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智慧城市试点申报离不开三条主线

作者:RFID世界网 收录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日期:2013-06-06 09:15:13
摘要:当2013年到来的时候,“智慧城市”正在逐步走入城市每一个简单而不平凡的区域。这将是一场规模浩大的“升级战”,却也如涓涓细流穿过城市的每一片角落。2013年1月底,住房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公布了包括北京市东城区、河北省石家庄市等在内的90个城市(区、镇)的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紧接着在5月,住建部再度启动2013年试点申报,间隔时间如此之短令外界拍手称快。

  当2013年到来的时候,“智慧城市”正在逐步走入城市每一个简单而不平凡的区域。这将是一场规模浩大的“升级战”,却也如涓涓细流穿过城市的每一片角落。2013年1月底,住房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公布了包括北京市东城区、河北省石家庄市等在内的90个城市(区、镇)的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紧接着在5月,住建部再度启动2013年试点申报,间隔时间如此之短令外界拍手称快。

  智慧城市二次试点申报

  “开展2013年试点申报工作,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组织专家做好材料审查、实地考察和初评工作,编写书面评审报告,并要求在6月底完成。”住建部在向社会公开的文件中明确指出。

  记者注意到三个细节:其一,此次试点的申报数量缩减为每省两个;其二,申报城市应在明确当地城镇化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分析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编写申报书、发展规划纲要和实施方案等申报材料;其三,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截止日期。可以说,这些细节都说明了管理层在此次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谨慎、务实的态度。记者不由得联想起过去五年我国风电、太阳能等产业令人痛惜的盲目发展,对比来看,面对这一次市场机遇,各方变得理智与成熟很多。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对此的一句评论便引来了各路媒体的疯狂转载:“建设智慧城市需要从解决城市实际问题入手,智慧地规划和管理城镇,智慧地配置城市资源,优化城市宜居环境,提升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最终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句话之所以被媒体疯狂转载,因为他在描绘“智能城市”的未来愿景的同时,更囊括了政府、相关企业以及城市居民。说到底,智慧城市的推进终究要依赖多方的能量。

  三条主线挖掘智慧城市概念

  目前,业内认为市场关注度极高的智慧城市概念有三条主线存在真实景气需求,分别是安防、智慧医疗与智慧交通。安防产业景气动力主要来源于下游需求、消费者安防意识、消费能力、科技实力以及法规政策等产业因素的推动。具体来看,下游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都呈现出对安防系统需求增长的态势。

  医患关系的缓解、监管力度的提升和医疗成本的控制是智慧医疗发展的核心动力。广发证券分析,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HIS系统)与临床管理信息系统(CIS系统)有效提升医疗机构的运营效率,对医患关系有积极的缓解,吸引着医疗机构持续不断的投资。同时“十二五”期间,国家在政策与资金上对电子病历与临床路径等信息化建设进行扶持,有效深化HIS与CIS的应用。而区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GMIS系统)的出现,也良好的满足了当前医疗资源分布亟需调整的需求。

  智慧交通方面,城镇人口的爆炸式增长和汽车销量与公路修建之间的巨大差异带给城市严重的拥堵问题。多方需求共同推动下,智能交通的发展迫在眉睫。受益于国家在近几年颁布多项政策对智能交通进行扶持。广发证券认为,智能交通市场的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保证了未来持续稳定的发展。纵向上,城镇人口快速攀升,车路增速的差异给智能交通市场带来了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二三线城市);横向上,智能交通市场的发展伴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升级,新业务需求陆续涌现,需求的多样化发展也极大的推动智能交通市场的快速发展。

  关于智慧城市

  何为“智慧城市”?在这里,我们有必要为其做出一个定义。不得不承认,它经常与数字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概念相交叉,甚至与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信息化概念发生混杂,那么该如何对它界定?于2008年首先提出智慧城市概念的IBM公司给出的定义颇受各方认同:绿色便捷的智慧城市设计、能源和水资源管理、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健康和安全的智慧城市医疗网络;建筑物的架构和建造原则以及利用雨水替代处理水的方法;提高智慧城市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数字化创新城市引发战略投资,吸引业界高科技领域的尖端企业入驻。可以说这五个方面,涵盖了智慧城市的核心。

  总结来说,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令城市生活更加智能,高效利用资源,导致成本和能源的节约,改进服务交付和生活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支持创新和低碳经济。实现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以人为本持续创新,完成从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跃升。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