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圆桌论坛:可穿戴计算产业发展之路

作者:RFID世界网编辑整理
来源:RFID世界网
日期:2014-04-02 11:46:53
摘要:4月1日,为期两天的2014(第五届)中国物联网大会暨国际物联网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当日下午,以“可穿戴计算产业发展之路”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在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委会委员陈滢博士主持下,激烈进行。参与讨论的五位嘉宾分别是:

  4月1日,为期两天的2014(第五届)中国物联网大会暨国际物联网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深圳市物联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当日下午,以“可穿戴计算产业发展之路”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在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委会委员陈滢博士主持下,激烈进行。参与讨论的五位嘉宾分别是:

  华为公司原副总裁 陈奕泉

  无锡智感星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建

  上海物联网创业投资基金总经理 秦曦

  微软公司云计算中国区总监 沈寓实

  中国电子学会节能减排工作委员会 宗芳

  以下是论坛的文字实录:

  陈滢:各位听众,大家好!刚才主持人已经介绍过了嘉宾,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我想说,今天可穿戴计算真是非常火,从前两年就开始这个苗头,我今天想讲,人身体上几乎能穿的、能挂东西的地方,人体的部件基本上都有可穿戴技术产品,现在还大有趋势向体内发展,我们讲可吞咽计算,在你的胃里、血管里,将来都充满了各种传感器和可穿戴计算的设备,所以这是一个今天从产业界到资本的、到学术界到政府都非常非常关注的一个产业,他是一个庞大的以百亿计的全球性产业,今天我非常有幸,我们请来了业界非常“高大上”的五位专家,来跟我们讨论一下可穿戴计算这个产业的发展和他的趋势。

  我们先让各位嘉宾能够自己做一个简短的发言。

  马建:我叫马建,现在是无锡智感星际科技有限公司的CEO。我们创业的几个主要的方向,一个是跟位置、跟视频、跟物联网相关的智慧旅游的产品,再一个,就是可穿戴设备。

  秦曦:大家好!我叫秦曦,我们上海物联网创业投资基金,是2010年由国家发改委和上海发改委的新兴战略性产业领导来发起设立的专注于互联网产业领域的中小期项目的基金,目前为止我们投了已经有十几个项目,其中涵盖了包括智能电网,包括车联网,包括RFID应用等等这方面的项目。每次我参加这个大会都收获非常大,每年的主题、每年的信息量都非常大,而且每年来了都是和老朋友见面、交流,也是很好的机会,在这里我们也期待和在座各位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

  沈寓实:各位观众,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来自微软的沈寓实。其实大家对微软都比较熟悉,微软是计算机软件起家的公司,从06年开始是全力转型到云计算,然后在去年的时候微软一家跨国企业在中国落地,这个时候微软在中国云的布局基本完成,所以我被总部派回国内负责中国云计算的商务、政府战略工作,同时去年年底,微软也参加了中国的一个联盟,叫云信息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我是这个联盟的秘书长,我因为刚刚回国不到一年的时间,很高兴用物联网大会这个平台跟大家进行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交流,谢谢主办单位和各位观众。

  陈滢:我个人认为,微软其实云计算方面启动比较晚,但是机会抓的比较早。

  陈弈泉:大家好!非常高兴一起参加可穿戴设备的圆桌论坛,我是来自华为的陈亦泉,我在华为工作17年,主要是研发方面,因为我们在工作中,华为特别讲究奋斗,努力过程中我们发现健康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可穿戴设备主要的方向是朝健康开展,当然不完全是健康,可穿戴、可吃、可吞咽这样一个产业深深的打动着我,像我可能腰上挂着两个不同厂家的可穿戴设备,手上挂着一个非常时尚的手表,实际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可穿戴设备,是运动伴侣,同时各种数据都在追踪。可穿戴设备和健康物联网的方向将深深改变着每个人,让我心动,我希望未来十年成为我的事业。

  陈滢:我觉得陈总是可穿戴的时尚达人。我正好做一个小调查,现场的听众今天有用可穿戴设备的举手,应该很少,我大概只看到一两个举手,我相信2015年、2016年的互联网大会应该至少有30%,我这可能还比较悲观,你至少手上、脚上、鼻子上、耳朵上都会有可穿戴设备。

  宗芳:大家好!我是来自于节能委的宗芳,可能在座的几位应该都是专家,可我不属于技术方面的专家,但是我们节能委更多的关注于物联网产品本身的绿色问题,更关注物联网产品怎么样对于工业系统以及对于社会更好的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运动,而且我们节能委工作的机制也是采用业界主导、社会共同推进,更多的也是全球化合作项目的平台。

  陈滢:我觉得宗总代表了官方、半官方的,刚才几位嘉宾介绍了以后我觉得很有代表性,有官方的、有外企的、有创业的、有资本的,下面我轰炸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马建教授,他是我们物联网电子学会专家委的副主任,在物联网行业已经打拼很多年了,所以我第一个问题应该比较大,马教授你能讲讲,今天可穿戴计算它的状况什么样,将来会往哪走?

