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激活移动支付 电信金融需深度合作

作者:徐恒
来源:中国电子报
日期:2011-01-19 08:54:07
摘要:如今,电信运营商的角色与定位正在发生改变。记者从三大运营商2011年工作会议上获悉,中国电信要做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以及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中国联通要尽快成为“信息生活的创新服务领导者”。而中国移动也表示信息服务的天地更为广阔。
      如今,电信运营商的角色与定位正在发生改变。记者从三大运营商2011年工作会议上获悉,中国电信要做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以及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中国联通要尽快成为“信息生活的创新服务领导者”。而中国移动也表示信息服务的天地更为广阔。

  在应用为王,用户体验之上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电信运营商从传统的“传输管道”提供商向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大势所趋。而移动支付就是转型中的一张牌。

  13.56MHz为主2.4GHz为辅 电信运营商均支持13.56MHz标准,但并不意味放弃2.4GHz标准。

  在移动支付中,技术标准之争一直是人们谈论的话题,中国移动主推基于2.4GHz频段的技术方案,中国银联则倡导基于13.56MHz频段的技术方案。不过,随着去年中国移动开始接受基于13.56MHz的移动支付方案并着手开展相关研究时,标准之争出现转机。至此13.56MHz频段着实开始“风光”起来,三大运营商均围绕13.56MHz“做文章”。

  2010年12月31日,中国联通手机一卡通在北京正式商用,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正式面向普通消费者发售带有公交一卡通功能的手机服务。而联通的移动支付产品采用的就是基于13.56MHz标准的双界面卡产品。

  另外,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张文安也向媒体表示,中国电信已经明确以基于13.56MHz频段的RFID技术方案作为“翼支付”和“翼机通”产品部署时的主导和目标方案,并确定eNFC方案为最终方案。

  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电信产品线总监张楚就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13.56MHz标准做移动支付的优势分别体现在技术上和市场上。从技术上来说,13.56MHz标准能够稳定地控制近场支付距离,能够保障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从市场上来说,金融、公交等主要的行业,已经采用和部署了支持13.56MHz标准的移动支付环境,因此13.56MHz标准的移动支付产品,更有利于市场接受。

  “我相信,在中国未来的移动支付领域,13.56MHz标准将是主流标准。”张楚强调。

   据悉,13.56MHz标准已经经过世界大厂以及各国的实际使用验证,尽管卡技术规格不同,但均采用高频13.56MHz为感应标准。

  “主流标准的走向其实是取决于市场的需求以及客户使用的渗透率高低,目前国内的近端通讯市场最大宗为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所有的应用层面最后回到金钱的交易,而银联有着国内金融交易体系及系统连接实现的优势,由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理所当然会成为主流规格。”全宏科技公司总经理黄绍文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

  不过,尽管13.56MHz成为占据优势的标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电信运营商放弃了2.4GHz,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高级经理常嘉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13.56MHz面向大众,2.4GHz面向企业,在一些企业内部的一些系统,具有穿透性较强、可支持远程数据等特点的2.4GHz标准具有明显优势。

  此外,13.56MHz标准也并不是十全十美。张文安就表示,13.56MHz标准存在多种方案,但是目前并没有形成主流的完善的方案;刷卡灵敏度和稳定性不高,短期内难以突破;现有POS机具不够标准,与卡片适配性不高;不能满足中远距离应用。

  2011年期待各方深度合作 今年产业能否飞速发展取决于电信和金融能否深度合作。

  无论是13.56MHz还是2.4GHz,均是指移动支付中无线通信的频段。在这些频段上,也会根据不同的利益主体,如银联、电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衍生出不同的技术形态,如双界面定制终端卡、双界面天线卡、RF-SIM卡,eNFC、贴片卡等。也就是说,产业链庞大的移动支付,其标准问题远不止取13.56MHz舍2.4GHz那么简单。“主要参与方认可13.56MHz标准,将会为移动支付参与各方达成一致创造坚实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标准问题都已经得到解决。在13.56MHz标准的框架下,具体移动支付产品的表现形式还会有所不同,这些产品级别的差异也可能构成标准的障碍。因此,我认为产业标准可以不用规范的太细,以13.56MHz为基础,兼容各个产品模式,通过市场和消费者进行产品选择,将会是比较合理的标准发展道路。”张楚表示。黄绍文也认为,移动支付产业的标准不是只有无线通讯技术规格,既然称为“移动支付”,涵盖的产业就相对复杂得多,包括电信产业、手机规格以及金融系统的连接规格都必须谨慎而全面化的思考及讨论,才能将移动支付变成一个成熟的“产业”,而不是一个东拼西凑的“产品”。

  看来,面对中国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潜在市场,移动支付产业链各方还有很多的事要做,更何况,目前相对于国外而言,中国的移动支付试用多于商用,市场并没有激活。黄绍文表示,依照国外移动支付产业成功推行的实际经验来看,不论是电信还是金融都是负责通路以及系统的连接实现,都属于协助及配合通路的角色。一个以便利跟提高应用体验为基础的服务,最后还是要回归所谓的服务提供者,如果服务的提供者无法提供吸引人或者是更便利的应用,主导者花再大的力气宣传甚至是免费提供服务都无法让人们有使用的意愿。能成功推行的移动支付应用,一定是三赢的局面,通路商(电信领域/金融领域)、服务提供者(百货领域/流通领域)、使用者都必须要得到利益与便利,才能让应用有效的推广以及增加使用者使用的意愿,创造多赢的局面。

  不过,展望2011年,业界最大的期待莫过于电信和金融的深度合作,毕竟双方更多的标准的出台有利于行业产业化发展。同时,业界也认为今年移动支付将会从试用走向商用,2011年将是移动支付产业起飞的一年。

  相关链接 

      四因素促使美移动支付高增长

  根据AiteGroup发布的数据发现,2010年美国移动支付总成交金额预估值为16亿美元,预计2015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214亿美元,将是2010年的13.4倍,复合年增长率为68%。长期以来,美国移动支付总成交额一直处于被低估的状态,但它的实际表现远比预想要好很多。其中,2010年到2011年增长率将高达187%。

  美国移动支付成交额大幅增长主要源于四方面的因素:第一,智能手机的大量使用是促使移动支付总成交额爆发性增长的原因之一;

  第二,运营商和手机制造商大量使用NFC芯片,这种统一标准促进了手机支付的发展; 第三,移动商务和移动支付使用便捷,贴近生活需求,受到消费者的热切欢迎;

  第四,手机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快速发展的支付方式,正在经历世界范围的增长。 由此可见,统一支付标准,加强用户教育,是提高中国用户移动支付成交额增长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