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切入点研究

作者:RFID世界网 收编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日期:2011-07-21 09:24:29
摘要:结合物联网产业链现状对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从总体层面、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几个层面提出了运营商发展物联网业务的切入点。
关键词:运营商物联网
      0 前言

  物联网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物联网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同年,美国《商业周刊》评价物联网是人类未来四大高新技术产业之一。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指出“在物联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提出了“感知中国”计划。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在重大专项、优先发展主题、前沿领域中也都列入了物联网。

  互联网连接的是虚拟信息空间,手机蜂窝通信连接的是人与人,物联网连接的是物与物。物联网产业链由传感器/芯片厂商、通信模块提供商、电信运营商、中间件及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和服务商构成。电信运营商为物联网产业提供网络通道,将下游的终端设备与上游的应用系统连接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截至2010年9月,我国电话用户数已达11.3亿,其中移动用户数已达8.15亿,固话业务和移动通信的发展已经进入饱和阶段,用户增长速度趋于平缓。人与人互联的产业已基本趋向饱和,而物与物的互联将形成全新的业务,根据Forrester等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物物互联业务与现有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1,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将是物物互联。物联网巨大的商业潜力为运营商带来了下一桶金的机会,运营商3G、4G网络的发展也为物联网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提供了基础。作为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三大运营商都将物联网的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为掌握物联网产业的话语权而积极备战。如何找到有效的物联网产业切入点,尽早进行物联网产业布局并解决物联网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将对三大运营商占据物联网产业市场、扩大物联网产业规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 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SWOT分析

  下面就以中国移动为例进行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SWOT分析。

  1.1 优势

  a)网络覆盖。拥有国内覆盖最广的无线通信网络,城市的网络覆盖率到达100%,乡村的网络覆盖率超过97%,为物联网终端的接入奠定了极为优越的网络条件。

  b)用户规模。拥有超过5.7亿的用户规模,移动通信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0%,为物联网业务的开展创造了客户基础。

  c)物联网业务。已经在重庆建立了物联网基地,开发了多种物联网典型应用,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市)公司也开展大量物联网相关业务(如污染监控、电力抄表、气象检测、车辆管理、水文检测、物流运输、移动POS等),中国移动在物联网产业中起步早、发展快,已经领先于其他运营商。

  d)物联网标准。在物联网标准领域的推进力度较大、速度较快,加入了国家传感器网络标准化协会及物联网产业联盟,成立了中国移动物联网研究院,并开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终端设备WMMP(无线机器通信协议)。

  1.2 劣势

  a)固网资源。固网资源和用户数远远落后于其他运营商,阻碍了部分使用固网传输的物联网业务的开展。

  b)集团客户资源。集团客户资源不足,不利于物联网集团业务的拓展。

  c)研发实力。作为传统的通道提供商,在物联网终端和应用侧研发实力欠缺,作为产业链集成者或整合者能力不足。

  1.3 机会

  a)3G网络。3G网络的建设为部分有高速数据传输需求的物联网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较为充裕的通道资源。

  b)政策支持。国家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1.4 风险

  a)行业壁垒。物联网应用领域广泛,产业链涉及的环节较多,运营商在介入部分物联网行业应用时存在行业壁垒,需要通过政府部门支持、利益分配协调等途径突破壁垒。

  b)竞争对手。物联网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三大运营商和产业链各环节的公司都在积极布局,争取获得物联网产业的话语权,产业竞争十分激烈。

  c)商业模式。与传统的移动通信相比,物联网产业的商业模式还不成熟,还有待进一步摸索和完善。

  2 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切入点

  物联网产业对于运营商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找到正确有效的方向切入将使运营商迅速占领物联网市场,反之则会在耗费大量资源的情况下仍然无法获得理想的市场份额。结合物联网的技术特点以及运营商的产业链定位,运营商可以从总体层面、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几个层面进行切入。

  2.1 总体层面

  物联网发展尚处启动与初级阶段,国际与国内均无统一标准。按国际、国内、区域、行业等不同应用尽快制定相应标准,包括技术框架要求及体系架构标准规范,将有效促进其国内与国际产业协同与规模化快速发展。