  马建:可穿戴设备发展现在的状况,我更多想跟大家分享一些问题。可穿戴是功能化的,门槛也不是特别高,所以现在面临的产业链非常碎片,因为产品部一样,各个厂家都在做自己的产品,而且都在运用他自己的平台,这样可能并不会做的很大,现在像谷歌、安卓,可能为大众开发者提供一个平台。另外一个现状,应用和产品的形态还是非常有限,比如咱们可以看到的很多的,从手腕上手表、腕带,现在非常多,眼镜、鞋袜,其实可穿戴设备不仅仅这些,而且应用也比较少,要不然都是属于跟踪性的,监测跟踪的、健康的等等,还是缺乏一个杀手级的应用。再一个,我们可以看到,可穿戴设备我们可以听到,又一款手表,又一款腕带,其实这个可穿戴市场还没有做起来,但是现在可穿戴这个市场很扭曲,在他还没有做起来的时候就像某些产品,腕带、手表已经进入这个平台,竞争非常惨烈,这个我觉得是目前的一个状况。

  陈滢:我觉得马教授每年参加物联网大会,今天我发现他发型也变了,不知道是不是可穿戴设备的问题。今天马教授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碎片化,一个是扭曲,这两个词都不是什么好词,我觉得碎片化在中国应该体现很明显,中国从来不缺我们可以拷贝国外一些创新的思路,我想下面一个问题问问沈博士,是因为沈博士在国外呆了多年,包括他对美国一些创新的环境非常了解,其实沈博士比如说谷歌这两天发布了安卓的开放平台,我想请你谈谈,整个可穿戴计算在美国他的创新的趋势和包括你认为中美在这方面可穿戴有什么样的差别?

  沈寓实:其实我回国以后发现包括云计算、物联网,当然可穿戴设备实际是物联网的一个子集,物联网实际是把人与人的互联网,互联网是把计算机连起来,完成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物联网是把整个全世界,实际上互联网延伸,物与物、人与物全部包容进去,可穿戴实际是物联网的一个子集,其实大家不必纠结于互联网可穿戴设备,可穿可戴的手机、装饰,能嵌入式的可穿戴设备。

  整个过程中,我觉得中国跟美国新一轮的信息技术,包括可穿戴设备,在应用领域,中国基本没有比美国慢太多,但是一些核心技术,当然不是可穿戴设备的核心技术,可能大数据的分析、云计算、海量存储计算、并发处理,这方面核心技术可能中国有些差距,但是可穿戴设备中的一些创新的想法什么的,我觉得中国也是如火如荼,其实美国也面临碎片化的趋势,在新一轮的创新,像十几年前互联网来的时候,很多人离开大公司进行创业,原来在美国还是微软华人协会的主席,微软华人协会海外几千个工程师,有很多已经离开大公司进行创业,刚才也介绍健康领域是可穿戴设备非常重要的领域,还有娱乐等等。

  如果来比较,我觉得其实在中国来讲,中国有中国更大的优势,非常庞大的市场,以及非常有激情的更多的创业者,当然美国也有他的优势。是什么呢?我觉得美国软的环境可能有中国可以学习的地方,这个软的环境,包括一些创业的融资,整个从创业全周期的这么一个,因为他毕竟有几十年、上百年的积累,还有一个可借鉴的地方就是,与大数据可穿戴伴随而来的,就是数据安全、数据隐私的问题,这个方面也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生态系统跟软环境,既包括技术方面怎么保证,也包括法律法规政策,也成为大幅度普及物联网的途径。这方面美国有很多立法的项目和一些措施,中国这方面可能也需要有借鉴的地方。

  从另外一个角度,中国我觉得人的需求,其实从手机应用来讲已经看到了,其实是超过美国的,而且我觉得可穿戴这块还有一点可以提出跟大家思考的,我刚才讲到微软全面转型做云计算,微软前面讲到五年前全部进入云,现在微软新的CEO是原来我们云计算事业部的总裁,提出云第一、移动第一,实际就是设备加服务,就是说微软的软件的能力要通过设备和服务来实现增值。其实可穿戴设备,我想设备跟服务,在可穿戴设备这个领域,设备跟服务好象是一个意思,其实在其他的物联网或者云计算里,设备跟服务是两个,设备是终端,服务是上面的服务,一个手机或者一个计算机上面有很多很多的成千上万的服务,都可以通过这个终端服务,车联网,还有可能好几个设备共同提供服务,比如车联网微软做的好几个屏幕,共同完成一站式的导航的无缝的连接,所以可穿戴设备设备和服务界限不是很清楚,好象就是一个东西,这个设备就是提供这个服务的,这个也可以供创业者来思考一下。

