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医院各自为政一卡通困局 同医院看病卡不能通用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来源:京华时报
日期:2012-03-26 08:59:53
摘要:北京市医管局本月中旬曾表示,将在本市22家医院推广“京医通卡”。这一消息一经发布,即引起市民关注。一系列疑问也随之而来:患者持“就医卡”的数量是否可以减少?
  北京市医管局本月中旬曾表示,将在本市22家医院推广“京医通卡”。这一消息一经发布,即引起市民关注。一系列疑问也随之而来:患者持“就医卡”的数量是否可以减少?持卡就医何时能实现“一卡通”,真正方便患者就医?某三甲医院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表示,不论是什么卡,以目前看来,都不能代替医院各自的诊疗卡,有些甚至需要诊疗卡、就医卡、医保卡3卡并用。

  □现状

  一家3口人7张就诊卡

  到一家医院看病要先办张就诊卡,到另一家还要再办一张,每名居民手里的就诊卡越“攒”越多。与卫生部提出的“全国健康一卡通”目标相比,目前,患者在本市就诊时首先需要办理各医院自己的就诊卡,同时,医保患者须持医保卡实时结算。此外,还有京医通卡、银医卡等名目繁多的功能卡可以“提供方便”,患者仅在一家就医就须持2至3张卡的情况相当普遍。本市从2003年起开始推行实名制就诊,建设就诊信息管理系统,自此各大医院开始陆续推出实名就诊卡,旨在免去挂号、缴费时文字录入的麻烦。但一院一卡的规定让许多市民深感不便,有的家庭甚至成为“集卡大户”。

  丰台区刘家窑的王女士一家3口共有7张就诊卡。2007年,夫妻俩在东四附近居住时,为方便就医,各自办理了1张北大医院的就诊卡;2010年,王女士的丈夫眼睛出现问题,到同仁医院看病办了1张卡;同年,王女士到口腔医院看牙病,办卡1张。搬到丰台居住后,他们一家3口又在友谊医院各办卡1张。

  近年来,随着附近社区医院的发展,王女士看个小病都去找社区医生,之前办的7张就医卡被“束之高阁”,“有的医院办卡还收10块钱押金,虽然不去也没退,省得去时再办,麻烦,今后等我们岁数大了,是不是就能集齐各医院的卡了”,王女士说。她笑言,各大医院各具特色专科,自家的就诊卡会越来越多。

  绝大多数大医院看病必须办卡,否则无法做检查、开药,其中部分就诊卡可以预存费用,做检查、交药费直接划取;有的只在挂号和取药时刷一下做记录。根据各大医院官网提供的消息,市属21家三级医院中,只有首都儿科研究所及小汤山医院没有办卡的限制。

  □问题一

  一次性办卡用完后就丢

  家住颐和园附近的田小姐,两年前,她和朋友在王府井吃饭时突发胃病,当即去协和医院看急诊,办理了1张就诊卡。“只用了那一次。”田小姐说,因家住得远,自那以后,她再也没去过协和医院。田小姐认为,一次性的就诊卡“很浪费”,无异于鸡肋。

  像田小姐这样极少就诊,却“被办卡”的情况并不鲜见,部分医院的门急诊大厅的角落或垃圾桶内多处可见丢弃的就诊卡。

  积水潭医院工作人员说,首次就医患者,需在挂号同时办理就诊卡。该卡不需押金,患者完成本次就诊后,无需退卡。凡是办过卡的患者,医院信息系统可以查到,患者可保留卡片,下次就诊再用。一院一卡,无论是患者还是医院都感到了不便。

  □问题二

  同医院看病卡不能通用

  一院一卡已让患者“觉得不便”,但部分医院一院多卡的情况更让人头疼。位于崇文门的同仁医院又分为东西院区,虽然两个院区隔街“面对面”,但看不同院区的专家时却须办理不同院区的就诊卡。

  记者在同仁医院西院区以喉咙不适为由,想挂一耳鼻喉科的专家号时,工作人员表示需先交纳10元办卡押金后方可挂号。但当记者持该卡前往医院东院区想就屈光问题挂号时,却被告知西院区的就诊卡不能在东院区使用,需再办一张该院区的就诊卡,与西院区一样,还需再缴纳10元钱押金。

  即使持两张就诊卡也不能在医院实现“通用”,在同仁医院西院区的验光配镜中心进行验光配镜的患者,还需再办理一张蓝绿色的视光信息卡。这意味着,如果一名患者屈光不正并伴有耳鼻喉问题,且还想新配一副眼镜,在同仁医院就诊,就需办3张就诊卡。

  □问题三

  不办储值卡恐被晾一边

  据了解,市医管局即将推出的“京医通卡”,将首先在朝阳医院等22家医院试点,患者持该卡可在22家医院通用挂号、看病、拿药、缴费,并可在分诊台实时结算。非医保患者可在这些医院中的任何一家办理该卡,在卡中预存一定数量的现金后,可享受先诊疗、后结算的便利。

