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手环增加什么功能才不再是鸡肋?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来源:腾讯数码
日期:2014-11-04 09:44:57
摘要:全球五大市场研究公司之一Gfk的数据显示, 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可穿戴设备用户在购买6个月后打算将其丢弃,原因则是未发现明显作用,这实际也是智能手环类产品所面临的最大尴尬,看似前景巨大,却难以触及用户的痛点。

  全球五大市场研究公司之一Gfk的数据显示, 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可穿戴设备用户在购买6个月后打算将其丢弃,原因则是未发现明显作用,这实际也是智能手环类产品所面临的最大尴尬,看似前景巨大,却难以触及用户的痛点。

  最近微软悄然发布了其首款可穿戴设备Microsoft Band,Nike、Fitbit等在智能手环市场耕耘多时的厂商也相继推出新品,不禁再次让人思考,究竟什么样的手环才能让用户不觉得鸡肋?

  智能手环三个基本功能

  1、记录运动数据

  对于有健身需求的用户来说,希望手环记录的运动数据越详细越好,但实际上,不少手环只能粗糙地记录步数和消耗卡路里,比如Fitbit Flex、咕咚手环等,并不能区分不同的运动类型,无论走路还是跑步都同样用步数来记录,并估算出消耗的卡路里,但实际上不同运动类型消耗卡路里并不同。有的手环可以自动监测走路、跑步、游泳等不同的运动类型,比如bong和小米手环等,但是监测也并不准确,对于挑剔的用户来说,这样增加的功能反倒不如没有。

  为了刺激用户使用手环进行运动,手环厂商也想出了五花八门的办法,多数厂商的办法是将运动数据折算成活跃点数,可以通过指定的方式进行消费,也有想雷蛇这样别出心裁的,将手环和游戏相结合,使用Razer手环的用户可以在将实际的运动数据兑换成天天酷跑游戏中的金币和道具等,对于酷跑迷来说颇具吸引力,这样更垂直的方式也是不错的思路。

  2、记录睡眠数据

  在我身边,确实有因为希望了解自己睡眠状况而购买智能手环的用户,手环在睡眠数据的记录上,应该包括深睡、浅睡、中断等不同的模式,但绝大多数手环只能记录睡眠数据,但没有进一步的分析,这样初期用起来尚可,用一段时间就会觉得作用不大了,而像bong这样只有睡与不睡的状态区别的手环,记录睡眠数据对于用户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3、静默闹钟

  用户对于手环静默闹钟功能的需求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希望在浅睡的时候醒来,不影响状态和心情,另外一个是不希望手机闹钟影响其他人,需要一个能够悄悄地将自己叫醒的闹钟,早期的手环不少没有这一功能,但目前的手环已经标配了这一功能。

  智能手环七个进阶功能

  1、时间显示

  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最大的区别在于手表可以安装应用、显示时间,而手环不具备这样的功能,为了拉拢一部分单纯为了看时间而购买智能手表的用户,一些手环也开始支持时间显示。

  一般来说,手环显示时间有三种方式,一是配备OLED显示屏,比如Microsoft Band、三星Gear Fit、Fitbit Charge等都是这样产品,配备显示屏之后不仅显示时间更直观,还能做其他更多的事情;二是配备LED点阵式屏幕,虽然显示效果不如OLED屏幕,但成本会更低,灵活度也高些,比如Nike+ FuelBand、Misfit Shine、咕咚手环都是类似的产品;三是通过指示灯不同颜色来显示时间,比如bong二代手环就是这样,指示灯有白、红、红白三种状态,分别代表1、5、10,触摸后需要暗数不同颜色出现的次数,并进行计算,如果说时间显示对于手环来说是鸡肋功能,那么bong二代手环的这种显示模式则是鸡肋中的鸡肋。

  2、显示通知

  一些手环在和手机连接之后,可以显示信息、微信、邮件、来电、日历等通知,对于有强迫症的用户来说,就不需要隔几分钟就点亮手机屏幕来查看是否有错过的信息了,顶多看看手环即可,在公共场合既能显得不那么不合群,也能节省手机的电量。比如Microsoft Band就几乎能够显示来自手机的全部通知,而本土化做的更好的Razer Nabu则还能够显示微信、微博等通知。

  3、接听电话

  接听电话是不少智能手表具备的功能,让用户不需要从兜里掏出手机就能接电话,在比较拥挤的场所很有用,具备这一功能的手环则比较少见,典型的代表是华为TalkBand和三星Gear Fit。