  整个是一个进行时,我非常同意今天很多专家说的,可穿戴设备包括物联网都是在一个布局阶段,在爆发期之前,所以很多也是供大家参考的一个想法,可能更多的还是一个交流。

  陈滢:谢谢沈博士,我很同意他的一些观点。第一,我觉得我们还是缺核心技术,比如我刚才讲的,在体内的一些传感器,包括一些高尖端的,但是我觉得这个差距,并不是像我们带上一代IT云计算的差距那么大;第二,我同意,今天我们的创新环境跟美国也差不多,这方面秦总也做的特别好,他也投这个。第三个,我们在服务、设备,有人专门做设备,有人专门做服务,有人两者都做,确实给创业者提供了很好的想法。

  刚才两位嘉宾都已经提到了,其实今天的可穿戴设备很多都是跟医疗有关的,我的设想,可能再过半年、再过一年,你出门你朋友问你,你现在能不能看到自己的脉搏、看到自己的心跳血压,如果你没有这样的设备都不好意思出门了。所以医疗是我们今天看到可穿戴设备非常非常巨大的应用,所以华为的陈总特别痴迷于可穿戴设备医疗的应用,您觉得今天可穿戴设备在医疗中现在所处的什么状况,你所憧憬的将来是什么样的场景?可穿戴在我们医疗中的应用。

  陈弈泉:谢谢主持人,我也分享几点,我自己确实对健康和可穿戴设备个人非常爱好,所以我觉得这个事业非常有意思,我自己从三年前、四年前所有的包括三星,像华为、中兴,我基本上全部都玩了一遍,基本上已经成了超级玩家,当然谷歌眼镜还没有玩,因为谷歌眼镜不怎么好玩,因为这个健康,关键数据化,可穿戴设备关键形成你数据化的提升。前面我说,我从自己的感受,我自己在华为工作17年,华为是一个很好的公司,是一个优秀的公司,我自己带来一个不好的地方是什么,我自己身体好象有点问题,我自己为什么带这些可穿戴设备,必须数据化,日行万千步、健康走出去,你得天天走,但是得有数据化监控,数据化到手机上。现在可穿戴设备整个健康产业实际刚刚起来的一个状况,他实际是围绕着健康,刚才主持人重点谈医疗,我觉得应该把医疗和健康两个词要分开的,医疗主要是生病之后到医院去处理,健康是争取你不生病,让你活的更快乐,充满了阳光、充满了快乐,这是健康,而运动健康的主要方式,当然身体健康也是一方面,而健康来自于我们数字化的方面。而可穿戴设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数字化,不管现在,就像我自己说,我今天手上戴的这块表,实际也是可穿戴设备,首先是块时尚的表,其次是手机的伴侣,再其次是你的运动、健康、心率这些数据的搜集。当然这些东西刚开始是玩起来的,但这个产业玩好更重要的运动的社交化和健康的社交化,把医疗和健康当成非常严肃的问题应该是一个快乐的事情才有趣,这个产业才能崛起。像我自己前段时间,左手戴着智能腕表,腰上挂了一个计步器,手上经常拿点钮扣,都玩一玩,其实这个产业可穿戴设备初期展现出来的大部分是运动类的,但是未来的发展一定不止是运动类的,包括耳环、项链,包括耐克也有一款鞋,是直接把芯片植入到鞋里面,这个其实都很简单,关键是今天前面我在谈的,可穿戴设备发展的要点,更重要的在商业模式,整个方向发展。

  所以可穿戴设备我个人预测,在最近一两年,特别是前面我也提到,在美国CES电子展的时候,可穿戴设备几乎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以及巴塞罗那的展会的时候,可穿戴设备都是各个厂家蜂拥而至。我说喜欢可穿戴设备,既是好也坏,想做这个产业的话,好的一面,是产业很红火,坏的一面也是产业太红火了,可能每个产业太红火的时候,可能有一类厂家是坚持不下去的,这个可能是一个不好的一方面,但是谁能坚持下去,什么样的方向能够坚持下去,这是有待验证的,但是这个产业一定是让每个人、每个家庭在未来三年内能够感受到可穿戴设备带来的变化。就像我自己最典型的一个是,我自己用了之后,特别从身边谈起是最有感觉的,我自己父亲用了一个可穿戴设备的计步追踪的,和我的亲戚组成一个圈子,划地域的,我妈告诉我,最典型的,你老爸每天吃完饭出去走路了,因为要跟其他人比一比,小小的计步器这个玩意,十几年前就流行了,但是数字化之后实际带来了一个产业就发生变化了,而可穿戴设备和健康物联网,不管是你戴在手上的智能手环也好、项链也好、钮扣也好、挂在腰上的也好,只是形式的变化,本质各种健康指标数字化,这个数字化带来的就是可管理,可管理之后可能带来未来和健康更进一步结合,包括后端的健康管理整个体系就建立起来了,当然对我们每个家庭的影响就是说,让我更加健康。

