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访谈报道  >  正文

中瑞思创总裁路楠:创造是未来企业创新的重点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来源:杭州网
日期:2012-10-16 09:07:36
摘要:网易公司创始人丁磊曾说过,创新是个很危险的事情,创新的风险非常大,尤其对于新公司来说。但在杭州中瑞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路楠看来,如果没有了创新,这才是一个公司最大的风险。

  人物名片:路楠

  创新成果:

  2008年 “新防盗声磁标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部火炬计划的立项

  2009年 中瑞思创研发中心被浙江省科技厅评为EAS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

  2010年 “ESL电子价格标签的研制与开发”获得杭州市经信委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优秀项目奖

  2010年 荣获“上城区科技创新特别贡献奖”、“上城区优秀专利奖”

  2011年 “基于物联网架构的RFID技术终端标记物的研究及产业化"荣获浙江省商务厅”

  2011年度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生产企业研究开发项目

  2012年 “电子货架价格标签系统"荣获浙江省经信委”2011年浙江省重点高新技术产品

  网易公司创始人丁磊曾说过,创新是个很危险的事情,创新的风险非常大,尤其对于新公司来说。但在杭州中瑞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路楠看来,如果没有了创新,这才是一个公司最大的风险。

  “不走寻常路”的坚持

  与70后的同龄人相比,路楠算是比较有“个性”的一位。1996年开始创业,在那个互联网行业大行其道的年代,路楠选择了默默无闻的塑胶行业。当国内的创业者大多先扎根国内市场再进军国际市场时,他从一开始就瞄准了国际市场。

  2000年,对互联网非常感兴趣的路楠,首先尝试将电子防盗产品在国际互联网上寻找客户。那时电子商务才刚萌芽,阿里巴巴也才刚上线。企业的产品在网上挂了近半年,期间样品一件件寄出,却没有一点回音。路楠也不着急,照样上他的网,研究行业的产品。直到一天,一家意大利公司发来电子邮件,希望其能完成30000件产品的订单,并要求第二周就交货。在顺利完成第一单后,这家意大利客户成了公司大客户,一直合作至今。

  对于这样的选择,路楠说,这是一种战略。“当时国内对于商品防盗系统还属于萌芽阶段。而国外对这一方面的应用和开发则比较成熟,如果我们的产品和技术可以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甚至引领行业发展,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就不成问题。”

  事实证明,他成功了。如今,在欧美不出三条马路就能碰上中瑞思创的产品,全球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使用中瑞思创的产品。乐购、麦德龙、欧尚、GAP、H&M等众多国际零售业品牌都在使用“中瑞思创”出产的各类硬标签、电子类标签、墨水标签、酒瓶扣、保护盒……

  研发中心的冒险奠定了企业的国际地位

  2003年,杭州中瑞思创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当时公司散落在5个地方,每个办公地都堆满了货物,过道被挤得只能搁下一只脚。”即便条件如此艰苦,路楠还是决定要大力进行产品研发。为此,路楠在第二年斥巨资建立了公司的第一个研发中心。

  “作为外贸企业,只会做外贸是绝对不够的。”路楠发现,其实在商品防盗系统行业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奶粉,化妆品等由于失窃率过高,导致这些产品只能放在玻璃柜中销售,这对于产品的销售是一种阻碍。”正是看到了这样的市场空间,路楠坚定要建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研发中心。

  2007年,企业研发中心被认定为杭州市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如今,在自己的研发中心里,公司已成功申请专利117项,其中已授权专利89项,发明专利8项,境外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6项。中瑞思创每年都有七八十件新产品面市,远远超过欧美同行的速度。

  2010年4月杭州中瑞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板上市,成为国内电子防盗系统行业唯一的一家上市公司。

  未来,创新的重点是“创造”

  路楠对于自主创新的坚持,从他公司的名字中就可见一斑:“思特利塑胶电子有限公司”中的“思特利”寓意“特别的思想才能创造特别的利益”,“中瑞思创”中的“思创”则代表着“思想创造价值”。路楠认为,所有的价值都是由思想创新而得。

  路楠把创新分为两种境界,第一种是更新换代,将旧的东西进行再次研究,从而进行改善。这是一种“新”的体现;第二种是创造,创造不曾有过的产品,成为行业的“造物者”,而这也是路楠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现在我们仍处于比较初级的物联网行业。特别是在中国,这一行业还有很多的发展潜能。下一步,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跳出防盗领域,在做好防盗的同时,提升起社会价值。”路楠说,这一切都将是一种创造,创造一种以前从没有过的前景。

  在杭州中瑞思创科技有限公司,80后的年轻人正在成为公司发展的主要力量。路楠说,这也是公司前进的一大创新。“做强主业,选育人才,创新发展。”路楠说,人才的培养也是创新的一大重要法宝。(RFID世界网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廖小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