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企业动态  >  正文

移动手机支付120元自杀计划

作者:张广飞
来源:IT168
日期:2010-01-12 09:36:01
摘要:从2010年1月1日开始,上海移动启动了刷手机进地铁的业务,市民可以通过刷手机付费乘坐地铁。不过,移动的信心似乎太足了,因为使用这项业务前,手机用户必须花费120元换一张带有RFID功能的SIM卡。

  从2010年1月1日开始,上海移动启动了刷手机进地铁的业务,市民可以通过刷手机付费乘坐地铁。不过,移动的信心似乎太足了,因为使用这项业务前,手机用户必须花费120元换一张带有RFID功能的SIM卡。一项新业务,还没有让人能体会到好处,就要先掏120元,这种营销计划还不如说是绝杀手机小额支付梦计划……

  120元!令人无语的价格

  据新闻报道,从2010年1月1日起,上海地铁1号线至11号线(10号线除外)的216个车站部分检票闸机口已贴上“手机钱包专用通道”的标识,每个车站进站和出站闸机口各有两个手机刷卡通道,只要手机使用带有RFID技术的SIM卡,开通“手机钱包”帐户并充值就能潇洒地刷下手机进出地铁。据移动表示,未来世博游客也可以通过手机购买世博会门票,刷手机进世博园区,并使用“手机钱包”在园区内特定商店消费。


世纪大道站张贴移动钱包业务的闸机

  这一切听起来都很不错,但是要实现这一功能,代价也是颇为惊人——用户需首先将原先的SIM卡更换为带有RFID功能的SIM卡(详见最后一页技术背景介绍),换卡费用120元。

  120元!令人无语的价格。

  请将视线移至2009年10月1日的长沙。这天,湖南移动宣布手机钱包业务在湖南省启动试商用,在长沙、株洲、湘潭、郴州4市,移动用户只需更换一张手机钱包卡,即可在放置手机钱包POS机的商家进行“刷手机”消费。这些商家包括家润多、国美电器、快乐购、步步高等知名连锁企业,当时预计可以“刷手机”的商户年底能达到3500家以上。另外,湖南移动也与长沙公交公司达成初步协议,年底前,长沙移动用户坐公交车也可“刷手机”。

湖南移动为了推广采取优惠措施

  由上可知,湖南移动早在去年就开始了“刷手机”进行小额支付的业务(事实上,苏州更早,7月就开始试用)。不过和上海移动不同的是,湖南移动为了推广这样业务推出大手笔优惠活动——从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2月28日,向手机钱包充值100元即可免费更换手机钱包卡;用户首次充值满10元可再获5元红包;用户通过手机钱包缴纳话费,单笔满100元可获赠15元,最多可获赠60元;开通手机钱包并通过手机钱包进行消费的用户还可参与抽奖,包括 60台移动G3上网本、1800个大额红包;活动期间,免收手机钱包卡月功能费。

  相比之下,上海移动同样业务不仅可以使用的地方少——仅有地铁和要半年后才会开幕的世博会,而且收费高昂。120元!很难相信会有人愿意掏出这笔钱,因为至今为止,这项业务毫无价值——如果要进地铁,上海已经发行了2000万张交通卡,超过人手一张的程度,完全可以使用交通卡进出。至于世博会,又能有多少人会去看?即便去,也不过一天两天而已,现金支付并不比手机钱包支付麻烦。

  中计报曾经就湖南移动试运行手机钱包采访过当地用户,其中就有不少人明确表示不会使用,原因主要是因为能用的地方太少了,也担心安全问题——现金账户中的小额资金就像钱包,丢了就丢了,无法挽回。这已经是在免费换卡以及办理业务就有大优惠的情况下发生的。上海移动目前这项业务应用范围还不如湖南移动,更没有优惠活动,还要用户自己承担120元换卡费。这么苛刻的条件,很难想象有人愿意接受。 

  交通卡,潜在的小额支付王者

  所谓的手机可以刷一下进入地铁实际是一种小额支付的方式,物理载体为手机中带RFID的SIM卡,而现金流通过移动的“手机钱包”进行转移。

  一般说来,在推广某项新业务之前,供应商都会尽可能降低用户初期投入费用,甚至用高额补贴来吸引用户加入试用。这是为了长远利益必须牺牲的当前效益。就如中国移动来说,为了推广3G,不仅想出了G3上网本这种新业务,而且给与高额话费补贴。尽管这一业务并不算成功,但积累的人气和关注却是让移动的3G 着实占据媒体报道很长时间,红火了一把。对于手机钱包小额支付而言,更应该采用这一策略,因为,小额支付并非仅有移动一家才能提供。就如在上海,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上海公共交通卡也是一种电子小额支付的手段。 


