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标准法规  >  正文

吉林省发布通信业科学“十二五”规划

作者:张昕
来源:中国吉林网
日期:2012-10-17 08:44:01
摘要:日前,由省通信管理局组织编写的《吉林省通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被省政府确定为“十二五”规划中20个重点专项规划之一,并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正式发布。这标志着通信业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公益性地位更加突出。

  日前,由省通信管理局组织编写的《吉林省通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被省政府确定为“十二五”规划中20个重点专项规划之一,并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正式发布。这标志着通信业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公益性地位更加突出。

  通信业是提升信息化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十一五”时期,省通信业不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强化市场监管,使安全保障能力与监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确保了通信行业持续健康平稳有序发展。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移动、宽带用户迅猛增加,业务收入和总量及固定资产持续增长,服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尤为显著。

  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省通信业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规划先行、适度超前、资源共享、融合创新、深化普及、保障安全”的原则,构建“智慧吉林”战略部署。促进吉林省通信业向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深领域发展。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更积极、更关键、更重要的作用。

  按照省委、省政府“十二五”规划的整体部署,省通信业稳步推进“智慧吉林”战略。深入推进“宽带吉林”、“无线吉林”、“数字吉林”、“两化”融合和物联网应用示范、长吉图通信一体化建设、农村通信现代化、应急通信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绿色通信等八项重点工程。着力建设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通信网络。提升服务“两化”融合、“三化”统筹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吉林省经济社会信息化全面提高,为吉林省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作出通信业应有的贡献。

  吉林省通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通信业是构建信息基础设施,提供网络和信息服务,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具有技术起点高、产业链长、渗透性强、引导效果明显等特点,是推动吉林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吉林省信息化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

  为加快推进吉林省通信业发展,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优化配置公共资源,不断提升全省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根据《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做好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意见》(工信厅规〔2010〕6号)精神,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吉林省通信行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民生”的理念,积极开展3G网络建设及业务应用,大力推进TD-SCDMA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通信业转型升级步伐,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强化市场监管,通信行业继续保持了健康平稳有序发展。

  1.行业继续保持健康平稳发展。

  (1)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移动、宽带用户增幅迅猛。“十一五”末,省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400.6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595.2万户、移动用户1805.4万户(2G移动用户1704.0万户、3G用户101.4万户),移动用户数是“十五”末的2倍。全省电话普及率达87.6部/百人,较“十五”末增长38.2%,高于中部平均水平。固定互联网用户285.9万户,是“十五”末的4.3倍,网民数达906万户,宽带人口普及率达到10.4户/百人,在全国排名第9位。

  (2)业务收入、业务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十一五”期末,电信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1.6亿元,较“十五”期末增长46.5%,年均增长6.1%。“十一五”期间,电信业务总量累计达2298.5亿元,较“十五”增长195.4%,年均增长18.2%。通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96.6亿元,年均增长10.7%,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1%。

  (3)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十一五”期间,覆盖全省、技术先进的信息通信网络基本建成。“十一五”末,光缆线路长度达18.8万公里,局用交换机容量达837万门,移动交换机容量达3340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362万个,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760Gbit/s,移动电话基站24232座。3G网络建设速度加快,3G基站已达7037座,覆盖全省各县(市、区)及68%以上的重点乡镇及交通干线。

  (4)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村通电话工程成效显著,实现全省行政村和1353个自然村通电话,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比率达到100%。实现“乡乡通宽带”、“村村能上网”,行政村宽带村通率由“十五”末的35%提高至85%。开展“信息下乡”试点,建成乡信息服务站623个,村信息服务点2068个,乡信息库354个,村信息栏目2568个,初步建成了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和行政村的信息服务网络。

  2.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突出。

  (1)行业对社会经济的辐射倍增作用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新兴网络经济通过对基础平台、各类应用平台的建设与完善,在应用提供,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以及聚集企业与产业链的形成、发展环境的不断完善等多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吉林省电信业增加值累计超过360亿元,对GDP的贡献率超过1.1%。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的企业达到495家,互联网服务市场规模加速发展,全省使用IPv4地址数333.2万个,互联网域名5.8万个,网站数量达4万个。新兴网络经济的繁荣发展,延伸了电信产业链,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行业辐射作用增强。

