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为什么“可穿戴”设备不是未来?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来源:Donews
日期:2014-09-28 14:58:44
摘要:最近我们读到一份 BI 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美国消费者并未显示出对可穿戴设备的兴趣,根本原因在:该生态系统缺乏对用户有意义的App。

  最近我们读到一份 BI 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美国消费者并未显示出对可穿戴设备的兴趣,根本原因在:该生态系统缺乏对用户有意义的App。

  首先,相关 App 就不多,而且极其分散在各分发平台;其次,可穿戴设备基本在创造一个新用户群,因此它的 App 应脱离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延伸的思维模式,而去做智能手机 App 做不到的事,比如谷歌眼镜的 Allthecooks App,它允许烹饪食谱直接呈现眼前,使用户能腾出双手烹饪美食。

  很有意思,今年刚刚从深圳搬到硅谷的 Darma 创始人胡峻浩最近也有一些想法,核心部分包括对可穿戴设备旋风的思考和反思,观点直指可穿戴设备发展至今的一个核心问题,即它收集用户信息,但不解决用户问题。

  我们来看看胡峻浩的核心观点。

  什么是好的可穿戴设备

  我觉得做得好的可穿戴设备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根据应用场景,它跟人的联系逻辑必须合理,不能侵入性太强;第二是能收集足够准确的用户信息;第三是给到客户解决方案,注意不是只给到信息,而是要给到用户解决方案。

  侵入性太强这一点,我举个例子,比如市面上现在有很多做睡眠监测的东西,但你能想象为监测睡眠数据,我们戴着手表或其它什么东西睡觉吗?我觉得不太可能。实际上,我睡觉时喜欢什么都不戴,因为太难受,所以这种和人的联系方式肯定不行,尽管它因为和人身接触比较紧密,能获取比较准确数据。

  那第二种情况是,它跟人关系联系逻辑相对合理,但收集不到足够准确的数据。比如前不久有个产品叫 Sense,它除了做睡眠,还有环境监测功能,实现方式是把一个仪器放到用户枕头上,通过你是否移动来监测,但因为传感器不够原因,它得到你的睡眠信息是不准确的。

  第三个问题则是一个更严重或者说更普遍问题,就是现有可穿戴设备它都不解决问题,它在给用户一些信息,但给不到用户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我们可能会觉得第一眼它很有用,但一个月后,你会发现说它能带给你的价值很少。比如我自己买了智能手环 Fitbit,我就发现它用户黏性不强,我没办法一直用它。事实上从功能讲,现在这个计步器,用手机就完全可以实现。

  再往深层次里说,其实是这样:比如可穿戴性设备能告诉我今天走的步数,我是不是比以前走得少了,它最多能起到的效果是:可能我会象征性多走一点,但它没真正能帮我解决问题,我的问题是必须真正促动我去运动。也就是说,仅仅知道信息不够。

  再举个例子,比如做睡眠的可穿戴设备或什么智能家居,它可以监测你环境因素,能告诉我晚上睡觉时我体温是否过高,我流汗情况怎么样,以及我家周围噪音是否太大等等。但然后呢?就噪音来说,然后难道我搬家吗?所以这是可穿戴设备一个很严重问题,就是它没有能够真正解决用户问题。

  发展趋势

  我觉得可穿戴设备未来发展趋势,第一是“去可穿戴化”。它会变得不一定需要穿戴在我们身上,而是会在平常已有物品上,比如身边的冰箱、枕头、车子,或者在我们被子里安装一个东西(传感器)。

  就是说它不需要改变你生活习惯,或者说会尽量降低用户改变生活习惯的可能。事实上,我现在在硅谷看到很多产品都在往非可穿戴性装备走,比如市面上有产品是这么做的:

  它通过用户家里的 WiFi 系统检测用户心跳;还有摄像头也是一个方式,它可以测到我坐姿、心跳脉搏,因为现在摄像头分辨率高,它可以测出脸部。

  也就是说,可穿戴设备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是捆绑,而会是希望把这个物品作为一个隐形东西出现在用户生活,也许用户根本注意不到它存在,但无形中它就能帮到你,比如我们选做的方向是坐垫,再未来产品可能是智能床垫。

  第二个是越来越精确的数据及实现方式。数据是最基本数据,而且这些数据一定要够详细,不是说其他数据可以替代。以智能坐垫为例,假设我告诉用户说你坐了多少时间其实没意义,因为它可以很轻松被智能手环 Jawbone 代替,或者是很轻松用一个闹钟代替。

  你必须给到用户其它东西或其它产品无法代替的信息层,我觉得可穿戴性设备被首先淘汰的功能会是计步器,因为它可以用手机实现,这种功能我觉得会被很快淘汰,而步数数字差距不重要。

  第三是在解决问题给到用户解决方案层面,未来趋势可能是:知道数据后去改善,因为仅仅知道没有意义,要去解决问题。而我感觉这个问题可能和技术无关,但和生态系统有关。

  比如刚才举到的睡眠监测例子,我需要的是这个可穿戴设备在帮我监测完温度后,能自动智能帮我纠正温度。在这个层面, Sense 它如果能和温控器 Nest合作就很好,如果我睡眠不好,直接发给温控器 Nest 调温度,这样它就是在实现帮助用户改善给到用户解决方案,否则没有意义。

  第四是商业模式问题,未来可穿戴设备的很大一个商业模式可能是做大数据,即在收集信息后分析信息,然后出售信息。大家都觉得健康是要做大数据,但你的前提是这些大数据是否值得挖掘。

  比如在我看来,用户步数就没什么挖掘意义,而用户心理和使用习惯,我觉得可以深度挖掘;第二我知道温度信息有点用,但它没有转成长期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也没用。

  其实我觉得,可穿戴设备行业是对人的一个研究,比如有些用户他就习惯带手环,但有些他就不喜欢,就像刚刚开始有人做 ZEO 头环但失败,虽然他在用户数据收集方面技术很准,但不受用户欢迎,没被市场接受。

  说到底,技术它有很多种实现方式,但创业最重要的是通过你的思维,是否能找到一个市场痛点。比如最近很流行的一个 App 叫 Kool Nerd,它是做衣服的,强调在衣服上写字,借名人宣传正能量激励更多人,它就没任何技术。

  对早期创业者来说,技术可能是个很好切入点,但越往后做,它会是一个大脑思维对市场的判断力。

  PS:今年 27 岁的胡峻浩研究传感器技术出身,光纤传感器是其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光电专业博士论文。

  Darma 明年将推出一款智能坐垫,用户坐在上面,坐垫可以判断用户压力水平,以帮助工作人群因久坐引发的健康问题。该坐垫价格对早期用户为 99 美元,目前 Darma 正在美国众筹平台 Kickstarter 众筹。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