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可穿戴设备亮出肌肉 未来巨头出自谷歌、三星、苹果

作者:李征
来源:投资时报
日期:2014-01-06 13:45:04
摘要: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也开始涉足可穿戴设备,比如奇虎360和百度,然而都还是探索性产品,难以成为商业的主流。毫无疑问的是,未来可穿戴设备产业巨头仍出自谷歌、三星和苹果之间。

  科技界从来不乏引领创新的事物,像《碟中谍》与《007》等大片中出现的那些酷炫高科技的可穿戴设备,未来将不仅仅出现在电影中,这种依托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的硬件设备正成为当下最时髦的热点。

  近一年来,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大企业,绝大多数的风险投资,再加上相当一群科技信徒,已经把智能可穿戴设备看成了最朝阳的产业。

  《投资时报》预测,在科技领域,随着苹果、谷歌和微软等巨头的加入,可穿戴设备将在2014年迎来商业模式元年。反应在股票市场上,可穿戴设备概念将成为继影视、手游概念之后的又一投资热点。

  想象空间巨大

  据市场调研公司Juniper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市场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创造出的价值可达8亿美元,而2014年这一数字可达15亿美元以上,到2018年将达到190亿美元。

  可穿戴设备通常尺寸很小,能佩戴在身上,这包括手表、手环、夹在衣服上的工具,以及眼镜等等。这些设备集成了传感器甚至显示屏,可以通过WiFi或蓝牙与其他设备、手机连接,接收来自其他智能设备的信息。这些设备可能用于健康或健身类应用,也可能有其他应用。

  盘点一下目前已经问世和即将问世的可穿戴设备,基本包括四大类:运动和健康辅助的Jawbone Up、Nike+ Fuelband、Fitbit Flex以及国内的咕咚手环、大麦计步器等;可以不依附于智能手机的独立智能设备iWatch、三星Gear、果壳智能手表;作为互联网辅助产品的Google Glass、百度Eye类产品;与物联网密切相关的体感设备MYO等。

  其中,苹果、谷歌和微软等行业巨头各自创造了不同的智能生态系统,有上千万的开发者挖空心思去实现智能设备的各种奇思妙想。智能可穿戴设备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商业模式有待探索

  可穿戴设备领域不应只专注于产品设计,还必须建立成功的商业模式。过去的可穿戴设备往往活跃在一些专有领域,如医疗、体育训练等,一直没有被大众消费市场所接受。直到Google Glass带来振奋人心的概念和应用,普通用户才开始真正关注智能可穿戴设备,但这一设备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价值。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看好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理由主要基于几个方面。首先是产业链逐步完善,硬件技术的发展已经能满足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普及。随着三星、苹果等巨头相继进入市场,整个供应链的生态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其次,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将给智能可穿戴设备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消费者能够更加接受此类产品。再次,当前PAD电脑化、手机PAD化的趋势明显,未来接听电话、收发邮件等相对简单的功能有望独立出来,而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便携性较佳,用户完全可以通过此类终端实现以上功能。

  健康手环和计步器是否依旧是小众需求?智能眼镜和手表等除了耍酷还能用来干什么?现在扎堆出现的计步器、手表和跑鞋等就能引爆可穿戴设备的潮流了吗?

  《投资时报》认为,在该领域,由于人群需求的多样性,再加上传感器因为技术、成本等被“打散”的趋势,将很难出现如智能手机那样出货量巨大的单一终端。甚至如果不能把服务模式嵌入进去,希望依靠大规模销售终端本身赚硬件的钱都将非常困难。

  目前只有医疗领域的商业模式最为清晰,心率监测器、运动追踪器、步进计数器等设备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产品,能够对用户的生活方式作出评估测量,并帮助他们作出更好的选择。而其他领域的可穿戴设备大多停留在概念炒作阶段,盈利模式有待探索,还缺乏实际的变现能力。

  然而这并不能影响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发展,那些能够提供集实用性与强大用户体验于一体的产品将可能成为市场的赢家。这也是为何大家对三星、苹果的智能手表如此有热情:这两家公司的其他产品都以漂亮、实用和体验佳著名。

  最终的成功者,应该是贴近刚性需求的产品(比如针对孕妇和老人等特定人群的设备)。另一种则很可能需要依托于账户和互联网服务,在相对离散的终端上实现数据上的聚合来转换价值,或者在相对聚合的终端上实现个性化的服务增值。

  相关概念股值得关注

  具体到国内的股票市场,有分析认为,2014年,接力出尽风头的手游概念,智能可穿戴设备将为股票市场带来又一波投资机会。事实上,这一概念行情已经提前预演。据统计,截至2013年12月中旬,被归为智能穿戴板块的约16只个股累计涨幅均超17%。

  不过,有私募机构近期对相关概念股进行了密集调研,从调研结果来看,智能可穿戴市场短期还未形成气候,目前仍然处于行业导入期。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3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达到6.1亿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达到114.9亿元。由此可见,尽管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的市场增量空间巨大。

  然而现实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却要“骨感”很多,由于目前各企业竞争格局分散,短期尚难出现地方龙头企业,大众市场仍需要引导消费,可穿戴设备行业产业链也还不成熟。被市场热炒的各种智能可穿戴设备至多算是处于起步阶段。

  A股市场上,语音技术、声学业务、微型投影、柔性屏幕、传感器、芯片、电池、面部识别技术等提供商,均被冠以“智能可穿戴”概念。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也开始涉足可穿戴设备,比如奇虎360和百度,然而都还是探索性产品,难以成为商业的主流。毫无疑问的是,未来可穿戴设备产业巨头仍出自谷歌、三星和苹果之间。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