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三向提升 托起中国钒钛之都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来源:四川日报
日期:2012-03-28 08:32:12
摘要:毛衣脱掉、外套脱掉、冬装直接换夏装龙年2月最后一个清晨,“巴蜀万里行”采访团乘坐的火车由北至南穿行500多公里后,从成都平原来到金沙江畔。掀开窗帘,阳光像潮水一般涌进来。

  毛衣脱掉、外套脱掉、冬装直接换夏装龙年2月最后一个清晨,“巴蜀万里行”采访团乘坐的火车由北至南穿行500多公里后,从成都平原来到金沙江畔。掀开窗帘,阳光像潮水一般涌进来。

  这里,是中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地级城市;这里,是四川的最南端,久负盛名的百里钢城,正在崛起的中国钒钛之都。2月29日,我们站在这座被鲜花、阳光拥抱的城市中心,感受不一样的温暖。

  城市

  从棚户到花园的飞跃

  从攀枝花市中心驱车不到10分钟,便来到仁和区“阳光家园”小区。这是我们采访的第一站攀钢的经济适用房小区,住着近5000户攀钢职工。

  “进来坐!”在小区12栋4单元,68岁的邓克其热情地招呼记者。90多平方米的房子宽敞明亮,水、电、气一应俱全,大液晶电视很显眼。“和原来的房子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邓克其说。

  邓克其1970年退伍后到攀钢当汽修工,和4个单身汉挤在一间席棚子里,“一到夏天,室内热得吓人”。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邓克其结婚有了孩子,一家四口才有一间拥挤的砖房。2009年,同样在攀钢上班的儿子邓小辉通过经济适用房申购,摇号购得“阳光家园”一套经济适用房。“每平方米不到1100元,比市场价低了两三千元。”邓克其高兴地告诉记者,附近还有菜市场,出门就是公交车站,银行网点、幼儿园等一应俱全,生活非常方便。

  在小区里,记者碰到正在巡视的攀钢生活服务公司工作人员王险峰。45岁的王险峰祖籍东北,父亲王永权上世纪60年代随三线建设大军来到攀枝花。作为一名典型的“攀二代”,王险峰读书、成长、工作都在攀钢,他印象中以前的攀枝花封闭、污染、狭窄、干燥。

  随着大批污染企业被关停,攀枝花的空气质量大大改善。2011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达90%以上,比2010年净增10个百分点。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很多困难群众搬进了新家。

  攀钢经适房中心办公室主任伍联博介绍,“阳光家园”经济适用房小区自2007年4月开工,已建成住宅37栋、4840套,总投资6.1亿元,圆了近万名攀钢住房困难职工的新房梦。这些房屋周围绿树环绕,配套齐全,和攀枝花其他建筑一起搭配出一个阳光花城。

  到2011年底,攀枝花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5.7万套,完成投资近60亿元,通过给予中低收入家庭购房补贴、减少土地出让收入等方式,让利老百姓近40亿元。“十一五”期间,攀枝花保障性住房供应量占住房总供应量的44%,极大地缓解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产业

  从低端到高端的转折

  攀枝花城市依照金沙江流向蜿蜒,呈长蛇状分布。这种布局源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在西南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中,不可能摊开建设。

  3月1日上午,记者前往当地钒钛产业园区采访。动身前充满好奇,在这个大峡谷里,哪儿去找平地来建工业园区?

  车子沿金江大道一路向东,穿过城区,驶上盘山公路,车窗外出现片片蓝色塑钢标准厂房。“钒钛产业园区到了。”陪同人员告诉我们。

  首先走进的是攀钢集团钛业公司海绵钛厂。偌大的厂房内,一台几层楼高的冲撞机正在作业,重达100多吨的铁锤起起落落,发出震天的响声。

  机器旁边,矗立着外形酷似大钟的“铁疙瘩”,上面还系着一根长长的红绸。这是攀钢集团生产的第一炉海绵钛,重量超过7吨,按照当前市价8万元/吨计算,这块“铁疙瘩”价值不菲。

