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胡实芳:感知无锡智慧医疗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日期:2012-11-29 10:10:30
摘要:一直以来负责无锡市新安镇健康档案项目建设的无锡曼荼罗软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实芳对记者表示:“无锡正在计划配合江苏省建设整个长三角地区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的互联互通。未来推广成功后,将更便于病人在无锡的各大医院以及长三角地区的大型医院转诊。”

  家住无锡市新区新安镇的李先生有一个习惯,每天早晨7点起床后都要用社区免费提供的特制血压仪测血压。

  李先生所使用的这种血压仪的特别之处在于拥有一个基于蓝牙传输的机顶盒,通过机顶盒可以把每天按时采集的血压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与被采集人的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关联起来。

  数据中心还为每位慢性病用户开设了健康账户,像李先生这样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者用每天测量出的血压数据更新系统中的数据。系统针对每位用户的数据开设了一些提醒——当李先生的血压数据连续几天超过正常值的时候,系统会向社区医生发送提醒,而医生则会根据病人身体状况,及时提醒数据异常的病人注意饮食以及用药。

  一直以来负责无锡市新安镇健康档案项目建设的无锡曼荼罗软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实芳对记者表示:“无锡正在计划配合江苏省建设整个长三角地区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的互联互通。未来推广成功后,将更便于病人在无锡的各大医院以及长三角地区的大型医院转诊。”

  通过医院端、社区端和自助服务端口对接,实现在线健康咨询的自助服务,这就是目前无锡市以新安镇为试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医疗系统。

  智慧医疗雏形

  一个城市智慧医疗的前身大都是医疗卫生信息化。

  无锡市最早推行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时候与全国其他城市略有不同。当时全国只有两个地方成立了医院管理中心这种机构,一个是上海的申康医院管理中心,而另一个是无锡医院管理中心。医院管理中心与卫生局平级,主要承担着医院的运营管理责任。既然涉及运营管理,医院管理中心就需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管理医院每天产生的大量病人信息?

  要处理大量烦琐的信息,医疗信息化自然是最好的手段。通过统一的步伐,把信息规则标准化之后,医院管理中心对下属医院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就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处理医疗信息数据的依据和抓手。在此基础上,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进行了电子病历和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整合。基于医院管理中心的管理端和各大医院的系统运作端,医疗质量的相关数据能够集中存放到医院管理中心,由此自然而然地能够通过电子病历进行多家医院的医疗信息共享。借助这种手段,无锡市八家主要医院实现了病历智控,建立了区域医疗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建立之后,无锡市开始思考一个新问题——如何把医疗数据中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作为国家的一个物联网中心,无锡市开始在新区的新安镇社区进行智慧医疗建设的试点探索。通过物联网技术和医疗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在居民家中采集生理健康数据。然后通过物联网感知传输技术,将这些数据运用到居民健康的管理中,建设从医院到社区,再到家庭的一个互动式居民智慧医疗健康管理模式。

  推广是难题

  新事物的大范围推广必然面临民众接受度这样的潜在问题。毕竟到目前为止,这些监测设备都只是政府配发,未来如果让更多的慢性病人参与其中,需要让居民自己花钱去买,居民是愿意花钱买设备,还是无论大病小病都往医院跑,这是一个观念问题。

  无锡市的整体医疗资源比较丰富,所以病人普遍喜欢去医院就医。智慧医疗建设的初衷是响应国家卫生部的号召: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但事实上,不论大病还是小病,居民都希望去大医院就诊,与医生面对面沟通。人们的普遍观念是,如果没有病痛症状,就不会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可一旦症状比较明显,那么还是希望面对医生而且是寻找最好的医生来看诊。正因为有这样一种观念,所以智慧医疗项目的推行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让居民接受小病进社区这样一个理念。

  病人去大医院看病是普遍观念,目前大多数城市的智慧医疗建设通过预约挂号平台和相关医疗资源信息公开,来为病人找到更合适的医生、提供更好的就诊条件,这些手段仅仅是为病人去医院就诊提供便利,而不是把病人引向社区智慧医疗。“发烧39度,应该让病人去大医院还是社区医院?这个指标如何确定?如何在病人可接受的范围内引导他们采用社区医疗手段,这些都是难题。”胡实芳说。

  政府也在困扰,因为居民普遍缺乏对所患疾病以及病情发展的判断能力。特别是小孩子感冒,家长肯定会带孩子去大医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医疗还在探索阶段,理想状态中的通过视频与医生进行面对面的场景交流暂时还不具备普及条件。

  胡实芳认为,健康管理公司的出现会是一个发展方向。“国外的一些地区比较成熟的智慧医疗模式是由政府部门进行行业监管,由信息公司提供数据采集和技术支持,由健康管理公司提供日常运营,三方协作。单方面靠政府或企业去推进智慧医疗,在现有观念的基础上是很难实现的。”

  目前数据中心对人体健康数据的监测主要还是局限在血压和心电方面。而心电测量由于需要有导线连接,还需要有相对专业的人员进行连接操作才能采集数据。另外,病人总会或多或少地觉得在家里通过物联网健康监测技术来看病,不如与医生交流来得放心。

  对于这些问题,胡实芳认为,就像可以如同衣服一样穿在身上的心电监测仪,或者是病人坐在上面就可以采集生理数据的马桶式仪器一样,只有将物联网和智能家居整合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随时随地监测健康数据的产品,才符合未来智慧医疗的理想化发展趋势。

  “虽然现在可以用来监测健康数据的产品很多,但是相对于物联网技术发展水平,现有的生理数据采集产品还不是特别理想,产品的易使用性和互动性都需要提升。当然,那些理想化的产品也是有可能存在的,但我们还在寻找。”胡实芳说。(RFID世界网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廖小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