  (2)信息通信服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作用突显。“十一五”期间,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城市建设、企业信息化等为代表的信息化应用蓬勃发展。通信行业与农业、公安、电力、教育、水利、金融等部门密切合作,建成了“12316”综合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平安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高考监控系统、电力公司移动电力系统、“长春数字读书港”、“长春市交通短信平台”等一批信息服务平台项目,有效提升了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了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通信惠及民生,资费综合价格水平较“十五”末下降50%,全省移动电话通话时长3100亿分钟、固定本地通话量870亿次、发送短信700亿条。

  (3)结构转型和优化升级初见成效。“十一五”期间,基础通信业进行了新一轮重组,形成三家全业务运营企业,市场的有效竞争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新组建的电信、联通、移动三家企业分别与省政府签署了战略框架协议,有效推进了通信行业的转型进程,增值、数据等业务领域渗透更加深入,数据业务占电信业务收入比重已超过17%,融合型新业务发展加快。长春市和吉林市电话号码升至八位、珲春和梅河口长途区号取消、通信网络优化升级等工作成果显著,实现延龙图通信资费一体化,为建设图们江开发开放先导区、长吉一体化奠定网络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

  (4)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深入推进,长白山名胜风景区、长吉高铁、哈大高铁等重点场所的共建共享力度不断加大。2128个基站实现共建,共建比例达35%,共建传输线路4536公里。其中,长白山名胜风景区115个基站实现共建,共建率达到95.5%;共建光缆102公里,共建率达到100%;电力共同引入59公里,共享率达到100%。在长吉高铁、哈大高铁无线网络工程333个基站中77%实现共建。

  (5)节能减排降耗成绩斐然。通过采用各种新型软硬件技术,通信网络效能获得显著提升,通信行业节能、减排、降耗效果明显,带动了低碳经济发展。其中,仅2009年,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实现节约电费883万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有限公司单位耗电量降幅超过10%,全年节约电费2400万元。

  3.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1)互联网行业管理不断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日益深化。进一步明确了通信行业主管部门对互联网行业管理的职责,强化了互联网接入管理和手段建设,与互联网相关管理部门建立了吉林省互联网网站管理协同工作机制,理顺了工作流程。完善全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制度建设、体系建设和技术手段建设,加强监测、防护和管控,明确责任,落实任务,不断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支撑保障及对地方的服务能力。通过开展“阳光绿色网络工程”等系列活动和整治互联网、手机淫秽色情、治理垃圾短信等专项工作,净化网络环境,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2)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在重大活动保障和突发事件处置中贡献显著。“十一五”期间,通信行业应急预案体系、管理体制以及应急队伍的建设取得新突破,制定印发了《吉林省通信管理局关于加强应急通信工作的实施意见》,采用企业分片包干形式,把应急通信管理工作延伸到市(州),初步构建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在2008年援助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国庆60周年、2010年吉林省特大洪涝灾害以及历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等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中,确保了重要通信畅通,有力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4.监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1)法律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通信行业情况,相继出台了《吉林省通信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吉林省通信行业互联互通管理办法》、《吉林省电信设施共建共享管理试行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初步形成了监管部门依法行政、企业依法经营的法制环境。

  (2)行业服务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省通信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和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通知》等文件,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扶持。建成了行政审批电子管理平台,简化流程和申报材料,实现了行政审批的制度化、流程化、信息公开化、常态化管理。用户权益保障体系体制日趋完善,电信用户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

  (3)电信服务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十一五”期间,电信服务监督管理不断强化,“监管为民”的理念得到有效落实。以治理电信用户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建立电信服务申诉、举报、拨测等多渠道发现问题机制,并结合行风建设深入开展治理工作;开展交换机计费检测,拓展检测项目,强化了对交换机计费准确性的监督管理,切实保障电信用户合法权益。

