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互联网+智慧城市建设热潮背后面临挑战

作者:物联网世界采编
来源:人民政协报
日期:2015-07-14 11:01:51
摘要:智慧城市的建设存在各自为政,数据开放和共享受到很大限制,存在思路不清、盲目建设、缺少文化等情况,所以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政府管理创新,需要突破难点。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还存在条块分割、信息共享需打破等一些制度性障碍。智慧城市建设不是简单项目的堆叠,也不是纯技术解决方案的拼凑,而是一个长期、动态、复杂的过程,需要统筹全局、前瞻性考虑,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共同规划,集成整合。

  在“互联网+”热潮的影响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呈现出一股强劲的崛起和推进风潮。

  “目前已有500多个城市正在进行智慧城市试点,均出台了相应规划,计划投资超过万亿元人民币。并且已在城市交通、医疗、政务管理等领域取得实际效果。”这是在7月2日召开的“空间信息与智慧城市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透露的有关数据。

  业内人士认为,2015年,随着中央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在国家信息惠民工程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理流程,强化信息惠民效能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医疗、教育、养老、社保等行业细分市场将成为智慧城市产业链发展的新空间,智慧城市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机遇。

  不过,在本次“空间信息与智慧城市发展论坛”上,也有专家提出担忧:目前来看,智慧城市还是说得多、落地少,盲目跟风者众多,“蛋糕”虽大,但智慧城市已显“泛滥”。

  “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存在各自为政,数据开放和共享受到很大限制,存在思路不清、盲目建设、缺少文化等情况。”不久前,国家信息中心信息研究部副主任单志广在受访时就曾直言。

  ■智慧城市建设激发政府管理创新

  什么是智慧城市?目前社会已经形成了共识,即智慧城市是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而自从“互联网+”在今年的两会上被提出以后,更是将智慧城市管理、智慧医疗、智慧安全等诸多智慧产业与“两化”融合结合起来,把建构在信息技术上的“智慧城市”从虚拟概念变成触手可及,“互联网+”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点睛之笔”。

  “智慧城市就是通过互联网思维,帮助政府来管理来治理,为百姓提供服务的。”在中兴通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总经理刘丰看来,“互联网+”更多的不是从技术角度提出,而是希望企业和政府都要用互联网的思维去改变自己的管理模式,改变企业的经营模式。让这些传统行业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思维来改造自身的整个经营环境。

  他认为,通过“互联网+”还可以很好的改变政府服务,让政府自身的管理能够得到更好的改善,能够便民、利民、惠民。

  “互联网的宗旨就是开放、共享,所有人都能参与,所以智慧城市一定是让所有人都能参与,每个人都可以利用政府搭建的平台提供智慧城市的服务。”刘丰表示。

  “智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大都把公共服务功能摆在重要位置,要想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平台,就需要把信息科技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加以整合,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多样化需求。”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齐丽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她看来,在传统治理过程当中,这种需求往往会以人工办事的方法解决,而信息化社会管理平台的建立,可以提供更为高效优质的服务平台,提升行政服务效率,节约办事成本。如在全国多个城市推行的“一站式”、“一网式”、“一卡式”政府公共服务中,都包含着把个人信息与个人所需各项服务联合到一起的内容。

  ■“互联网+”重构智慧城市产业链

  自国家及地方“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以来,许多城市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发展重点。去年一年,《“十二五”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由政府多个部门发布的多项扶持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相继颁布。

  正是在国家政策层面,以及“互联网+”战略的带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智慧城市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众多企业争夺的“大餐”,许多城市已经把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几年内政府工作的重点。有券商分析师计算,智慧城市整体产业规模或将超过4万亿。

  “最初,智慧城市产业链条的上游主要是硬件设备制造业,提供基础的信息采集和处理设备;中游包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以及设备和应用系统集成;下游则主要是运营服务,对智慧城市建设完成的部分进行长期的运行管理,并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而‘互联网+’则打破了现有的产业秩序,对智慧城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东软集团战略咨询部一位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

  他认为,“互联网+”正在重构智慧城市产业上游,主要表现为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了智慧城市的信息整合和处理方式;同时,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极大丰富了软件和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提供方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众多与智慧城市服务相关的APP;最后,“互联网+”还延伸了智慧城市产业下游,让市民有了进入智慧城市便捷的通道和入口。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将推动整个智慧城市产业链转型升级,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突破难点

  不过,虽然智慧城市产业链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仍处于探索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破解。

  有业内人士表示,智慧城市体量过大,在过去几年里进入者都做了不少尝试,但目前仍只能看到单个案例,而缺少协同的原因是投资规模大、协调难度大,而效益产出不明显,用户体验和用户素质尚未达到预期。

  “智慧城市不是一个孤立系统,它的规划制定与一个城市的人口、经济、文化、历史发展脉络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也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智慧规划。从建设层面来看,我国信息网络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仍然很不均衡,一些经济落后地区还停留在网络基础建设阶段,还需要加大建设力度。”齐丽斯认为,在信息使用方面,如何在应用开发中照顾到因数字鸿沟而被信息边缘化的人群,也是智慧城市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从制度保障层面来说,智慧城市的最终目的是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社会发展中,实现企业生产、民众生活的可持续进步,在此过程中必将遭遇很多现行的法律法规瓶颈,这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保障体制,才能集中精力排除干扰,推动目标早日实现。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还存在条块分割、信息共享需打破等一些制度性障碍。”上述东软集团战略咨询部负责人表示,智慧城市建设不是简单项目的堆叠,也不是纯技术解决方案的拼凑,而是一个长期、动态、复杂的过程,需要统筹全局、前瞻性考虑,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共同规划,集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