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智慧东莞:渐进“后热身”时代

作者:崔婷婷
来源:金融界
日期:2012-02-07 08:45:21
摘要:据不完全统计,省市用于扶持东莞物联网产业的专项资金超过6000万元,带动企业投资达2亿元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省市用于扶持东莞物联网产业的专项资金超过6000万元,带动企业投资达2亿元以上。 

  深夜23点。莞深高速。 

  行驶的车辆渐渐稀少。司机细心点就会发现:道路两旁的路灯正在悄悄变暗。或许他们早就注意到,这批2011年6月新换的路灯似乎“颇通人性”:每当刮风下雨,或是发生交通事故,相应路段的路灯就会自觉变亮。 

  这是广东荣文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文)“智能路灯”的应用案例之一。在赛迪顾问广州分公司为东莞所做的《东莞市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东莞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初稿中,智能路灯被列为“智慧生活”七大领域之一—其它分别为智慧安防、城管、交通、电网、水务及医疗。 

  近来多个场合上,东莞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冼周恩常以“三化”概述智慧东莞的定位:“生产制造智能化”,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新型制造业城市;“物流高效化”,实现现代物流智能化快速运转的高效城市;“生活智慧化”,实现社会管理智能化的宜居城市。 

  智慧点状图 

  2010年9月之东莞,依然闷热似蒸笼。近10天里,张天翼奔波在东莞的多个镇街。作为广东赛迪顾问广州分公司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张天翼需要与同事一起,尽快摸清东莞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并以此制定《规划》初稿细则。 

  “到一家企业,调研,座谈,然后去下一家企业。那段时间基本保持‘每天三家’的频次,不轻松。”张天翼回忆道,“欣慰的是,那些企业都积极献言建策,他们的意见大多被吸收进了《规划》初稿中”。 

  主张节能而“零投资”的荣文路灯给张天翼留下了深刻印象:“按需照明,可节能60%;政府不仅不用花钱,还可获利。”张天翼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荣文路灯,可谓东莞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一大亮点”。 

  这是一家无法低调的企业—至少在谈及智慧东莞时,人们很难忽略它的示范意义。荣文董事长李毅强介绍,2006年起,面临诸多发展瓶颈的荣文开始了从灯具代理、照明工程建设向智能路灯转型的探索。“分析了国内及欧美市场之后,我们逐渐发现,把传统钠灯通过新材料、新技术大幅提升光效,并加装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按需照明’智慧管理是未来路灯应用的发展方向。”李毅强告诉记者,从2008年开始,荣文与美国埃施朗和法国SLV公司就智能路灯项目达成战略合作关系。经过两年技术攻坚,2010年6月,荣文在东莞长安镇首次实现了“物联网智能路灯控制系统”大规模应用。 

  “荣文的控制中心可监控每盏路灯的运行情况,并进行远程诊断,在路灯出现隐患时就能介入处理,改变了以往只有路灯不亮才去处理的被动局面。”李毅强的这番话,解释了本文开头所叙场景发生的缘由。 

  不过,荣文路灯被看好的更大卖点则是其互惠互利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对路灯系统进行智能化节能改造时,不用地方政府掏一分钱,我们将路灯更换与维护外包给专业公司,然后以当月电费为基准,与有关部门9:1分成。”在李毅强看来,大概没有人会拒绝这样的诱惑,因为“节省的这笔电费相当可观,每一万盏路灯一年仅维护费即可节约100万元左右。”李毅强调,“荣文路灯的节能绝非以牺牲亮度为代价,而是以保证亮度提升10%以上和亮灯率不低于98%为前提”。如今,荣文已在东莞改造路灯3万多盏,据东莞市供电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这批路灯年节电2256万千瓦时,折合标准煤7896吨。 

  在张天翼看来,荣文路灯不过是东莞智慧城市建设合格的注脚之一——《规划》正式出台前夕,东莞的“智慧”已形成了一幅“点状图”,在生产制造、物流及城市管理与民生服务三大环节,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了“智慧”大军。 

