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访谈报道  >  正文

智能物流是产业发展的呼唤

作者:《物联网世界》
日期:2011-12-20 08:49:1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物流需求的增加,以及对物流认识的深化,我国在计划机制下形成的一大批运输、仓储及货代企业,为适应新形势下竞争的需要,正努力改变原有单一的仓储或运输服务方向,积极扩展经营范围,延伸物流服务项目。逐渐向多功能的现代物流万向发展。

  《物联网世界》:请您概括谈谈中国物流行业的现状?

  戴会长:物流行业的发展,除了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技术发展状况有关外,还和国家的经济体制变革有直接关系。按照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我国物流的发展物流的发展状况具有着与我国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起步晚,二是发展快,三是空间大。

  近几年来,我国部分省市政府开始认识到物流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和工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性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一项涉及经济全局的战略性问题来抓、以天津、上海、深圳、山东三市一省为例为了使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三市一省"都从战略高度出发把发展现人物流作为经济腾飞的重要措施和支撑点之一。

  我国一些工商企业已开始认识到物流是企业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外,能够使企业增加效益和增强竞争能力的"第三利润源",强化企业的物流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收效。如海尔集团,把物流能力摆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位置;实施企业流程管理再造工程,将集团的采购、仓储、配送和运输等物流活动统一集中管理,成立了物流推进本部,下设采购事业部、配送事业部和储运事业部,对物流业务和物流资源优化重组,从而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社会物流需求的增加,以及对物流认识的深化,我国在计划机制下形成的一大批运输、仓储及货代企业,为适应新形势下竞争的需要,正努力改变原有单一的仓储或运输服务方向,积极扩展经营范围,延伸物流服务项目。逐渐向多功能的现代物流万向发展。 中远国际货运公司作为运输行业里的实力企业,在现代物流的新形势下,打出了"绿色服务"战略。即凡是由中货公司承接的货物,从订舱、制作单证、调箱、装运、报关、验货、装船、运输及信息追踪和资料信息的传送等一路绿灯。

  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已逐步在物流业务中运用。 我国在90年代初期物流活动中开始应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1993年,上海华联超市开业,以计算机网络为手段实现了统一进货和商品配送。1995年国际互联网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使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有了突破性进展,促进了我国以网络物流为基础的物流业的迅速发展。1997年,中远率先在国内推出了计算机电子委托订舱业务,并在电子订舱的基础上,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全球用户推出了具有网上订舱、中转查询和信息公告等多项业务操作功能的国际货运网上服务系统。此外,1999年,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在系统内的50台车辆上安装了GPS系统终端使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家运用卫星定位技术来组织管理车辆的国有运输企业。

  《物联网世界》: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智能物流的概念,请您谈谈什么是智能物流?以及智能物流的特点是什么? 

  戴会长:讲智能物流应该从IBM 的“智慧供应链”讲起。IBM 有一份报告——《智慧供应链》,是第一份从产业角度来谈物联网的报告,其他文献比较多的是从技术角度谈。从产业角度来看,他们的主要观点是,现在供应链管理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情况变化越来越快,所以传统的供应链模式不够用,必须智能化,这就提出了“智慧供应链”概念。

  智能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早期我们把自动化等同于智能,当企业高度自动化以后,就认为智能程度很高。后来有了一些变化,比如一些新产品,像傻瓜相机、智能洗衣机等,我们说这些产品是智能的,因为它们能现场获取信息并做出判断和选择。通过现场判断选择,实现对人的替代作用,这样叫智能,而不是一切按照规定的流程办。所以智能进了一步,即采取信息化的措施,在自动化上加了信息化,代替人的选择。今天在互联网,或者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又要前进一步,不单单是像傻瓜相机自动采集信息做判断,然后选择方案的模式,这已经远远不够,还要连接到网络,随时把采集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或者指挥本部,由数据中心做出判断和控制,进行实时调整。所以今天讲智能,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实时控制反应过程,是不断在调整的。这个调整是根据实时采集的信息做出判断和控制,要动起来,要有联网,要在线运行。也就是三个特征,要有自动化、信息化,还有网络化,这样才能体现这个时代的智能。

