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标准法规  >  正文

成都双流县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2年)

作者:RFID世界网 收编
来源:双流县政府
日期:2010-10-21 16:15:28
摘要:根据县委、县政府加快发展高端产业的战略部署,为快速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着力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双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根据县委、县政府加快发展高端产业的战略部署,为快速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着力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双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背景及趋势

  物联网作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新一轮信息产业浪潮的核心领域,世界各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该领域的规划布局。美国将物联网作为振兴经济、确立优势的关键战略;欧盟已制定物联网行动方案,推出物联网标准战略;韩国已出台《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并制定了四大战略和十二项重点项目;日本提出了“泛在网”国家战略,重点推进物联网产业的技术创新。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也在加快部署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应用和物联网产业发展。目前,物联网已广泛应用于商业零售、物流、环境监测、智能基础设施等领域。

  我国已明确提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并先后启动联网技术研究、标准制定、示范项目建设等方面工作。目前,上海、江苏、无锡、深圳等地正积极开展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扶持政策制定,物联网产业正逐步成为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二)双流县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挑战

  1、产业基础

  2009年,全县物联网产业企业7户,实现产值13。5亿元,已形成以科奥达为龙头的物理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为主的研发和生产企业;已形成以飞阳科技为龙头的光电集成芯片研发、芯片设计与封装、读写器产品制造和应用系统集成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以千嘉科技为龙头的远程数据管理技术、远程光电直读抄表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的企业,该企业在城市水电气集成抄表和智能燃气系统集成方面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2、发展优势

  先发优势。双流三面环绕成都中心城区,在全市十三个产业功能分区中占五个,成都市将依托双流统筹规划建设成都(双流)物联网产业园区,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物联网技术孵化和产业化基地。

  物流优势。双流对外交通较为发达,已形成航空、铁路、公路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双流国际机场现已开通国际国内航线160余条,随着机场扩建和第五航权的争取,其辐射西南、西北,连接欧亚的战略性地位日益凸显;成都航空物流园区成为成都市重点建设的三大国际性物流枢纽。双流依托成都航空物流园区,进一步扩大市场辐射半径,提高快速投放能力,形成在西部地区独树一帜的核心竞争力。

  研发优势,双流境内有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四川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千嘉物联网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光纤传感技术、自组网技术等领域具有较强实力。

  应用优势。双流县作为中西部第一县,较早启动并实施了一系列信息化重大应用和示范工程,信息化应用水平处于西部前列。目前已开展了生猪安全溯源、数字城管等物联网试点应用并取得初步成效,为更大范围开展物联网综合应用、并通过以市场换投资推动产业聚集和发展争取了先机、奠定了基础。

  政策优势。双流已出台《双流县深入推进工业强县打造成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的若干政策》(双委发〔2009〕9 号),每年设立5亿元现代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在此基础上,将专门出台加快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重点对物联网产业系统集成、技术创新、融资服务、人才创业等予以支持。

  3、面临挑战

  一是产业规模小、核心企业少、制造水平不高,缺乏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具国际影响力的骨干龙头企业。二是产业链没有形成,传感器研发与生产制造、系统应用脱节,科技成果尤其是军转民技术的产业化水平不高,不能满足物联网应用发展的需要。三是缺乏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公共技术平台,企业技术创新和生产制造的成本较高。四是物联网应用分散、集成度不高,缺少跨部门、跨领域的系统集成和方案解决企业,市场驱动力不足,运营模式不成熟等。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政府引导、院校支撑、应用牵引、创新驱动、技术突破、产业协同发展原则,以核心技术支撑产业发展,重点推进物联网技术孵化和产业化,实施物联网产业发展 “1533”总体思路:围绕培育一个百亿级物联网产业集群目标;以“一中心两平台”建设,支撑系统集成、新型传感、感知识别、通信传输及微型控制“五大发展重点”;加快推进三个“智慧县城”示范项目建设;规划建设3Km2成都(双流)物联网技术孵化及产业化基地,促进物联网产业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培育物联网产业集群,努力把双流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物联网技术孵化和产业化基地。

  (二)发展目标

  1、产业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县物联网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户以上,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

  2、项目引进目标。引进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20个以上,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5个以上。完成产业投资50亿元以上。

  3、园区建设目标。全面建成占地280亩,建筑面积达20万m2的物联网科技孵化园;基本建成3Km2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设备制造、系统集成于一体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物联网技术孵化和产业化基地。 

      三、空间布局规划

  到2012年,规划建设280亩物联网技术孵化园和3Km2成都(双流)物联网产业基地。

  到 2011年底建成物联网技术孵化中心6万m2以上; 2012年底达20万m2以上。重点集聚物联网测试中心、产品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成果孵化项目。 



规划图 


  到2010年底建成物联网产业化基地1500亩;2011年底产业化基地面积达3300亩;到2012年底达4500亩。重点承载物联网产业新型传感器、RFID芯片设计及封装、微机电系统等设备制造项目。



规划图 


  四、发展重点

  (一)物联网核心技术孵化重点推进“一中心两平台”建设:

  1、创建“一中心”: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中心。

  2、搭建“两平台”:

  (1)成都物联网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2)成都千嘉物联网技术研究院。

  (二)物联网产业化主要推进“五大重点产业”发展:

