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如何看待上半年能源形势和能源互联网

作者:物联网世界采编
来源:无所不能
日期:2015-07-28 14:28:47
摘要:上半年全国能源消费增速回落,但预测下半年将有好转。

  27日上午,国家能源局召开“上半年能源形势媒体通气会”,关于当前形势分析,能源局副局长刘琦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上半年全国能源消费增速回落,但预测下半年将有好转。”本文对会上的重要数据做了分析梳理。同时,笔者了解到,能源互联网专家组牵头负责人曾鸣也参加了此次通气会,曾鸣老师告诉能豆君,能源局的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将在年内出台,小编第一时间对曾老师做了采访,带大家了解“互联网+”工作的进展情况。

  上半年能源形势分析

  1.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约0.7%——增速放缓成主调

  按能源局公布的初步预计数据,上半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约0.7%。初步统计,上半年发电量2.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6%,其中火电2.09万亿千瓦时,同比比下降3.2%;水电423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3%;核电77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8%。


  分析: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表示,今年以来,全球经济温和复苏,国际能源市场延续供需宽松格局,煤炭、石油、天然气价格均处于近年较低水平。

  上半年能源生产方面,煤炭产量下降,石油天然气产量上涨。初步统计,上半年煤炭产量约17.9亿吨,同比下降约5.8%;全国原油产量1.1亿吨,同比增长2.1%;天然气(含煤层气、页岩气)产量67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3%。

  上半年全国能源投资增速放缓。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固定资产1686亿元,同比下降12.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固定资产投资1169亿元,同比下降6.5%;全国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321亿元,同比增长7.6%。电网工程完成投资1636亿元,同比增长7.6%。

  上半年全国能源进口有升有降。上半年全国进口煤炭约9987万吨,同比下降37.5%;进口原油1.6亿吨,同比增长7.5%;进口天然气30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5%。

  上半年全国能源消费增速回落。煤炭方面,四大主要用煤行业中除化工行业外,电力、钢铁、建材行业用煤量均有所减少。

  石油方面,预计全国石油表观消费量约2.6亿吨,同比增长3.2%。分品种看,汽油、煤油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天然气方面,预计上半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91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分行业看,城市燃气、发电用气量同比分别增长约9.5%和13.3%,工业燃料、化工用气量同比下降约3.3%和24.2%。

  电力方面,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二、三产和城乡居民用同比分别增长0.9%、下降0.5%、增长8.1%和增长4.8%。东、中、西部地区用电分别同比增长1.3%、下降0.4%、增长2.6%。

  分析: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表示,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影响,传统用能行业需求大幅回落,能源生产、投资、进口增速下滑,能源供需总体宽松。

  小编注:而在全国能源消费增速回落的同时,由财新传媒负责调查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7月份中国经济表现逊于预期,制造业连续第5个月处于萎缩状态。7月份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为48.2,创15个月新低,低于经济学家们预测的49.7。制造业PMI低于50,表示行业处于萎缩状态。上一次PMI读数高于50发生在2月份,当时为50.7。

  能源结构的转变——清洁能源比重提高,二产向三产转变

  今年上半年清洁能源比重进一步提高。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16.0%,其水电、核电和风电同比分别增长13.3%、34.8%和16.0%;非化石能源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22.9%,比去年同期提高3.0个百分点。初步测算,全国一次电力和天然气消费量分别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0.6%和6.0%,比重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1.4和0.1个百分点。

  分析: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表示,当前能源消费低速增长、市场供需宽松的格局,也为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了契机,一些能耗低、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能源消费较快增长,新的能源消费热点和亮点不断涌现。

  今年上半年用电增长动力从二产向三产转变的趋势更加明显。二产用电量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2.3%,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三产用电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2.8%,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居民用电约占13.3%,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而在1.3%的全社会用电增速中,三产用电上拉了1.0个百分点,居民生活用电上拉0.6个百分点,而二产用电下拉了0.3个百分点,三产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3。

  今年上半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和轻工业带动制造业用电回升。6月份,制造业用电同比增长0.7%,增速较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上半年制造业用电累计同比增长0.1%。交通运输和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工艺品、食品和纺织业等行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0.4%,合计上拉用电增速0.5个百分点,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1%,是制造业用电回升的主要拉动力量。

  分析,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阶段,新旧动力的转换仍在进行中,增速换档的压力有所加大,党中央、国务院积极主动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国民经济在二季度出现了积极变化,能源领域一些数据也很好地印证了这些变化。