  智能物流标志着信息化在整合网络和管控流程中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进入到一个动态的,实时进行选择和控制的管理水平。这个水平不一定是目前大家马上都需要,所以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水平和客户需求来确定信息化的定位,但这个方向肯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智能物流的发展方向是和产业的发展需求息息相关的,目前的状况看有三方面的要求。

  第一,开放性。过去建信息系统就是把自己的流程和资源管好。现在不行了,一定是建一个开放的系统,也就是说采集信息完全靠自己投资和管理的时代快要过去了。必须要有社会信息、外部信息的交换共享,同时还要有自身信息向社会发布的机会。我们在很多案例中看到开放的系统整合外部信息,将自身的信息向外发布,而且还能够获得收益。为什么是这样的?因为我们的管理,在前期基本上是按照二八法则定位的,也就是说企业的KPI 指标、服务水平,只要求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大体上就能达到80%的水平。其他因素可能很多但影响很少,就是一些车、人、仓库,把他们管好了,服务水平的80%就有保证。但是要再上一个台阶就困难了,要知道道路的情况,交通拥挤的情况,天气的情况等等,这些情况对于自身进一步提高KPI 非常重要,从80%到90%,从90%到95%,没有外部系统的沟通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在进一步提高时,二八法则就要调整,要掌握更多的资源。因此,一定要建开放性的平台,这种开放性是提高运营水平的一个必然的趋势。
  
  第二,动态化。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提升精细化管理要求,这是目前企业发展的重要需求。顺便解释一下为什么IBM 认为传统的供应链模式不行了,实际上IBM原来总结的供应链模式就是两句话,一是制定专业化的解决方案,二是很好的执行这个方案,这两方面构成了传统的供应链模式。只要能做一个很好的专业化方案,同时能够很好地执行方案,就是有竞争力的物流公司或者供应链公司。现在这样不行了,因为除了有一个好方案外,还要有实时的调整能力。要根据外部情况的变化,随时判断和调整,这就能够“动起来”。所以要使管理系统适应外部快速发展的复杂环境,动态化一定会提到日程上来。当需要系统动态化的时候,定位信息将成为基础。什么叫定位信息,就是采集的信息里有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时间和空间,时空是一个概念,时空是一个信息,还有一个是识别信息,是这个车,还是这个人,还是这个货。识别信息,加上时空信息混合在一起就叫做定位信息,这将成为物流动态管理的信息源。所以要实现动态管理,必须要有这样三个基础,要有可识别的技术,要有时空记录的技术。这三者捆绑起来就成为一个基本信息。当然这上面可以加载其它管理信息,可以加温度、压力、湿度等等信息。用传感技术捆绑,捆绑在什么信息上,就对什么作动态管理。所以,识别信息加时空信息成为一个捆绑的信息源,可以形成动态信息的公共服务,现在已经出现了非常多这样的位置服务公共信息平台。

  第三,集中性。现在各大企业都在加强信息化建设,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集中管理。因为信息化应用于网络资源的整合,应用于流程的管理,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效率非常高。这种集中管理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和服务能力,信息如果不集中是无法加工和提升的。同时,信息加工服务的人才是稀缺的,只有集中起来才能够投资建设数据中心。所以,我们会看到信息管理的集中化是近期非常重要的特征。同时我们会看到促进信息服务外包的技术,云计算的服务等等也在近期迅速变化,加上技术人才需求上升,这些都是我们近期看到集中性带来的变化。

