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惠普断然去除PC业务大包袱 李艾科效仿IBM加快转型

作者:IT时代周刊
来源:RFID世界网
日期:2011-09-13 08:48:42
摘要:而IBM软件集团也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基础架构中间件供应商。 从惠普转型的路径来看,没有人否认李艾科正努力效仿IBM,甚至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在谈论惠普的转型时如果需要提及IBM,惠普也不像以往那样会稍显尴尬。从某种程度上说,...

  如果再不果断地采取铁腕手段,惠普财务报表上的利润率不仅将继续为PC业务所累,整家公司更有可能在软件和服务领域被IBM越甩越远

  主动放弃PC行业王座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当看到IBM成功转型后的稳健身形,李艾科终于紧咬牙关,断然决定与PC业务做个彻底的了断。

  8月18日,全球最大的电脑厂商惠普宣布,该公司将评估PC业务并可能将其分拆或出售,同时将放弃起步不久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业务。惠普CEO李艾科表示,他们正在进行一场“必要的转型”,以更好地争夺企业级用户。为此,他同时宣布将耗资117亿美元收购英国的云服务提供商Autonomy软件公司,这符合李艾科给惠普制定的转型策略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在软件与服务上。

  通过重组,将低利润率的PC和移动终端业务分离出来,惠普董事会的脸色可能会好看一些。美国投行业人士StifelNicolaus认为,如果剥离PC业务,惠普的营业利润率将从目前的12%提高到15%左右。华尔街也有分析认为,惠普此举“痛在当下,利在长远”。

  不过,已有投资者对李艾科表现得有些不耐烦了,他们认为这个德国人上任后至今的表现乏善可陈。从去年11月至今,惠普的市值缩水超过四成。投资机构LoomisSaylesValueFund分析师托尼·乌斯罗说,“我开始怀疑他是否适合这个位子。”资产管理公司NeubergerBerman董事总经理巴苏·穆里克说,他一直在强调“相信我”,但有人这样说的时候,你最好捂紧自己的钱包。

  甩掉不赚钱的包袱

  实际上,惠普历史上也曾进行过多次转型,但向软件和服务的转型却进行得极不顺利。

  对于此次放弃PC业务的原因,李艾科称是为了确保惠普能跟上科技的发展趋势,“我们正处于公司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他预计,分拆PC业务后惠普的年度营收将下降400亿美元,但其他业务能够弥补这部分的损失。

  财报显示,截至7月31日的新财季,惠普PC业务收入95.92亿美元,占公司总营收的31%。根据研究机构IDC的统计数据,去年惠普的PC出货量超过6400万台,占据18.5%的全球市场份额。惠普的PC业务仍然实现盈利,但利润率仅为5.9%,而惠普的整体利润率为11.7%。

  李艾科说,惠普不可能在继续投资PC业务的同时,对其他部门做出必要的结构性改革,惠普需要足够的灵活性。据分析,这也是他考虑分拆该业务的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表现出自己全力以赴服务企业的决心,作为重组PC业务的一部分,惠普同时关闭了希望尚存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业务。

  去年4月28日,惠普斥资12亿美元收购Palm公司,拥有了可使用于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WebOS。当时,外界认为,这是李艾科正式进入移动终端市场的明确信号(惠普曾在2007年试探性地推出过少数几款智能手机)。在当时,市场有分析认为,惠普有望走出一条和IBM不同的转型道路:既加大力度服务于企业,同时又不忘消费电子终端。但现在看来,惠普只想把自己完全装进企业服务市场的“口袋”。

  李艾科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该部门的营业亏损高达3.22亿美元,如果继续坚持研发,也要花费数年时间,而且还不保证能够取得成功。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数据显示,WebOS智能手机全球市场份额不足1%。

  此外,由于销售业绩平平,上市仅49天搭载WebOS的平板电脑TouchPad也被惠普迅速打入冷宫。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Research分析师查尔斯·戈尔温认为,惠普高层可能认定,惠普涉足平板电脑市场的时间太晚,无法吸引太多注意,他们意识到成功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有外媒报道称,百思买曾采购超过27万台的Touchpad,但至今还有20万台仍堆在仓库里无人问津。

  仓促的转型策略

  市场研究公司GleacherCo分析师布莱恩·马歇尔表示,惠普决定避开锋芒,在利润率更高的市场与其他巨头展开竞争,比如IBM、SAP和甲骨文。

  关于这一点,惠普在对高层进行人事任命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考虑。比如,雷蒙德·雷恩曾担任甲骨文的总裁,李艾科则曾在企业级软件开发商SAP供职20年。马歇尔说,软件和服务应该是雷恩和李艾科的强项,他们必须拿出看家本领。

  在企业所需的软件和服务上,惠普确实有望实现更高的利润率。美国贝克资本管理公司基金经理人帕特·贝克表示,惠普的重点在存储、服务、安全和网络等方面,李艾科的重组措施可以让这些业务走向成功。此外,李艾科信誓旦旦地表示,将采取有力措施拓展针对企业客户的云计算等业务,此次收购Autonomy公司则将令他在云计算的竞争中有更多的牌可出。而在上一季度,惠普商业软件业务运营利润率达到了19%,是PC业务的3倍。

