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访谈报道  >  正文

在应用中 让RFID技术如鱼得水

作者:陆飞
来源:RFID世界网
日期:2013-10-22 08:28:59
摘要:随着物联网时代的来临,RFID正成为许多企业用户标榜自己“专业化”形象的代名词。而在诸多的实际应用项目中,我们却发现RFID应用效果总不能尽善尽美?拥有好的产品是否就能做出好的项目?对于“行业应用标准”、“产业链”等核心问题,RFID企业又是如何看待?带着这一系列问题,RFID世界网记者日前再次采访了中国RFID技术先驱代表——北京驭联智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强先生,且听李总分享的精要和秘诀。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来临,RFID正成为许多企业用户标榜自己“专业化”形象的代名词。对RFID技术的再度热捧,让“防伪”、“NFC”等词汇成功引诱了人们的眼球。而在诸多的实际应用项目中,我们却发现RFID应用效果总不能尽善尽美?拥有好的产品是否就能做出好的项目?对于“行业应用标准”、“产业链”等核心问题,RFID企业又是如何看待?带着这一系列问题,RFID世界网记者日前再次采访了中国RFID技术先驱代表——北京驭联智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强先生,且听李总分享的精要和秘诀。

在应用中 让RFID技术如鱼得水

  北京驭联智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强先生

  RFID世界网:李总,您好!很感谢您能于百忙中再次接受RFID世界网的采访!在去年的采访中,您一直在强调“良性的RFID工程项目”,首先请您分享一下“驭联智成”在最近一年时间里所参与过的项目及总体体会!谢谢!

  李总:好的!正如我们从前探讨的那样,工程项目即是应用的具体表现。事实上,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RFID应用市场变得越来越成熟,而行业内也涌现出了不少专业的技术型公司及服务型企业,他们已经从早期单纯的制造加工逐步升级到今天能充分满足用户各种专属需求的发展阶段。

  而另一方面,我们发现用户的应用需求针对性更强了,更加具有了“良性项目”的特征。作为RFID技术支持方,我们更能从用户的视角出发,以丰富的专业技术手段,来应对和解决实际项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即我们最新提出的——RFID技术与产品的产业化应用支持。

  与以前寻找“良性项目”相比,现在的“驭联智成”更注重项目实施的要点——RFID技术与实际产业相结合,例如:在一个年用量为1-3千万张标签的应用项目中,我们就强调对产品产能的保障、植入工艺和检验的自动化、产品的良率与一致性、识别技术与终端设备的工况适应度、以及用户的特殊需求等方面。因为,这些问题均涉及到用户全产业链的调整和配合,所以要求RFID应用有针对性的设计,必须兼顾用户原有的作业模式,从而确保其调整变化程度最小。最后,我们认真地做好了每一个流程环节的设计,还从中掌握了更多的、更有效的技术方案和实现技巧。

  所以,“应用技法”才是RFID技术、产品与用户原有作业流程之间的粘合剂,它不能靠“闭门造车”得来,而是在技术方与项目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最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所得。

  RFID世界网:成功的项目的确少不了好的技术解决方案,更少不了质量过硬的RFID读写设备和标签产品作为支撑。那么,在与同类产品竞取项目时,“驭联智成”的产品表现出有哪些亮点?

  李总:RFID产品大都在一个相对标准化的基础上完成设计与制造,所以相互之间并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

  而通过过去一年的实际应用,我们发现用户以前选用的一些标签和设备,其工作状态不是十分稳定,究其原因,原来大都是使用了标准符合度不足的产品,例如:在有金属镀膜的塑料件或卡纸表面上使用了最普通的INLY封装标签,由于缺失某些设备内部机制,所以标签无法被正常识别。大体上讲,这些情况的出现,多与设备选型有关。

  驭联在设计开发产品的过程中,重视标准化和配套应用的方便程度,以及应用稳定性和耐久性。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做过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例如:驭联推出的UL系列识别模块,针对小规模嵌入式应用专门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就能表现良好;与之配套的,还包括生产线专业设备,以及防伪应用的标签类产品。所有的这些产品,都强调了对应用环境的适应性和可靠的识读性,以获得用户的认可。

  相反,某些标签类产品,如简单意义上的“抗金属”和“防伪”标签,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且成本高、良率低。针对用户的实际应用特点,驭联大量使用普通INLY封装的特殊设计方案,同样获得了尚佳的应用效果。

  RFID世界网:能把产品做得这样的实用,“驭联智成”一定有自己的秘诀。请问,贵公司对旗下所设计、生产的RFID产品有怎样的鉴定与评测标准(或规范)?