  在东莞永洪印刷有限公司办公大楼的一间工作间里,有一个小型的“RFID Shop”。像真正的超市一样,所有商品都被打上了价格标签,只是这些标签全部采用RFID技术。顾客只需将手中的商品在收银台轻轻晃动,关于此次购物的信息即会被保存——如果你想再次进入超市购买一款连衣裙,售货员早已根据之前购买行为,了解到你喜好的颜色、款式,甚至尺寸,或许还会在你到达试衣镜之前,把很可能不会令你失望的连衣裙递到了你的手中。这对商家的好处同样显而易见,它让“零库存”的实现成为可能。在永洪印刷董事长刘绚强看来,虽然目前此类市场更多见于欧美国家,但“国内市场一旦开火,发展必然迅猛”。如今的永洪印刷已经实现了RFID小批量生产。 

  俯瞰智慧东莞行进轨迹,可以看到一条规整的路线:通过“试点”带动智慧产业,进而通过《规划》总领全局。东莞经信局副局长刘炯贤告诉记者:“东莞力图通过各项典型示范应用的建设和推广,拉动智慧东莞总体发展。” 

  东莞路径 

  套用一句网络名言:人类已经无法阻挡智慧城市的脚步。如今的“智慧城市”正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中成为高频词汇,往往言必称“智慧”。 

  将目光随意定格在全国智慧城市分布图的几个网格。2011年12月1日,无锡首个智慧项目“智慧梅村光网联通”启动;12月13日,武汉市云计算“黄鹤白云”计划启动,同一天,神州数码在东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集成项目招标中拔得头筹,助力东莞打造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智慧东莞建设提供支撑。 

  “智慧东莞”的概念始于2010年8月31日举办的东莞第三届特约研究院聘任会议。其时,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鹏飞提出打造智慧东莞的口号。就在这个月,东莞获批省市共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东莞物联网产业基地”。“早在2006年,面对越来越大的土地、能源、环境等资源压力和人口压力,东莞市委市政府就已提出要从过去的资源主导型经济向创新主导型经济转变;物联网技术由于对提升经济‘存量’和创造经济‘增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推动‘两化融合’,建设智慧城市的最佳途径和选择。”冼周恩向记者表示。而在2010年11月17日“东莞物联网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亦表示,东莞作为制造业之都,物联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物联网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将大有所为。 

  在冼周恩看来,落选国家物联网试点城市的“不幸”似乎并未给东莞带来太大影响。 “东莞发达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蓬勃发展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以及巨大的物流市场等等优势,为东莞发展物联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冼周恩表示,“目前,无论从上游的标准制定、核心传感部件、核心芯片的研发生产,还是到中游的系统集成、应用方案、网信信息服务,再到下游的终端产品制造、应用服务等环节都各有多家核心企业聚集,东莞物联网产业链已基本形成。” 

  刘炯贤则用数据展示了东莞一年多以来,在物联网领域获得的新优势。“自确立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一年多以来据不完全统计,省市用于扶持东莞物联网产业的专项资金超过6000万元,带动企业投资达2亿元以上。” 

  刘炯贤告诉记者,东莞目前共有多个项目获得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专项扶持。比如,东莞市泰斗微电子的“面向卫星导航重点领域应用的北斗/GPS双模‘换芯’工程”,东莞宇龙通信的“物联网手机的开发及产业化”,广东生益科技(600183)的“应用于物联网的新型基板材料的研究开发”,东莞市依时利的“物联网技术在港口生产管理的应用”,广东志成冠军集团有限公司的“区端网络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5个项目。 

  “此外,与其它城市不同的是,东莞的行政结构分为30多个镇街,资金分散,管理相对独立,因此东莞市信息化推进工作以宣传和引导为主,并结合自身的行政架构和经济结构,拥有自己的特色。”刘炯贤说,“比如,4月启动的‘智慧石龙’,11月召开规划评审会的‘智慧松山湖’等等” 。 