  (4)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行业发展环境获得改善。“十一五”期间,完成了吉林、白山、梅河口、德惠、双辽、榆树、敦化、抚松等区域通信业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的目标,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通信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难、共建共享难、与城乡总体建设不同步等问题。

  二、“十二五”形势分析

  “十二五”期间,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形势和我省推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各项战略部署,吉林省通信行业将迎来深刻变革,机遇与挑战共存,发展与压力同生。吉林省通信行业的战略性、先导性、基础性、公益性作用更显重要。全行业将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深领域对全省社会经济活动融合、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起到更积极、更关键、更重要的作用,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

  (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仍然向好。

  1.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通信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省将坚持科学发展、适度超前的方针,加速经济发展,优化结构、先行先试,统筹推进“三化”,促进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融合发展。

  2.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要求通信行业适度超前发展。我省将大力推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快速发展,同时构建“两区、四轴、两带”的城镇体系。

  3.城镇化进程将加快,通信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潜力增大。吉林省将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率将达到60%,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电信用户普及率的提高及人均通信支出的增加。

  (二)行业发展面临新机遇。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通信行业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提升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2.信息通信技术的演进将引领通信行业转型。信息通信技术引领的科技创新与产业革命不断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快速发展。

  3.行业监管体现公平竞争。“十二五”期间,随着通信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号码可携带转网、民间资本参与电信建设、资源共建共享、三网融合加速、手机和网络实名制等将逐步得到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治理力度将不断强化,针对网络与信息安全开展的网络治理将进入社会综合治理阶段。

  (三)业务发展呈现新特征。

  1.通信业务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发展增速。“十二五”期间,受到经济快速增长、区域规划发展、通信技术创新应用、行业监管环境成熟等综合作用,通信业务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但收入增长率仍将低于GDP的增长速率。

  2.通信业务结构发生转变。“十二五”期间,固定电话收入占比继续萎缩,移动通信收入增速放缓,传统语音市场空间趋于饱和;宽带、3G业务的快速发展将带来电信业收入结构的转变,数据业务及增值业务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增长空间,信息服务(非话业务)占通信业务收入比重持续上升。

  3.3G、宽带用户高速增长,进入快速成长期。“十二五”期间,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我省宽带发展将进入快速成长期,至2015年宽带普及率基本与全国水平相当,达到20%左右的水平。

  4.固话用户规模仍将下滑,但减速趋缓。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考虑移动对固定替代效应加剧等因素,预计“十二五”前期固话用户仍将呈下滑趋势、中后期下滑速度将趋缓,固话用户规模将于“十二五”规划末趋于稳定。

  三、“十二五”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工业和信息化部、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坚持“规划先行、适度超前、资源共享、融合创新、深化普及、保障安全”的原则,发挥通信行业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构建“智慧吉林”战略部署。着力加速通信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通信行业平稳持续发展;着力建设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扶持信息通信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着力提升服务“两化”融合、“三化”统筹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吉林省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提高;着力深化普遍服务机制和内涵,推进农村通信现代化,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加强应急通信保障和网络信息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初步建成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传统通信服务向多媒体化、融合化、集成化信息服务转型,实现业务链向经济社会其他环节渗透,确保信息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及现代服务相融合的目标能够实现,为建设“智慧吉林”迈向信息社会奠定较科学的信息通信网络基础,形成行业适度超前发展满足社会经济、信息化发展和民生需求的能力。

  1.行业规模发展壮大。“十二五”期间,全行业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2.4亿元,实现城市光纤化,宽带光纤网络、3G网络覆盖所有城市、乡镇,光纤宽带端口超过740万个,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4000Gbit/s,建设长吉图高带宽、高可靠性的“无线城市”群;开展物联网试点5个,发展物联网机器用户23.6万个;扶持物流、信息服务外包等规模以上增值电信企业10个;完善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网络,行政村通宽带率达到100%,农村地区用户平均带宽达到4Mbps;建成通信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和覆盖全省的VSAT卫星通信网,超级基站60个,应急车载系统15个。

