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中国银联柴洪峰:支付变局的“伟大妥协”

作者:RFID世界网 收录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日期:2013-04-27 09:32:40
摘要:4月11日,2013年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上,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将一部装有英特尔芯片的手机在自动售货机上轻轻一滑,一瓶可乐随之取出,随后他将可乐转交给英特尔高层,成功完成了移动支付演示。此次峰会上,中国银联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宣布将整合各自的科研力量和服务资源,通过在智能支付、安全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等领域开展创新合作,将便捷、安全的支付服务带给用户。

  传统支付领域的巨头中国银联坐不住了。在错失互联网支付良机之后,中国银联开始瞄准移动支付领域,积极布局。

  4月11日,2013年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上,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将一部装有英特尔芯片的手机在自动售货机上轻轻一滑,一瓶可乐随之取出,随后他将可乐转交给英特尔高层,成功完成了移动支付演示。此次峰会上,中国银联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宣布将整合各自的科研力量和服务资源,通过在智能支付、安全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等领域开展创新合作,将便捷、安全的支付服务带给用户。

  这当然不是中国银联在移动支付领域的首次尝试。早在2010年,中国银联就联合商业银行、移动通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等产业链各方,成立了移动支付产业联盟,共同建立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支付标准规范和业务模式。

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

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

  不过,运营商与中国银联关于移动支付标准的理解并没有完全达成一致。当时并不是所有的运营商都加入了移动支付产业联盟。

  在当时,中国银联联合银行、手机厂商、智能卡厂商推出了信号频率为13.56MHz的手机支付标准,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采用了此标准。

  与产业相关设计公司倡导的2.4G技术相比,中国银联所主导的13.56MHz技术应用兼容性更强,被绝大多数应用组织及相关厂商接受。并且由于2.4GHz技术的更换成本和推行难度较小,也受到产业相关设计公司追捧。

  在移动支付标准问题上各自推进了三年后,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终于达成了共识。

  2012年6月21日,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签署了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此次“握手”被业界认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移动支付标准统一时代即将到来。

  “用中移动奚国华董事长的话来说,这是伟大的妥协产生伟大的合作。”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常务副总编李强强专访时说。在他看来,移动支付必将在未来支付市场扮演重要的角色,下一轮的信息技术发展空间很大,中国银联将联合运营商一起开拓移动支付领域,把移动支付这块蛋糕继续做大,引导支付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全方位布局

  作为中国的银行卡组织,中国银联在传统银行卡支付领域具有良好基础。而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市场已然成为产业各方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银联看来,移动支付业务本质上是传统金融服务向手机端的延伸,金融机构作为服务的提供者,在产品研发、服务持卡人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可以以此为基础,通过开展移动支付业务,完善产品体系、深化服务内容。

  “整个服务业的变化,从宏观上讲,可以用‘大、平、云、移’概括,即大数据、平台经济、云计算和移动支付;从微观上讲,就是基于移动终端的‘身、手、钥、钱’,即身份证、手机、钥匙、钱。‘身、手、钥、钱’都可以用相应的移动终端来进行解决。”柴洪峰说,下一代金融服务将随着技术演变产生变化,并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银联等产业各方将努力把握移动支付市场机遇。

  2010年,中国银联通过联合商业银行、移动通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等,共同成立了移动支付产业联盟,倡导建立移动支付国家标准并专利共享,并配合主管部门进行国标、行标的研制工作。目前,金融行业标准已于2012年12月初发布,明确了移动近场支付的频率为13.56MHz,与金融IC卡统一。

  为了给广大客户提供跨行业一站式的服务体验,中国银联从2010年开始全面调研国际上一些地区的TSM试点和实践,开展TSM技术和业务预研工作。TSM是基于移动支付的远程发卡和应用管理平台,被业内人士看作是连接通信、金融两大行业的重要桥梁。

  在中国银联看来,在移动支付领域,只有建立一个开放共享、互联互通的商圈系统,才能够实现移动支付的跨界发展,让用户享受“一机在手,走遍神州”的目标体验。

  2010年,中国银联建立了一个统一商圈平台的产品雏形,经过三年的发展,商圈服务已经基本成熟,目前已经和航空、公路、铁路售票等关系民生的行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也开通了水、电、煤缴费等民生服务。此外,中国银联还与京东、一号店、大众点评、腾讯等第三方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实现了在线商城与银联商圈的无缝对接。

