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标准法规  >  正文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解读之八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
日期:2012-02-28 08:44:21
摘要:技术改造是企业为实现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促进产品升级换代、降低能耗、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保障安全生产、推动生产服务化等,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更新和提升,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投资活动。技术改造是技术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发挥效益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在工业发展中形成的一项重要制度。《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将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对“十二五”技术改造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技术改造是企业为实现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促进产品升级换代、降低能耗、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保障安全生产、推动生产服务化等,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更新和提升,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投资活动。技术改造是技术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发挥效益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在工业发展中形成的一项重要制度。《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将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对“十二五”技术改造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一、“十一五”技术改造主要成效

  “十一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技术改造工作紧紧围绕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牵引,突出产业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一系列重要文件中均将技术改造作为保持工业平稳健康持续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十七届五中全会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全国人大、国务院有关部门先后组织开展技术改造专题调研和重大问题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技术改造、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的意见和建议。中央重视、地方支持、企业欢迎、社会关注的技术改造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

  一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效果显著。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突出了企业技术改造对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推动重点产业调整振兴的重要作用,配套发布了技术改造投资指南,设立了重点产业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组织实施了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力推动了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落实。同时,促进了各类要素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集聚,提振了企业的发展信心,对我国工业经济实现企稳回升和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明显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了企业工艺、装备和管理水平,推动了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了自主创新,传统产业升级步伐加快,部分新兴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国工业行业实施了一大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技术改造项目。到2010年,工业主要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比率达52%。机械行业固定资产新度系数(固定资产净值/原值)由2005年的61%提高到64%;84kVA水轮发电机组、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火电发电机组、二代加百万千瓦核电机组、输送容量最大的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交流1000kV,直流±800kV)等一批居世界领先地位的重大电力装备实现批量生产。高铁重轨、高强汽车板、高性能管线钢、高磁感取向硅钢等关键钢材产品质量达国际先进水平;高效低成本冶炼、新一代控轧控冷、真空精炼等先进工艺及装备取得重大进展。纺织行业化纤差别化率达46%,五年提高15个百分点;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实现产业化。高世代平板显示器件规模生产技术取得重大进展;集成电路设计水平达到40纳米,大规模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达65纳米。

  

  三是促进骨干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十一五”时期,积极推动企业科研成果产业化,鼓励企业开发品种、提升质量,增强了企业创新能力和抵御危机的能力。大型骨干工业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2010年有24家内地工业企业进入全球财富500强,比2005年增加了20家。宝钢、武钢、首钢、鞍钢等六家钢铁企业进入世界钢铁企业十强;江苏徐工集团持续加强技术改造,连续三年收入每年净增100亿元,实现利税由2006年的7.86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49.6亿元,成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第七大企业。同时,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支持了一大批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推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四是拉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稳步提升。“十一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万亿元,较“十五”增长370%。其中,技术改造投资约14万亿元(城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中扩建与改建投资之和),占42%,较“十五”提高了2个百分点。持续的技术改造推动了我国工业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期间,技术改造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对新时期技术改造的认识有待深化、加强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亟待建立、投资方向缺乏有效引导、项目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财政激励和引导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着力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加强企业技术改造的思路和任务

  技术改造是推动我国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在技术改造中,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企业的薄弱环节,以较小的成本灵活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推动我国工业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典型的内涵式发展方式,将贯穿于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始终。

  (一)总体思路

  “十二五”技术改造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聚焦关键环节,加大投入和引导力度,优化投资结构,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以重大工程为依托,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未来五年,技术改造要聚焦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坚持与节能降耗、绿色发展相结合,坚持与自主创新、品种质量相结合,坚持与淘汰落后、安全生产相结合,坚持与兼并重组、产业集聚相结合,坚持与两化融合、军民融合相协调。要更加重视研发和品牌创建能力建设,更加重视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更加重视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更加重视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深入应用。

  (二)主要任务

  1.围绕品种质量、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安全生产、两化融合、军民结合、装备改善等方向,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进精益制造,改进工艺流程,加强过程控制,提高制造水平。完善检验检测手段,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发展先进产能,增加产品品种,提高新产品贡献率。加强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提高装备水平,推进军民结合。