  2.通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要构建支撑融合业务发展的下一代网络,实现无线和有线相结合的城乡有效覆盖的高带宽接入网,推进3G向4G网络的演进,LTE实现商用起步;形成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干线传输网络,互联网基础设施布局和能力全面优化。到“十二五”末,局用交换机容量约700万门;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增至约4300万门;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约750万个;光缆线路长度约30万公里。

  3.通信业务迅速发展。“十二五”期间,移动电话普及率将会保持较快增长,“十二五”末,普及率达95%左右,移动电话用户约2650万户,其中,3G用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比例约为45%,3G用户约1100万;在“数字吉林”战略下,光纤宽带基础设施将有大发展,宽带用户年均增长率超16%,“十二五”末,宽带普及率达20%左右,宽带用户约600万;固定电话用户数下降幅度在“十二五”前期高于后期,后4年年均减幅2%左右,“十二五”期末,固定电话用户保持520万左右。

  四、重点任务

  按照省委、省政府“科学发展、适度超前,服务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以落实七项任务、八项工程、九项措施为重点,稳步推进“智慧吉林”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统筹信息通信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共建共享,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促进节能减排,服务民生,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快3G、光纤宽带等信息通信网络建设。

  以“宽带吉林”、“无线吉林”、“数字吉林”工程为核心,大力推进3G、光纤宽带、下一代互联网等网络建设,提升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能力。加大3G网络覆盖范围,统筹协调3G与2G以及未来网络演进关系,推进3G网络向LTE演进,规模部署FTTX。统筹城乡规划,推进基站、管道、杆路、光缆等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共享,实现对新建等级公路、地铁、铁路沿线,旅游景区以及大型场馆等重点场所的通信覆盖和共建共享,推进地下空间(人防)等统一管防建设、率先在长春和吉林两地开展地下管网建设。加大光纤宽带网络的建设力度,新建城区直接部署光纤宽带网络、已建城区加快光进铜退的网络改造,推进光纤到楼、入户;优先采用光纤宽带方式加快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富裕农村光纤到村。

  (二)促进“两化”融合和三网融合。

  以“数字吉林”工程、“两化”融合和“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为核心,鼓励运营企业和增值企业开展新技术应用创新,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联合,催生新的服务形态,提供新的信息服务,使先进的通信技术更好地为工业向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转变服务,进一步加快“两化”融合。推进综合信息服务和增值业务发展,引导物联网产业应用,加强与汽车、石化、医药等企业合作,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打造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信息化在行业价值链的所有流程和环节上的应用。大力推进三网融合,鼓励资源共享、业务互补的合作模式,探索可行的三网融合业务发展模式。

  (三)加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通信建设。

  以“长吉图通信一体化建设”工程为核心,发挥长吉图先行先试优势,围绕长吉图地区经济布局及“两区、四轴、两带”的城镇体系建设,实现长吉通信一体化。加大区域内通信投资和网络建设力度,超前建设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通信网络,统筹长吉图区域光纤通信网、无线宽带网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公路铁路沿线、机场及旅游景区通信网络的全覆盖,推动信息平台的升级融合,满足长吉图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依托一体化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的高速流动和融合互补,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为长吉图一体化建设发挥基础作用和带动作用。

  计划投资105亿元,用于完善长吉图区域通信基础设施。加强对长吉图城市一体化节点通信规划编制的指导,升级改造通信网络,提升区域通信能力,为区域内的企业及个人提供便捷、高效、价格低廉的通信服务。优先在长春、吉林、延吉三个城市开展“无线城市”建设,打造长吉图高带宽、高可靠性的“无线城市”群。推进区域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资源库等信息网络平台建设。

  (四)提高农村通信普遍服务水平。

  以“农村通信现代化”工程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和“百镇”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大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化普遍服务机制和内涵,鼓励通信企业以多种方式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提供更经济实惠的信息通信服务。加大信息通信技术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统筹农村信息通信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解决“三农”信息资源开发和“三农”信息服务,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生产和种植养殖的科技化、产业化程度。“十二五”末,实现农村管理和经济活动网络化、教育远程化、规模性农村生产管理数字化。基本完成乡镇、行政村的行政管理、农产品交易、远程教育医疗、防灾治害等方面的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