  李总:RFID产品的评测检验是最重要的生产环节之一。驭联的产品,采用内藏协议的ASIC芯片开发完成,多数产品的功率在100mW以下,所以我们特别关注产品的检验和测试。在实际操作当中,公司已经与北京中关村互联网产业联盟进行了深入的合作,并引入了该联盟体系内的无线电电子产品测试机制,对公司所属的产品进行分析评测。预计到今年年底,我们公司还将推出300mW中功率的识别模块产品,同样遵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更高级别的认证和测试。

  RFID世界网:研发可谓RFID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驭联智成”在产品研发与人才培养方面最注重的是什么?所采取的策略是什么?

  李总:如众所周知,RFID产品研发投入较大,所以对人才的培养和资源的整合就起了关键作用。

  在技术上,驭联与ALIEN、IDS等企业保持着长期的良好交流渠道,并以国外先进的产品为设计蓝本,根据国内的应用特点,规划和设计自己的产品。另外,驭联还把引入技术力量和培养技术团队作为一个长期性的工作来抓。

  我们在每次专业培训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均与国外企业保持着良好的技术交流,以保证技术人员在产品设计与工程实践中,及时获得有效支援,同时也通过实践掌握了可变通的才识。

  多年以来,驭联的技术人员与国内的合作伙伴都进行了大量的有效沟通与合作。每个技术团队的产品概念、应用对象、产品规格都有所不同,经过不断的实践,合作各方在积累经验的同时,还能保持其原有的特质。

  所以,交流其实是一件利益双赢的事情。当然,这种交流是以不涉及企业各自的技术机密为前提。

  RFID世界网:RFID的行业应用标准也是企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以UHF RFID的行业标准为例,目前是否已完全统一?作为一家有着10多年行业阅历的企业,“驭联智成”对此有何见解?

  李总:关于RFID的行业应用标准,实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首先,我认为标准应在实际应用有相当规模的条件下产生,而到目前为止,这个所谓的“条件”还不具备。其次,以行业龙头发起的标准,同样存在一个修正调整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驭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入标准化的概念,兼顾规划、代码资源管理分配、代码发行、识别、数据分类及过滤各方面,为用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并与用户一起合作,将RFID技术与其固有的生产、销售、管理相互嵌入融合,形成用户专属的应用模式。

  对于“标准”的问题,我们更强调“融合”,是在实际上可以平移和升级的标准,在结构上更适合平台化数据服务的标准。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无论是企业标准升级为行业标准,还是企业标准融入行业标准,都会很顺利的完成。

  RFID世界网:有人认为UHF RFID的产业链过长,这是否现实相符,请您举例说明?谈谈请您对于优化产业链结构的看法?

  李总:UHF RFID是一个无源的无线电产品,这就决定了其应用的特质和相对严格的基本应用条件,以前,这个问题并没有受到各方面应有的重视。从产业链这个角度讲,UHF RFID有效的应用,的确需要多部门、多企业、多环节的合作。关于这些合作,对于每一个节点来说,并不存在多么大的难度,其难点在于对应用的规划和设计。后者才是真正复杂艰难的过程,它常常让使用者感到有些繁琐,就会造成有人认为“产业链过长”的假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传统的产业流程和管理流程中,没有为RFID应用技术留下足够的空间,想要嵌入一个新的应用技术,势必造成原有工艺流程的调整,这是技术方和应用方无法回避的问题。只有通过双方紧密深入的通力合作,在规划设计阶段,将这些调整控制在最小范围。方法是否有效,就要看是否增加了设计的成本,综合效能有无大幅度提升,总体上看是否更加的经济。然而,上面所说的一切,尚需要一个长期的认识过程。

  RFID世界网:多年来,大家一直在热议UHF RFID的普及与推广,谈了很多美好的愿景。最后,请您站着一个UHF RFID企业的立场,谈谈您的切实体会?并谈谈您对“驭联智能”的下期整体规划!谢谢!

  李总:关于推广UHF RFID应用,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现状:由于使用者(即项目方),对“重视总体规划”认识不足,致使很多项目变成了《供应合同》,用他们的理念看来,技术方理所应当的按照需求,提供可以满足应用的产品和技术;然而,真实的情况是由于技术方与项目方在认识上的差距,把最重要的规划和设计过程被简化,导致最终应用效果不理想,双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我们还注意到,公司在推广RFID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针对产业化应用做更多的工作。以当前概念火热的酒类防伪为例,多强调“防伪”功能以及所谓的“NFC”概念,对应用功能的理解还较为片面,基本不包含对生产和管理的专项设计。

  从长远上看,RFID应用方兴未艾,驭联认为RFID是企业用户提升管理、降低成本的有利工具。在未来的几年,我们将会关注国内白酒行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并和用户、合作伙伴一起努力,共同展现RFID应用的应有魅力。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会有许多的企业发现,RFID应用将为他们所带来丰厚的利益,在我们和用户之间,也许,只是需要一个结识的“缘”而已!

  (rfid世界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