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嘉兴彰显“智慧城市”建设的人文关怀

作者:胡晶
来源:嘉兴文明网
日期:2012-09-25 08:55:55
摘要:智慧城市建设就其核心来说,它的最重要目标是“最优化”,也即嘉兴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人和物达至最佳结合,成为高效的、增值的、低耗的质量城市、人文城市。它的愿景:信息网络高度发展、公共管理服务高效、产业体系融合发展、各种资源有机运用。如何实现智慧城市的最重要目标和它的愿景,人文关怀尤为重要。

  如果说19世纪被称之为帝国时期,是因为出现了大英、大清、俄罗斯、印度等一批影响世界的帝国,它们主宰了全球的发展;如果说20世纪被称之为国家时期,是因为二战后出现了很多新的国家;而21世纪被称之为城市时期,则是指中国城市的大发展是影响世界的最重要因素。目前,全国有660个城市。虽然46%的城市化率带来了大部分的GDP,然而,今日城市的发展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已经到了不能回避、无法回避、“牵一发而动全身”乃至“最后一根稻草”的时候,这迫使全球都在关注城市。这便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全球性缘起。

  智慧城市建设,从起步—展开—深化—成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008年IBM推出“智慧地球”概念,迅速引起全球产业界和政府广泛关注。美国奥巴马政府将其作为保持和重夺国家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并已趋发展阶段。欧盟一些国家的城市如阿姆斯特丹、爱登堡等在行动。联合国和欧盟等都大力倡导“数字包容”的理念。通过设立基层服务站点,为弱势群体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创造条件,近年来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新加坡在建设“智慧国”,计划包括六大目标,其中前两项都体现了“数字包容”,第一就是90%的家庭使用宽带,第二就是100%的学龄儿童家里要有电脑。德国柏林也有全民上网计划,他们都非常关注“数字包容”。我国提出了“感知中国”,物联网建设迅速掀起热潮。中国的海南、台湾、浙江等在建设区域性的智慧城市。从设施等建设部分来说,国内的大部分城市属于起步城市。国内的智慧城市建设浙江启动最早,浙江的智慧城市建设宁波启动得最早,杭州市已经具备建设智慧城市的较好条件,并已取得了不少的经验。2011年起,嘉兴启动了“智慧嘉兴”建设,并已成为浙江省智慧电网、智慧交通的试点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就其核心来说,它的最重要目标是“最优化”,也即嘉兴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人和物达至最佳结合,成为高效的、增值的、低耗的质量城市、人文城市。它的愿景:信息网络高度发展、公共管理服务高效、产业体系融合发展、各种资源有机运用。如何实现智慧城市的最重要目标和它的愿景,人文关怀尤为重要。

  一、破解认识上的“三种瓶颈”

  (一)充分认识其“双刃剑”属性

  智慧城市的概念从数字城市到智能城市发展而来,其发展是基于信息技术的革命的。通过“把人的智慧更好地集中起来”和“赋予物以智能属性”二者的有机结合来实现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但它是一把“双刃剑”。

  首先,其技术层面的优势毋庸置疑,但应清醒认识因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它的积极面是将城市的各项功能进行整合,由单线作战变为协同作战。其核心特征是将数字化、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嵌入城市关键部位。然后实现互动化、融合化、协同化、最优化。但它的负面或者有可能带来的是国家信息安全问题及公众隐私权保护、成本的提升、受众的适应力、产出的效益等问题。

  其次,要正确认识其最重要的目标是“最优化”。“最优化”的衡量标准:最少的物质投入,最高的价值回报;最小的政府,最好的服务;最小的运行成本,最佳的效益。但要达到“最优化”往往是十分艰难的事。如果只是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并不断放大而罔顾事物的负面属性,则“最优化”便会面临“空中楼阁”境遇。

  (二)同步兼顾其“人性化”功能

  古希腊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是“爱智慧”。现在通用的“智慧城市”的英文前身或相关连的“Smart”(智能)、“Smarter”(更聪明)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智慧”。真正的“智慧城市”应是“Wisdom city”,是大智慧、知者不惑、大智若愚、智者若水的“智慧”。因此,在承接数字城市、智能城市优势的基础上,更要关注智慧城市的“人性化”功能。要关注人“从哪来”、“到哪去”和“我是谁”等根本性的问题,以及人的幸福感、人生的价值、人的存在意义等问题。

  首先,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它的成败关键在于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融合”的程度和质量。万事人在做、为人做、思想为先,所有的问题中,最根本的还是人的思想问题。如何让技术为人服务而人又能控制技术?人如何未雨绸缪地避免被技术吞噬?“工具理性”、“技术万能”思想在为人的生存、社会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可否认其容易造就人的“心灵孤岛”、“高智低能”、“眼高手低”、“富贵病”等。

  其次,要让智慧城市的两大组成部分智慧载体、智慧产业,不仅使人聪明起来(善于学习,城市真正成为学习型城市),富于创造力和人文化,而且产业发展充分吸纳人的智慧(不断催生新思想、新模式的产品)。要克服现在一些城市仅重视建设基础设施只将之作为物理世界的工程来抓的片面性。城市的主体是人,城市存在的目的也是为人,因此,创造力和人的幸福感更重要。智慧城市建设所涉及的产业、环境、民生、管理等领域在为人服务、“天、地、人”达至有机统一并使人受用、享受、心动并感知幸福时,它才是智慧的。