  (五)提高通信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以“应急通信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为核心,完善高效有力的协调指挥机制,发挥通信行业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应急通信标准化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和新型应急网络,提升公众通信网络应急保障能力,实现专用应急通信与公众应急通信网络间的互联互通。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手段和能力建设,提高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党政专用通信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党政专用通信安全保密、便捷畅通。

  (六)推进通信行业绿色发展。

  以“绿色通信”工程为核心,全面应用节能降耗、绿色环保新技术,建设端到端的绿色信息通信基础设施,降低单位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的综合能耗。加快电信基础设施体制机制建设,促进共建共享,健全完善考核体系、政策体系、组织体系、统计体系和支撑体系。

  (七)保障通信行业持续和谐发展。

  各级通信管理部门要以建设服务型政府、落实“政策与措施”为核心,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四项职能,加强规划指导、政策支持、信息引导、标准规范的制订、宣传、落实等宏观管理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管理体系;加强法制环境建设,出台行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强行业运行分析,强化通信网络运行监督,深化行业管理;开展用户满意度提升工程,丰富信息通信服务内容、改善服务质量;加强对增值电信运营企业的监管研究,引领行业信息化建设;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配合,开展服务内容、管理方式、制度等的创新工作,提高行业管理水平,确保行业的稳步持续和谐发展。

  五、重点工程

  “十二五”期间要积极实施以“智慧吉林”战略为统领的“宽带吉林”、“无线吉林”、“数字吉林”、“两化”融合和物联网应用示范、长吉图通信一体化建设、农村通信现代化、应急通信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绿色通信等八项重点工程。

  (一)“宽带吉林”工程。

  “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73.33亿元,在吉林省建成高速、稳定、安全的光纤宽带网络。到2015年,建设光缆线路11.4万皮长公里,基本形成纵横交错的长途骨干光纤网络和覆盖全省的本地光纤网络,光纤宽带端口超过740万个,新增宽带用户超过300万,宽带用户总数超过600万。城市用户平均带宽达到20Mbps,商业楼宇用户基本实现100Mbps以上的接入能力。

  (二)“无线吉林”工程。

  “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66.45亿元,在全省新建3G基站超过1.2万个,基本建成网络覆盖完善、质量优良、业务丰富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3G网络覆盖全部市区、县城、乡镇、高速公路、主要风景区和重点交通干线,用户超过1100万。引导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部署无线网络接入点,为公众提供公共场所无线宽带接入服务,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移动办公、移动执法等无线应用支撑。2012年,重点打造长吉图无线城市群;从2013年到2015年年底,逐步建成覆盖全省主要城市的“无线城市”群。

  (三)“数字吉林”工程。

  “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19.58亿元,以“无线城市”、“精彩吉林”、“商务领航”为重点,开展“数字吉林”信息化服务工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的广泛应用,深化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农村信息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方面应用,建设呼叫中心、数据灾备中心、数字认证等信息资源基础平台,实现通过手机和各种终端随时、随地、随需获得与政务公开、公共事业服务、个人生活等相关的各种服务信息,为政府和行业用户提供信息化应用,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各行业的生产效率。加大对政务信息、社会信息和行业信息的开发,在警务、城管执法、工商执法等领域实现数据现场采集和业务现场处理,实现移动执法;在金融、证券、商贸流通、票务等领域推进平台电子商务应用,实现移动物流、移动支付、手机钱包等商务应用;完善支付功能,实现对水电热气等公共事业在线查询、缴费,实现全省居民医保、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等项目的移动缴纳、查询,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公共交通、城市缴费等公共服务“一卡通”。

  (四)“两化”融合和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十二五”期间,引导通信运营企业和增值企业与省内汽车、石化、冶金、农产品加工、医药、建材等大型企业合作,建设“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区10个,并将先进经验在全省范围进行推广应用。根据客户需求开发更多样、更有效的信息化产品,参与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组织完成百户大中型企业和百户中小企业信息化改造。计划投资2.76亿元,深化“数字城管”试点工程建设,选取长春市、吉林市开展城市应急管理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与一汽集团在汽车信息技术领域的战略合作,推广汽车行业物联网应用;推动无线传感技术、物联网在吉林油田和吉化公司的应用;推广GPS物流信息平台,提高物流领域物联网应用水平,发展物联网机器用户23.6万个。

