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物联网产业园区要“错位发展”避免“产业同构”

作者:苏晓洲
来源:新华08网
日期:2012-09-25 12:05:37
摘要:物联网产业园区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而产业是园区经济的灵魂。记者通过走访东、中、西部一些国家级园区,在感受建设发展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看到“产业同构”成为当前“园区经济”的通病。对此,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应该通过转变发展理念、实行精细化管理和谋求“错位发展”才能加以改变。

  物联网产业园区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而产业是园区经济的灵魂。记者通过走访东、中、西部一些国家级园区,在感受建设发展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看到“产业同构”成为当前“园区经济”的通病。对此,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应该通过转变发展理念、实行精细化管理和谋求“错位发展”才能加以改变。

  ——从“出点子”到“铺摊子”进展神速

  地处中部地区湖南,以长沙为中心,分布着长沙、株洲、湘潭、益阳等多个国家级高新区。在这些园区走访,记者接触到的风力发电整机和配套项目很多。如以湘潭高新区湘潭电机集团风能有限公司为龙头,在长沙、株洲、益阳等地风力发电产业星罗棋布。这些企业,相互之间关系以竞争为主。

  按理说,风力发电作为新能源产业,在一个或多个区域内形成“产业集群”是件好事。但一些风电企业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前些年全国范围内风电项目一哄而上,现在正在从建设期的“一荣俱荣”迅速演变成“一损俱损”。

  中国能源网一项调查显示,国内风电整机制造环节有约百家企业,主要分布于各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或者经开区。行业产能,远超“十二五”国家规划的市场需求。由于产能过剩,风机报价近些年从高峰期每千瓦6000元以上,降至低谷期不足4000元。争相上马的风电企业,还一度导致主要原材料钕铁硼的价格从每吨5万至6万多元,上涨到高峰期的每吨40多万元,涨势最巅峰时,价格竟翻了6倍多。产品价格大跌而原材料价格大涨,使得用钕铁硼生产直驱风电机的企业一度陷入卖产品收不回原材料价的艰难困境。

  同样,在风力发电“双馈机”生产领域,当初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企业为了抢项目,盲目扩大产能和追求产量。很多产品在齿轮箱、叶片等关键部件上存在质量隐患。低价卖出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维修和售后服务负担异常沉重。当初轰轰烈烈上马的风电项目,停产、半停产的比比皆是。一些显赫一时的风电企业,出现了在资本市场上被沽空、债台高筑、高管去职,处在行业性低迷之中。受此影响,一些以风电为支柱的园区,产业前景蒙上了阴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风电仅仅是我国园区经济“产业同构”引发风险的一个例证。在其他行业如光伏产业,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7个省上百个园区将其作为支柱产业。短短3、4年间,光伏产品市场已经陷入了愈演愈烈的价格战。随着国内需求萎缩、欧盟等针对光伏产品发起大规模反倾销调查,相关园区的产业经济都将受到影响。湖南一位研究园区经济的专家认为,当前园区在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扎堆”是事实,很多产业从“出点子”到“铺摊子”之间经历的周期短得惊人。如“物联网概念”,2010年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才在无锡高新区开建,各个高新区发展物联网产业园的势头就一浪高过一浪。第一波是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加入,旋即成都、潍坊、济宁、广州等加入。很多跟进的园区纷纷提出物联网产业要在2、3年发展到百亿甚至千亿规模。这种势头发展下去,很让人担忧会重蹈“风电陷阱”“光伏覆辙”。

  民盟武汉市委和武汉理工大学联合开展的一项“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战略研究”指出,中部9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有8个主导产业中有新材料、6个有生物医药、5个有电子信息、5个有装备制造、4个有光机电一体化,且有3个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比重在25%以上,两个装备制造在50%以上。各高新区之间存在的产业雷同,制约了各高新区产业互补合作与其主导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产业同构”形成“中国特色”

  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秘书长宋捷等专家认为,我国园区经济在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产业同构”局面,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一方面,国家出于平衡地方发展等复杂原因考虑,出台的“园区名分”比较多。主要包括科技部主导的高新区,商务部主导的经开区,此外还有旅游景区、生物医药园区、示范区乃至区域型城市群试验区等。到地方层面,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有1个以上省级园区,一些县都有省级园区,或者至少有个市级园区。到乡镇一级,现在相对发达地区基本上是乡乡办园,党政干部脑子里已经形成概念,办工业是地方形象问题,更是一个阶段的政绩问题。成千上万的各种园区,盯住大企业、大产业,而新兴产业能够带来“升级版GDP”,对树立地方形象、为未来发展打基础有好处。相关优质项目成为园区争相发展的对象在所难免。

