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数字设计中的智慧城市

作者:张旻孚
来源:中华建筑报
日期:2012-09-28 17:12:02
摘要:从虚拟空间到城市策略,从设计改变城市到设计为人民服务,从精英主义到市民智慧共享,这些触角的盘结和交叉,在针对智慧城市这一概念的讨论中,展现了在数字时代,当以城市作为对象时,数字技术对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无论是艺术家和设计师将数字技术理解为城市为艺术的设计过程,还是规划师视野中的城市发展策略的数字工具,当城市变得智慧,人的信息共享成为可能。

  从虚拟空间到城市策略,从设计改变城市到设计为人民服务,从精英主义到市民智慧共享,这些触角的盘结和交叉,在针对智慧城市这一概念的讨论中,展现了在数字时代,当以城市作为对象时,数字技术对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无论是艺术家和设计师将数字技术理解为城市为艺术的设计过程,还是规划师视野中的城市发展策略的数字工具,当城市变得智慧,人的信息共享成为可能。

  付志勇:强调信息、交互和服务设计与智慧城市设计的结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副教授

  数字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智慧城市的概念是将信息连接成网络,并体现出主动感知、参与和反应的解决方式。而智慧地球则是站在全球生态的角度,试图解释智能互联的概念。解释智慧城市的概念需要回到城市最根本的内涵,最初的城市雏形是各种类型人群自发聚集形成的,随着交通、金融、运输等活动的积累沿着交通道路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在建筑设计介入后,城市最核心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聚集。直到今日,城市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社交网络结合在一起,形成非常复杂的系统。

  随着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不断扩大、延伸,城市不断自我更新,智慧城市的建设从虚拟层面,借助物联网、互联网和云计算等,实现了超越物理空间之外的可能性。人不仅存在于物理空间中,也存在于虚拟空间中,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结合形成新的空间形态。智慧城市的各个功能模块可以独立运作、彼此互联,以强大的存储和分析能力与整个城市连在一起,提供跨越式的,开创性的解决方式,在原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依存于技术和信息平台,结合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提供具创新性的市民生活和组织架构的体验。

  每一个人都具有对城市生活和文化的感知能力,可以说每一位市民都是一个传感器,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并形成一个群体网络,进而影响到周边的人。所谓智慧城市中的智慧,即是来自市民的基本的智慧构成,每一个市民都能参与到这些社会公共事务中,在扁平化社会中,信息可以迅速传播,有助于增强市民信心并提升市民认知,直接参与协调和组织城市活动。对于城市而言,有意义的方面不仅在于公共参与,城市建设的不合理之处通过智慧城市系统提供的及时感知系统获得反馈,为城市建设的及时修正和更新带来便利。

  从数据到信息,到知识,再到智慧,从单纯的数字整理到与人产生关系而感知变化,中间经历了多个过程。针对城市居住、环境、交通、能源和食品等领域的智慧城市系统关注城市未来发展,其需求可以被通过数据记录,让市民预见更好的发展可能性,更好地进行规划。任何产品的使用都与周遭环境有关,从生物科学的角度来讲,城市未来将变成一个朋友、助理和伙伴,更好地理解居民需求,通过感知居民的文化习惯和行为,记录居民的行为方式,呈现为针对个体的所见即所想,最终走向自我调整和自我修正的趋向,但这些必然建立在群体智慧的管理和支配基础之上,通过人为设计的规则实现调节的适应性。

  技术解决方案,当一座城市走向智慧城市时,其发展应依托于所面临的问题,借由城市定位和面貌方向,思考城市以何种形态面对未来10年或20年的趋向。在解决城市问题并向这个方向努力中,不仅需要智慧城市系统,也需要所有市民的群体智慧。城市无论大小都可以向这个方向发展,智慧城市不仅针对大都市,中小型城市也可以有特点地引入智慧城市的理念和技术。

  刘朝晖:智慧城市只是一个城市策略发展的过程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同济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员

  基于数字城市而形成的智慧城市概念,是一个不断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目前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城市发展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一些问题以信息角度分析会有一些不同的解释。目前城市主要遇到的问题,诸如交通拥堵,公共设施使用难等都可以从缺乏有效的信息,缺乏可靠的信息,信息缺乏顺畅的渠道和信息过于分散化等途径获得解释。

