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顺德创新之约:从“制造”基地到“智造”高地的足迹

作者:物联网世界采编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日期:2015-07-15 16:17:43
摘要:顺德创新之约,企业是创新驱动的主体,技术是创新驱动的核心,人才是创新驱动的关键。

  “创新之都”再演创新大戏。作为持续保持县(区)域专利成果申请量全国第一的县级城市,广东顺德被誉为“创新之都”。7月6日,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102所985及211院校的近300名创新人才从全国各地赶到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参加历时5天的“顺德创新之约”——“万众创新,赢在顺德”百所高校创新人才看顺德活动。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专家与创新创业大学生代表走进顺德,与顺德区政府部门、企业、孵化器进行项目展示、技术交流、成果对接,搭建高校优秀人才、创新成果与地方政府的有效沟通与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优秀人才入驻、项目落地孵化、成果对接转化。

  企业是创新驱动的主体

  工人数从2800人降到800多人,

  产能却提升了2倍多

  在顺德北滘的碧江工业园区内,顺德兴益康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何维兴向记者介绍他们生产的产品:“你不要认为我们只是简单地生产防盗门,一道门背后也是有科技专利的!”何维兴是湖南人,却选择了来顺德创业,他自己解释是因为顺德创业的环境“实在是太好了”。何维兴加入了一个微信群,他说每天老板们在群里讨论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创新。

  “从前造门,为了保障防盗性能,我们只是往门上加锁芯,一道门可能有8个锁芯之多;但后来我们发现智能化才是关键。”目前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已经获得了一项防盗门防火方面的专利,另一项已经研制成功的防盗门智能锁技术也正在申请专利的过程中。

  兴益康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的例子折射出的是顺德整个企业生态的转型之路。曾经的顺德靠传统制造业打出一片天下,但时至今日,行业饱和,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中小企业生存空间日益萎缩,而解决这一困境的出路正是创新驱动。

  如今在美的集团的各个生产线上,总共有约800个机器人在工作着,美的家用空调事业部副总裁乌守保告诉记者,今年,8亿至10亿元的资金将被用于工厂的自动化改造中,600台新增的机器人将继续投入美的的生产线。“10年前员工人数是2800人,进行自动化改造之后降到现在的800多人,产能却提升了2倍多。”乌守保如此总结自动化改造前后的变化。来自河北大学的团委副书记张小升不禁赞叹:“‘敢于创新,敢想敢做’的精神已经深深内化在顺德的企业当中!”

  而美的等知名大企业的自动化改造又直接带动了一大批下游企业开始走上智能化制造的创新道路。为众多知名家电企业配套的广东顺威精密塑料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顺威从2008年开始进行自动化改造,预计到2017年全面实现“机器换人”。顺威科技管理部高级部长丁斌说:“主体企业自身进行自动化改造,对配套企业产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交货期缩短令生产周期变短,这使得各个企业不得不通过机器换人提升效率。”

  这是一条全产业链,顺德全区的产业智能化升级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今一大批“无人车间”、“智慧工厂”正不停地出现在顺德,行业涉及了家电、塑衬、服装、五金、汽配、家具等。这样的情况恰好印证了采访中顺德区区长黄喜忠反复强调的一句话:“企业是创新驱动的主体。”他告诉记者:“去年1年,顺德制造业信息化改造投入88亿元,而今年的企业报备意向已达300亿元。”

  据了解,截至2014年底,顺德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12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省创新型企业6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10家,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试点企业4家。这些数据客观而冷静地为我们勾勒出了各类型企业在顺德创新驱动道路上释放出的巨大能量。

  技术是创新驱动的核心

  要想真正实现创新驱动,研发自己的

  核心技术才是趋势所在

  有企业参与,有产业升级的决心,但顺德依旧面临着创新驱动道路上一个关键问题——核心技术。黄喜忠说:“无论我们本土的企业与德国库卡合作还是与意大利柯马公司合作,核心技术永远掌握在他们手里,要想真正实现创新驱动,研发自己的核心技术才是关键所在。”