  以“政府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以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为核心,发挥通信企业资金和技术优势,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统筹部署RFID和传感器网络,建立跨区域物联网商用试验环境,进行规模业务试验和应用示范,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探索工业控制、道路交通、城市管理、环境监测、质量监督等领域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完善行业应用服务体系,发展智能电力、智能交通、智能水利、智能物流、智能供气、智能供暖等行业智能化应用。

  (五)长吉图通信一体化建设工程。

  “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105亿元,用于完善长吉图区域通信基础设施。加强对长吉图城市一体化节点通信规划编制的指导,升级改造通信网络,提升区域通信能力,为区域内的企业及个人提供便捷、高效、价格低廉的通信服务。优先在长春、吉林、延边三个城市开展“无线城市”建设,打造长吉图高带宽、高可靠性的“无线城市”群。推进区域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资源库等信息网络平台建设。

  (六)“通信村村通”工程。

  “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38.15亿元,重点完善广大农村地区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覆盖以及信息化应用的推广工作。优先采用光纤宽带方式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到村。在全省农村全面开展村村通宽带建设,“十二五”末,行政村通宽带率达到100%,农村地区用户平均带宽达到4Mbps,3G网络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深化以“12316”新农村热线、“12582”惠农短信、“农信通”、“信息田园”、“金农通”为核心的农村通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新农村信息网、基层党建手机信息系统,继续开展“信息下乡”活动,建立面向“三农”的3G、物联网、云计算等综合信息服务试点示范区,整合各类涉农信息资源,完善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网,丰富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助力农业现代化。

  (七)应急通信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1.2亿元,建成通信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和覆盖全省的VSAT卫星通信网,超级基站60个,应急车载系统15个,形成天地空的应急网络;针对雨雪冰冻和洪涝灾害,加强便携式微波、海事卫星电话、小型油机等应急资源储备;提高容灾备份应急能力,逐步实现通信网络骨干节点间的线路、重要汇聚节点至骨干节点的上联线路等重要通信线路双路由,建立通信枢纽局、数据中心等重要通信节点的异地容灾备份系统,提升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的应急通信保障和指挥能力。继续完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手段,建设网络信息安全监测平台,提升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八)绿色通信工程。

  “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1亿元,实现万元增加值能耗降至8.9吨标准煤,单位增加值能耗较“十一五”末下降12%。积极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继续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做好热管等成熟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推广,对现有高能耗的设备进行改造;在通信机房温湿控制、设备散热保温等工作中尽量采用自然环境下的技术;大力推广自然冷源和绿色能源应用,开展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的引入。

  六、保障措施

  制定出台相关法规、制度和扶持政策,完善行业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规划指导、政策支持、信息引导、标准规范,保障规划期内“七项任务”、“八项工程”的有效落实。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推进《吉林省电信设施保护条例》的制定和实施,明确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作为国家公共基础设施的法律地位。制定完善电信资费管理办法、电信竞争管理办法、垃圾短信治理、应急通信管理、互联网管理、服务质量和新型电信业务管理规定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营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法制环境,推进行业监管的法制化、制度化、常态化。

  (二)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力度,促进行业发展方式转变。

  完善和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吉林省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各级地方政府在城乡规划、土地使用、电力配套等方面对信息通信基础网络设施建设给予政策支持和费用减免,支持通信企业加快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和光纤宽带网络建设,云计算和物联网应用。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制定指导三网融合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建立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行协调、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制定出台《吉林省通信行业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纲要》、《吉林省电信增值业务培育计划》,积极出台融资、税收、补贴、人才等多个方面的优惠政策,培育优势企业,加快业务和服务创新,助力企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适当超前发展,推进“两化”融合。

