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企业动态  >  正文

中国移动转向13.56M留后手

作者:刘利平 舒杰
来源:通信产业报
日期:2010-12-28 10:51:20
摘要:尽管最终兼容了银联的13.56M标准,但是中移动仍将选择主导自身产业链,银联与中移动两条产业链在未来的竞争不可避免。
      尽管最终兼容了银联的13.56M标准,但是中移动仍将选择主导自身产业链,银联与中移动两条产业链在未来的竞争不可避免。

     “我们现在的工作已经转向13.56M标准。”一位中移动内部数据业务开发人士向记者表示。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手机支付领域旷日持久的两大标准阵营之争极有可能以“银联标准”的略胜一筹而尘埃落定。 
 
  在标准兼容的同时,中移动在手机支付领域的脚步也开始加速,力争在市场爆发前夜占得先机。

      尘埃落定

      近日,记者获悉,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的开发重点将转向由银联主导的13.56M标准,此前力推的RF-SIM(2.4GHz)的标准目前则处于停滞阶段,未来或将主要在企业领域内推行。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确认了这一消息。事实上,中国移动做出这一决策已先有伏笔,在此前的手机支付峰会上,中国移动已传出消息,“已下发内部文件,要求停止基于2.4G手机支付标准新项目的试点”。而在紧接着上海世博会的广州亚运会期间,中移动力推的手机支付业务“手机通宝”已经采用了13.56M的标准,并未采用之前已经应用于上海世博会的RF-SIM标准。

      对于此前已经投资建设的2.4G相关设施,相关人士透露,能够同时兼容13.56M与2.4G标准的方案正在开发中,期望能够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如果说中移动做出让步,对于支付标准的统一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国内统一支付标准的出台也将比较顺畅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泰尔实验室主任何桂立向记者表示。

     而在标准之外,市场的前景或许更加可期,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移动用户已突破8亿户,银行卡发卡总量也已超过20亿张。随着3G网络的逐步成熟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支付市场前景备受业界看好。然而,由于处于通信与金融两大领域的交叉地带,“13.56MHz与2.4GHz”两大通信频率的手机支付标准之争使得手机支付业务始终难以取得市场大规模的推广。

     目前由于中移动主动兼容银联标准,市场发展阻碍不再存在,手机支付市场的爆发将一路畅通。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表示,标准兼容对于手机支付市场的发展将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

      转变之源

      作为自有标准,中移动在2.4G领域投资巨大,据记者获得的一份中国移动内部资料显示,中国移动目前已拥有20多项在2.4G标准方面的专利,为2.4G标准累计编写的规范和方案超过400万字。

      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在2.4G领域投入巨大,但在内外双重压力之下,中移动选择了主动转变。

      首先,就外部而言,手机支付市场的快速增长让中国移动倍感压力。“2011年手机支付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也将是我国手机支付业务规模启动的元年。”大通证券一位分析师向记者表示。此前,中国电信同样在上海世博会演示了手机支付业务,并在多省展开合作;上月,中国联通手机支付业务已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个城市进行试点,而他们共同选择了13.56M。今年5月18日,中国银联更宣布联合18家商业银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两家移动通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等共同成立移动支付产业联盟,唯独缺少中国移动。

      显然,由于2.4G标准的产业基础较为薄弱,进展相对缓慢使得中移动难以等待其逐渐成熟。一个明显的例证是,此前中国移动对2.4GRFSIM卡进行的首次统谈分签中,也仅有两家供应商获得订单。

      在内部原因而言,来自2.4G标准的巨大成本压力同样难以承受,由于产业链不够成熟,POS机的铺设及更换RF-SIM卡的成本巨大,长期以来,中国移动不得不主演着一场孤单的“独角戏”。“一张2.4G的SIM卡更换成本在80-120元,一个POS机的更换标准更超过1600元。”相关人士透露。因此,以中移动5.8亿用户计算,SIM卡的更换费用就可能超过600亿左右;在POS机方面,全国仅银联POS机已经超过200万,加上公交车、地铁等公用设施的刷卡终端,全国范围内的POS机的更换同样是一笔天文数字。

      在上述显性成本之外,在业务推广过程中诸如业务分成等隐性成本更是难以统计,多重考虑之下,中移动放弃2.4G已成大势所趋。

      仍是两个产业链

      按照通常模式,13.56M标准产业核心是银联。在移动支付产业联盟的模式下,电信运营商将主要承担支付介质的角色,前端的支付与后端的账户将分别由业务运营商与商业银行负责。

      但中移动的算盘显然不会让银联拨动,“尽管兼容了13.56M标准,但是在中移动手机支付规划中,相关用户信息仍将是中移动的,用户账号或者将借力浦发银行。”相关人士透露。

      这意味着,尽管最终兼容了银联标准,但是最终产业链仍将是中移动主导,银联与中移动两条产业链的竞争不可避免。

      在业内人士看来,双方各有优劣,对于中移动的手机支付业务而言,由于中移动主导运营,用户体验较为统一,但是对中移动的业务拓展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中移动需要提出令合作伙伴满意的双赢条件”。对于银联阵营而言,推广优势下的产业链统一则是关键。

      正因为如此,在标准兼容之后,模式的选择成为新的竞争焦点,如何能够构建符合产业链要求的多赢模式,将会成为中移动的新的考验。在此前上海、湖南的实验中,政府主导模式占据重要地位,但在未来的推广中,中移动的让利不可避免。“手机支付是规模业务,如何在下一步推广中尽快让用户上量才是关键。”此次广州亚运会的推广无疑就是明证。

      在曾剑秋看来,未来的手机支付将可能出现两种趋势:一方面,有了统一的标准之后,手机支付市场可能会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这几家运营商之间形成广泛的竞争;另一方面,由于手机支付市场具有巨大的利益空间且典型特征是小额支付,细分市场众多,所以在两大阵营之外的第三方支付同样将切入细分市场。

      ■手机支付三种模式

      代表:支付宝

      这种模式是指独立于银行和移动电信运营商的第三方支付向用户提供移动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利用移动电信的通信网络资源和金融组织的各种支付卡,进行支付的身份认证和支付确认。目前,国内支付宝等已经开展相关业务。此时,电信运营商作为管道存在。

      运营商主导模式 

      代表:中移动

      电信运营商既是移动支付业务数据传输网络的提供者,又是移动支付帐户的管理者,电信运营商直接向用户提供移动支付服务。此时,电信运营商作为支付服务的提供者存在。

      银联主导模式 

      代表:银联

      目前国内以金融机构为主导的移动支付主要是指以银联为主导的移动支付,由中国银联向用户提供移动支付服务,电信运营商只作为管道存在;或者中国银联绕过电信运营商,直接向最终客户提供移动支付业务。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