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浙江:试行三年 看“互联网+交通”如何变“行”?

作者:本站采编
来源: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日期:2015-07-07 12:02:39
摘要:2014年11月,浙江嘉兴乌镇,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主题展上,一块超大电子屏幕循环播放着以物联网时代为主题的视频,传递着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理念、愿景、案例和应用服务信息,引人驻足观看。包括平台在内,与交通相关的展台占据4席,浙江交通板块成为世界“互联网之光”展览上一道别样的风景。

浙江:试行三年 看“互联网+交通”如何变“行”?

  2014年11月,浙江嘉兴乌镇,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主题展上,一块超大电子屏幕循环播放着以物联网时代为主题的视频,传递着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理念、愿景、案例和应用服务信息,引人驻足观看。包括平台在内,与交通相关的展台占据4席,浙江交通板块成为世界“互联网之光”展览上一道别样的风景。

  那一刻,离浙江启动首批13个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项目正好2年零8个月,其中嘉兴智慧交通是全省唯一一个综合性的智慧交通项目,成为浙江交通运输部门用互联网思维探索行业转型发展新模式的突破,而“创新”和“整合”,也贯穿着整个嘉兴智慧交通的建设历程。

  回望三年之路,成效与难题同在,而在“互联网+”热潮下,智慧交通如何既能高屋建瓴,又能脚踏实地?试水之路,如何才能无缝接轨民生的脚步?传统的交通出行方式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一位嘉兴市民和一辆嘉兴货车的“智慧”出行

  6月15日早上10点,嘉兴市民王先生在嘉兴市运管局办完事情后,想去嘉兴汽车客运中心。不过王先生并不急着去公交站点,而是拿出手机,点开“智慧公交”APP软件,输入了起始站点。很快,软件为王先生规划出了六个出行方案——有公交车二次换乘的,也有公共自行车与公交无缝接驳的,方案还显示出全程所需的时间、里程、票价。

  像王先生这样,运用“智慧公交”轻松出行,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嘉兴人的选择。

  “智慧公交”提供了嘉兴市本级所有城市、城乡公交车辆的运行情况、到站距离等信息,连公共自行车网点的位置、可借、可还的信息也都一清二楚。此外,它还可以为用户智能规划线路,该坐什么车,如何转车,如何在不同的交通工具之间转换,这一切只要交给这个小小的APP就可以了。

  出行方式被改变的不仅是人,还有货运车辆。

  6月10日,嘉兴综合物流园物流信息交易大厅,司机孙宜湖认真浏览着电子屏幕上的货运信息。显示屏上,有货主发布的货源编号、发货地、目的地、货物名称、货物总量、车辆要求、联系方式等。“我刚从新疆运了一批水果过来,明天回程时想顺便捎带一下货物,多赚点运费。不然空载回程太浪费了。” 孙宜湖告诉记者。

  让司机快速找到货、让货主及时找到车,这正是得益于 “嘉兴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牵线搭桥;通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只要将货源信息发布到屏幕上,货车司机就能看到屏幕上的信息,迅速找到回程货源。

  嘉兴市物流公共服务中心总经理赵斌介绍,“通过物流公共信息化平台的信息化交易对接,还有利于城市道路资源的节省和节能排污,并能通过集货功能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为供应链企业节约总成本。”

  目前“嘉兴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会员已达1300个,入驻的物流企业有97家,日均信息发布量在400条左右。

  除了出行方式,维修、驾培、执法监控等一些传统交通传统“习惯”同样在被改变着。

  步入“大数据”时代 “互联网+”让交通更智能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引发社会各界热议,并以摧枯拉朽之势“颠覆”了许多传统行业。这股热潮也激发了交通领域的融合激情,有专家预计,“互联网+交通”的模式,在未来几年将成为推进智能交通建设的重点。

  事实上,嘉兴交通在这方面的探索已经卓有成效。

  “智慧交通是智慧浙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浙江省交通厅副厅长郑黎明、嘉兴“智慧交通”指导组组长郑黎明曾这样表示,“要大力推进嘉兴智慧交通和嘉善试点工作,其中,嘉善县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示范工程为我省探索县域交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载体。”

  2014年底,嘉善县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示范工程投入试运行。作为全国县域内唯一一家由交通运输部立项的交通信息化工程,此举标志着嘉兴“智慧交通”领域树起了新的里程碑。据介绍,示范工程实现了体制跨越,目前已完成与交投、气象、水利、公安、交警、人防、住建等12家单位的协调工作,中心可以查看全县1300多个视频。

  两个月前,嘉兴市综合交通指挥中心也开始正式运行。

  目前,智慧交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一期)项目已基本完成,数据中心已完成并投入使用,迈出了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信息交换和共享的重要一步,并且,嘉兴将现有公路96266、港航12395、道路运输96520服务热线,统一整合成“12328”交通服务热线,智慧与民生的步伐愈加紧密协调。

  打破信息壁垒 关键在“融合”

  6月12日,嘉兴市港航局思古桥站船舶信息人工比对室,陆海泉一边用望远镜查看来往的船舶,一边将船舶身份信息记录在表格上。随即,陆海泉将刚刚记录下的船舶船名号输入到“浙江港航船舶综合监管系统”。

  其实,在嘉兴智慧交通的应用里,还有一个“基于激光扫测技术及融合多种感知手段的船舶监管系统” (以下简称“多技术感知系统”),它融合了多种技术,包括激光扫描技术,AIS技术,GPS技术,RFID技术等,任何船舶只要经过观测点,其船舶身份信息就会被全面记录下来。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用“多技术感知系统”就可以随时扫测出船舶信息,为什么还要设立费时费力的人工比对室?

  记者了解到,目前嘉兴航区的AIS安装率已达95%以上,而开启率却只有50%。“这方面,在今年9月1日即将实行的《浙江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里有望得到解决。”嘉兴市港航管理局科技信息中心王立岷告诉记者,“在技术上,我们的系统开发是成功的,但在应用上,还差了几步。

  这个事例,直接指出了嘉兴智慧交通未来发展的关键——“融合”。

  不仅是系统与系统间的“融合”,还有部门与部门间的“融合”。智慧交通建设涉及多部门,要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在整合运管、公管、港航、市建委、城管、港务、公安交警、县(市、区)交通运输局等部门相关交通信息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打破各部门信息保护,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

  “标准化是实现交通系统科学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是提高智慧化交通产品的重要保证。”嘉兴市交通运输局信息处处长许志达告诉记者,要实现信息的共享,必须标准规范先行,构建系统的智慧交通标准体系(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充分发挥标准的“统一规范”作用,有效瓦解并防范“信息孤岛”和条块分割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此外,必须充分发挥标准对技术、业务经营监管的‘规范融合’作用,支持并促进商务模式的创新;充分挥标准对服务质量的‘规范保障’作用,打造服务品牌,保障服务品质和服务对象的权益;充分发挥标准的‘强制实施与制高点推荐示范作用’,加快智慧交通建设试点的‘复制与推广’。”

  许志达建议,建立一个完善的综合标准体系,以服务各个交通管理运营部门,协助他们建立集成化和多模式的系统,同时,做好行业间的协调工作,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互通,乃至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