  1、系统集成。统筹全市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依托中科院光电所、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科研院校资源,强化成都千嘉物联网技术研究院、成都物联网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推广主体作用,以应用兴产业,以市场换技术和投资,重点研究一批网络集成、多功能集成、软硬件操作系统集成、中间件软件等技术;重点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系统集成企业和解决方案企业;重点扶持一批商业模式领先的物联网运营与服务企业。

  2、感知识别。加快发展RFID电子识别产品,重点发展超高频RFID标签的芯片设计、天线设计、标签封装与测试以及RFID应用软件、中间件等软硬件系统集成产品;大力引进RFID读写器、手持终端、内置射频通信模块的手机、计量设备等产品制造项目。加快发展音视频识别产品,重点引进IP像机、高清数字摄像、红外成像、以及高清视频编解码、视频智能处理、行为模式识别等设备制造和软件开发项目。加快发展定位跟踪产品,重点培育卫星导航定位接收器、雷达、声纳等装置,以及相关的智能开关、报警器、连接器等生产制造企业。

  3、新型传感。加快引进和研发新型传感及传感节电技术、传感节点组网与协同处理技术、传感网系统集成技术、传感网应用抽象及标准化技术、共性支撑技术,发展光电声化生和碳纳米管等传感新材料,着力推进新型传感器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技术产业化,重点发展MEMS传感器、微纳传感器。加快发展光纤传感器,培育光纤围栏、光纤火灾预警系统、光纤管道安全监测系统等制造产品链。大力发展适合物联网各类应用的低功耗、高性能及智能化、网路化、集成化的新型传感器产品。

  4、通信传输。加快促进WLAN、UWB、Zigbee、NFC、高频RFID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核心技术孵化和产业化,引进短距离无线通信相关接口、接入网关设备制造项目,重点发展短距离无线通信器件、数模转换器件和嵌入式通信器件及无线通信模块化产品。推动接口和设计的标准化工作。

  5、微型控制。加快促进专业芯片设计和制造企业联合,发展物联网各环节的应用控制芯片的设计和制造,形成包括MCU、协议芯片、微电源管理芯片、DSP、ADC、接口控制芯片和一体化芯片在内的系列化物联网集成控制产品。重点发展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及应用层微型控制和嵌入式软硬件功能集成系统。加快发展传感节点SoC芯片、数据信号处理芯片、通用通信芯片,形成传感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的生产能力。

       五、推进措施

  (一)强化产业招商

  编制《双流县物联网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方案》,瞄准目标企业,加强专业招商和小分队招商,积极争取市科技局支持,促进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中心落户物联网产业园;大力引进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传感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及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公共测试服务平台项目,搭建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平台。围绕物联网产业系统集成、感知系统、传输系统等关键技术,加大对新型高效传感器、RFID及微机电系统项目的引进力度,培育物联网产业集群。

  (二)强化示范撬动

  以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智慧双流”规划编制,率先推进智能水务和智能医疗等示范项目建设。

  1、智能水务。重点推广在统筹城乡规划下公共水资源服务体系的智能化管理,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现代化水资源监测和调配系统,积极发展智能化水源监测和管道监测,实现城乡水资源准确、高效、节能的管理。

  2、智能医疗。重点推进在统筹城乡规划下公共医疗服务体系的物联网建设,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现代化医疗监测、药品管理和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发展基于RFID电子标签技术的药品安全管理系统;打造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数据平台,实现城市医疗资源在乡村的共享,为新一代城乡公共医疗服务体系提供全国性的示范工程。

  3、智能物流。推进射频识别、视频识别和传感技术在企业生产、配送、仓储、供应链管理等物流主要作业环节的应用,实现物流信息的自动采集、标识与识别以及货物可靠配送、安全保管和可视化跟踪。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和公共信息交换机制,实现货物、运输、仓储、堆场等物流资源的统一协调和优化配置。

  4、智能城管。围绕市容环境、城市安防和城市资源管理等领域,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强监管部门对管理服务对象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和反馈,实现物联化的实时监测、数字化追踪和智能化管理。

  5、智能电网。以远程智能电力终端为突破口,形成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双向信息通信、远程监控、信息存储、负荷分配技术,实现智能电网中的远程读取、双向交互功能。

  6、智能环保。建立水质监测系统及预警平台建设、生态城市大气环境智能监测平台、重点排污企业智能化远程监控平台建设。

  (三)强化政策引导

  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设立双流县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物联网产业自主创新、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人才聚集及产业集群培育等给予资金支持。在融资服务、财政税收方面,重点加大对物联网系统集成、新型传感器制造、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的扶持力度。

  (四)强化要素保障

  科学编制物联网产业园功能布局规划,加快物联网产业园供水、供电、通讯、光纤等“九通一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优先保障物联网产业土地、能源、资金、通讯等要素配置,确保项目通讯、光纤及能源等要素需求,打造全国一流的物联网产业承载基地。

  (五)强化机制建设

  成立物联网产业推进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全县物联网产业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引进、企业服务及论坛筹划等工作;设立物联网重大项目和关键配套项目的立项审批“绿色通道”,建立物联网产业项目专人负责制,采取专人负责、代理服务,加快项目推进;对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和重大项目、关键配套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专人跟踪、专人落实和“一事一议”的办法,及时予以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