  陈滢:谢谢陈总,我觉得陈总有几个关键点,第一个,他对整个可穿戴健康的重要性,相当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想活的更长远。今天可穿戴设备还不是普及全球,将来如果厂商或者科学家可以鉴定,我们患病的概率或者我们长寿的概率跟这个有相关性,跟你用了多少可穿戴设备、戴了多少有相关性,我想这个市场一定会蓬勃发展。第二个,他说的很对,整个可穿戴设备现在属于一个过期,如果大家熟悉技术成熟的曲线,马上我估计就要泡沫波灭,像刚才陈总讲,泡沫破灭了有一些公司可以活下来,真正做可穿戴技术、商业模式,有一些忽悠的或者没有什么核心技术,可能在泡沫破灭的时候活不下来。既然这个市场已经这么热,已经在顶端了,资本肯定也不甘心落后,在座我们有一个土豪秦总,物联网创新的包括可穿戴,我想问问秦总,你们怎么看待可穿戴计算这个行业,是不是准备扔大笔钱进去?

  秦曦:上午专家包括学者也提到物联网,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人人相连,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说只有可穿戴设备才真正能够把人连起来,从我们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觉得可穿戴设备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这个大的产业基本上可以这样子看,我觉得从计算机,到个人计算机,到手机,再发展到可穿戴这样一个计算领域,手机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手机,到智能计,加上了计算,除了传统的通信功能加上了计算功能,加上了应用功能,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到,在智能机的时代使大家的行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比如现在开会都比较安静,可能有一部分人在听我讲,还有一部分人都在低头看微信。同样的,如果到了可穿戴设备,我觉得可以想像的空间是非常大,我觉得不仅仅一个健康、运动这方面的功能,可能也会有其他的应用,现在很难去想象,但是不管怎么说,可以说他相当于,如果手机有这么大的市场,智能手机有这么大的应用市场,可穿戴设备同样会带来巨大的产业链,因为可穿戴设备本身特殊的一些应用要求,包括小型化、省电,还有可能功能,我们认为功能会相对来说专业化,可能一个人不止带一个可穿戴设备,就像我们现在智能手机时代,很多同学已经有两三个手机,当然这里头有运营商到3G时代等等,确实起道不同作用。可穿戴设备从种类、从市场空间、到应用,我觉得市场空间是非常大的。

  而且这里头,我认为本身看一个产业引导,这里头会带动包括相关的材料、相关的芯片,甚至相关的软件应用都会有,都会带来新的技术。比如在计算机时代,可能微软、因特尔,基本就垄断了软件和硬件两大领域,到了移动,到了智能手机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有安卓、谷歌,可穿戴设备方面也很有可能会带来新的一些应用软件大的一些市场巨头进来。

  陈滢:其实秦总说了半天我觉得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到底投多少钱,我觉得第一,我感觉到他们很重视这个领域,准备投钱,现在还没有看到很好的项目,所以在座的如果有创新项目会后直接找秦总。刚才很多嘉宾谈到了,实际上无论是云计算还是可穿戴计算,里面涉及到很多,安全、隐私、标准等等各方面,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今天我们所有人在谈绿色计算、节能减排等等,所以我想问问宗总,从节能讲,因为大家觉得可穿戴设备,穿戴很小嘛,功耗很低于,跟绿色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我想请宗总来讲一下,到底我们讲的绿色环保、节能减排跟可穿戴计算有什么关系?