  海绵钛厂党委书记、副厂长唐永耀透露,工厂目前生产的海绵钛企标布氏硬度达到了90,世界领先,用这种海绵钛生产的钛材可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极高附加值。

  攀钢集团钛业公司海绵钛厂成立于2010年7月,2011年6月11日,第一炉海绵钛成功下线。

  “有了"铁疙瘩",我多年的梦想实现了。”唐永耀是乐至人,上世纪90年代来到攀钢工作。那时候,攀钢的主打产品还是粗笨的钢铁,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附加值低,由于缺乏先进技术,珍贵的钒钛资源很多时候只能白白丢掉。

  1997年,攀钢集团成立钛业公司,专门从事钛产品的研发生产,但高端金属钛一直没有大的突破。

  变化发生在2008年前后。通过与国外公司合作,攀钢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海绵钛的工业化生产。海绵钛是紧邻高品质金属钛材的上游产业,攻克了这一关键环节,才有可能继续向下延伸。

  攀钢集团并没有就此止步。唐永耀告诉记者,为了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提高公司效益,他们引进了氯化镁电解技术,对海绵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氯化镁进行电解,分离出镁和氯,并进行重复利用。仅此一项,每年可创造1亿元的效益。今年,攀钢钛业公司海绵钛厂产量将达到1万吨,销售收入将达8亿元。

  不只是攀钢钛业公司。四川金沙纳米公司党委书记蒲龙告诉记者,他们的原料是攀西硫酸法钛白粉的副产物硫酸亚铁,产品是纳米铁粉和超细铁粉。

  其中,纳米铁粉的直径只有40纳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一千多分之一,这样的铁粉广泛应用于吸波隐形涂料、燃料电池材料、精密器件制造、高档涂料等领域,目前每公斤市场价高达数千元,甚至几万元。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钛白粉产业副产品的循环利用,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到2011年,整个钒钛产业园区已入驻企业173户。按规划,到2015年,园区将形成500亿元以上的产能,建成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长、产品种类最多、全流程钛工业基地。

  地缘

  从“孤岛”到门户的嬗变

  “当心安全!”3月1日下午,记者一行来到在建的丽攀高速倮果金沙江大桥上,就听到施工人员提醒。倮果大桥横跨金沙江,主墩高82米,从桥面上看下去,金沙江水汹涌澎湃,十分壮观。

  丽攀高速攀枝花段起于仁和区福田镇,经西区、东区,止于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金江镇,攀枝花段全长50多公里,设计时速80公里,预计总投资达54亿元。

  从地图上看,丽攀高速东西横贯攀枝花,是攀枝花市交通网络中重要的一“横”,建成后,将与京昆高速形成十字状。今年5月,雅西高速将通车,成都到攀枝花实现全程高速,丽攀高速攀枝花段将形成通车能力。明年,攀枝花到昆明也将实现全程高速。届时,攀枝花境内出省高速公路将达到两条。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底气,不久前,攀枝花市确定的战略定位多了开放二字,着力建设“南向开放门户”。

  倮果金沙江大桥工地上,丽攀高速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冯德岳正在现场“督战”。作为市政府一号工程,自2009年开工以来,冯德岳几乎每天泡在工地,市长也坚持每周到工地一次,不到3年,攀枝花市已投资近4亿元,主要用于工程拆迁等环节。

  对开放的渴望,在攀枝花显得更强烈。作为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攀枝花建设之初非常隐秘。过去成昆铁路是攀枝花唯一的出境通道,到一趟成都需要十多二十个小时,到昆明也一样。“形象地说,攀枝花就是个"孤岛"。”冯德岳说。

  现在不一样了。目前,因滑坡停航的攀枝花机场将复航并增加航班,成昆铁路新线攀枝花段今年将开工建设。攀枝花正积极推动攀(枝花)大(理)、攀(枝花)宜(宾)沿江高速、丽(江)攀(枝花)遵(义)铁路等重点项目,力争在3—5年内形成市区—成都—昆明3小时经济圈,初步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骨架。

  未来,随着多条出境通道开通,攀枝花将成为四川融入湄公河流域和东南亚经济圈、进入南亚的必经之路。从“孤岛”到门户,攀枝花必然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