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东莞拟推行新莞人公共服务“一卡通”

作者:温龚锋
来源:东莞阳光网
日期:2011-03-23 10:47:42
摘要:3月22日,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在副市长成洪波的陪同下调研新莞人服务管理工作,他强调,要创新新莞人服务管理工作,提升人性化服务,让关爱和善待新莞人真正形成全市上下的共识。据悉,东莞将探索建立积分制入户工作常态化机制,同时通过大力推行居住证制度,实现新莞人社保、医疗、教育、就业、缴费、公交服务等“一卡通”。

3月22日,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在副市长成洪波的陪同下调研新莞人服务管理工作。(摄影/记者 温龚锋)

  东莞阳光网讯 (记者 温龚锋)3月22日,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在副市长成洪波的陪同下调研新莞人服务管理工作,他强调,要创新新莞人服务管理工作,提升人性化服务,让关爱和善待新莞人真正形成全市上下的共识。据悉,东莞将探索建立积分制入户工作常态化机制,同时通过大力推行居住证制度,实现新莞人社保、医疗、教育、就业、缴费、公交服务等“一卡通”。

  书记带队深入基层调研新莞人服务管理工作

  今天上午视察调研工作的第一站,刘志庚一行来到东城新莞人服务管理中心,在积分入户办事窗口详细询问了有关手续、资料等情况,他还在其他办事窗口了解新莞人技能培训、新莞人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随后,刘志庚听取了东城街道新莞人服务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刘志庚认为东城街道新莞人服务管理工作“职责清晰、制度健全、服务到位、积极创新、成效明显”。

  视察调研工作第二站来到东城万事达液晶显示器公司,刘志庚一行深入该公司职工生活区,参观了职工食堂和职工文体娱乐室。

  在东城万事达液晶显示器公司,刘志庚、成洪波专门和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八位新莞人代表进行面对面交谈,详细听取了新莞人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反映的问题焦点是积分入户手续繁琐部分计分标准不合理等,有新莞人建议可参考公务员网上报名的方式,对积分制入户实行网上报名,网上审批,提高效率,同时有关部门也可以开通“微博”等平台,增加沟通渠道。

  东莞将探索建立常态化积分入户制度

  今年的积分入户工作已经开始接受申请,刘志庚十分关注申请手续、指标等问题。

  刘志庚认真收集问题,随后召集发改、人力资源、社保、公安等十多个部门有关负责人召开新莞人服务管理工作座谈会。

  记者获悉,去年东莞市共有10854人取得积分制入户资格,截止3月9日,全市共完成社区接收10165人,共有9303名申请人到入户地公安分局递交了入户申请资料,但仅有1597人办理了入户手续,其中,大多数人“卡”在“计划生育证明”和“无犯罪记录证明”上。

  刘志庚表示,积分制入户是目前广大新莞人关注的重点问题,市有关部门要换位思考,优化服务,进一步简化程序,切切实实让符合条件的优秀新莞人入户东莞。与此同时,东莞在积分制入户工作上,还要敢于创新,不能“唯指标”论事,还要逐步探索入户工作的常态化。

  刘志庚在会上指出:总的积分入户还是要放宽,我不太赞成指标限制,不能省里下了多少指标你就入多少,不合格了也给入,不要出现符合条件想入的反而入不了,也不能限制5月份之前就要办理。他要求有关部门要探索常态化,符合条件的人,随时可以申请,随时可以入户。 刘志庚要求有关部门进行研究,简化积分入户手续,提供人性化服务。

  目前,市新莞人管理服务局已拟定了《关于建设新莞人积分制公共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正在征求部门和镇街意见。我市拟在今年建立全市统一的积分体系,明确相关公共服务的供给部门向新莞人提供的公共服务必须与积分体系挂钩,逐步将入户、子女入学、岗前培训、公租房、困难救助等公共服务政策以积分制的形式,惠及新莞人群体。

  将实现新莞人享受公共服务“一卡通”

  在座谈会上,刘志庚一再强调关心关爱新莞人既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单单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劳动力就业竞争态势,而是中央、省的要求,是东莞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要求从这个高度看待新莞人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新莞人服务管理工作,让关爱和善待新莞人真正形成全市上下的共识。

  刘志庚说,东莞的财富是新老莞人共同创造的。新莞人在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付出的同时,也理所当然享受社会发展的物质和精神成果。他要求,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创新,优化服务、加强关怀、整合资源,在促进新莞人服务管理科学化、推进新莞人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新莞人共享共融、创新新莞人服务管理载体上更有作为。其中,要高度关注新生代新莞人的需要,继续解决好新莞人就业、工资、医疗、社保、安居、子女教育等突出问题,实现新莞人的“市民化”。

  刘志庚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接下来将通过大力推行居住证制度,实现新莞人社保、医疗、教育、就业、缴费、公交服务等“一卡通”。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