  宗芳:今天其实这个论坛主题是可穿戴的发展之路,不管是从我的工作角度出发,还是我所在机构的立场出发,我认为还是要加上一个定语叫做绿色发展之路,其实可能在座的各位有些了解,有些不是很了解,就是说在我们ICT行业或者电子信息行业,绿色化的问题是已经远远滞后于我们本身产业的发展,他不仅带来很多环境的压力,同时也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我们现在大量充斥的电子产品已经是扑面而来,造成了大量的电子垃圾,大家可以想见,一旦我们身上穿戴的更多,传统的东西也变成电子化了,他给我们带来的环境压力是可想而知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随着可穿戴设备的逐渐推广,有很多人机之间的安全和绿色问题又暴露出来了,比如说现在大家已经显见的声光电磁,因为所有的都是电子电源嘛,如果按照原来的应用标准,一旦运用到可穿戴设备上,可见这块的技术标准或者安全标准或者绿色标准使用更滞后。所以我个人持的观点是,可以在研发技术上冒进或者积极的投入,但是产业化的路上应该有序和谨慎的对话,因为毕竟他和我们是息息相关。而且这个看起来是一个高大上的问题,事实上我个人的观点,也有一个问题摆在我们电子信息行业的同仁面前,就是说面对于可穿戴的这个领域,我们和传统的这些产业厂商我们怎么合作,打个比方,眼镜,他们毫无疑问是持有一种谨慎观望的态度,而且从目前看来,我没有说指物联网,电子信息行业切入到传统消费品领域我个人认为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特别明显的就是LED,那个照明,我们用半导体去照明,结果现在就造成了照明行业极其混乱,我个人这么定义。所以我个人还是呼吁社会,包括我们厂商,在做产品研发和商业模式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把绿色、安全,包括低碳的目标设计进去,而且必然会影响到你最后能不能坚持到最后赢,这是我个人的一个观点。

  陈滢:宗总提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忠告,任何产品如果能走得远,一定要符合很多合规性、安全性,包括我们不能忽视的绿色性,所以我觉得他刚刚讲一点很好,我们一定要以非常认真的态度对待你的产品,我感觉好象应该拿现在烂大街的互联网思维对这个企业思考可能会有新的东西出来。

  刚刚讲到研发,因为马教授一直在学术界呆了很久,到底可穿戴计算,今天它的挑战在哪?比如讲节能性、舒适性各方面,包括将来在人体内会不会有危险,等等等等,今天面临着什么样的研发挑战,技术上的?

  马建: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做了一些总结,不见得很成熟,因为这个行业在不断的演进、不断的变化。我现在基本上总结了技术上的几点挑战,大概总结了九点。

  第一点,刚刚说到了产业链的碎片化。这个问题其实很大,也不想也不在这个问题上多展开,也可能就是需要碎片化,个性需求,也可能需要有一个整合,这个不进行展开。

  第二点,芯片跟硬件的小型化。只有做的非常小型了,微型化了,才可以到身体的穿戴各个部门。

  第三点,功能价值力。就是说你这个可穿戴设备他提供的给用户的体验功能,是否用户愿意开,我比如说我们现在提供的一个手表或者一个腕带,用户是否愿意买。首先用户的产品、定位,对于中国人的需求来讲,愿意花多少钱买这么一个产品,对于玩家愿意出,但是一般来讲,我是花几百块钱买这个产品,这个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市场调研。再一个,功能定位。我觉得可穿戴更多的功能是要对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的一个补充,或者平板电脑、手机不能完成的一些功能,比如手机大量的应用是摄像头、导航、游戏、电子书、语音的这些,录音、音乐,多媒体的播放,多媒体广播,可穿戴肯定不能延续拓展这些领域,应该发展其他的。

  第四点,使用的黏性。不能说买一个设备戴两天不用了,必须要跟人的生活紧密相关,或者跟健康紧密相关,提高我的生活质量,提高我的健康。

  第五点,可穿戴设备因为很小,必须要很方便。再一个,交互领域,腕带没有交互领域,只有拿下来再去跟计算机连,手表就是几个键,即使触摸也很小,肯定不能当成在那拍电脑,这也不现实。现在可以触摸,还有什么其他方式进行交互,这也是需要创新的。

  第六点,功耗。其实这一点,我觉得更加重要,如果一个可穿戴设备还得每天充电,有可能失去用户兴趣,很多数据一周以后或者实时的知道,经常充电,这是面临的一个技术的大的问题。

  第七点,分析的准确性。其实这一点我们大家都在忽略,比如说做了一个腕带,我们可以计算他走了多少步、消耗了多少卡路里,如果你要把他分析的更加准确的话,那么甚至可以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运动,是跑,是跳,可能还可以进一步的扩展、延伸他的应用,这个准确性。

  第八点,安全性和隐私。举个例子,你说以谷歌眼镜为代表的,在美国有一些州不能戴着谷歌眼镜去开车,还有加州有些酒吧是不允许戴着谷歌眼镜去酒吧的,因为你不知道他搜索什么信息,可能涉及隐私。