  ——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管理、回收再利用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应用,加快推广应用现代生产管理系统等关键共性技术,支持企业普及制造执行、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综合集成。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产品的嵌入式应用,提高工业产品的智能化水平。支持面向企业、区域和行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实施工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改造工程。加快推广国内外先进节能、节水、节材技术和工艺,推广工业产品绿色化设计研发系统,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成熟适用清洁生产技术普及率。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支持工业废物、废旧产品和材料回收再利用以及低品位、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培育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示范企业。

  ——支持工业园区的研发设计、试验检测、质量认证、信息服务、“三废”集中处理设施等公共平台的升级改造。整合相关资源,面向重点行业,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和服务平台、质量安全技术示范平台、企业诚信信息管理平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建立和完善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生产力促进中心。

  2.强化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推动新兴科技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新兴科技与传统产业的有机融合,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的发展。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新兴科技成果产业化,通过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为实施技术改造提供重要的支撑和动力,实现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

  ——立足现有企业和产业资源,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装备、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实施重点领域产业链改造升级,突破新兴产业相关瓶颈,完善产业链条,打造一批先进的规模化生产能力,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加快先进技术在产业化领域的应用,提高基础原材料和基础部件、重大装备和核心技术的国内保障能力,提高技术标准研究水平,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科技重大基础设施等创新载体的改造提升,培育一批研发基础好、知识产权多、行业带动性强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3.完善和落实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措施,创新资金投入模式,加强统计监测分析,引导社会投资,优化工业投资结构。

  ——按照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的要求,研究制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发布年度导向计划。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工业技术改造投资统计体系,加强对技术改造投资的监测、分析和信息发布。完善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制度,建立投资效果考核机制,加强投资效益分析评价和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

  ——落实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融资支持。创新资金投入模式,不断创新和优化资金管理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支持形式,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重点支持一批工业转型升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在技术改造工作中,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固定资产投入,防止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围绕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优化要素和资源配置,提高中小企业发展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继续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重点支持成长性中小企业做精做优,支持特色优势产业中小企业做强做大,支持发展一批专业化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建立和完善一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提高中小企业聚集度,发展产业集群。

  三、“十二五”技术改造重点领域

  1.原材料工业

  按照“调整、改造、升级、换代”的总体要求,重点支持钢铁、有色、石化及化工、建材以及新材料产业的新产品开发和优化升级,推动节能降耗减排,推进信息化技术应用,实施搬迁改造,加快传统基础产业升级换代,实现原材料工业转型升级发展。

  ——钢铁工业。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差异化开发新品种,提高大宗产品的实物质量和性能,推动国内短缺的关键品种钢材开发和应用技术产业化。鼓励开发应用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技术,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非高炉炼铁技术,高效低成本洁净钢生产技术,近终形连铸轧成套装备技术和高强、长寿、耐腐蚀产品制造技术。综合考虑资源、市场、环境和运输等条件,有序推进中心城市城区钢厂搬迁改造。支持钢铁企业节能减排降耗、安全生产和信息化等领域技术改造。

  ——有色金属工业。积极利用低温低压电解、强化熔炼、生物冶金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淘汰铜、铝、铅、锌等常用有色金属落后产能。鼓励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尾矿和熔炼渣等资源开发利用。支持稀有及稀土金属深加工,支持大截面型材挤压、高精度铝板压延和新型镁合金铸件等交通运输用材以及大型钛合金宽厚板、板材发展。鼓励煤电铝加工一体化。

  ——石化及化学工业。按照一体化、集约化、基地化、多联产发展模式,在严控项目新布点的前提下,加快推进炼化一体化改扩建项目。支持烯烃原料轻质化、多元化改造。推动有机化工原料来源多样化技术产业化,鼓励煤基多联产。支持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石化产品、新型专用化学品、生物化工和节能环保等产业。优化调整氮肥生产原料和动力结构,鼓励发展专用肥料;支持中小化肥企业向肥料二次加工转移,促进基础肥料生产向资源地集中。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型农药。加快化工行业绿色化学技术推广应用,逐步替代和淘汰对环境危害严重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其化学品。