  不过,更多人对惠普此举并不看好。有分析师认为,惠普至多算是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但突然对新战略路线出现重大调整,可能反映出该公司面对未来依然缺乏方向。

  “与其说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表态,还不如说是他们沉不住气了,”美国财经网站MarketWatch专栏作家特蕾泽·博勒蒂撰文说,惠普董事会似乎是在针对波动的市场,以及投资者的恐惧和吁求作出回应,而不是在证明对自己既定的方向充满信心。因为就在不久前,包括李艾科在内的惠普高层仍在是否剥离PC和移动终端业务的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

  在此之前,李艾科给外界的感觉是他反对去除PC业务。在2月份,李艾科曾说,“个人电脑这样的消费业务,给了惠普巨大的竞争优势。”6月,他率领一帮惠普高层访华时仍在强调,“难以想象惠普会没有PC业务。”而在平板电脑业务上,今年5月,惠普恨不得将公司所有PC都搭载WebOS操作系统。当时,惠普欧洲区负责人艾瑞克·卡多在法国戛纳的新闻发布会上声称,在平板电脑世界里,惠普将超越目前的第一名。之后的两个月,惠普仍多次阐述对TouchPad的升级计划。

  所以,对于惠普航船突如其来的转向,投资者们感觉其中可能隐藏危机。美国投资公司Needham分析师理查德·库格勒称,惠普这些天的激进措施恰恰表明,公司的境况是多么的颓势,他们完全被绝望的气氛所笼罩。

  只学到IBM的皮毛?

  90年代初,IBM因为身形过于臃肿险些自我毁灭。1993年,临危受命的IBM董事长郭士纳就打出了向服务转型的旗帜。1998年,他果断地将IBM从制造商转变为软件和服务提供商。三年后,IBM新增收入250亿美元中的80%,都是来自IT服务业。此后,郭士纳通过收购“莲花”(Lotus)软件,以及提出“电子商务”的概念,带领公司向软件和互联网业务方向转移。到2001年,这两项业务的产值已经上升到430亿美元。2002年,郭士纳的继任者彭明盛继续指挥这头“蓝色大象”跳转型之舞,他先是用35亿美元收购普华永道,后又通过多次并购成立了包括5大软件业务的软件集团,最终在2004年通过剥离PC业务,完成了IBM的转型大任。

  依据年报显示,IBM在2010年的总营收为999亿美元,其中服务收入为564亿美元,软件为225亿美元。而IBM软件集团也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基础架构中间件供应商。

  从惠普转型的路径来看,没有人否认李艾科正努力效仿IBM,甚至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在谈论惠普的转型时如果需要提及IBM,惠普也不像以往那样会稍显尴尬。从某种程度上说,现时的惠普和郭士纳接手时的IBM有些相似除了公司规模庞大,市场很难在其身上发现闪光点。

  2008年,赫德斥资130亿美元收购企业服务公司EDS,这被认为是惠普开启转型大幕的标志性行为,这也使得惠普在IT服务领域具备了与IBM竞争的规模。从表面上看,惠普与IBM越来越像,但惠普注定当不了另一个“蓝色巨人”。

  Gartner发表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IT服务市场,IBM继续保持第一位置,收入增加2.6%,达564亿美元,市占率为7.1%。惠普在2010年IT服务收入为353亿美元,市占率为4.5%。

  分析人士指出,一直以硬件见长的惠普并没有与IBM一样完善的企业级软件产品支撑,转型之路必将步履维艰。2010财年,惠普软件业务的规模增长到35.8亿美元,不足公司总营收的3%。

  今年早些时候,IBM高级副总裁麦克·丹尼尔斯表示,李艾科上任以来只知道强调或打造个别部门,这是“见树不见林”的做法,不足以提高惠普整体层次,“因为软件和服务部门愈来愈密切结合,IBM的利润率一直跑在惠普前面,未来5年IBM将继续扩张并维持领先,惠普仍需花费很长时间才可能逼近IBM。”

  从1988年开始,现任IBM软件与系统业务总经理史蒂芬·米尔斯就开始负责IBM的软件业务,至今该业务的收入增长了3倍,“做软件是非常困难的”,他说,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惠普一直都过多的关注数量而没有关注价值,要改变一个已经延续十几年的方向很难。

  惠普转型服务业需要耗费很长时间,难免给公司带来混乱。米尔斯评价说,惠普正进行越来越多的价格战,希望把自己定位成低成本的竞争者,IBM是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的公司,两者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这也许才是人们对惠普丧失信心的根本原因。BernsteinResearch分析师萨科纳吉指出,如果惠普想要仿效竞争对手IBM的策略,就必须接受作为一家大型科技公司但增长率较低,并通过股票回购计划之类将现金返还股东。

  现在惠普的企业业务十分庞大,从IT服务与软件,到云计算解决方案和数据中心,还有企业通信。这也意味着IBM、甲骨文、华为和思科等科技巨头将对惠普发起围剿。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