  第九点,礼节性和时尚性。戴谷歌眼镜我想不应该参加那种内部的会议,或者很私秘的聚会,不行,或者即使在平常的戴谷歌眼镜跟人去交流,可能刚开始会感到很别扭。再一个,时尚跟技术,比如戴一个手表,有些人可能喜欢传统的,传统跟时尚,传统跟运动的手表,这个我觉得也值得探讨。

  不成熟的几点。

  陈滢:我觉得很成熟了,对接了九点。我一直在想这样的场景,今天可穿戴,比如今天去教室上课,或者今天这样的会议,今天上课进教室每人吞一个药片,这个药片是可吞咽设备,吃完以后就会精神百倍的听老师讲课,一走出教室会感觉特别疼痛,所以你必须呆在这个教室里听完才能走,不然药片消化不了,不知道这样的想法放到秦总那儿会不会给我钱。或者再问一个问题,今天如果有一个可穿戴设备的项目放在你这儿,你最看中他哪些方面,他哪些方面吸引你扔钱给他?

  秦曦:应该说去年开始确实看到一些项目做可穿戴设备,但是我觉得我看的还是我刚刚提到的,仅仅是一个硬件的话可能觉得这样的企业是没有太大价值的,我更看重的是不是用物联网的思维、大数据的思维来做这样的可穿戴设备,其实可穿戴设备带来的影响,一个是刚才陈总讲的,上午邬院士讲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量的数据流量,我想如果可穿戴设备上来以后,其实背后带来的数据量可能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上的数据几百倍,你在线实时数据,你的健康数据,甚至你的情绪,都可以通过你的呼吸、心跳监控你的状态,马航的机长是否可以上飞机,都可以判断出来,所以最终价值一定是后面可穿戴带来的数据,以及这种数据相应的对人类生活或者人类行为的分析把握,包括消费行为、情绪行为。原来很多的仅仅还是在可穿戴的功能上,一种颠覆性的、革命性的那种对人的生活方式的甚至生活状态的一种改变的这样一种创业的企业可能还是看得见。

  陈滢:我其实不能再谈更多了,我觉得应该形成一个闭环,其实像手环我也戴过,可以检测你深度睡眠、减度睡眠,我深度睡眠很少不好意思人交往了,但是我觉得那个数字没什么意义,因为不知道这个星期数据的规律意味着什么,我觉得后面可以由咨询,把数据传给他帮助你进行分析,像秦总讲的应该有数据支撑,同龄人他们什么状况,或者跟你同样职业的人他们什么样的状况,应该有大数据支撑,所以这个数据才有意义。所以我很赞同,不光仅仅是智能硬件问题,更多的应该是后面体现在后端的分析、决策给你一些建议,让你能够更好的生活,生活质量更高,更好的生活下去,我非常同意秦总这个观点。

  我下面再问华为陈总,你认为现在整个的可穿戴在健康领域,刚才讲了杀手级应用到底是什么,你有没有见过我刚才讲的,能够整个形成闭环的,或者你想做什么样的事情,有没有一些比较好的应用?

  陈弈泉:这个探讨一下,可穿戴设备在2014年年初就发布了大概有80个厂家,中国有80个厂家发布了可穿戴设备,整个可穿戴设备我感觉由于法国看到了几次融资成功1个亿美金,大家就开始过热,我感觉现在其实中国蜂拥而上的过热成份是有一点的,在手环、手表蜂拥而上,但是蜂拥而上有他的好处,一个是先炒作再调查,在这个产业中关键点在哪里,其实现在是很大的思维,这里面我们在谈产业的时候有一个刚性需求和引导性需求,但是刚性需求和引导性需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就像智能手机刚出来的时候,特别苹果一出来的时候,是一个引导性需求,现在智能手机肯定是一个刚性需求,你买手机不买智能手机基本上不考虑。对现在来说,可穿戴设备应该是一个引导性的需求,因为很多人还不知道为什么要用,能不能成为刚性需求,这里面还有一些问题要解决。刚才马教授谈到的九点,主持人称之为马九点,确实条理太清晰了,非常敬佩,确实有一些问题要解决好,但是问题是来自于商业模式,包括不仅是技术、安全、绿色,还有商业模式的成功。