  与此同时,中国银联联合产业各方在全国进行的非接触式支付受理终端改造进展迅速,国内已有120万台POS机可接受NFC手机或金融IC卡“闪付”。

  机遇与发展

  尽管移动支付近两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但是目前国内移动支付产业还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用户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市场参与方资源共享仍然有限等。

  “当前移动支付的难点主要在于要找到一个培育市场的突破点,并深入地把它挖掘出来,通过试点、示范之后,再推广普及就相对快得多。”柴洪峰说,整个产业的成熟需要一定时间。

  实际上,移动支付的技术模式还有另外两个方面,一是终端模式,二是P to P新应用模式;现在的支付环境条件尚不具备。此外,移动支付还要与基于位置的服务、社交网络等结合起来。柴洪峰认为,移动支付的发展有一个周期,是持续完善的过程,但也会迅速地有亮点出来。

  在银联、商业银行、运营商等各方主导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同时,第三方平台也是产业重要的参与方,近年来为产业发展和创新做出了一些尝试。

  对此,柴洪峰表示,与第三方平台基于虚拟账户的支付方式不同,银联的支付标准基于金融标准、银行账户。从今后的市场演变看,双方可以找到合作的空间。“目前国内的移动支付格局还在演变,远远没有成熟。”柴洪峰说。

  在中国银联看来,在市场发展初期,单凭某一方的力量是不足以推动移动支付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移动支付产业链上各方的参与者本着共赢的态度来加强整个产业链的合作,避免价格战或重复投资对产业造成伤害,通过整合资源把移动支付产业做大。

    以下为专访

  李强强:在你看来,移动支付对整个支付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怎么判断移动支付的机遇和挑战?

  柴洪峰:移动支付的发展对于整个支付产业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

  一方面,移动支付业务本质上是传统金融服务向手机端的延伸,金融机构作为服务的提供者,在产品研发、服务持卡人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可以通过开展移动支付业务,完善产品体系、深化服务内容。

  另一方面,银行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也面临着挑战。一是提出了新的发卡模式,银行可以通过将账户信息加载至安全芯片的方式,提升持卡人账户的安全性,消除持卡人在手机上绑定的个人资料、账户信息被入侵所产生的风险。二是需要通过各种中间业务满足持卡人多种多样的支付需求,如持卡人通过手机客户端即可开展网上购物、公共事业缴费、电影票订购、火车票购买等远程支付应用。

  李强强:信息技术对传统支付产业意味着什么?是一种改良还是颠覆?

  柴洪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直接推动了银行业的创新和变迁,催生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形态。今后银行卡介质形态可能会更加多元化。相信银行卡产业能够与移动通信融合发展,互为补充,推动银行卡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的革新,由原先“跑马圈地”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向更加精细化发展与规范化管理的方向转变。

  李强强:你所提到的“大数据”,应如何理解?

  柴洪峰:大数据首先是数据规模大,其次是结构数据和非结构数据,再次是内部数据和外部资源数据,特别是通过社交网络数据的结合计算出新的数据。

  现在有这样一个说法,根据社交网络的数据推算出你下一步可能要采取行动的可能性为93%,也有人说可以达到50%到60%。即使是50%到60%,也已经很了不起了。

  如何将大数据应用与移动支付做到有效衔接,是需要我们探索和研究的。

  李强强:在大数据应用上向来有一个争论,就是效率和隐私保护或信息安全之间,需要有一个平衡。应怎么去考量这个度?

  柴洪峰:大数据的组成,是将不同种类型的数据、不同角度分析的数据收集到一起。

  举个例子,现在都说看病难,但是如果你把自己所有的身体检查资料、健康资料都信息化以后,就可以通过远程挂号、远程支付,将检查结果传输给主治医生,完成远程诊断。这种方式提供了便捷,但由于远程传输数据,也增加信息泄露的安全风险,这是一个矛盾点。

  不过我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安全要素将逐渐能够固化到相应的环境中。

  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相对的安全就又会遭到破坏,但此后又会不断提高安全性与便捷性的结合级别。等到了新的环境下,又会有不安全因素出现,又会面临新的问题。在效率越来越高的前提下,要找到保障安全的基本条件,此后不断根据环境变化提高安全等级。

  所以,效率和安全是交互提升的。

  另外,这也需要法律的约束,并不是所有东西都能够在技术层面上来解决。

  李强强:你如何评价中国在信息安全立法方面的进程?

