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国家地理》少年版进中国 引来怎样冲击波?

作者:
来源:RFID世界网
日期:2010-01-27 20:43:35
摘要:得知美国《国家地理儿童版》进入中国的消息,不少《国家地理》的忠实粉丝欢呼雀跃。继《华夏地理》成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官方中文版后,它的子刊《NG KIDS》(中译名《少年地理》)终于也在中国找到了合作方。并且与《华夏地理》部分引入的做法不同的是,这一次《NG KIDS》的引进十分彻底,将美国的原版杂志原封不动地带到中国孩子的面前。这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关键词:国家地理

  

  (联合电讯社/北京)--得知美国《国家地理儿童版》进入中国的消息,不少《国家地理》的忠实粉丝欢呼雀跃。继《华夏地理》成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官方中文版后,它的子刊《NG KIDS》(中译名《少年地理》)终于也在中国找到了合作方。并且与《华夏地理》部分引入的做法不同的是,这一次《NG KIDS》的引进十分彻底,将美国的原版杂志原封不动地带到中国孩子的面前。这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国家地理》好比出版界的《阿凡达》

  领先国内科普期刊不是一点点

  在进入学友园之前,梁学全一直在做少儿期刊,多年的经验让他对在国内做面向青少年的原创科普杂志的困境深有体会。

  “1997年,我们曾经引进了日本的科普杂志《哥白尼21》,在中国改名为《小哥白尼》。”梁学全告诉记者,“当时这份杂志因为内容新颖,版式漂亮,很受孩子们的欢迎,两年内发行量就升到了30多万份。”

  到了1999年,《小哥白尼》开始转为原创杂志,但问题马上接踵而至:国内顶尖的科学家少有愿意给科普期刊供稿的,这让杂志社面临严重的“稿荒”。“开始因为《小哥白尼》是陕西省发行的,中科院的院士们不愿给省级刊物供稿。后来我到北京做《我们爱科学》杂志,这是一份国家级刊物,发行量有100多万份,可以说是国内同类刊物中的佼佼者了,但是仍然面临缺稿的困境。”

  当然,相比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一篇报道动辄几十万美元的采编预算,国内刊物对创意和科学人员的“待遇”相差实在太远。

  “而即便是有的学者愿意做科普,他们也很难做到深入浅出,内容往往太过晦涩。” 梁学全说,“在寓教于乐这个问题上,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太值得我们借鉴。”

  《科普画王》执行总编胡嘉廷已经做了30多年的期刊,他同样对原创科普杂志的内容缺乏深感头疼。“现在的期刊和书籍都是快餐式文化。对孩子来说,教辅类的东西铺天盖地,而且没有一个权威机构来给内容做全面评估,导致家长和孩子也都无所适从。于是国内做出版的人,在没有经费和精力做真正原创的精品内容的同时,就一窝蜂地进入快餐文化的潮流。”

  对儿童刊物来说,另一个关键的瓶颈是缺乏精美的图片。画面对低龄儿童最有吸引力,但国内儿童科普期刊的编辑们普遍要去网上或其他期刊上抓取“二手”的图片。

  “我们以前也尝试过和国外的期刊进行版权合作,例如法国。”胡嘉廷告诉记者,“但是他们对于文字和图片的版权费是完全不同的,18万元的版税只能买到文字,摄影作品的费用是文字的好几倍,根本买不起。所以只能去弄‘二手’的,网上搜搜,别的地方扫描一下,这样的图片质量和精度当然不能和原创作品相媲美。”

  而美国《国家地理》及其儿童版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高质量的独家摄影作品。

  “这就好比《阿凡达》的视觉效果和国产电影的特技之间的差距。”梁学全说,“也许你看国产电影的时候感觉还不太强烈,对其中的‘山寨’元素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看到真正的高科技特效时才发现差距所在。”

  

  三年前美国科学杂志不敢进中国

  认为“中国老百姓对科学没需求”

  学友园中国教育传媒从三年前就开始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洽谈引进中国的事宜,内容包括《国家地理》主刊和儿童版。不过当时,美国人经过细致的市场调研后拒绝了合作,“他们不敢进入中国市场。” 学友园总裁梁学全说。

  因为在此之前,全球已经有多份优秀的科学杂志进入中国,却遭遇滑铁卢。

  在日本创刊,由意大利发扬光大的科普名刊《牛顿科学世界》1998年进入中国时曾昙花一现地辉煌过,但随后每况愈下,到2003年,看不到收益前景的投资方撤出,管理团队一哄而散。