  面临这样的困境,顺德正在努力搭建丰富多样的创新平台,这些平台或能够给予企业核心技术的研发力量,或能够为顺德创新驱动注入新鲜血液和创新想法。

  坐落在顺德西南方向的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大—卡大研究院”)便是顺德众多的创新平台之一。研究院2014年6月正式进驻顺德,在短短1年不到的时间里已经得到了60多项专利。如何更加智能地管理城市地铁、下水管道?如何解决新一代穿戴式设备的柔性问题?如何让物理网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是研究院目前重点推进的3个课题。院长谭洪舟说,最好的情况是这些课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技术能够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投入实际生产中。

  谭洪舟的想法直接彰显了作为新型研究院的中大—卡大研究院的价值。“政府出资创立研究院,但之后我们要自营自收。”而目前研究院有两种盈利方式:一是转让技术,二是吸引投资基金。因此能够以最高效的方式将研究院的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是一种双赢。

  与此类似的新型研究院在顺德已聚集了不少。广东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2014年牵头,协同华南理工大学、广东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北航顺德产业基地等多家机构筹建“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院长助理南建忠告诉记者:“顺德区计划投入20亿元支持机器人研究院建设,打造100亿元智能机器人产业链。”

  专利申请和获奖的情况或许更能够说明问题。在顺德科技工业园内,广东科凯达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正在研发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巡线、检修维护作业机器人,其成品能够代替人工到人难以到达的深山地区检修高线输电线路。科凯达董事长赵铸基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已获得21项已授权发明专利,在国际上这一领域具有绝对优势。

  至2014年底,顺德全区累计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达到了12.4万件和9.5万件,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县区级前列。其中仅2014年获中国专利奖达7项之多,获奖数量创历年新高。“这次顺德之行很震撼。”西安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赵广元感慨,“一个小小的县级区域的专利数量竟然超过国内18个省份之和,难以想象。”

  人才是创新驱动的关键

  “广州服务,顺德成本”是吸引和留住

  创新驱动人才的招牌

  陈惠娟是中大—卡大研究院的研究员。1年前当她来到顺德时,研究院教学楼还没完工,“我坐出租车到研究院,司机甚至不知道这个地方”。如今研究院大门前的中山大学标志性牌坊和科研大楼都已投入使用。

  创新驱动需要企业的参与,需要平台的支撑,但关键还在人才。“顺德历届政府对人才都很重视,虽然目前已出台了‘1+10’的人才政策,但我们觉得这远远不够,因此区委区政府提出要全力构建全人才链。”黄喜忠这番话道出了人才在顺德创新驱动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吸引顶尖、高端人才到顺德,这是顺德构筑全人才链计划中的关键环节。从2012年起,顺德每年以区域组团的形式在清华大学等北京高校举办人才引进洽谈会,截至去年年底,北京地区与顺德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的高端人才已达5000人左右。顺德民政和人社局人才工作科科长叶静哲说,今年开始,洽谈会还计划走出北京地区,向天津、河北等地延伸。

  将人才吸引到顺德之后如何留住?黄喜忠的答案是:“广州服务,顺德成本。”从顺德到广州南站,现在只需花费半个小时;但从生活成本来说,顺德相比广州无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中大—卡大研究院目前有40位教授,约有一半是外籍教师。1年后,他们不仅大多举家搬到顺德,还有不少喜欢上了顺德。

  “顺德政府对科技项目和人才引进表现出了非常高的热情,这使得我们更愿意选择顺德来进行对接。”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化工系教授严乙铭这次是第二次来到顺德,他带来了关于废水处理、生物质能、化工设备的3个项目,并将于德美化工进行对接。对此,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武玉松参观后兴奋地说:“我感觉顺德政府制定的产业、人才扶持政策,很到位地将创业创新政策落实到企业,操作性很强。”

  与此同时,顺德的工业设计人才、技能人才也在不断聚集。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广东工业设计城时问到设计城内的设计人才有多少人,当时的统计数据是800人。总书记说“希望下次到广东工业设计城的时候是8000个设计人才”。两年后的今天,2500名设计人才已经驻扎设计城。

  而技能人才则更多地出自顺德本地。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广东省排第二,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更是设立了工业机器人专业,目前28台机器人正服务于该校的教学一线,今年该专业计划招生100人,立足本土企业的实际需求,向企业创新驱动源源不断输送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