  记者采访到的很多专家都指出,同质化竞争在世界范围内都广泛存在,市场无形之手会自然而然地引导资源配置。但在高新区目前出现的“中国式产业同构”,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首先,一些园区主导产业,从建立之初就注定了未来边缘化甚至消亡的命运。如目前我国80多个国家级高新区,有大约八成将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作为主导产业。但一些区域明显不具备发展相关产业的技术基础、人力资源。利用土地、税收甚至财政直接补贴建设起来的这些项目,一方面为资本“圈地”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加剧相关产业原料、人力、资本等资源争夺,人为制造价格战,对国家在相关领域形成产业规模和核心竞争力不利,还造成巨大资源浪费。

  其次,被很多园区争相发展的一些新兴产业,本身缺乏核心技术,生产活动定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这样的产业,很难起到区域经济发展引领作用,本身就面临巨大投资风险。如在长沙,LG投资建设的电子显像管项目、伊莱克斯投资建设的白色家电项目,都曾经名噪一时。但如今这两家企业,在其所处的产业升级换代后,其自身因为产品低端已经关闭。有业内人士预期,未来在我国很多园区的平板显示器等项目也可能出现行业性风险。因为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平板显示器生产基地,但关键的部件和材料依赖进口,相关专利技术主要属于美国、德国等。一旦发生技术革新,眼下很多园区里被看做电子信息产业的平板显示器项目,可能面临“洗牌”。

  ——追求高端和差异化才有出路

  杭州高新区工委书记张耕认为,在“长三角”落户的阿里巴巴、网易、H3C、华为研究所等企业,核心的创业理念就是不仅做高端产业,更谋求所处产业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位势”。这些企业通过不断地创新,积极掌握核心技术,在掌握技术的领域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向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上方移动,即向设计、营销方向拓展,从“做产品”到“做产业”、进而发展到“做文化”,有效地化解了“产业同构”可能带来的风险。

  负责统筹协调长沙高新区、宁乡经开区及周边城区发展的长沙市副市长赵文彬等人说,推动经济发展的人力、资金和土地等要素,各地政府都掌握着主要资源或者有重要话语权。引导创新资源集聚,避免陷入“产业同构”陷阱,政府可以有所作为。

  赵文彬等人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公共服务,积极营造有利于产业专业化发展的投资和居住环境,推动和促进高端产业聚集。可以运用财税政策,引导企业提高技术、扩大规模、推动产业快速升级。可以围绕业已形成的优势产业展开产业链招商引资,发展配套产业。还可以引导通过政策扶植产学研一体化,解决新兴主导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更可以鼓励新进入者和中小企业发展新兴产业,通过利益调整培育多元的市场结构。

  近些年,宁乡经开区作为后来者,与其毗邻的长沙高新区、益阳高新区、湘潭高新区和株洲高新区、长沙经开区五支老牌“国家队”竞争,发展进步的速度很快,去年也成功晋升国家级。宁乡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陈海波指出,园区能有今天,得益于对产业引导和管理“精细化”。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细分市场中掌握“差异化发展”的先机,培养园区中细分市场的“排头兵”,冷门领域的“单打冠军”。

  陈海波介绍,宁乡经开区背靠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适宜于发展食品工业。但宁乡经开区没有笼统地把食品工业胡子眉毛一把“招”,他们根据产业基础和产业链关联度、内在联系,分析周边园区优势,扬长避短。以既有的青岛啤酒项目为核心,定位发展液态食品。在液态食品范畴,又通过考察、细分,着眼于休闲饮料和调味品范畴。在此指导思想下,宁乡经开区推出对液态食品投资项目独特的产业配套和专项服务政策,刺激青岛啤酒迅猛发展,眼下正筹备扩建20万吨“青岛纯生”项目。“加加酱油”则成长为全国最大调味品生产企业之一,拉动了包装、物流、储运、原料配制等产业群。由于液态食品产业形成“群聚”,流通领域大批有实力的贸易商长期驻守宁乡,宁乡经开区又成了业内知名度很高的液态食品贸易集散地,这使得联合利华、洋河、康师傅等从自身发展角度出发,决定在宁乡投资建设大型液态食品生产项目。“洽洽”“小洋人”等休闲食品龙头企业也随之跟进,园区产业集群得以发展壮大。(RFID世界网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廖小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