  ——建材工业。支持发展具有节能环保、保温隔热、隔音防水、防火、抗震等功能的新型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及产品。推广应用以纯低温余热发电为主体的建材工业窑炉余热利用技术以及利用水泥窑无害化最终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有毒有害废弃物及工业废弃物技术。加强工业粉尘、氮氧化物和大气汞的治理。按等量置换原则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淘汰落后水泥产能。支持非金属矿关键技术推广应用。

  ——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硅氟材料、特种玻璃和功能性陶瓷等新型功能材料,鼓励新型合金材料、高品质特殊钢、工程塑料、特种橡胶等先进结构材料开发及产业化,加快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化进程。

  2.装备制造业

  围绕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重点支持机床、汽车、船舶、发电设备等装备产业的新技术产业化、装备改善、工艺改进、节能改造、信息技术应用、搬迁改造等方面,促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

  ——基础装备工业。重点支持高端阀门、泵、液压元件、密封件及系统、轴承、齿轮及传动装置、紧固件、链条、弹簧、粉末冶金等机械基础部件,先进精密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大型精密多功能模具,在兼并整合基础上建设服务区域的表面处理、热处理等专业化基础工艺中心,以及面向区域、行业的公共试验、检测平台等。

  ——重点领域装备。重点发展核电、水电和风电等高效清洁发电设备,超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新型煤矿与金属矿采掘设备,天然气管道输送和液化储运设备,高端大型农业装备和农村安全饮水净化设备,基础设施建设用先进适用施工机械、机场专用装备及港口机械,污水污泥处理设备、脱硝脱硫设备、余热余气循环再利用设备、环境在线监测仪器仪表等生态环境和民生保障装备,先进高效节能装备,资源综合利用设备,煤矿瓦斯等安全检测设备、重大事故应急救援设备,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冶金、有色成套设备、石化装备、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等。

  ——轨道交通。推动实现高速、智能重载环保型轨道交通车辆、信号系统、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制动系统、牵引传动系统、主辅逆变器等机电设备自主化。支持轨道探伤车、轨道打磨车、轨道综合检查车、接触网作业车等施工维护设备发展。

  ——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支持节能环保高效发动机、先进变速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轻量化材料应用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推动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的开发和产业化,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公共检测水平。

  ——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支持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适应绿色、环保、安全要求的优化升级以及满足国际新规范、新标准的船型开发建造,船舶生产信息化改造和节能、高效、清洁生产等关键技术和工艺工装应用。支持液化天然气(LNG)船、液化石油气(LPG)船、豪华油轮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特种船舶的专业化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支持满足国际新规范、新标准要求的船用配套设备、关键船用配套系统的开发和产业化。支持勘探与开发装备、储存与运输装备、海上作业与辅助服务装备、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特种海洋资源开发装备、水下系统和作业装备等重点海工产品专业化设施设备改造和开发能力建设。

  3.消费品工业

  加强品牌建设,改善品种质量,优化产业布局,保障质量安全,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塑造消费品工业竞争新优势。

  ——轻工业。重点支持智能节能型家电、节能照明电器、新型动力电池等产品发展。加快造纸、塑料等重点行业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推进造纸、皮革、日用玻璃和陶瓷等重点行业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改造。鼓励废纸、废塑料、废旧家电和电池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废旧产品综合利用。加强品牌建设,鼓励产业有序转移,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纺织工业。加强超仿真、差别化纤维、新型生物质纤维等的开发应用。推动废旧纤维制品循环利用。实施高效纺纱、高速织造、短流程印染等成套装备及工艺技术应用及产业化,优化毛、麻、丝等独特资源的纺织染加工技术。鼓励品牌建设,推进产业有序转移。支持企业在棉花、麻、蚕茧、羊毛等主产区发展精深加工。

  ——食品工业。推广应用高效分离、节能干燥、食品生物工程、非热杀菌等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发展现代食品工业。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促进资源高效利用,提高食品加工副产物和废弃物增值综合利用水平。支持肉制品、乳制品等12个食品行业企业工艺技术装备的更新改造。改善原料检验、在线检测、成品质量等检测设施和手段。支持发酵、制糖、饮料、酿酒、调味品等行业发展循环经济。

  ——医药工业。重点支持开展疫苗、血液制品、无菌制剂和基本药物品种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改造,更新改造检验检测设备仪器等。支持现代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和现代中药领域创新药物的产业化。支持利用基因工程、酶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制药工艺和流程。提高先进医疗装备和高端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水平,推进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产业化。

