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林采宜:银行卡清算准入条件不应设置太多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来源:证券时报
日期:2014-11-11 10:18:20
摘要:银行卡清算市场进一步开放提上了日程。由银联独家垄断的市场将得到改变。对这个市场垂涎已久的国际卡组织、国内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新势力”,都在静待相关细则的出台。而第二家卡组织的诞生,将使得国内卡收单清算市场的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银行卡清算市场进一步开放提上了日程。由银联独家垄断的市场将得到改变。对这个市场垂涎已久的国际卡组织、国内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新势力”,都在静待相关细则的出台。而第二家卡组织的诞生,将使得国内卡收单清算市场的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亟待细则出炉

  10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放开和规范银行卡清算市场,提高金融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多年以来,银行卡清算市场的主角只有一个,就是中国银联。中国银联是由政府支持下建立的转接清算机构的典型,由于中国银联需要同时扮演转接清算组织机构和构建跨行交易与支付体系的多重职责,这也是现在一直被诟病“垄断”的主要原因。

  卡组织牌照放开之后,对于已在中国浸润多年的Visa和Master这两大国际卡组织来说,申请中国国内银行卡清算牌照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其官方口径也毫无二致:对中国开放银行卡清算市场表示欢迎,希望早日看到实施细则,并期待早日在中国开展境内业务。

  事实上,不论对于国际卡组织,还是国内大型商业银行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最首要的是准入标准的确定,是否有外资持股比例限制?需要具备怎样的资质或技术条件?对此,中国社科院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杨涛表示,在改革过渡期,必然会有传统规则的适用性弱化、新规则仍然缺位的矛盾,国内的相关细则应针对清算组织的发展,把握可能的风险点,尽快构建以国际惯例为基准、以中国特色为补充的新游戏规则。

  他说,从跨行转接清算组织变革角度看,主要需考虑法律风险、系统性风险、运行风险和结算风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促进转接清算业务更加规范发展的问题。对于未来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准入规则,可能需要高度重视清算环节的透明度、独立性和规范性等。如充分借鉴支付与结算委员会(CPSS)和国际证监会组织(IIOSCO)共同发布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FMIs).

  原中国银联首席经济学家、现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则表示,准入条件不应该设置太多标准,以使更多机构可以进入这个市场公平参与竞争。

  “在我看来,最主要的准入条件应该是技术标准,信息技术(IT)配置如何?是否具有灾备系统?网络安全是否有充分保证?”她说。

  谁将成为第二家卡组织

  工行、通联支付以及支付宝都曾传出过可能申请卡组织牌照,也有消息称,广大第三方支付机构也曾筹划成立“民间银联”。

  杨涛表示,就国外来看,VISA等国际领先的卡组织,在符合特定准入标准和规则的前提下,将会获得国内牌照;就国内来看,市场虽然未来准入开放,但国外经验表明,清算市场并不适合出现大量卡组织,有限竞争的效率相对较高。

  “因此国内第二家的卡组织,需要由不同机构的共同发起,由主要的已具备跨行转接清算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行等作为共同发起人,用市场化手段发展相关机构作为会员单位,成立新的跨行转接清算组织,从而提升行业的竞争效率。”杨涛说。

  从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查询得知,截至2014年2月28日,中国银联85家法人股东中,前6大股东分别为5大行以及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出资额都为9000万元,前20位法人股东中,银行占据18席,出资额从1000万元~9000万元不等。

  “作为卡组织,股东多为银行类机构实属正常,区别是国际卡组织Visa、Master作为上市公司,受公众监督要更多。”一位资深市场观察人士说,如果国内出现第二家卡组织,股东中应该引入收单机构等其他市场参与方。

  事实上,之前曾有业内人士建议,基于支付宝拥有线上支付的巨大市场份额,应该成立以网络第三方特别是移动支付为中心的支付清算机构,以此形成“线上银联”,但强制区分线上线下并不可取,可能带来低效率的支付清算体验。该人士称,“未来除了银联,还可能会有两家卡组织,第一家是国际卡组织以合资或独资身份进入国内,第二家可能是更加广泛的市场参与方发起设立”。

  国际卡组织谋动

  建立第二家卡组织的呼声由来已久,今年9月份以来,央行层面的监管层人士也屡屡放风将会开放银行卡清算市场,直到上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的公布方始明确,而这距离世界贸易组织(WTO)裁定中国开放人民币转接清算市场的时点不足一年。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可以预计的是,相关细则的出台将会加速。

  “对于第二家,甚至第三家获得卡组织牌照的机构,不是开拓一个新市场,而是在原有市场、客户资源的基础上获得一项重要的业务领域。”有银行业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银联将很快感受到来自其他卡组织的竞争压力。”

  林采宜表示,第二家卡组织将在获得牌照后几个月内就可以具备在内卡市场和银联竞争的条件。

  “Visa、Master等国际卡组织进入内卡市场初期不一定要在国内建系统,可以在现有的系统运营商外包一些服务,技术周期内会很短。”林采宜对证券时报记者说,现有POS(销售终端)机都是远程联网的,卡组织只需要把卡表发给200多家收单机构,收单机构下载到自己所属的终端中,这些终端就可以读取Visa和Master卡品牌的银行卡。

  林采宜表示,Visa、Master的亚洲数据交换中心设在新加坡,如果跨境交付方面没有限制的话,收单机构则可以直接将收单信息转接到新加坡。就像发电子邮件到国外一样,转接到新加坡和转接到上海时间上只差零点几秒,消费者基本感觉不到差别。

  一位Master内部人士说,“Master进入中国已经26年,不管是双币卡,还是单标外币卡,和主流银行一直有很好的合作,若能够进入内卡市场,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去发展更多客户,而不是从其他卡组织抢夺客户资源”。

  第二家卡组织在国内现身,不仅意味着更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还意味着国内银行卡清算安全系数的提高。

  “不同卡组织在出现事故时可互为替换,一家系统出现问题,另外一家便可无缝对接,事后卡组织会根据转接笔数清算,对持卡人来说没有任何影响。”林采宜说,另外一家卡组织的出现,银行卡支付清算的安全性肯定会得到提高。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