  在纷杂的过程中其实很多东西,长尾理论我们在思考很多问题一个要点,长尾理论一种靠整合型的,像淘宝,把大大小小的买家长尾整合成一个聚合平台,微信,杀手级应用,微信刚刚出来的头一年是一个引导性需求,但是后来成为必选的刚性需求,周边人都在用,你不用怎么办。所以这个产业的发展也一定这样,我相信在可穿戴设备里面,我对这个产业判断,一定会经历泡沫期,可能会有一些公司很简单。乔布斯有一句话,我经常看乔布斯语录,有一句话讲的挺好的,“成功的公司中有50%可能是靠纯粹的坚持”,能不能坚持当然要取决于你的耐心、信心、决心,资金实力也是很重要的,坚持下去往往会迎来新的机遇。我从长尾理论那张图上看,可能有人在聚合平台上获得成功,有可能在别的平台上成功,我相信这两类都有可能,就像马教授讲到的碎片化,碎片化也会带来聚类的成功机会,就像中小企业的交易、电子商务的交易一定是聚合类的,京东又形成专业市场的成功,每种成功你深入下去,真正把一个引导性需求做成一个刚性需求的时候,成功是必然的,但是这个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现在因为大部分来说,整个产业里面大部分是在跟随美国的创新,中国的微创新还是比较多,但是决定性创新比较小。

  而且另外一方面,我们讲营销故事的时候,大家都在做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地方,也许你做其他配套的更靠谱,也是一种可能性,一个探讨。但是这个产业的崛起,每个炒作那么热后,我对先炒作起来再掉下去的曲线,因为看我过很多产业都是这样,先炒作起来,再掉下去,存活下来逐步的发展起来,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很考研人的,能不能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沉下心来,而不是浮躁的去跟随,沉下心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围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去作出一个刚性需求的市场,这个是一定能获得成功的。

  陈滢:谢谢陈总。我总结了两点,第一个,这个可能没出现,我觉得可能是刚需真正还没有出来,但是任何事情如果等刚需起来了你再进入一个企业可能已经晚了,我觉得最近尤其那本书,这本书其实是十几年前的书,这本书是讲颠覆式创新的,中文应该叫“创新困境”,里面讲到陈总的现象,实际颠覆式创新早期的技术都是一些早期的技术,比如讲苹果,其实那时候智能手机刚需并没有起来,但是市场早期的使用者最后慢慢的创新驱动才会往上升,我觉得这个很好印证,那本书建议大家看一下,因为前一段互联思维太热,这本书拿来炒作《创新的困境》。

  第二点我很赞同的,也回到刚才嘉宾说的,我们其实缺少在核心层面核心的创新,所以我们中国只好谈一些我们自己发明的一个词叫微创新,其实我本人不是很赞同微创新一词,因为我感觉我没有完全理解其精髓,所以说谈到创新我请沈博士谈一谈,因为你在中美都可以看到,就是说到底是今天我们说大公司,像其实早期IBM、微软其实有很多创新,今天大公司也有创新,但是很多来自于小公司,这些大公司、小公司的创新到底有什么不同?尤其是可穿戴今天的环境下。

  沈寓实:我觉得现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这个时代到来之后,对IT产业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融合的趋势,当然融合是变革中的融合。什么意思?过去的产业很多不同的领域,刚才介绍作为一个计步器,做一个小的设备,做软件、做硬件,甚至做通讯,做计算机的,都是没有关系的,一个一个垂直的领域,但是现在新的云计算的技术,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各个领域进行了大的融合。所以你刚刚讲到大公司、小公司如何定位、如何创新的问题,首先你看清楚整个产业的趋势,这个趋势其实很明显,所以我刚才也讲我们成立云体系联盟,因为现在整个信息产业是一个体系的概念,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这个体系包括什么呢?包括背后的大的云的平台,因为设备跟服务本身,本身计步器十年前就有了,但是现在通过可穿戴设备信息传到网上可以进行分析,背后咨询什么事,社交化,跟朋友分享等等,所以背后云的平台,大数据,这是一块。另外一块,网络。过去讲三网融合,现在整个是一个新的大一统的网络。

  再一个,就是设备加服务,当然包括可穿戴设备当中的一块。当然还有整个多为一体新的安全隐私的防护体系,所以我感觉整个我们可以叫如果云的时代可以为云的体系包括这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其实你看到整个一个整体的概念之后,你可能就对大公司、小公司的创新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位,像云的平台,相当于电池大的发电厂一样,恐怕不是中小企业能够做的,我想大的公司,微软、谷歌都是在投巨资,包括中国的几个电信运营商,包括华为,在投巨资来做云的平台的业务。这个云的平台里不是没有创新,好象发电厂,发电厂可不是传统锅炉发电机的堆集,核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等等一系列核心技术的创新,这块的创新我觉得可能大的资金支持和大的团队经验,当然也不排除有黑马来冲出。包括这个网络,这个网络恐怕也是这种大公司布局的真夺得地方。而小的公司,他的灵活性,还有专业知识,还有兴趣,互联网也把兴趣带到创新,中小公司自己的定位,包括技术的定位、商务的定位、专业性的定位,从设备、从应用,我觉得这种因为云的大数据的时代一定是集体智慧的时代,集体智慧的时代就有一个全民创新,中国现在也很鼓励创业,来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创业背后都提供云的平台和资源的服务,在这方面污染也是跟很多的创业园有合作,我觉得大公司、小公司的不同的定位,产业趋势看懂之后我觉得这个定位还是比较清楚的。