上海公共交通卡


  从技术上,交通卡也是一种非触式射频卡(RFID卡),与手机集成RFID的SIM卡原理相同,都是由线圈和芯片组成,设备通过射频信号来对卡内的芯片里存储的信息进行修改。只不过前者是独立的,后者与SIM卡集成。两者区别仅存在于使用范围和充值方法上。

  目前,交通卡储值需要到指定地点充值,而手机可以通过“手机钱包”进行本机充值,这点是手机方便,但优势并不大。因为上海已经有了1500多个交通卡售卡充资点,除了地铁站,遍布市区各连锁便利店,深入到社区。使得两者充值可能仅仅差别在,手机钱包充值可以在家中完成,而交通卡充值需要走出家门,到社区中的便利店中而已。而且,上海公共交通卡有限公司市场部在2008年表示过,交通卡网上充值、移资等功能已被搬上议事日程,目前在进行技术研究。可见,手机钱包充值便利的优势非常微弱。 

 


  上海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用于长江三角洲地区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的CPU卡——沪通卡,其中A类记账卡类似信用卡,采取先用后付的方式,可以定期从用户事先指定的银行帐号扣划,和手机钱包一样不需要寻找充值点充值,说明技术上并不是问题。


  相比之下,交通卡应用范围的优势要更有吸引力,比手机钱包广泛多。它的使用范围包括公交车、地铁、轮渡、高速公路、停车场、加油站、汽车租赁、住宅小区收费及门禁等许多相关领域。当然,交通卡目前不能在商店中使用,这是最大的弱点,但这更多是政策的限制而不是技术问题。真的要通用的话,只要将公交车上的非接触式POS机放到商店中就能解决。像是香港原用于公共交通的八达通卡,实际就成为香港人方便快捷的电子钱包,几乎所有的日常小额消费都使用它,日交易金额达4200万港元。

  当然,由于中国移动目标是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化小额支付系统,因此手机钱包在全国各地都能使用,在使用的地域范围上要比每个城市各自独立的交通卡要广很多。但话说回来,交通卡也并非不能全国通用。从技术上说,为上海公共交通卡提供芯片的复旦微电子表示过,只要和上海公共交通卡使用统一密钥管理体系,就可实现公交卡在这些城市间的互用、通用。从上海公共交通卡已经可以在无锡公交和部分出租、苏州公交、杭州部分出租、安徽阜阳公交、广西南宁海博出租、昆山公交等地使用,等上海公共交通卡升级为CPU芯片后还可实现长三角地区交通卡的联通,在长三角任意地区可以刷卡乘坐公共交通的案例也可以看出实际可行。 

 

佛山通卡

  假设各地的交通卡放开了使用范围——这并不是不可能。如2002年12月底,佛山市政府提出建设小额支付系统的设想,2003年7月1日“佛山通”卡开通后,可支付的范围涵盖公交、城巴、医院、公园、影院、电信、超市、票务、图书馆、书城、健身中心,并将进一步开通学校、饭堂、商店、洗车、的士、彩票、住宅小区、停车场、加油站等定额或小额消费领域。目前大连明珠公用卡、广州羊城通、成都市城市通卡、鞍山城市通卡、无锡太湖交通卡、苏州通卡、厦门小额支付一卡通、徐州市连心公用卡、绍兴市城市公交一卡通、邯郸城市“一卡通”等也都已经突破了原先交通领域使用,拓展到商业支付领域——再如复旦微电子所言的,只要使用统一密钥管理体系,就可实现互用、通用,如移动手机钱包那样全国范围内大规模使用,那交通卡成为全国通用的日常消费“电子钱包”并非不可能。 

 称霸小额支付关键在抢先布局

  不管是手机钱包还是交通卡一卡通,实际涉及的是一个电子钱包与小额支付的问题。

  2008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王建宙总裁提出的“建立统一的电子化小额支付系统”提案中就提到,北京、上海和广州这样的发达城市,每天的小额支付已经达到了2000万笔。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19.74亿元,用户规模将达到8250万人。据艾瑞咨询预测,今年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将达28.45亿元,整个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则将达到76亿元的规模。 

移动支付业务演进路线

  如此巨大的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和市场潜力,不管是因手机支付小额支付带来的中间费收入还是手机钱包会无偿占用的流水,或者有可能凭借4亿多手机用户成为超过支付宝的中国最大第三方小额支付服务提供商,创造移动最有前景商业模式这样的宏伟前景,都是中国移动所垂涎三尺的。所以,2009年开始,中国移动在湖南、上海、重庆、广东四省市试点手机小额支付业务,未来也会大规模、坚定不移地推广下去。