  作为试点之一的朝阳医院此前已开通“银医卡”,与京医通卡功能相似,用银医卡除可在银行自助终端预约挂号之外,还可“先诊疗,后缴费”。朝阳医院银医卡领卡协议上有这样3条规定,一、院方可不经患者输入密码扣划相关费用;二、就诊结束24小时内必须交费,否则院方可强制结算;三、该卡预付账户充值最低金额为100元。该卡原计划与中行、建行等另三家银行启用,但目前还未实施。很多患者表示,对银行和医院合作的刷卡业务“不了解”、“不放心”。

  □问题四

  绑定银行卡只能一人用

  去年,为方便患者就医,301医院去年推出银医合作服务模式,即患者可以将该院的就诊卡与自己的银行卡绑定,方便预约、挂号及检查等服务时的缴费。

  作为国内技术设备一流的三甲医院,301医院每天门诊量过万人次。在自助挂号机前的告示上写着:“首次来我院就诊的医保患者,需先到窗口进行医疗卡和社保卡的绑定”,这让不少首诊患者打消了图方便的念头,只得回到窗口前的排队长龙中。

  记者还了解到,通过银医渠道预约挂号必须实名制,很难为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挂号。同时,因其只能适用于中、农、工、建四大银行的客户,其他银行持卡人仍不能享受此服务。

  “国家有规定,就诊卡不收费,很多患者,尤其是外地患者看完病,觉得再排队退卡太麻烦,随手就把卡扔了。医院每天新发卡及补办卡七八百张,一年累计近30万张,成本都由医院承担,对医院来说,是一种资源浪费。对有多家医院就医经历的患者来说也很不方便。”北大附属某三级医院一负责人说。

  “就诊卡应该随身带着,以防在外面突然不舒服的话去医院就能用,可是这么一堆卡不可能都放在包里。要是无论去哪家医院看病都能用一张卡就好了。”年过七旬的市民郭先生说。

  “我有医保,平时也不用银行卡,京医通卡、银医卡对我没什么用。”李先生说。相反,他担心,随着各种储值功能卡的启用,医院在预约挂号、结算时会有“歧视”,优先持卡者,无卡者会被“晾在一边”。

  “以前看病都跟打仗似的,用银行卡确实方便了不少。”家住鲁谷社区的温女士说。但是,该服务只适用于银行卡持卡人,她的老母亲上周突发疾病,想用女儿的银行卡挂号却被告知不可以,还需排队人工挂号。

  □追访

  医院各自为政一卡通陷困局

  缘何各家医院就诊卡各自为政?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某三甲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大医院目前使用的信息化系统相对独立,仅院内的医生工作站、检查科室、划价部门、药房等实现信息互通,记录患者在院内的诊疗情况和用药记录,而不能实现各大医院间的信息共享。而不论是银医卡、还是京医通卡,只具有储值缴费功能,最多能预约挂号,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方便患者就医,减少排队时间,但在目前情况下,尚不能取代有详细就诊信息的诊疗卡。这意味着,即使开通银医卡或京医通卡的医院,患者也不能减少办就诊卡的环节,且如欲享受稍便捷的缴费服务,至少需持两张卡。

  □对话

  “京医通卡”仍无法解决问题

  昨天,记者就目前各大医院就医卡“各自为政”和京医通卡、银医卡等多卡并存的现状采访了北京市医管局相关负责人。

  记者:目前各医院已有就诊卡和医保卡,为何还要启用医通卡?

  医管局:医通卡主要是为了方便非医保患者,鉴于目前本市各大医院都已有了医生工作站,可以在医院内实现检查、化验、缴费等信息联网互通功能,凭借医通卡的储值功能,患者可以在医院内进行多次检查等服务,完成一次诊疗过程时结算,避免了重复划价、缴费的排队等待。

  记者:京医通卡是否能取代医院的就诊卡?

  医管局:医通卡目前正在友谊医院等4家医院试点,待功能进一步完善后,将在22家市属医院推广使用。医通卡将和医院就诊卡并行使用,不强制患者办理,希望逐步替代就诊卡,但这需要一个完善和患者认可的过程。因医通卡无社保卡的功能,医保患者暂不能使用。

  记者:对目前本市就诊环节中,必须办理各医院就诊卡为前提的情况下,推出各种功能卡还不能相互取代,是否给患者带来不便?

  医管局:目前来说确实有点不方便,希望随着信息系统的完善,能够推出市级层面的“就医一卡通”,减少患者重复办卡的负担。

  记者:银行卡结算,是否会对账户安全产生影响?

  医管局:京医通卡和医保都是与北京银行合作,银行在管理账户安全等方面经验丰富,患者可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