  二、达到智能家居所需具备的逻辑技术条件

  技术层面的成熟是智能家居的先决条件,那么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呢?回归到智能家居的定义来看,单个家居产品的智能的过程,可以梳理如下:

   当我们谈智能家居时,我们在谈什么

  满足上图的整个过程,需要的几个技术层解构如下:

  输入及感应层: 用于接收感应输入对系统做出翻译解释层

  输入的方式有很多种,而最为自然的方式,就是以人们日常生活的感知和表达作为输入。即四肢五官等相对应的输入: 语音,手势,气味,光线,温度,湿度,按压,可视化的图形甚至是脑电波等,都是一种输入的方式,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对这些输入的接收感应和翻译: 体感,光感,温控,声控,压力感应等,这些都已经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开来,而其他的语音识别,图片识别,脑电波等,也正在突破,未来可期。

  逻辑处理层: 对接收和感应到的内容,做出对应的逻辑处理

  这个也很容易理解,拿声控灯举例,感应到声音的分贝后,接通电源。这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处理。 而深入到更智能的个性化智能家居的领域,其中包含的逻辑将会非常复杂,比如恒温器 Nest 的智能算法。

  输入/反馈层: 在逻辑处理后,将处理的结果予以反馈

  与输入层应对,输出反馈层也有很多种,自然表达的输出如: 语音,光/电形态如图形,视频等,若与3D 打印或电动机结合,则可以对现实世界进行更多样全面的反馈和控制。可以创造和改造现实世界形态。

  以上仅仅是对单一智能产品所需的技术条件进行说明,但涉及到多产品联动和个性化定制的时候,还有两个层需要具备。

  无线通信层: 用于多产品之间的通信联动。 有线的方式将会成为过去,因此不需要再提。

  有了这个层次,产品之间才能彼此进行交互,一个产品成为另一个产品的输入或输出方式。还是拿一个人回家的场景来做说明。一个人开门后,门开了后会发一个指令给电灯和鞋柜,他们在接收到门的指令后会分别进行处理, 那么这中间的发送和接收指令,需要通过无线通信层来进行。

  家庭智能中央处理层: 处理各种场景下,产品事务之间的联动逻辑

  还是回家的场景。门与电灯和鞋柜之间的联动,看似简单,但当有更多,5个或10个产品需要进行联动处理时,那么,彼此互为输入输出将会变得非常复杂和不可维护。如果用彼此之间的连接次数来表示这其中的复杂度, N 个产品的联动,连接将达到 N2 (N的平方)的级别。 连接呈现网状的结构(如下图左所示)。 而当引入智能中央处理层后,连接的复杂度将会极大的降低到 N 的级别,连接呈现放射状(如下图右所示)。

   当我们谈智能家居时,我们在谈什么

  从前边的场景来看,智能中央处理层,会是一个事物驱动型的平台,由家居产品提交对应场景的事务处理请求(一个场景由先后的多个事务处理组成),执行一系列的事务逻辑通信。用函数逻辑的方式表示,假设回家的场景为 Y ,那么由 3 个事务处理组成,拆解分别是一个产品和一组动作,如门开,鞋柜推出鞋,灯亮,空调开并调整到 26 度。前边提到的产品分别用大写英文 A,B,C,D 表示,动作用小写英文 a,b,c,d 表示,产品与动作的关联用 “->” 表示,那么整个场景在事务驱动上粗略的表达就是:

  Y = f ( A -> a, B -> b, C -> c , D -> d )

  当然,这中间还有很多的如处理先后顺序,同步异步等细节,不做展开。那么整个场景的描述就是: 中央处理器执行一个主人回家的场景,对门发起打开指令,门开成功之后,返回给中央处理器,然后对三个动作进行同步执行指令,鞋柜推出鞋子,灯亮,空调打开并调整到 26 度。 整个场景至此执行完成。

  除此之外 ,智能中央处理器还可担负起检测智能家居产品各种状态的任务,且其本身也是一个智能设备。 事务运行的整个过程,像极了一个 B/S 架构。

  写到这里,我觉得我们可以感知到小米智能路由器(兼任无线通讯层和智能中央处理层)在整个智能家居中的重要地位和布局了。

  三、普及的进程

  技术的普及过程,取决于几个要素:

  技术的成熟度(前边已经提及)获取成本是否具备实用性

  技术的指数型增长,让获取成本会有一个从高到低的过程,因此造成了很多技术的普及,都是从政府,企业,工业领域先开始使用,然后才是绳头到普通家庭领域。前面提到的智能家居的几个场景,也是类似的。

  而实用性是另一个影响的因素,实用性换一个词语来说,就是痛点。 对于一个普通的用户,如果实用性很高,当获取成本非常高的时候,仍然会愿意投入,典型的例子,就是房子。换到另外一个极端,如果这个东西非常不实用,即使获取成本很低,用户也不愿意去消费。 所以在技术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获取成本和实用性是互相影响的。当前的智能家居设备,仍不具备太多的实用性。 也就是常说的痛点不够痛,在实用性的维度上,普及的过程,也是由痛到不痛的过程。