  全球销量最大的生活科技杂志《科技新时代》(Popular Science)以9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同步发行,跟踪眼下或将来会影响人们生活的世界科技创新和突破。该杂志1996年开始引入中国,但由于“水土不服”等因素,直到现在发行量仅有3万份。

  此外还有迪斯尼的《科技与生活》(Discover)、英国的《焦点》(Focus),引入中国后都反响平平,圈外人鲜有闻,最终它们也撤出了中国。

  “面对这些高端杂志进入中国市场的失败经验,美国人得出结论:中国的老百姓对科学知识没有需求。” 梁学全说。

  直到2007年,美国《国家地理》和中国的《华夏地理》杂志签订了合约,建立版权合作关系。《华夏地理》可以将美国《国家地理》的精彩内容引入中国人的视线,但仍然没能将之全盘引进,每期只引进大约60%的原版内容。

  2009年4月,美国《国家地理儿童版》终于决定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他们主动来到中国进行招标,标底是10万份发行量。“我们早在三年前就已经和他们洽谈过,因多年来只做期刊的经验,比较了解家长和孩子的需求,所以最后我们拿下了这个项目。”梁学全说。

  这次中文版的《NG KIDS》,与全球同步发行,内容和版式与美国发行的原版完全一致,目前仅在互动环节中做了“本地化”,国内的小朋友将可以和全球读者一样在《NG KIDS》上展示自我。

  

  国内同类刊物如何应对

  “有冲击,但也是学习的好机会”

  面对美国《国家地理儿童版》的抢滩,国内同类的儿童期刊反应如何呢?

  “对于在国内做原创期刊的困境,我现在还看不到方向。”《科普画王》执行总编胡嘉廷感叹,“虽然市场竞争会很激烈,但是美国《国家地理儿童版》进入中国,这肯定是一件好事,让家长和孩子能看到国外的精品。”

  “这一定会对我们有所冲击。”《我们爱科学》主编毛红强很坦率地表示,“不过我们也不会悲观,毕竟中国的少儿市场是很庞大的,我们也有机会。另外,我们也可以借机学习。”

  “市场还是要细分的,”《小爱迪生》社长蒋传扬说,“《NG KIDS》面对的年龄层比较低(6-14岁),而像《小爱迪生》的市场定位是年龄较大的孩子,所以不是所有科普杂志都会受到冲击。”

  “目前来讲,因为品质上的巨大差距,我们的原创期刊肯定比不过人家。”梁学全表示,“但它会让国内的业内人士学习人家的长处,他们是如何尊重创意人员的,如何尊重作为读者的孩子的。”

  《NG KIDS》中国市场前景如何

  “引导要跟进,做好本土化”

  《NG KIDS》真的会像《阿凡达》一样迅速占领中国市场吗?尽管大家一致认为它的引进会对国内市场造成影响,但对于这个外来者在中国的发行前景,业内人士目前仍然保持谨慎的态度。毕竟,有那么多的外国科学杂志已经失败了。

  “《国家地理》的品质肯定是很高的,但中国的孩子要接受它其实还需要过程。”胡嘉廷表示,“首先宣传要做得好,再好的东西没有宣传也是白搭。其次孩子们自己的判断力有限,他们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但事实是,现在的老师和家长很多也很盲目,他们自己也缺乏判断力,给孩子学画画学钢琴都是跟风上,买书也只买教辅类的。小孩已经被功课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还有多少看外国杂志?”

  还有“水土不服”的问题。无论是《科技新时代》还是《大众机械师》都败在不可移植的内容上。例如《科技新时代》向美国读者提供在美国市场上出现的最新产品,由产品提供者付费,然后以低价大量发行,读者获得产品信息,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样的内容翻译出版没有价值,这些产品在中国大部分找不到。

  记者看到,《NG KIDS》中也存在部分难以获得国内读者共鸣的内容。例如告诉小朋友美国国内有那些神奇的风景,并鼓励读者亲临现场;还有介绍美国流行的玩具(这些玩具在中国未必流行,甚至可能根本买不到)中有哪些前沿的科学等等,这些内容对中国的孩子来说可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对此,梁学全表示在今后会适当地对部分内容做“本土化”。“我们今后大约会将20%的内容作本土化改编,这些内容都是原版中难以移植照搬的部分,改编后会让中国的孩子更有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