  当城市规划者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作出预测,在既有的规划方案上无法明确可能产生的结果和影响,在智慧系统导向中,一部分公共设施可能会消失,而一些新公共设施也会产生。再如城市的排水管理,我们看到,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依托的气象信息过于粗糙,传统经验也不足以反映气候变化的影响,排水组织也没有与城市规划、建筑形成协调关系。通过智慧城市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规划者可以在建设之前有不同的针对排水布局的设计,更好地发挥硬件效率,结合精细化设计完成规划,用信息化手段改善对环境的影响。有了精细化数据,规划者可以深入每一类型的规划进行更好地具体设计,将天时地利人和相结合从而降低资源利用。在智慧城市系统中,对于信息的高度应用都会反映到规划中,以填补目前精细化规划欠缺的内容。

  从目前世界各国智慧城市推进目标来看,大致包括三大类,第一,应用于节能减排,由于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趋于饱和,这类城市的智慧系统大部分是为节能减排的目标服务,能源分布系统与智慧城市的技术支撑关系非常密切。第二,对以城市转型为核心的智慧系统的挖掘,主要针对通过城市建设提升社会地位的城市。第三,以信息运用为导向的城市,这类城市的智慧系统与其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有关联。无一例外,这些类型的城市都需要先在信息安全方面做好扎实的工作。

  与此同时,我们应注意到,信息化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每个人在应用这一优势时会有能力的差异,这使一些人不能充分享受信息化的成果,在发展过程中无形拉大了不同人群的差距。同时,无序的信息化会加剧社会问题,如果对发展需求没有规范的话,信息化会让城市走向更分散的城市蔓延。

  由于信息化程度不同,不同城市在发展中取得的优势也是不同的。因为智慧城市所需技术的硬性要求,反而会使落后的地区可能因此更加落后。真正的智慧系统并不是自动形成的,所以真正的智慧来自人的智慧,即政府决策者和市民的智慧。目前中国有150多个城市宣称要介入智慧城市概念,政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涨,一些外资数字技术企业都在尽力与这些政府客户拉近距离。但如果城市不建立一套完整机制实现对智慧系统的维护,智慧城市仅依靠硬件设施的建造并不会使智慧城市成行。智慧城市的发展不能以政府为唯一的买家,而应该激发市场的主动性。如果将智慧城市与大脑作比,智慧城市需要有一个智慧大脑,人们会误解这个智慧大脑就是政府,政府智慧就能带来城市智慧。但事实上,只有社会整体都智慧,才会有智慧的城市。

  彦风:智慧城市背后的数据管理应先行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设计学博士,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实验室负责人

  智慧城市概念的运用是未来国际间的发展趋势,任何城市都可以走向有效利用数字技术的道路。但是基于中国城市的发展逻辑,应以试点方式从市民生活需求角度有针对性地发展。从城市规划角度来看,北京的整体规划走的是辐射周边地区的多元发展道路,并将反映新理念的试点地区放在了外围,拉伸了城市核心、外围与其他城市的关联,这对于发展城市和城市关系而言非常重要。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国家与城市之间,国家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在探讨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这些概念时变得愈加重要。城市与地区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受到关注。在这个突进的过程中,信息作为构建关系的必要条件,正在被逐渐理解、利用和整理。而在建设过程中,数据架构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智慧城市不仅包括硬件设施的建造,也包括软性的数据管理与分析。当云计算等技术逐渐普及应用后,数据的庞大为管理者的工作也增加了难度。对于城市未来的畅想是人人都可参与的部分,而在形成这些城市景观、功能和策略前,管理者应进行缜密的数据整理工作,就数据分析所反映出的信息作谨慎的理解,完善不同数据嫁接,架设数据管理的框架,通过成本沟通降低管理消耗。

  在智能化城市的环境中,随着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一些社会问题也呈现出其特征,智慧城市应结合当地文化和具体问题提出解决之道。虽然美学只是表象的,但映射着设计者对城市理解的思想视角。现今,中国一些大型城市正在走入老龄化社会,年轻人对于数字媒介接受迅速,但老年人普遍更愿意相信人而不是机器。对于设计者而言,如何使城市数字媒体与具体的市民生活和自然环境融合更为自然,如何通过对物资的虚拟化管理、数据分析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和生理状态都是需要考虑的重点。除此之外,随着不断发展,数字技术也为人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很多障碍。人们开始依赖于虚拟空间生活互动。虽然信息化使传递的时间成本大大降低,但我们也应了解到,每一位网络达人在需要社会对其承认的同时,映射出的正是内心的不自信,这些发展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更需要我们深入的思考和探讨。(RFID世界网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廖小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