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乐山已成功引进物联网企业30多家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来源:四川日报
日期:2012-04-10 08:42:20
摘要:2011年,乐山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18.1亿元,增速已连续两年超过16%,2012年将跨入千亿俱乐部。“十二五”期间,乐山将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西南中心城市、现代产业技术新城、生态和文化旅游胜地、交通次枢纽和港口城市。
关键词:物联网乐山

  2011年,乐山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18.1亿元,增速已连续两年超过16%,2012年将跨入千亿俱乐部。“十二五”期间,乐山将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西南中心城市、现代产业技术新城、生态和文化旅游胜地、交通次枢纽和港口城市。

  【乐山速度】速度快、质量高、结构优

  记者:省九次党代会以来,乐山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

  唐坚:省九次党代会特别是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以来,我们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总体取向不动摇,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不动摇,主动融入“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发展布局,奋力推进“两个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高位求进速度快。乐山连续五年保持高位发展态势,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18.1亿元,近两年均保持了16%以上的增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乐山速度”,经济总量在全省的份额由2006年的4.2%上升到2011年的4.4%。

  二是快中求好重质量。乐山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年年均递增18%;工业经济效益持续提升,2011年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达271.7点,提高99个百分点。

  三是优化结构促转型。三大产业比重由2006年的17.0:52.3:30.7,调整为2011年的12.5:61.8:25.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5年累计提高1.9个百分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在“十二五”的良好开局下,乐山努力实现“五年大发展、十年新跨越”,力争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乐山新篇】“两化”求互动 “分类”做文章

  记者:“两化”互动是全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重点,乐山有哪些思路和举措?

  唐坚: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两化”为重点,乐山推进大交通、大产业、大城市“三大联动”,谱写“两化”互动的“乐山新篇”。

  一是新型交通。从枢纽化切入,按照全省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部署,乐山大力实施以“两航、五铁、十高速”为重点的“千亿交通工程”,建设四川交通次枢纽和港口城市。目前,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全面启动,乐山机场建设正抓紧筹备,集水、陆、空运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次级枢纽正加快建设。

  二是新型工业。从高端化切入,近年来,乐山以工业强市为主导,坚持高端产业、高端产品“两高”路线。先后引进物联网企业30多家,多晶硅产能突破万吨,硅片、电池片、太阳能组件产业链初步形成,高端产业崛起;新一代电子元器件、碳纤维、高品质钒钛钢和不锈钢制品等高端产品比重不断提升。我们将坚持“两高”战略,力争到2015年,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超过40%和25%,建设现代产业技术新城。

  三是新型城镇。从特色化切入,乐山是成渝经济区规划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全省首批规划建设的9个大城市之一。乐山将充分对接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立足于“成德绵乐”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游、宜商的乐山特色现代城镇体系。力争全市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

  当前,乐山坚持分类指导,按照“三区联动、沿江组团、功能优化、产业高端”的思路,加快推动市中区、沙湾、五通桥“三区”联片发展,集中打造临港新城“两化”互动示范区、沙湾钢城“两化”互动先行区和峨眉慢城“两化”互动特色区,高起点规划建设青江新区“两化”互动实验区,加快构建功能清晰、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联动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

  乐山市“七山两丘一平”地理特征明显,推进“两化”互动,做好城乡统筹、区域统筹文章。在彝区推进扶贫攻坚,利用水电资源发展电磷、电冶等资源深加工,逐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在山区,打好“生态牌”和“有机牌”,推动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在丘区,建设一批工贸型、农贸型、旅游型小集镇;在坝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休闲度假产业,打造乐山最具活力的中心区域。

  【乐山福祉】收入倍增、保障安居、彝区扶贫

  记者:乐山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有哪些措施?

  唐坚:我们按照省委关于“做实民生”的具体要求,坚持“既要GDP指数,又要群众幸福指数”,大力实施“三项工程”,在面上重点抓好居民增收,在城镇重点抓好保障安居,在农村重点抓好扶贫开发。

  一是实施“收入倍增”工程。我们坚持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抓手,通过就业增收、产业增收、转移增收、保障增收等多种途径,努力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力争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

  二是实施保障安居工程。2006年以来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21292套。“十二五”期间,我们规划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5.62万套,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

  三是实施扶贫攻坚工程。我们坚持把彝区综合扶贫开发作为农村最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把彝区作为全市“两化”互动的特殊区、扶贫开发的攻坚区、文明新生活的倡导区,努力让彝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建成好支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以新村扶贫和交通扶贫为先导,以就业扶贫和产业扶贫为支撑,以教育扶贫和医疗扶贫为后劲,5年内规划建设“彝家新寨”261个,加快发展彝区“4+2”农业产业和水电、电冶、电磷等产业,抓好“四高速两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彝区“三年大发展、五年新跨越、十年同步奔小康”。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