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运营商的角色困惑 布局移动支付矛盾重重

作者:刘为
来源:IT商业新闻网
日期:2011-06-10 08:41:24
摘要:在接受采访时,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对记者表示,移动支付并不等于金融业务,金融业务只占移动支付业务的很小一部分,移动支付其实更近似于数据业务,电信运营商应在从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此次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正式发放仍然按照金融业务的思路进行,运营商没有获得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这是不合理的。
       在接受采访时,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对记者表示,移动支付并不等于金融业务,金融业务只占移动支付业务的很小一部分,移动支付其实更近似于数据业务,电信运营商应在从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此次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正式发放仍然按照金融业务的思路进行,运营商没有获得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这是不合理的。

       以运营商在电信业的地位和用户资源,能否顺利得到支付牌照,这并非是一件非常令人担心的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运营商来说,即使拿到了牌照,要在移动支付业务上占据主导地位恐怕也会非常困难,这是为什么呢?



运营商的角色困惑 布局移动支付矛盾重重 

 
       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研究员、著名通信专家侯自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运营商的垄断地位在移动支付领域内将不复存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金融机构进行支付活动,完全可以脱离运营商从而独立完成。这叫做OTT(over the top)模式,其架在移动互联网顶上,包括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根本不需要运营商来配合。

       侯自强告诉记者,现在移动支付的标准虽尚未出台也并无悬念,即采用银联支持的NFC标准。将来NFC会像照相机、收音机等功能一样,成为手机的标配,再加上可连接操作系统的开放RFID的API接口等,这会形成一个开放的产业链,有牌照的所有企业都可以参与进来,运营商的角色将会和其它第三方支付企业相同。侯自强并向记者举例说,苹果,Google现在都在做移动支付这块,苹果手机只要一支持NFC,再与其商店中的应用配合,赚钱就和运营商没关系。

       据《广州日报》报道,Google近期已正式发布移动支付服务Google Wallet和Google Offers,正式“入侵”手机支付业。据悉,Android用户可利用手机支付购物款,Google Wallet(谷歌钱包)将支持多种信用卡,包括花旗和万事达信用卡。Google Offers则是一款日常交易服务,将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将优惠券发送给客户或手机上,用户可通过商场收银台,或手机兑换。 

      Google称,未来所有Android手机将内置NFC芯片。即绝大部分Android系统的手机都会支持Wallet与Offers的功能。 

      在首批拿到支付牌照的企业中,支付宝、财付通等企业已经入围。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支付宝去年10月已联合60多家厂商成立“无线安全支付产业联盟”,其中包括高通、联发科、诺基亚、UCWEB等手机厂商和应用提供商。支付宝设置利润分成,开发者、芯片商、系统方案商、硬件商均可根据参与程度获得相应收益。IT商业新闻网在采访支付宝相关人士时,其也认为公司目前的手机支付项目,与运营商并无太大关系。

      财付通相关人士也曾经表示,运营商的产品集中在近场支付,而他们主要是远端支付,对用户而言,是不同的两种选择。“对我们不会有太大影响”。

      Frost&Sullivan TMT部门咨询顾问于兆钧对此认为,银联和运营商各有优势,运营商一方面以移动支付业务带动其用户量的发展,另一方面则可以搭建平台,引入广告等业务。无论哪一方单独想将移动支付做起来都很难,银联、银行、运营商必须联手。“移动支付发展需要全产业链的支持。”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对记者表示,运营商对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方式都不会错过,在近场支付上,运营商在SIM卡、定制手机等项目上具有垄断地位,但在远程支付方面,由于第三方支付企业在移动互联网上可复制原先在PC上的经验,因此运营商在这方面落后于许多第三方支付企业。将来如何扬长避短,还要看运营商的具体策略。

      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对IT商业新闻网记者分析说,虽然接下来也会有第二批、第三批企业拿到支付牌照,但首批与以后每批的意义还是不一样的。在第一批支付牌照名单中并未出现运营商,表明其在移动支付领域的身份还不重要。现在运营商已沦为管道,苹果等现在也已参与移动支付,运营商即使有资金实力、用户资源等传统优势,但在新领域中也并不能得以很好的施展和利用。李易并告诉记者,实际上在运营商内部也曾就管道问题进行过讨论,有人就提出从成本角度看,做管道仍有盈利前景,其实这也没什么不好。

      有观点对此认为,随着“管道”所承载的业务日趋多样化,如何对用户提供差异化的业务和服务来保证用户的业务体验,逐渐成为运营商差异化竞争的手段,也推动着“智能管道”的发展。面对互联网上的OTT应用业务,运营商也可以发展“智能管道”,开放电信增值业务的API给第三方应用软件开发商,从而从应用中收取增值费。

      在国际电信市场,70%以上的运营商仅靠“管道”就完全可以生存。仅是排名第一、第二的运营商不甘于做“管道”,而其他运营商都是基本依靠“管道”存活。但国内运营商还肩负着带动产业链发展等相关的社会责任,因此要在做“管道”的基础上不断谋求变革。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