  陈滢:谢谢沈博士。沈博士讲话中非常巧妙的嵌入了微软云计算的广告。我总结一句话,大公司靠平台创新,高大上,小公司屌丝们就是要站在巨人肩膀上做小创新或者叫微创新,谢谢陈博士。

  我还得问问宗总,刚才绿色的问题还没完,到底今天怎么样衡量能耗,因为我已经吃到肚子里了,这个能耗,因为我们今天可以看到数据中心能耗很多很多,有一个消化说做一个谷歌的搜索,实际上碳排量相当于烧两杯咖啡,调动技术资源,今天如果在可穿戴计算领域到底能耗怎么评价,或者这个东西放到官方,我能不能通过标准,有没有一个说法?

  宗芳:刚才问到数据中心的事,是世界发展的太快了,我们接触到的或者很多的判断,以后可能是电力公司卖电宋服务器,讲到这个程度,刚才我讲到绿色的问题,其实我一直也是试图于把一个产业社会化、经济化目标结合起来考虑,包括我们在面向行业做推进的时候也是这样。其实我们和企业、和政府接触的非常多,而且我们推荐的一种叫做单位功能的系统能效,我们推进的是这个,就是说你不能单纯的去看说你开辟了多长时间,那叫产品能效,产品能效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标准,意义其实并不是很大。

  我打个比方,在什么层面上就可以去融合的呢,当然并不是说对所有的业务,或者技术判断或者项目判断都适用,我们是认为任何一个投资行为他在达到一个相对市场稳定或者是市场健康的一个模式的时候,不是爆炸的时候我们就叫市场相对比较健康的时候,看谁最后能赢,谁的模式最后能赢,关键就看你最后的投资换的各种各样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其实都是靠能源来做支撑的,最后你去看完成某项单项功能你需要用多少的能源去实现他。甚至大家可以看到,社会目标和经营目标就合二为一了,你使用的能耗,最终的单位能耗越少,你其实对于社会的贡献越好,对于企业而言,毫无疑问占据了成本优势。

  在可穿戴或者互联网这种商业模式,因为他不是面对特定用户的,他面对的是海量的用户,你在单位功能上的成本的优势就会给你带来最后巨大的竞争优势,所以我们机构,我们一直是秉承着这种思维来推进一些工作。我们也希望能够把绿色低碳和人类的福祉或者是更为便捷、享受更好的信息化给我们带来的福利能够结合起来,我们推荐的绿色或者我们倡导的绿色生活,绝对不是说再回到以前原始社会,我们不去开车了,不去用很多信息化的设备,绝对不是,这也是我们能够从我们IT人这个角度怎么样两看待绿色的问题,怎么来看待能耗的问题,回归一点就是,我们强调的是单位业务功能的系统能效。

  陈滢:我觉得其实科技跟环保、绿色并不矛盾,因为可穿戴设备可以带来更多的绿色、更多的环保,当经济、社会因素都平衡了,真正做到今天讲的普大喜奔。今天已经讨论了很多在可穿戴计算中的我们的技术、我们的资本、我们的创新,以及他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我觉得今天只是画龙点睛,因为可穿戴创新领域广,今天还没有讨论重要问题,安全、隐私等等,将来有机会再讨论。

  最后我也俗一把,每个嘉宾一句话寄语一下可穿戴设备的2014年什么样。

  马建:继续往前走。

  秦曦:万马奔腾,百舸争流。

  陈滢:今天牵扯到马的好象都不是什么好事。

  沈寓实:看准这个产业趋势,产业趋势就是像邬院士概括的非常好,看准趋势,找准定位,坚持不懈,最后等待成功。

  陈弈泉:说点更具体一点的,可穿戴设备我自己是一个比较喜欢玩的玩家,所以我说希望我们今天确实都没有戴可穿戴设备,下一次至少第六届物联网大会的时候90%以上身上可穿戴设备是必戴的,三年内基本上每个人三件OK了,十年内每个家庭产生良好的健康医疗服务。

  宗芳:只有一句话,在发展的冲动中保持理智冷静。

  陈滢:冷静很重要,最后我也寄语,我用现在应该比较时髦的话,穿戴虽易,穿戴设备且行且珍惜先。感谢各位嘉宾,谢谢!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