  桎梏与机遇 

  广东一一五科技有限公司总部在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这里环境清幽,政策诱人,但这家力争在虎踞龙盘的全球云存储领域做第一名,且用户量已居国内第一的草根企业,直言“在这个快的时代输不起慢的代价”。为此,公司董事长赖霖枫执意在北京开设分公司。“东莞信息产业高端人才匮乏,观念也较保守。”赖霖枫告诉记者,“东莞本土相当部分科企都是从京沪引进所需的高级人才,特别是网络技术、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人才缺失问题尤其突出” 。 

  对于骤因一场经济危机风光难续的“世界工厂”—东莞而言,发展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最重要的必修课,而构建智能、高效的“智慧城市”则是那张并不好答的考卷。 

  东莞想要顺利毕业并非易事。就连冼周恩对此亦毫不讳言。“东莞目前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企业目前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基础相对较薄,规模相对较小,相关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配套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同时,专业人才及专项资金的缺乏,导致智慧东莞建设缺枪少炮。这些都是东莞急需突破的瓶颈。”不过,据冼周恩透露,东莞市经信局一直在积极争取设立专项资金,制定了《东莞市促进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含物联网)发展财政扶持实施细则》,现已形成送审稿拟报送市政府。“根据送审稿,东莞将自2011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在东莞市科技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中安排3000万元用于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含物联网)专项,对智慧城市应用和物联网关键技术产业化等领域给予重点扶持。”冼周恩表示。 

  除此之外,本刊记者此次前往东莞走访中,收集到了来自企业与专家对于智慧东莞建设中所存在问题的不同声音。 

  “一直以来有个疑惑,不知道究竟应该把智能路灯归为智能电网还是智能交通,亦或是其它?”李毅强的困扰或许在《规划》正式出台后会得到解答;永洪印刷刘绚强则迫切希望社会加强对降低RFID成本研究的重视,“只要成本降下来,RFID一定会迅速普及。” 

  在广东省RFID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杨淑港的理念中,“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政府规划里的一个高频词,亦或者企业宣传口号里的一个噱头。“智慧就是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办事效率,原先需要找十个部门解决的,现在通过物联网等信息手段,只需要跑两个部门,这就叫智慧生活。”他认为,目前东莞智慧城市建设难以做到面面俱到,“最好先发展几个好的项目,以点带面,让少数企业先做起来,否则就算钱再多,撒胡椒面一样平均用力,几百万元扔下去也不会有太好的业绩。”杨淑港指出,“目前智慧东莞建设似乎更多只是政府积极牵头,科研机构拿经费做方案,其中不少方案要么不可行,要么中途夭折,很多项目并未真正到企业中实现产业化。这一点还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加强执行力”。 

  参观过多个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之后,杨淑港有一个感受——很多地方的“智慧城市”概念似乎仍只停留在墙上,“甚至做成了旅游业”。赛迪顾问副总裁柳絮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目前国家各地市智慧城市建设大致可分为三个梯队:第一个梯队的成员不仅出台了‘十二五’相关规划,制定了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并且已有针对性地展开工作;第二个梯队只有总体规划,具体配套体系尚待加强;第三个梯队多为中西部城市,它们大多还没有智慧城市的概念,甚至仍然停留在‘数字城市’的理解范畴。”柳絮表示,“整体来说,现在国家智慧城市建设不过两三年时间,没有哪个城市已经做得相当成熟。从‘挂在墙上’到‘落地生根’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历程。期间或许会有一些城市出现跟风、浮躁的现象,但这是新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中国航天科技(000901)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的观点与柳絮不谋而合,他认为,当智慧城市成为大势所趋,地方政府“不跟上,就落后了”,而“摸索阶段难免会犯错误,当然,必须吸取教训,尽快找对路子”。 

  对于智慧东莞的建设理念,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肖良颜曾经指出,东莞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好的规划,第二是基于东莞制造业特色,第三是实现产业化,惠及民生。如今,已在多个项目及镇街进行试点的东莞智慧城市建设正向后“热身”时代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