  柴洪峰:从银行卡产业的角度讲,我们国家的立法、执法环境都是比较好的。

  对于推进信息安全,第一要找到防范信息犯罪的基础环境,第二要找到相应的法律约束,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完全依靠当代技术去解决信息安全犯罪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法律、制度和规范。

  我们国家的信息安全是跟着世界级水平在进步的,我们的立法机构、执法机构、专业人士很活跃,都在讨论和促进这个事情。

  李强强:有一些观点说中国的移动支付的发展比国外晚很多年,你同意吗?

  柴洪峰:中国是全球移动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在移动互联、电子商务被广泛看好的背景下,特别是在国家非常重视经济转型的情况下,我们有望在某些应用推广上走在世界前面。我们希望不仅自己能够研究出来,还要引导这个行业往前走。原来我们是在追、学、赶,现在是能不能超的问题,在某些关键领域,我们有机会能够弯道超车。

  李强强:所以你有这个信心在这方面超越?

  柴洪峰:对,我们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我们和三大运营商,2011年在成都签署了成都宣言,共同来推动移动支付的发展。此外,银联通过产业联盟,通过和中国移动合作,做了很多标准化的工作,也就是“伟大的妥协产生伟大的合作”。

  李强强:要推动这个事情往前走,光靠自己肯定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很多的合作伙伴来打造这个生态圈。中国银联在选择合作伙伴上有什么样的标准或者是策略?

  柴洪峰:首先,我所理解的银联的合作平台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在符合基本标准和商业模式规范的基础上,只要在任何一点上能产生共赢,只要是对产业发展有利,就可以产生共识,就可以进行合作。银联的合作面非常广,在金融IC卡方面有一个产业联盟,在移动支付方面也有一个产业联盟,各方共同促进产业发展。

  李强强:你认为五年以后的支付会是一个什么形式?电子货币和现金钞票的比例各自会占到多少?

  柴洪峰:五年以后,人们还是会到ATM取款。在银联成立的时候,100元中有2元是通过卡支付;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到2012年底,100元中有43元是通过卡支付。我个人预测,中国大陆在2030年,90%以上的支付都将是电子货币的形式。在电子货币主导的形态下,到2030年,ATM机可能被当做应急设备来使用,当支付所使用的相应电子设备突然坏掉时,才通过ATM机获取新的电子货币通行载体应急。目前这样的技术可能在实验室实现,普及还需要一个过程。

  对于移动支付未来的发展趋势,我认为,首先,产业各方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核心理念,继续推进产品资源、客户资源、商圈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为全社会提供具有统一使用体验的产品和服务。其次,产业各方积极开展商业创新与实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和业务模式。再次是通信行业与金融行业将开展跨行业、多层次合作。

  李强强:对于移动支付的未来发展,你有何建议?

  柴洪峰:我认为,首先要倡导对移动支付国标、行标的宣传贯彻,建议商业银行等金融企业、非金融支付机构、通信运营商在开展业务时遵守相关标准,规范化、标准化地开展移动支付业务。保障持卡人权益和支付安全。

  其次,希望政府部门在政策导向上能保护好、引导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方向,切实做好标准执行、业务准入、规范经营等监管工作。既不缺位也不越位。相关部委应联合起来,协同为产业各方提供支持,制定公共服务业准入政策,让移动支付能真正有条件成为多应用、多行业合作的典范。

  提倡产业各方根据各自业务特点和利益诉求,在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时各自找到合适的发展空间。建议产业各方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发展,共同参与TSM等基础设施开发;提倡商圈共享、资源共享,达到社会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推进移动支付软环境建设工作,对移动支付行业进行正向宣传,多渠道普及,特别是加强对移动支付用户和收银员的知识普及和操作培训。

  组织移动支付交流平台,与国际国内相关协会、联盟、论坛、标准组织、实验室多沟通多学习。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