  物联网的标准不是一个公司,一个行业,甚至不是一个国家所能制定的。国外有很多标准制定不是国家行为,而是联盟行为。联盟成员之间既是竞争又是合作的关系,共同制订标准,共同打开市场。参与标准化的制定使运营商能够掌握物联网相关标准的最新进展,第一时间根据最新的标准化成果进行各自接入、管理系统的开发。

  2.2 感知层

  2.2.1 管理码号资源

  物联网业务的终端数以亿万计,如果按照现有的码号资源对每一个物联网应用终端通信模块进行分配是不现实的,运营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有效缓解码号资源紧张的现状。

  a)只对感知层与网络层接口的物联网通信网关分配码号资源,其他感知层的终端将通过内网ID或内网码号的方式进行通信,这样感知层的每个传感器网络仅有汇聚终端需要一个码号,通过一个码号对应同一传感器网络中的多个终端,大大减少了码号资源的使用。

  b)建立虚拟号码池,对不同的物联网行业应用分配不同类型的虚拟号码,虚拟号码由客户信息编码+短号组成,每个终端获得一个虚拟号码,通过虚拟号码与网络服务支撑平台通信。虚拟号码配置方便,有效节省了码号资源。

  c)采用码号回收机制,对于长时间没有产生语音和数据业务或停机一段时间后的码号进行回收并再分配,这样可以把闲置的码号重新分配给需要更强烈、业务量更大的用户,避免了码号资源的浪费。

  d)如果物联网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采用以上3种方式还是无法避免码号资源的紧张,则需考虑更换码号编码方式,采用物联网专用号段。运营商现有的码号采用了13位的号段,采取E.164编码方式,即CC+NDC+SN。其中,CC代表国家码,NDC代表国内接入号,SN代表用户号码。可以在CC和NDC或NDC与SN之间添加表示物联网行业应用、用户等级等信息的码位,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码号资源不足的问题。

  2.2.2 提升SIM卡性能

  物联网业务与传统移动通信应用环境不同,对SIM卡的需求上存在一些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SIM卡容量和SIM卡容电量上。

  2008年以前,SIM卡的容量基本为4KB,2008年以后,SIM卡的容量增加到64KB。对于移动通信来说,对SIM卡的需求仅仅是存储少量联系人信息,64KB的容量基本可以满足需求;对于物联网业务来说,SIM卡需要保存大量的号码信息、路由信息以及与网络平台的交互信息,从长期发展来看,现有的SIM卡容量已经无法满足物联网各种行业应用的需求,开发兆级存储量的SIM是十分必要的。

  物联网的终端各不相同,布设环境差异较大,对SIM的环境适应性要求远远高于传统的移动通信。布设在无线信号较微弱地区的终端设备,SIM发射功率较大,再加上终端模块的供电量有所差别,会导致SIM卡烧毁的情况出现。为了使各种物联网行业应用能够顺利持续地开展,尽量避免SIM卡烧毁从而影响终端正常工作的情况出现,需要研发工业级SIM卡,实现各种模块、各种环境下的正常使用。

  2.3 网络层

  2.3.1 差异化服务

  随着物联网业务的发展,终端数量不断增加,对运营商在网络传输、维修保障以及客户服务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网络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限性导致想要同时满足所有终端客户的高质量服务要求是不现实的,只有体现出差异化,对终端客户划分级别进行服务,才能满足不同标准下各个层次上终端客户的服务需求。

  差异化服务可以分为网络差异化、保障差异化和客服差异化3个部分,各部分分别包含以下一些差异化服务内容。

  2.3.1.1 网络差异化

  a)网络接入优先级。根据接入网络的物联网终端的适配识别结果判断终端的用户等级,对等级高的用户分配较高的接入优先级,对等级低的用户分配较低的接入优先级,这样就保证了在网络繁忙的情况下等级高的用户接入网络基本不受影响,体现了高等级、高体验的运营思路。

  b)网络带宽资源的分配。物联网各种行业应用中的终端数据上报需求各异,上报的数据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应用功能的有效实现和用户体验的质量。按照终端用户等级的高低分配相应的带宽资源,优先保证高等级用户的业务体验,最大程度上保证优质客户资源对运营商品牌的忠诚度。