  4.电子信息产业

  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化,支持产业链关键环节发展,完善产业链。推动产业有序转移,鼓励品牌建设。

  ——基础电子。重点支持填补国内空白或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工艺、材料的应用和规模化发展。着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支持8-12英寸芯片生产线建设,鼓励现有8英寸/6英寸特色工艺生产线技术改造;推动先进封装工艺和测试技术的产业化;支持集成电路上游关键材料和专用设备仪器发展。支持布局内高世代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等离子显示板(PDP)生产线扩能改造,推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下一代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化,推动新型平板显示上游关键材料规模化生产。重点发展大功率、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外延片和芯片制造封装及上游关键材料。鼓励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金属氧化层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OSFET)等新型电力电子器件,以及高端传感器、高频器件、混合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新型元器件的产业化发展。支持智能化、微型化、绿色化技术在元器件产业应用,实现传统元器件产品升级换代。重点支持半导体材料、平板显示材料、新型元器件材料、绿色电池材料等电子材料规模化发展。着力围绕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件、太阳能电池、整机加工等领域,实现制造装备、检验检测分析仪器和成套工艺重点突破和产业化。推广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技术应用,发展绿色电子材料。

  ——计算机产业。支持重点企业的研发中心建设和改造,增强计算机产业自主研发和工业设计能力。鼓励开展针对物联网等新需求的工业控制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平台和可靠性技术等应用,加快制定新一代工业控制计算机体系结构。重点支持网际协议版本4(IPv4)/网际协议版本6(IPv6)的高性能路由器、万亿位(Tbit)以上大容量汇聚交换设备、智能网关等关键网络设备。

  ——通信设备及终端。推动下一代光纤接入技术和超高速智能化光通信技术产业化,重点发展光传送网(OTN)/分组传送网(PTN)光传输、10G 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十亿位无源光网络(GPON)接入网设备,支持光放大器、转换器等关键元器件的产业化。支持TD-SCDMA的长期演进(TD-LTE)等新一代移动通信核心技术研发条件改善,推动基站等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设备产业化,积极发展宽带集群通信设备。支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型智能终端及其关键件发展。

  ——数字视听产业。推动三维技术、新型背光技术、激光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支持网络化、智能化、节能环保、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产品发展。鼓励高清播放系统及关键件、数字电视前端设备、数字电影设备等发展。推动三网融合业务要求的数字家庭智能终端研发和产业化。推进基于自主音视频标准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标准(AVS)、数字音频编解码标准(DRA)的高清播放系统及关键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数字化摄录编播设备、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备等的产业化。

  ——软件业。重点支持多核中央处理器(CPU)的高可信服务器操作系统、安全易用桌面操作系统、手机操作系统,以及高可靠、高性能的大型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支持网络服务的中间件等基础软件的开发应用。着重突破新一代搜索引擎及浏览器、网络化操作系统、智能海量数据资源中心等网络化基础软件。支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CAD/CAM)、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企业研发、制造和管理软件的应用。加强可信计算、安全防护、安全管理、安全检测/评估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重点发展自主可控的安全基础平台、网络安全产品以及安全应用产品。推动嵌入式软件在工业、医疗等领域应用。支持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推动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公共平台、应用及管理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改造。

  四、保障措施

  加强技术改造是实现工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规划》明确提出,健全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长效机制。要加强统筹规划,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协调配合,健全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把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一)强化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针对当前技术改造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切实加强对技术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工作机制,落实政策措施,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

  推动出台国家层面的关于加强工业技术改造工作的意见,明确新时期技术改造指导思想、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确立技术改造在工业转型升级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技术改造工作长效机制。完善技术改造工作统计体系,完善统计指标,形成工作基础。在条件成熟时,研究制定加强企业技术改造的法律法规,为技术改造工作提供法律与制度保障。

  (三)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

  梳理并深化、细化现有政策,研究出台新的支持政策,健全完善财政、金融、规划、环保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构建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配套政策体系,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切实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逐步建立起随国家财力增长不断增加的稳定增长机制,提升产业公共服务能力,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支持重大项目,解决突出问题。加强研究、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做好项目储备和项目实施,发布导向计划,引导要素投向,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促进规划落实。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