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驶向信息产业“蓝海”——从海康威视看物联网发展

作者:夏芬娟
日期:2010-12-22 14:42:38
摘要:这些天,海康威视的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纷纷赶赴重庆,筹划在当地成立专门的执行机构。是什么样的大项目,让这家上市公司兴师动众?原来,就在最近,海康威视的控股股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拿下了重庆市政府一个投资规模达50亿元的大型建设项目,海康威视正是这个项目的实施主体。
      这些天,海康威视的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纷纷赶赴重庆,筹划在当地成立专门的执行机构。

  是什么样的大项目,让这家上市公司兴师动众?原来,就在最近,海康威视的控股股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拿下了重庆市政府一个投资规模达50亿元的大型建设项目,海康威视正是这个项目的实施主体。

    在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的眼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项目,而是海康威视抓住物联网发展的一个新契机。

  智慧城市

  按照重庆市政府的规划,这个大型社会视频监控信息系统包括了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应急指挥等多个领域,将整合接入不少于50万个视频监控点。

  “未来物联网最有可能首先实现突破和大规模应用的,就在智能交通领域。”陈宗年告诉记者,重庆项目只是一个开始。

  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让当时在中电科技集团52所工作的陈宗年看到了国内外反恐、安全方面的机会,进军安防行业,结果成就了今天海康威视在国内的行业龙头地位。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海康威视都作为安防建设的主角出现。2010年5月,海康威视在深交所上市,开始了全新的资本历程。

  但是,陈宗年并不满足于此。在他看来,历经10年黄金发展期的安防业,因为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将迎来下一个爆发性的黄金10年。

  海康威视早几年就已经布局物联网,并于2009年通过并购进入智能交通领域。

  50亿元大单,是重庆市政府构建“智慧城市”跨出的重要一步。据悉,项目建成之后,重庆将出现这样一番景象:无论哪条偏僻道路上出现砸车事件,城里布下的“天网”都能够在4至6小时内将歹徒锁定。事实上,“智慧城市”的构想不只是重庆有,包括江苏、浙江等地都有同样的需求。这正是企业对未来的信心所在。

  造梦工场

  在商场门口装上智能摄像机,可以轻松完成当日甚至任一时段的人流量统计;

  一辆疾驰的跑车,无论速度多快,都逃不过“智能摄像机”的法眼——不仅是车牌号、车辆颜色会被精确抓取,甚至能够捕捉车辆的损耗度细节。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即时传输到交警部门的后台电脑上,与“黑名单”自动进行比对。

  上述场景,是记者在海康威视的展示大厅里看到的新应用。

  海康威视副总裁刘翔说,海康威视对自身产品从外观到机芯等各个细节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是赢得市场的最大优势所在。

  在杭州马塍路上的海康威视研发大楼里,近千名研发人员每天从事新技术研发,从完善现有技术到开发新领域,分工细致。其中,近200人从事与物联网关系最紧密的智能识别新技术的研发,这就是海康威视的“造梦工场”。

  浦世亮博士是这个“造梦工场”的技术领衔人,也是海康威视的研发总监。他分析,物联网技术首先是通过感知设备获取量化的数字信息,然后才会有数据的无线传输以及后期的各种应用。而感知层面的信息大量依赖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来获取。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进展,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海康威视研发团队的攻关下,包括对于疾驰汽车、车辆拥堵、打架斗殴等多种事件的自动识别技术,如今一步步开始了成熟应用。对多数技术难题,浦世亮等人有着充分的自信,唯一让他们犯难的,是人脸识别技术。这也是全世界都没有完全破解的难点。

      人脸识别,正是海康威视全力攻克的下一个技术高地。

  浙江优势

  感知中国、智慧地球、泛在网……这几年,围绕着物联网的热门词汇不断涌现,物联网也成为各国政府的聚焦点。今年10月份,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发布的首份物联网产业年度报告提出,到2015年,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3500亿美元。

  可以想见,被称之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的物联网,在未来将成全球商家必争之地。在巨大的商机面前,无锡、上海和重庆等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规划,助推物联网产业发展,浙江自然也在寻找自己的位置。

  因为起步较早、基础较实,浙江发展物联网有着独特的优势。由省经信委组织起草的《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也将在近期发布。

  那么,相比其他省市,我省发展物联网有什么独特的优势?海康威视的突围,指明了方向:给传统制造产业插上物联网技术的翅膀。

  事实上,浙江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传统产业。除安防和智能交通之外,包括生产制造业、电网、医疗、环保以及生活服务等几大领域里都有物联网技术的身影。

  变化最明显的要属乐清。这里曾经是传统的制造业基地,现在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物联网关键元器件和设备生产商。正泰集团生产的智能电表,在意大利每只能卖到5万多元。在省经信委副主任郑一方看来,浙江的物联网产业基础比较好,未来的浙江,完全可以成为物联网元器件的全国采购中心。

  杭州的物联网产业基础之扎实,也是全国鲜见。据统计,仅杭州市从事物联网相关产业的上市公司就达16家,包括从事云计算研究的阿里巴巴,在智能安防、智能电网等领域有影响力的中瑞思创、杭州新世纪,以及在网络传输、存储和控制设备研发生产制造领域全国领先的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及三维通信等。

  专家们也提醒,面对这股全球物联网热,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高新企业,都开始“云”化和“物”化,但多少是“实火”多少是“虚火”?还是值得商榷的。不少企业实际上只是空抱着“物联网”的虚名,并没有实质上的技术突破。

  “在物联网技术的成功研发和投入应用之间,还有非常实际的成本关。”浙江工商大学教授王光明分析,现在各个领域都有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但多数因为成本问题难以推广,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