  2.3.1.2 保障差异化

  a)日常监控、维护保障。根据物联网终端用户等级对相应终端进行分时监控、分时升级,用户等级的差异体现在终端监控以及终端升级的频率上。

  b)故障处理服务。对出现故障的终端进行的修复服务也体现了差异化,等级高的用户会在最短时间内获得终端维修服务,修复用时短,同时会及时得到运营商的故障处理反馈信息;等级低的用户则需要排队等候,直到高等级用户的故障排除后才能得到维修服务,修复时间长,故障处理信息的反馈较慢。

  c)运行质量分析服务。等级高的终端用户会定期得到终端和网络运行情况的统计报表,以此作为终端定期检修和维护的依据;等级低的终端用户则无此项服务。

  2.3.1.3 客服差异化

  a)人员配置服务。根据物联网终端用户等级为用户配置相应的客服人员,等级高的用户会得到高级客户经理的一对一服务,等级低的用户则会得到初级客户经理一对多的服务。

  b)客户交流。等级高的终端用户会得到定期调研访谈、用户交流、技术培训等增值服务,等级低的终端用户则无此项服务。

  c)投诉处理。在接到用户投诉时,根据用户等级的高低配置相应级别的服务人员,设定不同级别的投诉响应时限、处理时限和处理结果反馈时限。

  2.3.2 规划网络资源

  与传统移动通信类似,在物联网业务中,用户最关心的还是运营商所提供的网络服务是否完善、网络是否能够全覆盖、网络带宽是否足够等问题。因此,运营商发展物联网业务的基础与发展移动通信是一致的,就是要做好自己的网络,规划好网络资源,网络服务要跟上,从根本上提高用户体验。运营商可以分别从以下3个方面来规划网络资源。

  a)加强平台建设。物联网终端用户数量巨大,终端的有效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服务支撑平台的建设,需要完善平台在终端监控、专家分析、仿真测试、差异化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从而实现终端的有效有序管理。

  b)完善网络覆盖。全面的信息采集是物联网的基础,因此,泛在的无线网络覆盖是物联网规模发展的基础设施。通过3G、4G网络的建设,可以满足物联网感知层的网络覆盖需求,也可以利用3G、4G网络提供的高带宽提供感知信息传输通道。

  c)加大网络容量。加大传输网建设,提高物联网信息传输能力,提供物联网发展所必需的信息高速公路,形成物联网黄金传输平台。

  2.3.3 实施数据分流

  物联网产业的终端潜在数量巨大,将远远超过现有的移动通信用户数,给移动通信网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使如此之多的终端顺利接入到网络之中成为了物联网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通过对现有物联网业务现状的分析,运营商可以从数据传输方式和数据上报时间2个方面入手进行终端数据的分流。

  数据传输方式指的是根据物联网行业应用的特点选择通过固网和移动网2种网络承载方式传输终端数据。2种网络方式的选择主要考虑终端移动性、终端布设密度、终端布设区域、终端带宽需求、传输稳定性需求、固网布设成本等因素。例如,对智能家居这种移动性较小、终端布设密度较大、固网布设成本较小的应用建议采用固网传输;对交通物流这种移动性较大、终端布设密度较小、固网布设成本较高的应用建议采用移动网传输。

  数据上报时间指的是对终端布设密度较大,信道容量比较紧张的区域,可以对不同行业终端、不同等级终端进行分时接入网络、上报数据的方式。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在同一时刻接入网络的终端数量,避免出现信道拥塞无法接入,从而导致用户体验显著下降的情况。

  2.4 应用层面

  目前,物联网产业在全国乃至于全球都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从当前运营商实际运营物联网业务的能力来看,还存在着业务初期赢利模式和运营经验不足等客观约束。此时,结合本地区重点产业和重点行业推进关键重大项目的发展,树立行业应用标杆,有助于增加运营商在物联网标准制定上的话语权,能够提高运营商在物联网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3 结束语

  物联网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运营商要想占据物联网产业链的核心地位,需要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使巧劲,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这样才能够在网络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物联网业务体系架构,占据物联网产业的制高点。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