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用一流技术 打造一流新产业

作者:RFID世界网收编
来源:RFID世界网
日期:2011-10-26 08:37:43
摘要:所谓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通俗地讲,是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关键词:物联网陕西

  所谓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通俗地讲,是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被写入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国范围内的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竞争已经拉开了帷幕。面对机遇和挑战,陕西物联网产业现状和前景如何?

  拥有高新技术,使他们成为业内的“弄潮人”

  在省内,因为对物联网产业新技术的先知先觉,不少人成为了业内的成功人士。

  西安中星测控有限公司总经理谷荣祥告诉记者,物联网由传感感知、传输通信、运算处理、应用解决方案四大关键环节构成。传感器用于第一个环节。如果将物联网比作一个人,那么传感器就相当于人的感知系统,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因此也就有了压力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图像传感器。

  谷荣祥回忆说,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在西安,自动感应门还不多,一些上档次的星级宾馆才拥有。当时在许多人眼中,这种门还挺神奇,人只要一靠近,它自动开合。其实,它的开合是由传感器在控制。通过观察和思考,谷荣祥对传感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大量查阅外国资料,他认定传感器必将在未来的社会大显身手。

  尽管当时国内还没有物联网这一概念,但是对传感器的需求却在增多。抓住这一机遇,谷荣祥做起了传感器贸易,将国外的传感器引入国内市场。在搞贸易的过程中,他不断学习、积累技术,最终决定自己研发生产传感器,挑战国外的技术。2001年,西安中星测控有限公司研制出了自己的传感器,又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转型为传感器生产企业,如今销售的产品中,90%是自己生产的;10%是进口产品。

  顺应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大潮,现在企业拥有30多名专家教授和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科研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并在北京、上海、青岛、香港等地设立销售服务机构,产品出口美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无独有偶,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的总经理孙长征也是借助高新技术成为了物流网产业中的“弄潮人”。孙长征原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一名教师,上世纪九十年代走上了创业之路,起初他搞的产业是机电一体化项目。而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兴起,孙长征敏锐地觉察到物联网技术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于是决定进入物联网核心芯片研发这一最具挑战性的领域,并于2009年注册成立了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如今,公司研发的物联网核心芯片各项指标均可媲美国际上流行的同类产品,孙长征将他的芯片命名为“唐芯一号”。

  在陕西的物联网产业中,像谷荣祥和孙长征这样的创业者有很多。

  陕西人常常骄傲地说,陕西科技实力雄厚,科研院所和高校林立,陕西不缺技术,陕西不缺人才。从目前我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态势看,又一次证实了这样的看法。

  全国范围内的产业竞争已经拉开序幕

  省工信厅电子软件处处长弥继荣介绍说,与其他省市的物联网产业相比,我省拥有很多优势。

  首先是基础条件好。我省军工行业领域广泛,是国内传统传感器产业的发源地,软件业中的行业应用企业数量众多,涉及物联网相关专业的科研院所和高校比较集中。

  其次是产业链条较为完整。从物联网最基础的核心芯片、智能传感器到射频识别RFID、智能天线、软件与应用平台、物联网系统集成方案提供等均有省内企业涉及,并在各自领域有一定优势。

  截至2010年,全省与物联网产业直接相关企业达510多家,实现收入约346亿元(其中:传感器生产厂家约70家,实现收入83亿元;系统集成企业96家,实现收入68亿元;应用软件企业340家,实现收入122亿元;电信运营商4家,涉及物联网收入73亿元)。另外,其它与物联网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企业收入约254亿元。

  有专家说,物联网要真正的发展,真正形成大产业,关键在于如何深入各个领域实现广泛的应用,也就是“应用引领”。目前,物联网在现实中的应用有两种推动力量。第一种是企业的商业行为,由企业开发出针对某一行业的物联网系统,出售给使用者,这种物联网系统往往规模较小,自成体系,在小范围内使用。另一种是政府的示范推动行为,由政府牵头出资,不急于获利,带有探索性和实验性,为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前布局,放眼长远,这些项目影响力覆盖面比较大。