  (三)持续实施其“永久性”愿景

  目前,更难的是人、部门思想如何统一和本位、既得利益如何调整,以及如何摒弃急功近利思想而一步步扎实做、如何克服不平衡性等问题。如何实现“信息网络高度发展、公共管理服务高效、产业体系融合发展、各种资源有机运用”这个永久性愿景?增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认识和信心十分重要。

  首先,将智慧城市建设看作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以及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只有坚持不懈才能久久为功。特别是要通过统筹规划、“顶层设计”解决各自为政、“信息孤岛”以及城乡“二元差别”有可能不断拉大等问题。

  其次,要不断拓展空间、时间、资源概念。拓展空间概念,将物理世界(可感知的)、数字世界(看不见的互联网)、智能世界(物联网){是指将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由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提出。}三个世界打通,实现协同、融合。拓展时间概念,将“8小时”变为“24小时”,打通了“上班”和“下班”的时间局限。拓展资源概念,看得见的看不见的都是资源。信息、知识、观点、想法都可被看作资源甚至是创造性资源。而信息资源是主导资源。信息连接了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并有机调配其他资源。对信息的系统掌握和系统性运用,是一种高价值的有策略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管理方法。

  二、抓住操作上的“三个关键”

  (一)抓住关键主体“抓两头带中间”

  CUDI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王超指出:“城市人地关系系统的数字化,它体现"人"的主导地位,通过城市信息化更好地把握城市系统的运动状态和规律,对城市人地关系进行调控,实现系统优化,使城市成为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如何实现这由人主宰并为人服务的“智慧”?

  智慧城市建设特别强调了“顶层设计”,目的是实现统筹规划、统筹协调。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是人,由组织者、谋划者;支持者、使用者;执行者、管理者组成。必须“抓两头带中间”。

  这“两头”的“一头”指组织者、谋划者;“另一头”指支持者、使用者。“中间”指执行者、管理者。“两头”是关键。如果说智慧人群是智慧城市的大脑,则“顶层设计”者(组织者、谋划者)应是大脑的大脑。它是灵魂,必须是强大的才能带动城市这个大机器运转,因此,应十分重视对“顶层设计”者的培养。支持者、使用者是检验智慧城市建设成败的关键者。只有他们支持并参与、受用并享受,才能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顶层设计”切忌“闭门造车”、“纸上谈兵”,而是要科学规划蓝图、制定游戏规则、发布政策规范,必须“接地气”,与支持者、使用者打通,感知他们的愿望、要求,又要引导、激发他们的愿望,提升他们的运用能力。

  只有这“两头”抓好了,“中间”层的跟进既是必然也相对容易。“中间”连接着“两头”,不断感知、连通、反馈“两头”的反应,从而实现三者的最佳协同。

  (二)抓住关键资源“搭平台强融合”

  政府的服务是关键资源之一,如何实现小政府大服务?当前,各级各部门基本都已建立电子政务系统,但跨部门、跨地区的对接还未实现,这制约了网络功能的有效发挥,应当通过智慧政务建设加以突破。在电子政务基础上建设智慧政务,能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的更加智慧的政务处理基础平台和处理机制。逐步建立跨部门、跨地区信息互联互通的政务内网,推进以网络联审、网络会签等功能为基础的智慧政务处理机制。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为进出终端,实行行政审批事项材料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按标准化格式上报给相关部门网络联审、处理结果反馈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运行机制,以减少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其次,能否真正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信息共享?关键在于搭建能让城市各个环节、各个部件真正打通、融合的信息共享平台,并实现无缝对接。以城市管理为例,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发展中的具有介入式、互动式功能的智能化数字城市管理应用。按照贝尔信智慧城市理念,智慧城市是围绕城市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民生核心需求等关注点,将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运营理念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对城市海量信息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存储,构建智能化的城市IT基础架构,通过数据的互联互通、交换共享、协同的关联应用,为城市治理与运营提供更高效、灵活的决策支持与行动工具,为城市公共应用服务提供更人性化、更便捷的创新应用与服务模式,让现代城市运作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绿色。

  最后,搭建各种服务平台十分重要。随着世界大部分人口纷纷涌入城市地区,水、电及交通等关键城市系统已不堪重负、几近崩溃。对城市居民而言,智慧城市的基本要件就是能轻松找到最快捷的上下班路线、供水供电有保障,且街道更加安全。如今的消费者正日益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希望在城市负担人口流入、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自己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能够得到满足。地球表面测绘与统计的信息化(数字调查与地图),政府管理与决策的信息化(数字政府),企业管理、决策与服务的信息化(数字企业),市民生活的信息化(数字城市生活)这四个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直接关乎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

  (三)抓住关键设计“强预防重应对”

  未雨绸缪加强信息安全工作,有明确而积极有效的预防应对措施,是“智慧嘉兴”面临的迫切任务。

  首先是加强智慧政务的安全保障。运用物联网等技术,全面加强智慧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保障,完善网络系统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形成人防、物防和技防有机结合的立体化安全保障体系。

  其次是加强知识产权的安全保障。智慧浙江建设要求中,明确提出要按照“独立自主、以人为本、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的原则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在标准、核心和关键技术上采用我国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在保持中方主导的原则下,尽可能借助跨国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智慧,引进相关解决方案。

  最后是加强智慧民生的安全保障。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推进智慧城市管理,提高城市交通、电力、流动人口和公共安全等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水平,加强街道及社区信息化,提高基层信息化水平和为民服务能力,发展智慧家居、智慧健康,推进智慧科技进入家庭等等,实现智慧街道、社区、家庭与城市公共服务平台的有效对接,均涉及公众信息的安全和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亟需在大力开发的同时有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匹配。(RFID世界网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廖小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