  (三)发挥规划和运行监测分析指导作用,推进行业科学发展。加强与地方政府总体规划的衔接,完成9个市(州)发展总体规划通信部分的编制工作,逐步完成城乡通信发展专项规划;完成通信行业发展总体规划、传输网滚动规划、增值业务发展专项规划等一批行业规划的编制工作;出台《吉林省通信传输网规划编制规范》、《吉林省通信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总体规划规范》等一批规范文件。加强行业运行分析研判和业务监测,对电信企业运行情况、尤其是增值企业的发展情况、行业竞争状况、市场结构、业务资费情况、服务质量情况等进行紧密跟踪监测、分析、研判,及时发布信息,引导行业创新经营管理方式,保障科学发展。

  (四)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全面提升互联网管理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精神,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严格管理、企业依法运营、行业加强自律、全社会共同监督的互联网综合管理格局。切实加强互联网信息与内容管理,健全互联网监测和查处的技术手段,加强互联网基础网络设施、网站系统、域名、IP地址、网站接入与备案的管理,强化互联网接入和业务运行监测,掌握互联网异常流量,密切跟踪互联网新业务新应用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互联网行业管理的作用,净化网络环境,规范引导互联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五)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

  全力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企业守法经营,创建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强市场预测、预控、预警能力建设,完善规范基础电信企业竞争行为规则制定,强化对电信业务市场重大问题、重大案件的查处。加强码号、域名、IP地址资源管理水平,做好电信资源的规范使用和发展引导。建设互联互通监控中心,将互联网和短消息网间通信质量纳入监测范围,妥善解决互联互通问题。强化电信服务质量监管,重点鼓励和促进3G业务、宽带业务等重要领域服务质量的提高,着力规范和引导短信等增值领域的服务行为。完善网络运行数据管理工作,落实电信企业网络架构保护措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网络安全运行。完善网站备案系统支撑体系,提高网站备案率和备案信息准确率。建立全面整治手机淫秽色情问题的长效机制。

  (六)理顺普遍服务的管理体制,扩大普遍服务政策实施范围。最大限度扩大新一代通信基础设施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促进更多技术和业务在未覆盖或特殊区域的应用。推动信息无障碍,提供通信辅助技术或替代技术,为特殊人群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建立以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普遍服务管理机构,明确管理原则,确立管理方式,规范管理程序。推行惠农资费政策,减轻农民通信消费负担,让农民用得起、用得好。在国家推进建立普遍服务资金的同时,积极建立我省普遍服务机制。

  (七)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实现产业绿色发展。

  继续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强共建共享的体系建设,健全完善考核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组织体系、统计体系和支撑体系,创新共建共享模式。继续发挥通信信息技术在各行业节能减排中的作用,不断强化节能减排降耗,加强通信行业节能减排标准的编制修订和推广,加强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指导企业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全社会信息化水平提升,节约社会资源能源。

  (八)强化服务质量管理,加强行业行风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对基础电信企业和增值电信企业的服务质量监管,密切与相关部门、协会组织间的联系和情况沟通,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力量的作用,推动行业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解决用户反映的热点问题,规范电信运营企业的服务协议,严格渠道管理,认真做好电信用户的申诉受理和调解工作,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守法意识、自律意识。建立通信企业诚信档案系统,定期公布企业的不诚信行为及处罚结果,指导企业建立科学的社会责任建设、发布和评估体系。

  (九)加强和改进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积极落实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人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方针。切实加强学习、培训,促进队伍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加大对工作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提高整体工作效能。依托重大专项和重点工程,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企事业单位教育和培训经费提取比例,建立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机制。

  七、规划实施

  按照坚持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和市场分工协同、相互配合的基本原则,由省发展改革委和省通信管理局负责规划实施的整体统筹,基建部门及重点工程实施主体要紧密配合,严格执行各项规划要求。各级政府部门、省内各通信企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要与本规划做好衔接。各企业在落实本规划和实施相关规划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报送省发展改革委和省通信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及时对规划进行中期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调整目标、任务,优化政策保障措施。(RFID世界网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廖小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