  但小额支付市场如此大,垂涎的人也很多。仅移动支付而言,由于实质是通过手机移动终端实现电子货币支付。市场的拓展需要运营商、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银联、手机终端制造商、商家广泛地开展合作,因此中国移动的竞争对手很多,包括老对手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也包括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

  2009年,电信运营商、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都分别推出了自身为主导的手机支付业务——2009年4月,中国联通上海公司推出公交卡手机,在手机内部植入了NFC芯片,在乘公交车、轨交、出租车时,可直接用手机进行刷卡扣费。6月,交行推出新一代手机银行——e动交行,知道对方手机号就能转账;11 月10日,支付宝手机支付业务亮相,用手机可向对方支付宝账户付款和缴纳水电气费;12月,中国电信江苏公司“翼卡通”业务在南京和苏州投入商用,刷“天翼”手机便可直接乘坐公交车、地铁和购物。据统计,去年仅上半年中国手机支付用户就突破1920万户,实现交易6268.5万笔,支付金额达170.4亿元。 

图为联通刷卡手机

  那在这么多企业抢夺电子小额支付的竞争过程中,什么将会是成败的关键点?小额支付关键在于便利,使用范围广,用户才会有兴趣,因此读卡器/阅读器的布点可能就是关键所在。但这对于中国移动来说其实已经落后了。

  中国移动上海公司数据业务部总经理王华去年4月透露过,中国移动为商家配置的读卡器成本是3千元。依照他的“实现无线支付的商铺目标今年是1000 家”计划,投入的成本高达3百万。这还不包括按照上海移动的做法,由用户承担的新型SIM卡50到100元的成本——当然,从现在看,上海移动还能赚一笔。

  而对于它的竞争对手来说,比如上海公共交通卡,这些卡与读卡器的布局已经完成——上海公共交通卡发行已经超过2千万张,上海居民平均拥有1.4张,而且拥有交通卡的成本也低,只要20元押金,不用还可退。读卡器则已经安装在地铁216个车站所有闸口、公交1043条线路18000多辆车上。实际上,公共交通卡如果真用来做电子小额支付卡,可说已经抢先布局完毕,先发优势非常明显。真正限制公共交通卡发力占据市场的可说只有政策了。

  面对这样潜在的强大对手,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这些企业该怎么办?在这么大的事情面前,任何退缩都是致命的,只能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也要制造困难上。

  一方面,加快读卡器点的布局,不惜代价普及到重要的商店、社区便利店以及常用小额支付的点。一方面,加大市场推广,让用户知道,并通过类似湖南移动这样大手笔的促销吸引用户加入。

  是用120元的换卡费吓走用户,还是拿出推广3G的气魄来大手笔促销?该是什么选择恐怕不言而喻。 

  手机小额支付技术背景介绍

  因为刷手机付费涉及到较多技术问题,因此有必要做一下相关技术背景介绍。

  所谓的手机可以刷一下进入地铁实际是一种小额支付的方式,物理载体为手机中的带RFID的SIM卡,而现金流通过移动的“手机钱包”进行。

  想要使用该功能,一般程序是,用户首先给自己的手机换上一张集成类似平时使用的上海交通卡的SIM卡,然后开通手机钱包功能。开通手机钱包功能后,SIM卡中就会多一个账户——捆绑银行卡号的远程账户,类似于淘宝支付宝中的账户,可以用来远程支付。在该远程账户下还有一个现金账户,这个账户就是用来现场“刷卡”支付的。

  在使用之前,用户首先要通过网上银行或者短信方式从捆绑的银行卡帐号中往手机钱包中的远程账户转账存钱。存钱后,就可以用来远程支付了,比如在网上买东西之类。不过,想要“刷卡”,还要从远程账户中将钱转至现金账户,这样才能用于现场POS刷卡支付。

  这一切听起来很复杂吧,实际可以理解为,手机的SIM卡集成了一张银行借记卡,只不过借记卡是接触式,需要真的“刷”一下和输入密码、签名,而这张SIM只要在阅读器可读取信息的距离内晃一下,就能就从卡中的现金账户中扣钱。

  这个功能从技术上来说其实没有任何困难。使用同样技术的上海交通卡早在2000年就开始使用了。日本NTTDoCoMo在2004年就推出了 FeliCa手机用于现场小额支付,至今已经有5000万手机用户用上了“手机钱包”。国内延至现在才实现,主要是为了突破以往NFC手机支付方案。欧洲的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即近距离通讯技术)手机支付方案将射频芯片集成到手机主板上,才能实现手机与POS机或读卡器之间的通讯。而中国移动的方案只需要更换一个特制的带有射频的支付SIM卡,用户未来再次更换手机,可继续使用这张SIM卡,不需要和NFC方案那样需要连手机一起更换。