  下半年预测——能源需求回升,忧中有喜

  虽然上半年中国用电量增速创35年新低(中电联),但是也有一个可喜的指标值得关注——上半年,国网经营区大工业用户业扩报装申请新增容量累计同比增长2.3%,增速较1~5月提高4.6个百分点,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大工业用电需求预期持续好转,显示实体经济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增强。下半年全球经济将延续温和复苏的态势,国际能源市场供需宽松格局不会改变,为我国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机遇,也为国内能源行业向内挖潜创造了条件。

  小编注:电力用户业扩报装是一个能较好反映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新增业扩报装量通常代表未来一段时间全社会新增用电需求,也间接反映了社会对经济发展的预期。

  刘琦在通气会上表示,初步判断,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从二季度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和能源指标看,国家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效果逐步显现,下半年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预计下半年能源需求较上半年将有所回升,全年能源消费将保持中低速增长,能源供需仍将延续总体宽松的格局。预计全年用电量将达5.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左右。

  小科普:业扩报装是我国电力工业企业工作中的一个习惯用语,也称报装接电。其主要含义是接受客户用电申请,根据电网实际情况,办理供电与用电不断扩充的有关业务工作,以满足客户的用电需要。营业部门接到客户的客户申请以后,应先根据客户的不同用电性质,并结合电网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然后确定供电方案,组织供电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检查客户的电气设备,签订供用电合同,直至装表供电。完成这些工作的全过程,叫做业扩报装。

  官方能源互联网计划预计年内出台

  据了解,能源互联网专家组牵头负责人曾鸣也参加了27日召开的通气会,最近人气火爆的能源互联网研究小组都在干啥?能源互联网准备怎么搞?笔者和曾鸣老师进行了深度对话,收获了不少猛料。

  笔者:现在能源互联网研究小组的工作进展如何?

  曾鸣:目前已经从事了十来个相关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且研究工作现在基本完成,近期正在逐个通过专家评审。

  笔者:那么能源局下一步有哪些安排?

  曾鸣:下一步会根据研究成果确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文件。

  笔者:您所说的十来个研究课题的具体内容是怎么安排的?

  曾鸣:这些课题是围绕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来制定的。主要涉及中国能源互联网定位问题、建设目标问题(包括分解目标)、主要建设任务、主要技术攻关项目、能源互联网商业模式、需要的政策及支持和保障措施、国际能源互联网发展情况和对我们国家的经验借鉴,最后还有如何安排能源互联网各种典型的试点工程。

  整个行动计划大概包括这八九个方面,按照这几个方面来安排十来个课题。

  笔者:行动规划出台时间会是什么时候?

  曾鸣:行动计划的起草和完成应该会在年内出台。试点工程按照批复的行动计划开始试点。

  笔者:试点工作会由哪些企业来执行?

  曾鸣:试点中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通过组合来参加相关试点。利用各自优势以及根据试点工程的需要,可能都会有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来参与试点。

  笔者:会由能源局来下发具体计划吗?

  曾鸣:具体不清楚,但至少是发改委能源局的文件,或者是国务院、或者是能源局。

  笔者:您认为能源互联网的定位、目标、重点建设任务、建设难点分别是什么?

  曾鸣: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已有一些课题的研究成果。

  关于能源互联网定位:其定位主要是技术上推动能源革命的平台(能源革命其内涵包括生产、消费、体制、技术革命);能源互联网代表能源领域先进技术平台,即通过能源革命,推动其他三个革命(生产、消费和体制)。

  具体来说,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应针对中国能源和电力系统的主要问题来设定要攻关的关键技术。

  关于能源互联网主要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如何促进更大规模可再生能源高效开发和利用;二是如何提高中国能源,包括电力的使用效率。

  我认为中国能源未来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两个,分别是生产和消费。能源互联网的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安排应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

  关于能源互联网建设难点:一是商业模式,这取决于体制。政策如何修改和改革,使得有这样一个商业模式,让这个平台能调动各方积极性去建设和发展。

  二是技术攻关,如何实现能源的信息化,或者说能源与信息二者深度高效的融合。能源和电力系统能基于互联网的思维发展完善,必须是能源流和信息流能高度融合,这种融合技术很关键,目前还有很多技术问题不能解决,下面还要解决问题。

  另外,体制和政策属于生产关系,技术属于生产力,只有这样攻关能源互联网才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