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支付大战愈演愈烈 技术路径渐多

作者:王韶辉
来源:新财经
日期:2013-10-10 16:14:27
摘要:各类以“宝”命名的移动支付产品、手机刷卡器、手机钱包等是不是让人有些眼花缭乱?移动支付领域的竞争日益白热化,第三方支付平台、银联、电信运营商都在从各自领域切入,抢占这块未来支付领域中的制高点,而在移动终端和传统支付领域拥有优势的电信运营商和银联两者的联手,无疑让它们处于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关键词:移动终端NFC4G

  各类以“宝”命名的移动支付产品、手机刷卡器、手机钱包等是不是让人有些眼花缭乱?移动支付领域的竞争日益白热化,第三方支付平台、银联、电信运营商都在从各自领域切入,抢占这块未来支付领域中的制高点,而在移动终端和传统支付领域拥有优势的电信运营商和银联两者的联手,无疑让它们处于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随着行业标准的逐渐清晰,近场支付迎来发展的良好时机,各类过渡性技术方案和国际主流的NFC技术方案也在逐渐演变和统一当中。终端普及建设加上客户体验的改善,使用手机随时为小额消费付费将成为不久以后的常见场景。

  “手机支付已经成为结算的重要工具,它将是远程自助支付的最佳模式,会代替传统的自助终端,同时在近场支付方面也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市场与产品中心副总经理焦华清说。

  竞争格局

  2012年被业内称为移动支付发展的元年。根据艾瑞咨询报告,2012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511.4亿元,同比增长89.2%。但是这其中远程支付占97.4%,近场支付仅占2.6%。

  焦华清认为,近场支付没有远程支付发展那么火是因为还存在很多限制因素,包括技术方案、受理环境、用户体验和认可等。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APP发展的推动,目前移动支付更多是传统在线支付的替代,和PC端的体验大同小异,在这一领域银联和第三方支付公司都拥有市场的主导权。移动支付中更有趣,能有更多创新的是线下的近场支付,其涉及与大量线下商家对接的问题,涉及手机中芯片技术应用的问题,是未来移动支付竞争中的热点。淘宝旗下的支付宝、腾讯旗下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都从2012年开始试水该市场,借助强大的线上支付平台,意图解决近场支付难题。

  移动支付目前有四种商业模式。第一种是移动运营商主导的商业模式,第二种是银联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的模式,第三种是第三方支付企业主导的模式,第四种是银联主导的模式。“现在来看,移动运营商和银联主导的模式会发展成为未来的主流,这不仅符合主导双方的各自利益,也符合产业链上其他各方的利益,大家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会成为一个推动移动支付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主流的发展模式。”焦华清说。

  2012年年底,央行正式发布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采用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涵盖了应用基础、安全保障、设备、支付应用、联网通用五大类35项内容。但是这些标准仅在金融层面,基于短信、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的移动支付标准还在等待出台。今年6月有消息传出,基于国家层面的移动支付的标准即将出台,已进入工信部的审批阶段,此标准将重点规定近场支付的主要内容。

  事实上,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已基本获得市场各方默认,电信运营商和银联都已开始小范围试点各种移动近场支付业务。“现在近场支付基本上都采用13.56MHz标准,包括运营商在内。”某移动支付服务商表示。产业链其他各方则跟随运营商和银联,提供相应产品和服务。

  标准的逐渐明晰已经为近场支付发展扫清了上游障碍,之后的主要问题就是线下商铺终端铺点问题。银联庞大的POS支付网络和数据交换系统成为其未来近场支付的巨大优势。2012年6月,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签署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运营商与银联的合作进一步扫清了移动终端与付费终端的利益障碍。

  “移动支付未来会在传统支付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可开拓领域非常多。移动支付的产业链非常长和复杂,参与者众多,并且拥有各自的金融资源。由于电信运营商和银联处于产业的核心主导地位,因而将在创新中起到主导作用,这将加速移动支付的发展,并解决参与各方的利益定位问题。”焦华清分析。

  技术演进

  移动支付标准逐渐明晰,下一步需要解决的是互联互通和联网通用的问题。而制约移动支付尤其是近场支付的还有诸如消费者的认可和使用习惯、监管政策、安全和信用体系等问题。

  从用户的使用态度来看,根据行业报告,积极用户占比17%,跟随用户占66%,消极用户占8%。焦华清认为,用户的使用态度需要市场各方进一步的宣传和引导,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解决交易和个人账户的安全问题,还有使用体验的环境建设。

  就移动支付技术来说,远程支付通过手机客户端实现,近场支付通过手机芯片和移动设备实现。焦华清认为:“市面上移动支付产品非常多,像双界面的天线卡,和手机脱离的替挂件卡、贴片卡;目前还在创新和研发阶段的全卡方案,包括SD的全卡方案、SIM的全卡方案;iphone的苹果夹方案、拉卡拉公司硬接口的方案,还有最早用到的2.4G的全场方案。现在整个移动支付的产品形态和业务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各朵花的定位、解决的问题、面向的用户和承载的业务也各不一样,这是过渡期的一个阶段,未来将逐渐走向NFC技术的统一。”

  在近场支付方面,NFC方案具有最佳的用户体验,是一个主流的发展趋势。中国移动已经推出手机钱包,使用具有NFC功能的手机可以在指定点进行刷手机消费,北京和上海公交分别于7月和年底开通NFC快捷支付乘车。

  “但是NFC方案的难点是关于手机定制的问题,要满足支持NFC的手机才能使用这种产品的方案,才能支持近场的支付。因此,关键在于配套终端的规模商用以及解决成本的问题。”焦华清说。

  另外,NFC在手机终端普及之后还需要线下商家提供相应终端应用,如果支持移动支付的商家在数量和质量上跟不上,也将极大制约近场支付的发展普及。鉴于线下终端的建设成本及POS机刷卡消费在商家推广中的难度,这个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一定时间。

  移动支付对手机芯片也提出了挑战。“首先就是大容量,传统SIM卡的容量到128k就够用了,到移动支付之后要承载多应用、承载多合作方,因而对容量提出更大的要求,目前看至少要达到1兆,同时要能支持java。”“其次,芯片需要有更高的安全技术保证;同时为了提高用户体验需要提升性能,但又不能功耗太高。最后,成本是制约整个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好的设计水平和工艺能够控制芯片的面积,这样才能控制住成本。”焦华清说。

  3G、4G的到来已经为移动支付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将会加速演进,成为推动其发展普及的重要力量。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