  《物联网世界》:智能物流是技术发展的结果,请您谈谈智能物流体系中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戴会长:从技术角度来看,关注智能物流要关注几项技术。一是采集信息技术、传感器或者叫识别技术。包括RFID、磁卡等等;还有采集过程的传感器,有温度、安全等传感器,甚至包括视频、音频等等。二是移动通讯技术,包括3G 网,甚至4G 网,总之是属于移动的无线通讯技术将会为推动智能物流的发展。三是智能终端,与其他行业的信息化相比,物流信息化中特有的两个装备,一是机载终端,二是手持终端,起着移动信息平台的作用。既有搜集信息,又有通讯、传感等很多功能。机载终端主要是跟物走,手持终端是跟人走。在网络发展过程中,会看到物的管理是怎么样变化,人的管理是怎么样变化,最后都会提炼固化在两个智能终端上。研究这两个智能终端的差异性,将反映物联网时代物品和人的管理方式。四是位址服务,基于位址的服务现在非常流行,当然GPS 也是,它是比较传统的,现在位置服务中发展最快的是通过智能手机对人的服务。由于人走到哪里,所有的时间、地点和手机信息是捆绑在一起的。

  《物联网世界》:智能物流与传统物流的一个很大区别在于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上,所以数据中心的建设也是发展智能物流的一个关键点,请您谈谈您对此的看法。

  戴会长:数据中心常常是被忽视的领域,但是在物联网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可能没有统一的答案,只有一个个案例出现,这些案例体现的是数据中心经济实体的成功。我们看到现在最成功的案例,发展最快的实体,恰恰都是数据中心类型的。国内有阿里巴巴,阿里巴巴认为自己就是数据公司,其他都不做;国外有谷歌公司、苹果公司,都是发展非常快的,对世界冲击非常大,实际上都是数据公司。这些公司解决了实践中碰到的标准问题、流程问题、人才问题、体制问题,这些问题是自己解决的。解决的标志就是他们成功了。所以要想等这些问题都去解决后再去推物联网可能不行,要鼓励产生这样的数据中心。所以,如何解决数据中心的发展,可能是我们下一步信息化,或者物联网时代急需解决的课题。在此之前我们是很少研究的,特别是目前在体制上,很不适应数据中心的诞生,因为它往往是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可能既做IT,又做广告,又做销售,又做各种各样的事情,甚至做金融服务,按照传统的分类去管理的话,数据中心将无法诞生。所以我们现在需要有一种体制去鼓励这种新型的经济实体的发展。 

  另外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也是一个数据中心的问题,物流信息化长时间受制于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实际上看来,不是因为标准问题、资金问题、商业模式问题,而是许多平台建设脱离了数据中心发展成长的轨道。经常是设计一个公共平台,论证以后,却让另外一些人来运营,而运营的这些人根本不懂这些事情,不是他自己的方案和想法。现在出现了一个很好的苗头,已经出现了向数据中心转化的经济实体。我们看到有两类,一类是公共平台类的,做的比较成功,一类是原来就是实体,例如北京的物美集团就在朝着一个数据中心的模式去转化,销售方案是基于数据积累制定的,有了销售方案以后制定采购方案,也是基于数据的,有了物流配送方案后变成每个作业单,也是数据的,整个流程是数据推动,形成一系列数据的单证,多数员工不需要懂太专业物流和销售知识,对人的依赖很低。这样的发展,相信未来的目标就是智能化,凡是对人的依赖越来越低,实际上就是智能化,所以我对智能的总结就是让物变聪明,让人变傻,人变傻不是指智商低,而是指决策管控不依赖现场人员的简单劳动。这就是我们物流发展的方向。

  《物联网世界》:请您描绘一下智能物流未来发展的理想状况。 

  戴会长:德国的麦德龙公司曾经开了一家“未来商店”,展示智能时代的商场是什么样的,人们的购物方式是什么样子的。但是我想那里总是含有某些假设条件,比如说我们还是要到商店去买东西,还是要到现场去选择、比较等。事实上这些假设也在变化,所以我们无法准确地预测智能时代的物流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只能从目前的一些迹象去期待。例如从服务质量上来看,会有速度更快、差错更少、及时率更高、成本更低的物流服务;在操作方式上会更加自动化,标准化,人工干预越来越少;在流程上看将越来越流畅,仓储和装卸减少,流向合理,资源闲置率低;从社会责任来看,物流中的安全、节能、环保和低碳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所有这些主要靠人的智慧来实现,而智慧的基础是物联网时代的信息基础支撑的。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