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物联网:A面 VS B面

作者:张丹丹
来源:浙江日报(杭州)
日期:2011-03-30 10:43:00
摘要: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协会的筹备已接近尾声。各界对这个新的产业联盟充满期待。它的建立必将促进浙江各相关企业的紧密合作和抱团成长,更有可能厘清横亘在政府和企业面前关于物联网产业发展思路的迷茫。事实上,现在有两条不同的路线,有可能就决定了浙江物联网产业的未来定位。
       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协会的筹备已接近尾声。各界对这个新的产业联盟充满期待。

       它的建立必将促进浙江各相关企业的紧密合作和抱团成长,更有可能厘清横亘在政府和企业面前关于物联网产业发展思路的迷茫。

       事实上,现在有两条不同的路线,有可能就决定了浙江物联网产业的未来定位。

       A:走苹果路线

       推广应用,做大盘子

       在杭州,多家规模物联网企业的高层都是技术出身,而陈贤兴则有些另类。

       这位利尔达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在很多场合都坦言“不懂”物联网技术。之前20多年,利尔达一直从事电子元器件产品贸易。

      “也许正因为我不是技术出身,不会一味追求技术攻克的快感,反而能更冷静地看待这个尚在襁褓中的新兴产业。”陈贤兴说。

       在技术人员看来,国内物联网最大软肋在于核心技术的缺失,而在商人看来,最大软肋则在资金。这段时间,陈贤兴一直忙着筹备4月份的全国物联网技术大赛。作为主办方,陈贤兴希望通过比赛的平台,让好的物联网技术投资项目找到发展所需的资金,为技术和资本搭建一个桥梁,从而更快地走向应用。

       而应用,正是陈贤兴扎入物联网领域的主攻方向。

       陈贤兴很清楚,当前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外国巨头手中。以芯片技术为例,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就如鸡蛋与石头。他决定“避重就轻”,把注意力放在芯片的二次开发上。“我们最大的机会,并不在核心技术的研发,而在于芯片进入应用技术领域前的二次开发,也就是传感器和传感网技术研发上。在这一部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差距并不大。”

       以时下最流行的苹果产品为例,苹果手机中的芯片,也并非自己生产,但这丝毫不影响苹果在应用方面的巨大突破。“我们完全可以学习苹果模式。芯片技术再好,没有应用,都是空的。而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将应用做到极致,做到完美,让芯片企业反过来求我们用他的芯片。”

      这几年,陈贤兴带领他的“利尔达”,走的就是这条路。投入最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从国外引进的芯片进行应用方面的二次开发,并向下游的客户提供整套的技术方案。就拿大家已经比较熟悉的不停车收费系统(ETC)为例:“利尔达”提供的ETC传感网络和传感器技术,能不受地域、环境等外界因素限制,任何汽车经过ETC时,都能被准确地记录下时间和位置。

      浙江的亮点就在于应用服务环节,且发展迅猛,2010年杭州物联网及相关企业的年产值已超过300亿元,而这一数据在2009年是210亿元。

      在杭州,“中正生物”的嵌入式指纹识别设备已经进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市场占有率达到60%;“海康雷鸟”开发的基于无线传感网的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已经在南方电网和国家电网得到了实际应用;“家和智能”的触角甚至伸到了海外,与中国电子集团合作,承担非洲联盟大楼14个机房的无线传感网络监控项目……这些不俗的战绩也成为陈贤兴们抱着“先把盘子做大”想法的有力支撑。

      B:学习爱迪生

      技术攻坚,争话语权

      与“利尔达”的曲线发展相比,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施一明却喜欢啃硬骨头,身兼浙江大学教授和公司高管的他始终坚持带领团队进行自主研发。

     “应用的大量出现,可以迅速扩大物联网的蛋糕,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们抢不过人家,只能为他人作嫁衣,因为核心技术掌握在人家手上,有话语权。”施一明道出他的担忧。

     “中控”将自己定位为物联网服务的提供商,当然也开发应用,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将核心技术产业化,进而推动技术向更深层次发展。“只有牢牢掌握核心技术,实现0到1的突破,才能在应用领域迅速从1推广到9,与跨国企业相抗衡。”施一明说。

     “像通用电气这样的企业,能走得更远。”通用电气正是由于创始人爱迪生和他团队的2000项发明而在电气领域垄断了长达一个世纪。
   
      眼下,施一明正在做的一项课题物联网机器人,其核心就是通过智能技术,让物与物之间均能互相感应,从而比一般的智能机器人具备更高的灵敏度,甚至可以通过触摸酒瓶来分辨酒的种类。

      类似这样的研发,“中控”每年的投入都超过1亿元,而去年“中控”总的销售收入为21亿。

     “中控”在物联网核心技术的攻坚上如此执着,得益于在自动控制系统方面已经尝到的甜头。

     “中控”有一项引以为傲的EPA工业以太网技术,是中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第一个被国际认可和接受的标准。其中部分标准,甚至被工业化一流的德国纳入了国家标准。现在,即使是西门子、施耐德这样的巨头,在中国工业系统中销售自己的产品,也按照“中控”的EPA标准制造。

      与“中控”一样执着于研发的,还有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在物联网产业链的第一环节传感器制造中,有两大技术难题识别和传输,而聚光科技成功地解决了识别的难题。比如说,聚光科技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化工厂的污水排放情况,并稳定地检测出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含量。正是由于这一核心技术,其产品即使在价位上不占优势,仍然有大批客户愿意购买。

      在杭州甚至全国,“中控”、“聚光”这样在核心技术领域攻坚、走自主研发路线的并不多见。多数企业更愿意做物联网在网络运营及服务提供、软件与应用开发等下游环节。“这也容易理解。”施一明说,应用不需要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对市场、销售的要求相对高一些,这恰恰是浙江民营企业的强项。而且,应用直接贴合市场,比较容易产业化,迅速产生效益。

      也正因此,国家智能电网如火如荼地上马,虽然也有各地的物联网企业跟进配套,但满眼看去,都是西门子、ABB等进口设备的身影。

     “更高的利润被赚走还是其次的。”聚光科技研究中心副总监闻路红表示,缺乏核心技术而不得不依赖他人的更大隐患,在于信息安全。

      A or B

      岔路口的抉择

      先做大蛋糕,还是先打造抢蛋糕的实力?目前物联网产业专家们对此争论不一,即使是决策部门中央各部委,也存在诸多分歧。

      共识尚未形成,地方政府却深怕落后他人,已纷纷开始跑马圈地。2010年的一连串数字眼花缭乱:杭州规划5年内年产值要超千亿;广州则宣称5年拟翻10倍达1500亿……

      省经信委技术进步与装备处副调研员罗仁宏对此表示,正是因为物联网还在起步阶段,政府当下最主要的工作应该是研究如何引导产业链的有序发展,而如何能让企业愿意投入研发,如何让企业有推广应用的动力,是摆在政府面前一个任重道远的课题。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