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京津冀万亿级投资风口,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能分多少羹?

作者:刘静
来源: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
日期:2015-05-13 14:51:03
摘要: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后,虽然财政部否认了42万亿元的投资吹风,但“京津冀”显然已再次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

  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后,虽然财政部否认了42万亿元的投资吹风,但“京津冀”显然已再次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自一年前国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来,京津冀三地开始进入协同发展时期,并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多个重点领域陆续展开行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刘勇向记者表示,信息技术在京津冀整个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有着毫无疑问的重要作用,它也是互联网+的概念,能够与上述三个区域合作重点实现嵌入式的合作,起到倍增器的作用。

  以软件业为例,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的公开数据,2015年1~3月北京市软件业务收入达970亿元,天津市软件业务收入达242.7亿元,河北软件业务收入达33亿元。三地合计软件业务水平能够占到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14.1%。如果只看单一一个城市的软件业务收入水平,三地中收入最高的北京也只是排到全国第三的水平。如果三地能够协作起来,结果必然不同。

  京津冀万亿级投资风口,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能分多少羹?

  目前,为加强京津冀产业链布局和一体化协同发展,中关村多家企业已经开展了与天津、河北的合作。中科曙光、汉王科技在天津建立了合作制造基地;为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百度在三地展开了翔计划。包括用友软件在内的476家企业已在河北设立了1029家分支机构,包括神州数码在内的393家企业在天津设立了503家分支机构。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或先破局,带动万亿级产值

  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也有了新突破。目前,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以下简称“CSA”)正在发起共建一个跨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应用联合创新基地。4月22日,负责具体运营联合创新基地的北京国联万众半导体科技创新中心与天津半导体光源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电谷(河北)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三方签署了《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应用联合创新基地“京津冀”共建合作协议》。

  “通过京津冀三地优势互补,可以实现第三代半导体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贸易链的优化配置,带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在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并至少会带动万亿级体量的产值。”CSA副秘书长冯亚东告诉记者。

  之所以选择建设一个跨三地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应用联合创新基地,CSA的考虑很实际——就是要利用各地区的不同优势配置资源、培育产业。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和应用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目前半导体行业发展最受瞩目的领域之一,这个产业实际上要利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发展起来。因此,我们在提出要推进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技术和产业的时候,一开始也是从全国观察资源分布情况,择优而选。”冯亚东向记者解释道。

  拥有最好的研发和上游产业基础的北京,自然而然成为CSA所选择的创新基地中心。天津的研发能力也不容小觑,天津大学的实验室内,海外回归的团队常年在做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研究,能够与北京形成研发联动和互补;产业化基础也较好,有类似于三安光电的LED外延及芯片产业化生产基地,也有汽车车灯等应用类企业。而被称为“中国电谷”的河北,既具备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相关联盟,在河北保定高新区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产业园内也已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晶体相关企业入驻,能够为研发提供配套支撑和产业承接。

  因此,如果联合基地建成后,未来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可以在北京和天津进行原创技术研发,到天津和河北形成配套,进行工程化的验证,最后在天津和河北实现产业化应用。利用京津冀三地不同的优势,既能够实现研发层面的协同,也能够实现工程化和产业化的协同。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助理张韵告诉记者,在联合创新基地内,北京的功能一方面是布局从基础材料到创新应用的全创新链,另一方面是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河北的功能是产业基地和配套,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天津的功能是研发和海外贸易基地,进而建成辐射全世界的产业出海口。

  重点实现嵌入式合作,软件业务占全国14.1%

  虽然目前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能够梳理出的区域合作重点主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三个方面。但显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也是其中无法忽视的一个重点。

  刘勇向记者表示,信息技术在京津冀整个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有着毫无疑问的重要作用,它也是互联网+的概念,能够与上述三个区域合作重点实现嵌入式的合作,起到倍增器的作用。

  从技术交易流动来看,目前从北京向津冀输出的电子信息技术交易也是2014年北京流向津冀的技术合同项数最多的。2014年北京输出到津冀的电子信息技术合同1693项、成交额22.2亿元,分别占北京流向津冀技术总量的48.7%和26.7%。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将打造出最为高端的、规模宏大的高端产业核心集群和城市集群。当然,这不是一个城市依靠单一的自身发展能够达到的水平。

  以软件业为例,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的公开数据,2015年1~3月北京市软件业务收入达970亿元,天津市软件业务收入达242.7亿元,河北软件业务收入达33亿元。三地合计软件业务水平能够占到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14.1%。如果只看单一一个城市的软件业务收入水平,三地中收入最高的北京也只是排到全国第三的水平。

京津冀万亿级投资风口,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能分多少羹?

  如果三地能够协作起来,结果必然不同。在跨京津冀三地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应用联合创新基地中,北京、河北、天津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能,才能够通过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贸易链的优化配置形成分布式的研发创新合作,孵化相关创业项目,实现三地的协同发展。

  遵循“退二进三”,中关村多家企业进驻津冀

  赛迪智库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所周大铭告诉记者,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根据自身产业特点,发挥区域协同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良好发展局面。

  北京市充分发挥在创新环境、科研资源、金融中心、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天津市和河北省则借力发展,利用原有的产业链优势,承载企业技术转移和产业化的任务,提供基础设施、政策配套等支撑,积极建设差异化的协同发展模式。

  2014年,北京、天津、河北签署了《京津冀战略研究框架协议》,支持共建实验室、工程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等。此外,天津、河北分别推出了“1+11”、40个承接功能转移和产业对接重点平台。河北省还提出打造五条协同发展产业带,即京津廊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海临港产业带、京广线先进制造产业带、京九线特色轻纺和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张承绿色生态产业带,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率先突破。

  根据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此前发言,在京津冀实现协同发展、打造创新共同体后,北京原本的科技创新优势必将能够有效地放大。而作为正在建设中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此前已经在服务全国的科技创新。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北京技术对京外省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度超过40%,京外省市吸纳北京技术占其吸纳外地总量的44%。

  虽然多数人公认的协同发展模式是在北京、天津研发,在河北提升能力并转化,但刘勇向记者指出,由于信息产业的特殊性,只要遵循“退二进三”的区域关系即可。所有中心城区都可以承接研发功能,并将制造等环节放在郊区、围绕城市布局,京津冀三地具体产业布局则根据市场化运作有所区别,这样结构才会比较合理。

  目前,为加强京津冀产业链布局和一体化协同发展,中关村多家企业已经开展了与天津、河北的合作。中科曙光、汉王科技在天津建立了合作制造基地;为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百度在三地展开了翔计划。包括用友软件在内的476家企业已在河北设立了1029家分支机构,包括神州数码在内的393家企业在天津设立了503家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