  4、社交

  智能手环的社交思路有两种, 一是运动PK,几乎每个手环品牌都有自己的用户圈子,用户之间可以进行PK,而微信在支持硬件接入之后,将这个圈子进行了扩展,只要接入微信,跨品牌也可以进行PK;另外一种社交方式是互加好友,比如Razer Nabu,两个人同时带着Razer Nabu,只需要握一下手,就能够互加好友,给社交提供了极大地便利,这一功能如果能够跨品牌存在,会是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5、心率监测

  随着用户对手环健身功能需求的加强,不再满足于简单地记录步数和卡路里消耗,心率监测功能的加入则可以让用户在健身的时候时刻监测自己的心率,达到更加健康健身的目的。目前已经越来越多主打健身功能的手环开始支持心率监测的功能,比如Microsoft Band、联想Smartband、Fitbit Charge等,可以预见,心率监测功能将逐渐成为运动手环的标配。

  6、健身指导

  健身指导也是运动手环逐渐演变出来的功能,相当于简易健身教练,Microsoft Band就具备一项名为“锻炼执导(Guided Workouts)”的功能,可以让用户选择多种预设的锻炼计划和步骤,手环则会逐步对用户进行指导,比如用户选择了体重锻炼,手环便会在期间对锻炼的内容和持续的时间进行指导,锻炼过程中,可以通过心率监测提示用户何时需要休息,并告诉用户接下来的锻炼内容。

  由六位分别来自LG电子、三星电子、SK电讯、Shinhan银行的韩国工程师组建了Zikto团队,该团队也推出了一款健身手环名为Arki,这款手环具有名为Body Balance Analysis的主动学习技术,分析佩戴者的肩膀、腰部和臀部,并且提供反馈建议告诉使用者应该如何改善,如果你健身的姿势不正确,手环会告诉你调整姿势重来一次。

  7、遥控

  遥控是针对于采用独立按键的手环来说的,在软件的支持下通过这个按键可以实现遥控器的功能,比如一键开关灯泡、一键开关路由WiFi等,由于智能家居设备多采用同样的协议,因此这种遥控是可行的,已经有厂商做出了类似的demo,但是由于涉及到横跨多个品牌,这一功能还没有普遍出现在手环上。

  微软手环难逃用完摘下的魔咒

  Microsoft Band除了以上大部分功能之外,还具备紫外线监测功能,可以检测当前位置紫外线指数,并对环境进行扫描后计算出可以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但这个功能只能算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功能,并不是刚需。

  Microsoft Band售价199美元,约合人民币1200元,开卖后迅速售罄,微软做手环主要着眼的是三点:

  一是数据收集和分析,Microsoft Band具有十多个传感器,可以收集各种丰富的数据,然后进行分析,Microsoft Band收集的数据属于“慢数据”,虽不具备实时反馈的意义,但分析之后会比较有价值。

  二是语音功能的加入,Microsoft Band支持微软Cortana语音助手功能,给手环的交互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适用更多的场景,如果这样的手环应用在智能家居中,其入口功能会变得更加强大。

  三是健康平台之争,微软推出手环目的只是示范,其真正想推广的是Microsoft Health平台,微软虽然在移动设备上表现并不出众,但凭借其设备的广泛性,将和苹果Health Kit、谷歌GoogleFit两大健康应用平台再成三足鼎立之势。

  从目前情况来看,手环绝大多数都是强调运动健身功能,而这样的功能对于用户来说完全可以在健身的时候戴上,健身结束就摘下,即便加入了通知显示、社交、遥控等功能,依然难以成为用户长期佩戴的理由,Microsoft Band也难逃这个魔咒。

  手环更大的机会在移动医疗

  在我看来,手环可以朝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防丢,可以将防丢功能加到手环里,而其形态未必是手环,可以是其他配饰,对老人和小孩都适用,另一个方向则是移动医疗。

  据易观国际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环比增长率逐年提升,到2018年将是一个超过百亿规模的市场。移动医疗需要平台方、设备方、医患方多方共同介入,如果手环能够具备更多的数据监测功能,比如血糖、血压、血氧、体温、脂肪含量等,医疗机构可以直接读取这些数据对用户的进行诊断,对于用户来说就有了更多佩戴的理由,而不是需要时戴上,不用时摘下的尴尬状态了。

  用户在购物的时候难逃两种心理——贪和怕,手环也不外乎如此,“贪”是贪便宜,如79元手环、99元手环大多是抓住这一心理,“怕”则是怕买到的手环跌面儿、不实用等,这也是Microsoft Band、Jawbone up这样千元手环存在的理由。无论手环厂商是想抓住用户的何种心理,产品的改进都是势在必行的,如果越来越多的用户发现手环就是一个用一段时间就要丢弃的产品,那么无论是“贪”还是“怕”都不会是用户购买手环产品的根本理由。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