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解读之二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来源:中国轴承工业协会
日期:2012-02-17 08:31:13
摘要:“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发展经历了极不平凡的五年,《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充分肯定了五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中央果断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工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发展经历了极不平凡的五年,《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充分肯定了五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中央果断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工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积极应对国内外重大风险挑战,工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工业快速增长的五年,在全面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国家及时制定出台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对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和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2%.“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4.8%,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1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万亿元,年均增速达30.2%.

  二是工业投资快速增长。2010年,全国城镇工业企业完成投资9.9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5.6%,“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26.1%.2009、2010年中央投资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拉动社会投资超过1.3万亿元,拉动倍数达26倍。

  三是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十一五”期间,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体的货物贸易(占90%以上)出口63997亿美元,增长1.7倍;进口总额52809亿美元,增长1.4倍。

  二、加快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十一五”时期,通过企业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兼并重组等措施,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重点行业先进产能比重快速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万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约14万亿元。2010年工业主要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比率达52%,机械行业固定资产新度系数(固定资产净值/原值)由2005年的61%提高到64%;新型干法水泥占全部水泥产能的比重达76.9%;纺织行业化纤差别化率达46%.

  二是落后产能淘汰取得积极进展。“十一五”期间,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淘汰的落后产能占全部落后产能的50%左右。其中,淘汰炼铁能力1.2亿吨、炼钢能力6914万吨、水泥3.5亿吨、造纸1070万吨。

  三是品种质量和品牌建设取得成效。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占同口径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1.3%.钢铁、有色金属和石化行业部分关键品种的技术标准和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机械工业主要产品中约40%的产品质量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消费类产品质量和档次大幅度提高,服装、家纺、汽车、电子信息等行业形成了一批自主品牌。

  四是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产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时期,企业兼并重组步伐不断加快,重点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2010年,前10家钢铁企业所占行业比重上升为48.6%;前10家汽车企业产量占全国产量已经提高到86%;大型企业集团平板玻璃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3%.

  五是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区域发展协调性有所增强。2010年,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1.3倍;中部地区增长约2倍;西部地区增长2.1倍。2010年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为21.9%和15%,比2005年上升了3.1和2.7个百分点。

  三、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

  一是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十一五”时期我国工业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新支线飞机、大型液化天然气船(LNG)、高速轨道交通、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通信(TD-SCDMA)、每秒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

  二是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取得积极进展。“十一五”期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近100万件,相当于1985-2005年20年申请量的总和;2010年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已占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总数的53%.基本完成标龄5年以上工业行业标准的修订工作,以我为主地制定了多项国际标准。

  三是重大装备自主化和本土化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锅炉及汽轮机、百万吨乙烯成套装备、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大型露天矿及大型施工机械、AP1000核电站关键部件、大型锻造设备、天然气管输设备等基本实现自主化和本土化制造。

  四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不断健全。至2010年,国家依托工业企业设立了12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已有729家,是“十一五”初期的2倍;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5532家,比2007年增加1500多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10年研发经费投入共计超过1800亿元,是“十一五”初期的4.2倍,按相同口径计算,5年间年平均增长21.4%.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达到246.82万人,占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5.19%.

  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加快建立,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取得积极成效

  “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力度不断加大,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一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约束性指标。“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6%,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6.7%,工业化学需氧量及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7%和15%.五年中,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累计节能近4亿吨标准煤,对全社会节能贡献超过60%.

  二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进步,开展综合利用试点示范,推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再利用,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再制造”试点等工作,极大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十一五”期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69%,大宗固体废物等综合利用取得明显进展。

  三是工业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监管力度逐步加大,工业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改善。2010年工矿商贸事故死亡人数和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较2005年分别下降33%和45%.

  五、中小企业活力显著增强,产业集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五”时期,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社会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各类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是中小企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2010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11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3400万个。目前,全国各类中小企业达4400万户(含个体工商户),完成了全国50%的税收,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十一五期间,各类中小企业新增城镇就业4400万人,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

  二是工业园区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各类产业集聚区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东部省市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已占到本省市工业产值的50%以上,中西部地区涌现出一批特色产业园区,128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六、“两化”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军民融合式发展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不断深入,“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军民融合式发展快速推进。

  一是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深化和拓展。“十一五”时期,信息技术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营销管理、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目前,已有89%的机械企业建立了财务管理系统,超过90%的钢铁企业应用了采购、财务、销售等系统,ERP、SCM、CRM等信息系统在石化、建材、食品、轻工等行业应用也不断深化。2010年,我国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3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4.5万亿元,分别为2005年的3.3倍和3倍。

  二是军民融合式发展快速推进。“十一五”时期,军民结合产业快速发展,民用工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建设的范围不断扩大,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2010年,我国民口单位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已占全部的2/3,国防科技工业完成民品产值占全部产值的74.5%.

  七、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提升,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十一五”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及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工业利用外资水平明显提高,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

  一是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2010年,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高达19.3%,在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种产量居世界首位,2010年粗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44.3%,水泥产量占60%以上。2010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已占全球制成品贸易的14.5%,较“十五”期末的2005年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品出口国。

  二是利用外资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我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FDI)为496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46.9%.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已超过1400家,较“十五”末增长近一倍。外资逐渐转向我国中部及西部,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三是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2010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遍布129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3.8倍。在资源、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日益增强,部分有实力的企业通过设立研发中心、进行品牌并购、实施战略重组等方式,国际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四是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有工业大型企业布局调整步伐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工业行业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大部门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总体看,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我国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改善,总体实力跃上新台阶,为“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