  以上两个因素,可以用下图来更直观的说明:

   当我们谈智能家居时,我们在谈什么

  四、可能的机会有哪些

  智能家居大家都在看,那么可能的机会有哪些呢? 其实在前文里已经有提及的技术上需要而未满足的东西,都是机会点。

  传感技术与设备

  每个智能家居的产品,都需要有一个传感器,能接受和感应,这是智能的开始。当智能家居真正到来时,需求的量将会非常大。就像互联网时代的路由器,造就了思科一样,传感器的制造,也将会造就一个新的巨头(更别提还有物联网了)。未来的传感器的功能会越趋向于高度集中,单一的传感器芯片即可完成几乎所有的感应方式,如光感,声感,湿度感应,移动感应等等。而且在软件层面,甚至可能对芯片进行定期的升级维护。

  智能家居中央处理器。包括硬件,操作系统以及事务驱动型平台层

  硬件的制造和操作系统在现在看来,都有现成可用的。而事务驱动的智能平台,则需要新的软件平台,提供标准的事务输入输出接口,开放给各类智能家居产品做接入。未来每件智能家居产品出来的时候,都同时提供配对的接入该平台的操作接口。如前文提到的,只需要定义产品的唯一 ID, 以及对应的各类动作或组合动作,即可完成与平台的对接。而整个过程,只需要傻瓜式的配置即可完成。由此达到真正的个性化定制。

  过渡性的机会

  智能家居的完成过程,是与传统家居的淘汰过程同步的,而对于家居类的产品,淘汰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完成的过程。市场也不会一下子就能跨越到智能家居的阶段。因此,对现有普通家居产品(包括家电和非家电)进行智能化是一个过渡性的方式。像现在的智能插座就属于这类。但过渡性的产品的刚性不强,缺少传感器的支持,智能的程度始终有限,前景不看好。

  五、行业里边的 player

  包括两大类:

  传统家电企业

  如海尔,美的,都已经在进行自己的家电智能化。进展披露较少,不做过多说明。仅就优劣势和可能的路径进行简单分析。传统企业的优势在于对家电产品的生产制造,因此,可能的切入的路径是通过先将自身产品进行智能化,再由点到面,进行平台化(事务驱动型平台),以标准接口的方式,将自身的多产品进行打通或者提供给更多第三方家居制造商。

  互联网公司

  以小米为代表,从一开始就进行整体的布局(小米电视,路由器,手环,血压测量仪,小米摄像头等),以平台的姿态切入,待时机成熟,这头猪就会顺风而起。相对于传统企业制造商来说,更具有全局意识和布局的能力,以及对用户心理的洞察,和场景的把握。 同时也少了传统企业的“传统负担”(传统企业会因为彼此是竞争对手,而将竞争关系延伸到只能家居领域。 但对于一个第三方的”互联网平台”,则不会有这样的问题,这也是互联网公司相对于传统公司很大的一个优势),机会更大。

  六、物联网及无线充电的未来

  从对智能家居的定义来看,本质上“智能家居”只是物联网的一个缩影而已,而且物联网因其适用范围更广,很可能会优先于“智能家居”实现。物联网所需要的技术基础与智能家居同出一辙。

  至于无线充电,在智能家居的过程中,把非家电家居电器化,需要连接到“电”,把所有的家居产品都插上插座连接电源,从生活美学上来说,是一件很难以接受的事情。无线充电将会非常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在当前实验室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情况下,在智能家居来到时使用上无线充电,整个家庭看不到一条电线,却能各自运作良好,随便移动也不影响使用的场景,未来可期。

  七、未来可期

  智能家居除了让我们的家居生活变得更为简便之余,还赋予了我们让生活变得更为个性化和想象力的能力。设想一下:

  当我们躺在床上的那一刻,天花板上满目星空自动显示,同时耳边响起 Vincent 的 starry starry night。,安抚我们一天的疲惫,更好入眠。

  墙上的墙纸,会根据四季的转换更换着我们喜爱的样式和色调。让春夏秋冬更贴近我们身边。

  在阴天里,人工光能,能让房子也是满满的阳光洒落。

  当两人坐下沙发,对面墙上会自动选出我们网上收藏的温馨浪漫的电影,就算看到一半,走回房间,也能让电影如影随形跟随在我们周围。

  小孩满墙的涂鸦,会随着我们大手一挥,而整面墙体变得异常干净,同时涂鸦的画面还保存到了我们家庭的网络相片集中,分享给远在他乡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每天早上随着阳光照近房子,轻柔欢快的早安音乐自动响起,开启能量满满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