  在市场驱动下,陕西涌现出一批专注于某些特定行业的物联网系统集成商,在煤矿、石油、文物、水利、交通、农业、环保等领域得到部分应用,也取得较好成绩,诸多应用领域位居国内技术先进或领先水平。但应用范围不大,网络结构简单,企业规模不大,关注多行业的大型公司较少。

  目前,国内一些省市已通过政府推动或大型龙头企业牵引,使物联网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推进,为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而我省还没有靠政府推动实施的物联网大项目。

  “只有不断应用,才能渐渐普及,进一步推动技术突破。没有大规模的示范应用,就没有物联网产业化。”在无锡,这一理念已化为一种共识。

  作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无锡在国家物联网产业中承担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仅仅一年多时间,无锡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物联网产业发展路径,在标准建设、研发核心技术、推动示范应用上取得了突破。

  一年间,以无锡规划建设的15平方公里物联网发展核心区为载体,中科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26个科研院所,清华、北大、南大、东大等16所高校及五大国家网络运营商都在无锡建立了专门的物联网研发机构;在无锡的物联网高端研发人才已由起步时的十几人发展到上千人。

  无锡正成为“感知程度”越来越高的城市: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项目“感知太湖、智慧水利”,是无锡市物联网应用十二大重点示范工程之一,目前已在太湖羊湾水域布设大量节点进行示范应用,据称该项目应用成功后只需复制就可迅速推广;无锡机场防入侵传感网示范工程的核心技术,由无锡传感网工程中心研发,如今这一项目不仅已应用在浦东机场和世博会,还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智利及欧洲一些国家。

  另外,上海、重庆、广州、杭州等城市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也都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大力推进,产业的聚集效应不断在增强,吸引人才的优势在凸显。

  谁来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壮大产业?

  陕西在许多行业都拥有很强的技术,如通讯行业、冶金行业等,产业优势明显,但产业却总是做不大做不强,优势资源整合不到一块,最后与外省发展的差距不断拉开。而如今,作为新兴产业的物联网产业,面对外省快速发展的挑战,使一些业内人士担忧,会不会陷入以往某些产业的发展怪圈。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李士宁认为,陕西省不缺物联网方面的技术,目前缺的是物联网成熟项目在省内的示范带动,我省不但有研发阶段的技术,更有实用及成熟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如:环保监测无线环境物联网项目、水文监测物联网项目、土壤水分及农业精细化工程物联网项目、智能建筑物联网项目、水电气热四大能源节能减排智能监测及控制系统、区域智能交通物联网项目、智能电网监测物联网项目、学校及幼儿园管理物联网项目等。遗憾的是,物联网产业的研发成果在本地应用相当有限,大多被外地购买应用或者正在帮外地做示范工程项目可研报告,处于“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境地。

  “我省物联网产业虽然在基础研发领域技术领先,但是所形成的企业多而散,几乎都是小企业,各自为战,企业间缺乏合作交流,没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将分散的企业和技术贯穿成一条强大的产业链,这也导致了物联网应用市场开拓缓慢。这对于今后产业的壮大将形成制约。”西安邮电学院教授程文艺指出了我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症结。

  当前,如何整合我省物联网产业的现有优势资源,有效开拓省内物联网应用市场,已成为我省物联网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弥继荣认为,眼下国内一些省、市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之所以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是因为他们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成功搭建了物联网资源整合平台,而在现阶段,这一平台的搭建,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推动。

  他进一步解释说,首先要在我省打造区域性物联网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加快区域性物联网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可以筹划在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陕西物联网产业创新园区”,或在西安国家级航天产业园区设立“陕西物联网产业创新基地”,相应在宝鸡高新区和汉中开发区建立特色物联网产业基地。落实其组建方案、运行机制、经费保障与服务职能,为贯彻落实省政府的产业发展意图、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吸引规模企业投资、营造良好的产业服务环境、推进我省物联网产业良性发展奠定基础。在省内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互动共赢的“一核两翼”产业发展格局。

  同时,充分发挥示范园区的带动和孵化作用,增强产业集聚效应。

  通过产业化基地或园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平台、技术平台、投融资平台等的搭建,凝聚高端技术研发团队,吸引物联网领军人才,形成特色化物联网产品与服务,推动物联网产业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